中国经济网记者4日从深圳海关获悉,2009年以来,深圳对东盟进出口贸易保持了较有平稳的发展态势。据深圳海关统计,2009年1-11月,深圳市与东盟10国(以下简称“东盟”)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95.8亿美元。其中,对东盟出口134.3亿美元,同比快速增长14%;自东盟进口161.5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9.4%。
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加深并不断蔓延的大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遭遇到近年来少有的冲击,进口、出口双双下滑,但深圳市凭借其区位优势及完善便利快速的通关环境,对东盟进出口贸易保持着较平稳发展态势,其中出口更是在本市出口下降13.6%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同比快速增长,而进口降幅也小于全国-15.8%的平均水平。
对东盟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双双实现正增长。受惠于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定的关税优惠,今年1-11月,深圳市以一般贸易方式对东盟出口62.5亿美元,增长7.3%;以一般贸易方式自东盟进口值快速增长16.3%,达到53.9亿美元。此外,深圳市以加工贸易方式对东盟出口61.5亿美元,增长24.8%。
民营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对东盟贸易的一大亮点。全球经济不景气,许多大型企业均陷入困境,深圳市民营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积极发挥其经营灵活、信息灵通等优势,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在对东盟贸易活动中一枝独秀。1-11月,深圳市民营企业实现对东盟外贸进出口86.8亿美元,增长19%,占同期我市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29.3%,所占比重比2008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3.7亿美元,增长14%,进口33亿美元,增长28.1%;成为唯一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的贸易主体。
优势产品对东盟出口形势较好,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和农产品为主,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出口方面,1-11月,深圳市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97.9亿美元,增长18.3%。此外,传统优势商品出口增长明显,出口家具及其零件6.5亿美元,增长1.6倍;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4.7亿美元,增长40.7%;出口鞋2.7亿美元,增长55.5%;出口箱包2亿美元,增长10.1%。进口方面,进口机电产品131.5亿美元,下降11.2%,占同期自东盟进口总值的81.4%;农产品8.4亿美元,增长11.1%;其中进口水果3.1亿美元,激增1.6倍;进口稻谷和大米1亿美元,增长4%;新增进口液化天然气24.2万吨,为深圳市液化天然气进口又增添一重要来源。
被东盟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越来越多深圳外贸企业开始重视并发展对东盟的贸易关系。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与东盟有经贸往来的深圳市企业共有10012家,其中进出口贸易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248家,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5家;进出口贸易值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有469家,增加31家。此外,出口值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02家,增加6家;出口值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52家,增加29家。
深圳海关的专家指出,自“入世”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仅次于香港的深圳市第二大贸易伙伴。尽管深圳-东盟双边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成绩背后还有不少问题值得重视:
第一,深圳市对东盟贸易长期存在逆差。据海关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深圳市对东盟已连续5年出现60亿美元以上的贸易逆差,如不出意外,今年对东盟贸易逆差仍将存在。其中机电产品进口大于出口是造成逆差的主要原因,今年前11个月,深圳市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97.9亿美元,进口机电产品131.5亿美元,产生贸易逆差33.6亿美元。由于东盟国家在电子元件类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深圳市加工贸易所需的电子原料件多从东盟进口,经加工装配后出口欧美市场,今年前11个月自东盟分别进口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67.9亿美元和25.4亿美元,2者合计占自东盟进口总值的57.8%。但在欧美等传统市场需求持续衰退形势下,深圳口岸机电产品出口欧美市场受阻,从东盟进口机电产品跌幅相对较深,比总体跌幅水平加深了1.8个百分点,为此,深圳市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业链的延伸建设,在扩大产业内贸易方面下功夫。
第二,贸易壁垒仍将客观存在。虽然自贸区建成为国内企业进军东盟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并不意味着对东盟外贸出口从此必将一帆风顺。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持续不断,全面复苏言之尚早,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之势,如7月份,越南要求对我国出口服装和玩具加强检查;12月3日,泰国对我国产的釉面和未上釉瓷砖反倾销正式立案。因此,国内外贸企业在参与到对东盟经贸活动中的同时,也应及早做好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时刻关注国际贸易形势和东盟最新情况,不断加深对自贸区规则的了解,充分利用好规则给予的关税优惠和通关便利,如原产地证书可享受的优惠关税等;而根据自贸区协议,我国企业对东盟自贸区内的投资也将得到保障和享受优惠待遇,企业可通过投资东盟国内进行产业转移,合理规避当地市场及其他发达国家市场针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初步建成。该自贸区将覆盖19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总规模接近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9,为世界第三大自贸区。届时,双方90%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东盟各国也会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此,深圳海关专家认为,作为全国外贸领头羊之一的深圳市,应当把握好自贸区建成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双方经济的互补性扩大两地贸易,加大与东盟之间的能源合作,使双方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加大对本地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助企业保持并不断扩大东盟市场份额,积极引导本地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对企业投资东盟给予相关便利,提升整体竞争能力;加大对自贸区规则的宣传,不断改善通关环境,最大程度地利用好深圳市的区位优势和既有的港口、码头等硬件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扎根深圳,重视行业人才的培养,努力将深圳市建设成为我国对东盟贸易的“桥头堡”。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关于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的研究 [2014-12-3 15:57:08]
- 产业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共赢发展 [2014-5-21 10:34:53]
- 文化交流助推中国—东盟合作远航 [2014-4-29 16:56:08]
- 拓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合作空间 [2014-4-9 10:54:15]
- 中国-东盟如何实现物流一体化? [2013-11-5 17:15:08]
- 中国-东盟自贸区谋升级 凭祥或成先导区 [2013-9-4 9:02:0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