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直辖以来,商贸流通产业以建设长江上游商贸中心为目标,锐意改革,奋力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2006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1.77亿元,比1997年增长55.39%;商业增加值达329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1%,占第三产业GDP比重达24.4%;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1%,城市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7%。城乡市场出现了共同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国有商业企业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从2003年起,重庆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市商委直属国有商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组建企业统一纳入新建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商务集团管理;离退休(养)人员统一纳入新建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渝辉公司管理;在处理完债权债务后,注销老企业。通过改革,企业投资主体由单一转变为多元,企业治理方式转变为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促进了经营业务的拓展,以工贸中心、水产公司职工为主组建的商务展览公司,2005年以来成功承办了第54届药品交易会、重庆市首届老博会等展会,成为商务集团月人均收入最高的子公司。新企业运行不到一年,重庆市商务集团实现销售额8亿多元,利润800多万元,结束了原直属企业长达15年的亏损局面。
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崛起。重庆商业龙头企业商社集团与重百实现强强联合,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在主城区继续扩大影响的同时,将网点向远郊区县和市外拓展。商社集团连锁店铺达200多个,销售额160多亿元,位居全国连锁商业30强第11位。重庆商务集团坚持错位经营,充分发挥现有的仓储资源和网点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旗下的重客隆连锁公司积极向远郊区县及市外扩张连锁网点,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他们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来渝抢滩。太平洋、国美、麦德龙、王府井、沃尔玛等先后入驻,不断开设分销店。目前,重庆市已引进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近100家。
组团式商业中心开始形成。按照“组团式、多中心、分层次”的商业中心规划建设思路和“商住分离、人车分流、集中打造、立体开发”的建设理念,“十五”期间,重庆市4个层次的商业中心建设齐头并进,成为流通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都市中央商务区、区县商圈、城镇商业特色街(专业市场)、乡镇(社区)商业点这4个层次的商业中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7亿元,占全市的73%。2005年底,重庆市商业网点达到302403个,营业面积2777万平方米,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和市场达284个。
独具特色的主城“五大商圈”成为重庆的亮点。重庆主城渝中、沙坪坝、南岸、江北、九龙坡5区以其在重庆都市商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区域优势,逐步形成解放碑、沙坪坝、南坪、观音桥、杨家坪“五大商圈”。2006年,“五大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6亿元,占全市总额的41%,成为最集中、辐射力最强的商业区域。以解放碑商圈为例,解放碑步行街北通地王广场,南延伸到较场口,海逸、万豪、大世界、中天等三星级以上酒店林立,金融机构聚集,餐饮、休闲、娱乐、宾馆等设施配套,商业功能日趋完善,被誉为西部第一街。
区县商圈和城镇专业市场发展加快。重庆结合县(市)旧城改造和城区建设,在主城外围以地区中心城市为依托,形成万州、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永川6个区域性商业中心。以朝天门批发市场、盘溪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南岸四公里二手车市场、重庆凯恩家具市场、万州小天鹅批发市场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市场,成为全市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品和经营者。去年,25个重点市场实现销售额561.26亿元,同比增长22.02%。2002年以来,重庆市实施“双十百千”工程,大力推进社区商业和乡镇商业建设,至2006年,建设培育出100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100个乡镇商业服务中心。按照商务部实施“万村千乡工程”的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实施农村乡镇建连锁超市、村社建便民商店的“双建工程”,在12个区市县开设156个乡镇连锁超市、456个村社便民商店,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重庆电商规划剑指1.8万亿 农村市场面临物流 [2016-11-11 17:11:51]
- 重庆:打造“一带一路”西南枢纽 [2016-11-1 17:07:54]
- 重庆购物中心布局儿童业态 各大商圈宝贝经济 [2015-8-18 17:03:54]
- 重庆商业地产全面爆发:未来3年新增近3000万 [2015-5-22 15:55:54]
- 重庆“北滨商务带”的崛起 [2015-5-8 17:14:46]
- 重庆今年将增百万方零售商业 购物中心居新增 [2015-3-18 8:54:4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