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鸟瞰。秦文纲 摄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授予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3月7日,胡**总书记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要求广东落实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上述战略部署后,本报专门组织了一个采访组,走马珠三角。在那里,我们的记者为珠江再扬帆的新潮声所感动,所震撼;为珠三角跻身世界级都市圈、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壮丽前景所激动,所鼓舞。于是赶写了这组“走笔”。《时与势:从杀开“血路”到闯出科学发展新路》是5篇政论通讯的开篇。
15年前,本报曾经推出一组三篇题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走笔》的系列政论通讯,为省委提出的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大决策鼓与呼。15年后,珠三角改革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报再推5篇“走笔”,希望对您进一步理解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有所帮助,敬请垂注。
从太空俯拍夜色中的地球,明暗斑驳。灯火最盛处,是经济发达或发展迅猛的国家或地区。
聚焦亚洲,有一尤为明亮的地带,这就是珠三角。
沧海桑田。是“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八个大字,使桑基鱼塘遍布的岭南水乡,在短短30年神话般嬗变为城镇密布、厂房林立的世界工厂。
但神话的光环下也有阴影。新世纪以来,地荒、水荒、油荒频发,珠三角遭遇发展瓶颈;长三角、渤海湾强势崛起,珠三角压力顿增;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令亚洲夜空最明亮的光点略显黯淡。
珠三角何去何从?
经过半年多的谋划,2008年最后一天,《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横空出世,珠三角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珠三角下一个30年的征途上,“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大旗高高飘扬。
有评论称,新时期的八个字,可令珠三角至少再领跑中国30年。
从“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珠三角正经历着怎样一种伟大变革?
历史的警钟:珠三角变富了,同时也变“穷”了
与30年前一样,“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新变革,同样是珠三角“穷”则思变的结果。
经过30年跨越发展,珠三角之“富”,有目共睹。2008年,珠三角人均GDP7572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珠三角变“富”了,但同时也变“穷”了。
地荒、油荒、气荒,珠三角资源太“穷”了!80%的资源需要外调,使珠三角工业发展成本三年飚升50%,企业赚钱越来越难;9个市平均土地开发强度高达15.9%,直逼香港,不少地方有项目却无地可用。
水荒、灰霾、酸雨,珠三角太脏了!灰霾肆虐,部分城市一年多达230天,让白天晒太阳、晚上数星星成为奢望;9个城市8个是重酸雨地区,58个省控河流断面中,10个属于又黑又臭的劣五类水,让水乡遭受局部水质性缺水的尴尬!
专利申请量雄冠全国的广东,居然有四五项人才和创新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比例在全国仅排第24位!
资源之“穷”,环境之“穷”,人才之“穷”、创新之“穷”,敲响了粗放发展模式山穷水尽的警钟。
2008年7月,温家宝总理考察广东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内外环境,需要有新规划、新目标,引导这一地区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一口气六个“新”,让珠三角彻底惊醒。2008年,成为珠三角人的“思想解放年”。
这一年,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重磅推出,提出了“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彻底打破了与旧发展模式相对应的旧思维范式。
这一年,全国首个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呱呱落地,人均GDP、环境、民生指标占据主导地位,从体制上挣脱了“唯GDP论”的束缚。
这一年,全国首创的推动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双转移”的战略决策,突破了囿于一地谋划产业升级的窠臼,广东站在更宏大的区域谋划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走向成熟。
……
全球的坐标: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世界级都市圈
珠三角的惊醒,是一个告别历史荣耀的艰辛转身,更是一次放眼世界的重磅出击。
珠三角短短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的奇迹,和与之伴生的环境污染、创新乏力的病症,都是经济全球化的果实,前者甜美,后者苦涩。
自上世纪80年代掀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经过30年激荡,形成了环大西洋知识文明圈与环太平洋工业文明圈的国际分工。前者占据产业链的研发和营销服务环节,是强势的经济体系;后者集聚了加工制造环节,是弱势的经济体系,这种弱势,体现在污染加剧上,也体现在创新和品牌缺失等方面。
珠三角要冲出传统发展模式的牢笼,必先打破这种旧的分工格局。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给了珠三角打破旧格局的良机。
如何破局?
答案是:打造世界级的都市圈。
以都市圈的形成为核心驱动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并行的另一股潮流。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都市圈,不但能跻身全球知识经济圈之列,也可引领所在区域提升层次,成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平台。
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粤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的表述,宣示了国家的最新战略部署:大珠三角将成为代表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新格局里竞逐主导权的“主力选手”。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大珠三角?是其雄厚的实力使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如果把粤港澳作为一个经济体,它的经济总量紧追日韩和印度,在亚洲排第四。而珠三角9市加上港澳,其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纽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
历史选择了大珠三角,是其控五洲达四海的全球交通枢纽地位使然。
在大珠三角方圆数百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60多个港口,矗立着世界规模最大的港口群;港深穗澳珠5大机场鼎立,构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机场群之一。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满载“中国制造”的货轮从珠江湾出发,驶往五大洲500多个国际港口,1150多架次飞机在这里起落,搭建起与全球200多个城市的空中走廊,形成欧美和大洋洲连通亚洲的转运中枢。
历史选择了大珠三角,是其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枢位置的地缘优势使然。
定于2010年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未来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这经济巨人里头,大珠三角不仅经济实力最强,而且北接泛珠三角,东联台湾海峡两岸,往西南辐射东南亚,正处于枢纽位置。
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之地利,珠三角正在抢占全球经济新格局的制高点。
自我的超越: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内有成本上升催促,外有金融危机倒逼,上有“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下有广东再闯关的豪情,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广东人踏上新的征程。
2009年新年伊始,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上斩钉截铁地说,“广东省科学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只有一个字,干!”
干字当头,于是有了对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仔细梳理,《规划纲要》关于设立试验区、先行区、示范区、中心、基地等提法,共150个,每一个提法的落实,都是珠三角的一次自我超越!
干字当头,于是有了《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确定的100项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是广东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征途的重要一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停滞多年的珠三角一体化进程遽然提速。这边厢,深莞惠三市召开联席会议,签署《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从七大领域切入推动东岸地区一体化。那边厢,广州、佛山互派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签订《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以广佛同城化为珠三角一体化探路。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再度焕发。深圳、顺德区、广州和珠海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在大部制改革等方面为全国探路;开全国给农村住宅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地产权证先河的惠州胆子更壮,准备将核发“两证”的试点经验推向全市;首倡建立“不开发区”的佛山将三水区45%的面积划为“不开发区”,打造广东的香格里拉。
从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在中华民族崛起的又一个关键时刻,历史再次选择了珠三角。
30年前,广东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为中国杀出一条血路,书写了世界工业史的奇迹。
30年后,珠三角也必将以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姿态和业绩,证明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温州和深圳两地经济转型比较 [2015-3-19 10:44:27]
- 珠三角:城市综合体超140个 [2014-3-26 10:08:58]
- 珠中江共建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 [2013-8-27 10:48:37]
- 2013珠三角流通蓝皮书:珠三角商圈发展研究 [2013-8-21 9:44:20]
- 珠三角:一体化大交通格局初成 [2013-5-9 8:50:16]
- 珠三角一体化大交通格局初成 [2013-5-9 8:50:1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