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珠三角正文
珠三角突围:在外迁的阵痛中重生
来源:2008年06月11日 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08-6-11 点击数: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政策大幅收紧、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再加之接连不断的“劳工荒”、“电荒”、“油荒”。

  在经历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连接世界的珠三角制造业神经一次次遭受着敲打和考验。

  关于珠三角企业大量关闭或外迁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

  企业外迁暗流汹涌

  受到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的亲自接待,这让重庆黔江区区委书记洪天云略受鼓舞。

  5月12日,洪天云率领的黔江区党政考察团造访佛山。用他的话来说,此行的目的就是“借光淘金”。

  而就在不久前的4月6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刚刚获得广东企业投资总额达95亿元的14个签约项目。仅去年,广东在重庆的投资已达8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命题下,珠三角企业外迁潮让中西部地区看到了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招商会,在开赴珠三角。

  仅根据去年底亚洲鞋业协会的统计,去年广东5000多家鞋企中有1000多家倒闭,剩下的企业有25%左右到东南亚设厂,有50%左右到内陆省份设厂,而25%左右的企业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其中,东莞1000多家制鞋企业中就有200~300家倒闭。

  其他关于珠三角企业大量外迁和关闭的种种数据和预测,也莫衷一是。

  对此,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曾表示,这个数据是该协会通过多次到广东实地调查统计出来的。不过,这一说法很快被广东官方予以否定。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今年两会期间向媒体公开表态,2007年珠三角外迁企业只有244家,但新进的企业7000多家,珠三角企业没有大量迁移。

  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对这些说法的真实性不予置评。他向本报表示,目前从东莞转移出去且有据可查的企业只有40多家,终止合同的900家,但仅去年下半年东莞就引进新企业近800家。

  为了解广东外资企业搬迁转移的真实情况,今年3月份广东省外经贸厅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据称,去年珠三角的外迁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为主,集中在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料等行业,其中90%以上是港台企业,外迁企业涉及的产品销售额为12.14亿元。

  相比之下,佛山企业尤其是陶瓷企业的外迁情况就显得相对明晰。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斯米克、东鹏、欧神诺、新中源、新明珠等一批佛山陶瓷业巨头纷纷外迁至江西、湖南、四川、东北和山东等地,初步完成布局。

  按照政府产业调整要求,佛山市80%至90%的陶瓷企业将面临外迁,其中221家建陶企业被列入搬迁或淘汰对象,涉及企业需在今年底基本完成搬迁任务,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搬迁淘汰任务。

  而在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广州和中山等地市,有关企业外迁的传闻也在不断传出。

  根据香港工业总会针对珠三角港商的一项调查,目前珠三角8万家港企中,约有37.3%的企业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搬离珠三角,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

  从目前情况来看,珠三角企业的外迁地主要广东中西两翼、粤北山区和大陆中西部地区,而迁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为数不多。此前不久,马英九在大陆台商后援会总会长黄良华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东南亚国家劳动力资源十分有限,而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并不理想。

  对于企业外迁的原因,深圳市官方曾对外迁企业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8%的企业表示“厂房租金贵”,53.3%的企业表示“人工成本,包括工资、福利和社保费用等高”,而45.6%的企业选择“用地需求无法满足”。

  政府顺势而为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诸多发展难题的根源,不抓住根本就难以破解难题,顺利转型。”5月8日,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全市解放思想专题调研成果汇报会上称,从目前情况看,东莞已经到了产业升级的拐点。

  此前的4月27日,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大陆“谢票”之行到达深圳、东莞,而当时广东台商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转型压力。据称,东莞、深圳及其他地区85%以上的台商感到了产业转型的压力。

  同时身为佛山冠华集团公司董事长的黄良华坦言,多重因素相叠加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平均增加了15%~20%,而最让台商企业深感不安的是广东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

  针对经济发展衍生出来的土地、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东莞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而深圳、广州、佛山也都在通过“腾笼换鸟”积极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这些问题,在区域经济专家、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教授看来,企业外迁仅仅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一次阵痛。不过,面对大量企业外迁或打算外迁的现实,也有学者开始担心珠三角的“产业空心化”危机。

  “当然有风险,但我们并不担心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佛山市副市长邓伟根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去年佛山市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9358亿元,规模以上陶瓷工业总产值才615亿元,其中未搬迁企业占据陶瓷工业总产值七成以上,而大量外迁陶瓷企业的工业产值所占比例则微不足道。

  根据佛山陶瓷产业调整的指导思想,佛山重点建设陶瓷产业的研究中心、设计中心、会展中心、物流中心、营销中心和信息中心,从产业链的源头上提升陶瓷产业的竞争力,打造陶瓷“总部经济”。为此,佛山市政府5月初还颁布了对该产业扶优扶强的系列措施,禅城区、南庄镇政府还分别拿出5000万和1亿元专项资金,扶植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邓伟根认为,佛山陶瓷企业外迁更多的是“扩张性外迁”,而非“适应性外迁”,政府只是顺势而为推了一把。“否则,通过市场力量自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将更加漫长”。

  与佛山类似,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市政府每年将拿出10亿元来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帮助企业提升研发技术,鼓励企业在莞建立研发中心。而针对台商的情况,政府专门与东莞台商协会合作成立“推动台资升级转型功能委员会”。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也多次公开表示,产业调整升级并不是要消灭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是要把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环节转出去,“腾笼换鸟”引进高新科技企业再谋发展。

  从已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珠三角的经济形势并非完全像外界所担忧的那样,2006年珠三角9个市实际外商投资增长了15.4%,2007年增长了16.1%。

 

作者:黄树辉  编辑:宋浩123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