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小吃城局部外貌
8月18日,对于中华民族小吃事业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位于北京万丰路上的中华万丰小吃城以自己营业面积最大而获得了中国世界纪录。当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会长、中华万丰小吃董事长侯嘉从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中国全聚德集团董事长姜俊贤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感慨万千:为中华小吃努力十几年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终于逐渐被人们认知。
大城小吃
提到小吃,人们总会想到遍布城市胡同中那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的零食,游客想要品尝到这个城市里各种特色小吃,必须跑遍这个城市不同角落。但是如今您不用东奔西走,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风味传统小吃。它就是刚刚开业的“中华万丰小吃城”。装饰风格古朴典雅、独具民间风格的“万丰小吃”,有16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3000余种各地小吃。其中“台南担仔面”“西藏牦牛血肠”“新疆的囊坑烤包子”等30余种小吃都是首次进京。万丰小吃同时可接待2000人就餐。
小吃城内有耳熟能详的北京老字号,如馄饨侯、茶汤李、月盛斋、俊王徳顺斋、合义斋、信远斋酸梅汤、义利食品等,以及北京卤煮火烧、河南的烩面、新疆的羊肉串、内蒙古的烤全羊、延边的朝鲜冷面,还有独具特色的台湾担仔面、蚵仔煎,新疆的老酸奶、西藏的酥油糌粑、云南丽江的火腿大白饼、黑龙江大兴安岭鄂伦春族的蕤蚨莱水馅娇耳等。
小吃城非传统意义上只有小吃,还有表演、民间艺术品,二楼还有包间可观看演出
小吃大艺
其实小吃虽小,但有大“艺术”和巧“手艺”。凡到过北京的人中外游客,都会对北京小吃记忆深刻。有人把老北京的传统小吃比作京城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更以“小吃大艺”四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老北京小吃的内涵。有段歌词中唱道:“北京小吃九十九,样样叫你吃不够”,更是道出了老北京小吃花样多、味道好的特色。正是花样繁多和味道醇美,才对制作工艺有着较高的要求。虽然这些小吃的制作工艺不见得比得上著名老字号同仁堂药方的复杂,但是做工精细、选料严格等作小吃的基本原则也够得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同仁堂千古一诺了,也才会有了这些小吃历久弥坚的历史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
小吃大史
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周公旦所作。其中所体现的饮食结构大致为饮、食、膳、羞、珍、酱。其中的羞,即是在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小吃。所谓羞,郑玄注谓:“羞出于牲及禽兽,以备滋味者。”但也当包括面食类甜点心之类。饵,即是甜点心。模饵则是粉饼加上熬米熬麦的合称。在先秦饮食的发展进程中,最初的羞食只是区别膳食即牛羊等牲肉的小型多味菜肴或食品,它们多以牲肉与禽兽之肉制成。但至春秋战国,随着农产品的丰富和烹调技艺的提高,一些特殊制作的主食、副食制品也以其味道鲜美而进入了羞食行列,日益丰富了饮食的内容。
解放前,鲁迅、梁实秋、马连良、谭富英都是小吃奶酪魏的常客。梁实秋先生对奶酪味的记忆是奶酪魏最绝的一手——合碗酪,做好的奶酪倒扣也不洒不变形,这样的酪出来,真是洁白如脂,莹润如玉,吃起来,奶香与淡雅的酒香相互缭绕。
当年毛泽东同志曾经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国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传统文化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性和烹饪原则中。
正是“民以食为天”。中国精神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与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治国之道,小到人际往来都是这样。中国人善于在极其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豆汁记》中那个濒临冻馁的秀才就是被金玉奴的一碗热豆汁救活的。小吃温暖了寒俭的生活。
小吃大志
小吃除了有大历史,也有大志气。因为这是小吃人的文化情结和一份责任的担当使然。侯嘉,这位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的会长对北京传统小吃的那份热爱与情结,也许是用语言难于表达的。特别是许多国内的快餐业有识之士每每与洋快餐叫板并败下阵来时,他那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为什么我们就不行,为什么在中国的地盘,我们的快餐就干不过“外来户”呢?!中国有句俗话叫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究竟洋快餐念的什么经能长盛不衰?有人总结了失败的经验说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败在细节上,也有人总结说是资金的断链使得企业后劲不足。侯嘉在这成争论中默默地思考着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读起了管理的研究生。他在想,为什么老北京的传统小吃有600多种,可到了今天不过只剩下几十种,而且也面临着失传和流逝的窘境。振兴传统小吃祖业,传承千年餐饮文化是他和小吃业传人的一份责任。但是如何传承,过去的“单打独斗”和城市大规模的变迁,已经不适合传统小吃的发展,只有集结起来,把指头变成拳头,打出去才会有力量。
基于此种想法,2006年,集合北京12家老字号的九门小吃在后海开张了。从早到晚,这里总是顾客盈门,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已经成为了北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用了三年时间将北京九门小吃制作工艺实现了标准化,2008年被奥组委列为北京奥运会配套服务项目。
小吃虽小但市场很大,北京小吃虽是影响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每样都有百年的历史沉淀,但九门小吃的创始人侯嘉先生还是乐不起来,因为他在一次与新一代北京人小吃知识有奖调查中,知道的北京小吃品种说出的只有十几种,相反能说出“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小吃品种却远远超过了本地小吃。这让他深深地感到洋快餐的市场占有率和渗透力,要想慢慢地改变年轻一代人的饮食习惯太难了,估计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事情。
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心,偌大的北京城至今就没有一家像“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天津食品街”那样成规模的小吃聚集地。2008年,在小吃协会的努力下,位于北京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内终于找到了一处振兴小吃事业的发展平台。随即,在这里吹响了小吃集结号。梦想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华小吃一定和洋快餐一样,走出国门、连锁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感受民间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北京: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进行时 [2016-12-3 9:22:10]
- 北京:标准化带动物流降成本提效率 [2016-11-28 11:35:07]
- 北京三年来疏解375家商品市场 关停退出1341 [2016-11-14 9:02:29]
- 华堂商场北京首店关门 实体颓势蔓延至大型百 [2016-10-31 9:18:37]
- 北京:伊力诺依陷入撤店风波 10余家直营店全 [2015-8-7 9:13:57]
- 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商业地产 [2015-8-5 17:16:49]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