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东莞正文
东莞:重赏之下的“总部经济”竞合路径
来源:2009年07月21日 东莞日报 发布时间:2009-7-22 点击数:


  目前,松山湖总部经济已初现雏形。图为一研发C区办公效果图。(松山湖供图)

  综合型总部落户,一次性奖1000万元,曾提了几年的总部经济,这一次动真格了……

  发展总部经济,不止是松山湖最被看好,南城被寄予厚望,其他镇街也有一本账……

  多方“诸侯”剑指总部经济,莞邑能否承担总部经济之重,一切又变得扑朔迷离……

  核心提示

  综合型总部落户,一次性奖1000万元!职能型总部落户,一次性奖300万元!

  继京沪穗深等中心城市重金求凤之后,东莞也加入总部经济的竞合之列,于6月15日出台的《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案》中,开出了上述不菲的“大礼单”。

  总部经济搅热了沉静的东莞,愈演愈烈且势头劲猛。随着启动不久的松山湖总部一号、厚街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等,加上南城总部经济规划获批及《莞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出台,东莞的版图上至少“崛起”五个以上的总部基地。

  拥有产业集群优势的松山湖,最被人看好发展总部经济,而处于东莞城市中心区的南城则被寄予厚望……它们都在打总部经济的主意,各有一本账,各有侧重。

  东莞,地处穗深两个中心城市的“中心”,能否承担多个镇街的总部经济之重?这一切尽管还只是开始,但疑问早已抛出。

  业内人士建言,政府有“礼性”,更要有“理性”,应基于对本地区优势与劣势的合理打量,紧扣东莞制造业优势,以“培育转化,辅助引进”策略,助力总部经济驶上快车道。

  松山湖高调登台唱总部经济大戏,南城总部经济规划获批,《莞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出台……近一段时间以来,“总部经济”在东莞渐行渐盛,又因多个“诸侯”的加入竞合,变得热闹非凡。

  “总部”风起

  提了几年的总部经济,最近又热了起来,而这一次,是来“真格”的了。

  5月上旬正式启动的松山湖总部一号,在上周拉开了宣传阵势,同时,位于厚街的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正带着欧亚集团去企业落实采购事宜。

  7月14日,南城总部基地规划获批,总部经济大厦群的建设也从期待进入了可操作时间,一期用地达5.57万平方米,将通过土地拍卖的形式转让给公司自己建总部办公楼,消息一出,便成为工商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而剑指总部经济的并非只有上述几个。7月16日,莞城出台《莞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其中对汇峰中心总部基地浓墨着笔,寄望它能形成周边6家电子产品市场的展示、营销、服务、发布、研发的新平台。

  虽然各个总部基地打着不同的算盘,但东莞首次出台的专门针对总部经济的文件——《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案》和《东莞市总部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对总部经济的区域布局和定位作出定调:

  主城区莞城、东城、南城、万江被定位于引进商贸、会展、金融、信息、中介等城区能良好支撑的企业总部;松山湖、虎门港、东莞生态园、长安滨海新区分别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赋予了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总部基地,物流产业总部基地、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和高端服务业总部基地的职能; 石龙、塘厦、长安、樟木头、麻涌、大朗、虎门、常平等8个中心镇则因地制宜地发展能够提升本地特色产业的企业总部。

  总部经济,犹如一块诱人的大肥肉,吸引着实力之士加速竞合。就在东莞出台总部经济鼓励性政策文件前一个多月,北京《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上海、深圳等城市同样也出台了诸多政策以吸引企业总部的迁入。

  作为一个二线城市,东莞各地缘何如此推崇总部经济?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锦明撰文称,“总部——制造基地”分离布局的总部经济模式,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又是东莞实现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可供选择方式之一。

  市政协委员、虎门镇台商协会副秘书长曾鑫国同样认为,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多,势必要提升生产力和技术含量,总部经济为新一轮结构调整优化和城市功能转型提供了新模式和新空间。

  事实上,总部经济战略构想早已有之。2007年,东莞第十二次党代会就首次提出,“引导金融、保险、证券、贸易、通信、科技、法律等机构的地区性总部进驻东莞大道两侧,将东莞大道打造成总部经济长廊”。

  而在更早前的2005年,东城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引进金融、设计、研发、销售等区域性总部中心。随后,莞城、厚街、石碣、南城、寮步等镇街相继提出总部经济思路。

  至此,总部经济成为伴随东莞转型升级的一大热门话题,也因多个“诸侯”的加入竞合,又变得扑朔迷离。

  松山湖、南城、莞城、虎门港等都在打总部经济的主意,大家各有自己的一本账,是差异化还是一窝蜂,是有针对性,还是漫无目的?

  看起来像一窝蜂,事实上各有侧重,最被人看好发展总部经济之一的松山湖,有别于南城、莞城的定位。

  各有账本

  总部经济,按照行业内的观点,指的是某区域由于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的空间耦合,并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东莞,能否承担总部经济之重?又该如何定位?究竟谁能笑到最后?一切都显得扑朔迷离。

  曾鑫国说,“总部经济谁都想搞,但要切合实际,一般人认为,很大的企业才叫总部,不一定的,而且如果每个镇都搞,就要作深入的研究了。”

  较早有“总部经济”打算的南城,被很多人寄予厚望,认为最有条件发展综合型总部经济。因为这里是东莞的城市中心区,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也有密集的金融、证券以及会展等产业配套,可以说东莞的金融中心。

  南城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东莞大道,“其对东莞的意义就像深南大道对深圳的意义一样,是进入东莞的门户,也是标志性道路”,有人作出如此评价。

  中域电讯将总部从虎门迁至南城,宏威数码将总部从香港迁至南城,似乎印证了南城初始的设想:引导一批东莞本地的民营企业和大型外资企业进驻。

  其实,南城的优势,更得益于东莞这个大“靠山”——区位优势佳、经济实力强、现代服务体系形成、总部存量资源多、国际化程度高。

  同属主城区的莞城,则有另一番考虑。莞城街道党委书记王检养说,“我们说的总部经济还是要结合莞城的实际,很多一线的五百强的大型企业把他们招来是很难的,东莞有三万家企业,这些企业中特别是外资企业,他们折腾不起。”

  所谓的折腾不起是指,一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北京上海放总部,二是香港的总部经济费用太高,三是把总部放在工厂又不甘心,“一万家企业中有10%~20%有这种情况,这中间再有50%的企业能来就够了。”

  看起来像一窝蜂,事实上各有侧重,最被人看好发展总部经济之一的松山湖,也有别于南城、莞城的定位:依托总部一号打造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和国内一流研发研制型企业的总部基地,成为助推东莞总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长期关注东莞的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看好松山湖,他认为,这儿环境好,又处东莞几何中心,完全可以打造某一方面的研发中心,比如成为IT企业的研发集聚平台。

  此前,一位新加坡教授来莞授课时,更是直接建言,松山湖可借外资拉动模式发展跨国公司总部经济,承接他们的计算中心、呼叫中心、数据处理、技术研发、财会核算、售后服务等国际总部经济的转移。

  上述一台台好戏即将唱响,但记者同时了解到,也有纳入总部经济区域布局的镇目前还没有思路和想法,甚至连概念都没有,这也是网友“泼冷水”的原因之一。

  在刘锦明看来,目前,东莞比较适合发展总部经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城区和松山湖,“当下,关键要提升和优化这些区域发展总部经济的相关要素和条件,使企业总部相对集中在这些区域形成发展规模。”

  凤何来栖

  处在穗深两个中心城市的“中心”,东莞拿什么、凭什么求凤来栖?深圳大学教授袁易明认为,东莞要坚持三个原则:准确定位、适度有效、产业优先。

  东莞求总部经济之凤来栖,尽管有网友将信将疑,但很多企业用自己的行动回击着网友的疑惑。

  位于道滘的搜于特服装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注册成立,专注于服装研发、销售,以及品牌包装,生产环节全部外包给其他企业,用公司董事长马鸿的话说,“企业占地小、能耗低但产值可不小。”

  不久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到此调研时,对搜于特的总部经济模式赞不绝口。背靠东莞的广大服装生产企业,搜于特还决心将总部从广州移师东莞。

  搜于特绝非孤例,更多的企业也在“迁移”:台达,将研发中心转向东莞;宏威,将总部从香港迁到南城;中远船务,继去年10月将其管理总部搬到麻涌,马上又要在此成立研发中心……这些,为东莞“总部经济”的梦想注入了新的力量。

  “东莞发展总部经济完全有这个可能,尤其是建物流总部。”南方物流有限公司助理执行总裁陈少鹏看好东莞,他以酒举例,皖酒王三分之一的市场在广东,尤其是集中在珠三角市场,营销总部如果放在东莞,去珠三角的城市只要半天时间,可选择穗深两大机场,市场管控更简易,销售采购更平滑,“如果东莞成为很多企业的华南配送中心,那么,物流总部会随之起来。”

  上述事实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东莞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区位优势和优良条件。袁易明认为,建总部经济一定要有两个优势:一是产业优势,比如制造业,服务业等,要优于其他地区,如东莞的制造业;二是区位优势,至少要在某一方面是一个“中心”。

  同时,还要有四个条件,即基础设施,人才、技术、信息要能便捷流动;城市功能,需要金融、物流、信息、产业等功能的配套;人才条件,不能形成人才高地难以运营;政策环境,包括办事便利,拥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社会治安好,环境宜居等。

  “没有这两个优势和四个条件很难引进和培育总部经济,我看东莞大都具备了。”袁易明说,东莞提出转型升级,发展总部经济,一方面可以实现城市功能转型,另一方面可实现产业发展组织方式转型升级。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或许光有上述优势和条件还不足以吸引企业总部入驻。于是,各地纷纷拿出巨大的“落地红包”重赏求贤。

  本月初,中信证券总部落户深圳,公司获得的2300万元巨额“落地红包”,引发社会热议。而一个月前,北京也开出价,只要总部来,奖1000万元。处于二线城市的东莞随后加入竞合之列,综合型总部落地最高奖1000万元,使新一轮“求凤之争”进一步升温。

  不过,要想获得总部认定,还得“不差钱”,如东莞对综合型总部的认定条件是,上年度营业收入不少于8亿元,上年度在我市纳税的地方分成部分2000万元(房地产企业3000万元)及以上。

  有些地方对总部经济的认识更直接,如莞城把总部经济定义为税源经济,有两个准入条件,第一无污染,第二要保证税收。

  东莞要更好地求凤,袁易明提醒,还注意三个原则,一是准确定位,尤其是在珠三角一体化中,要顺势而为,避免与深圳广州的累同化定位;适度有效,在某些领域、某些环节、某些区域、某些专业上有所侧重,不跃进;产业优先,不能忽略现有产业的主体即制造业。

  重奖之后

  企业总部入驻,不仅可领到重金,还能享受土地、融资、培训、入户等优惠政策,政府用心良苦地拿出 “礼性”的同时,更要有“理性”。招商上,可借鉴上海做法,成立总部经济促进中心,统筹协调总部入驻,防范无序竞争。

  “一两千万元的‘落地红包’会成为大型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选择驻扎地的重要考虑因素吗?”有业内人士对“落地红包”的政策表示怀疑。

  随着跨国公司亚太总部或驻华总部从香港等地迁入内地,也有不少跨国企业在华业务发展升格为总部,但他们的动因并非是千万的奖励,而是业务和发展需要所致。

  夹在穗深之间的东莞以制造见长,吸引总部除了拿出“真金白银”,还能拿出其他什么?而这“其他”或许是企业总部落户最看重的。

  袁易明分析,重奖之后,政府应该扮演好自己角色,包括做前瞻性发展规划,明确政策导向,制定可行性策略,优化总部经济软硬环境,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策和法制政策,“比如政府要有给企业留下宽松的空间,市区不适合发展的项目,可以引导留下总部,允许前往其他地方生产。”

  这些方面,《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案》其实都有考虑,如提出加大城市营销力度、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建设培育人才载体、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等等。

  “总部经济关键的人才,如果你的入户等优惠政策不能兑现,再好也无济于事。”在某IT公司任营销经销的张先生说,东莞的核心问题还是吸引人才,他还提出了另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政府要理性区分总部经济与总部地产,防止陷入地产误区。”

  让曾鑫国和陈少鹏共同关心的是,政府除了拿出重金求贤,还要构筑起一条防范的“红线”,“防止一些企业冲着奖金来,拿了钱就走人,政府的精力还要放在对中小企业扶优扶强上。”

  最让上述人士担心的是东莞各路“诸侯”的无序“争抢”。“好项目简直是抢”,有人如此形容,多家抢一个项目是很常见的事。

  对此,市经贸局建议,成立专门机构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由市政府成立市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指定牵头部门,承担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职能。

  业内专家献策,相对成熟后,可借鉴上海等总部经济发展较成熟地区的经验,设立专门机构——总部经济促进中心,为各相关部门服务总部经济提供一个综合性平台。

  资料显示,上海总部经济促进中心是承担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职能,并经上海市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专门机构,中心配合市有关部门及各区县积极为中央大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以及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各类总部做好服务。

  由于特殊的行政架构,对于东莞而言,势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筹“指挥中心”,形成协调的招商与服务机制,防范因各自争利而形成无序竞争。

  路径探索

  松山湖是东莞产业升级的引领区,未来将是珠三角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这里最容易借力周边镇的产业集群和自身高科技、生态优势,率先形成东莞一块总部经济高地。

  如何发展总部经济,要基于对本地区优势与劣势的合理打量,东莞最现实且最具可行性的,应是紧扣东莞产业集群优势,整合行业资源整体推进,“培育转化,辅助引进”,但这条路仍不会那么轻松。

  张鸿,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项目运营商东莞市华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最近为基地的事忙得不可开交。

  几天前,基地与欧亚集团签订了战略协议,“这几天他们就过来看了12家鞋企,采购了三天,有的直接现场现金采购,四、五家品牌鞋将进驻欧亚。”

  于两年前注册的这个总部基地,一直在筹划中,将于10月左右动工,一期12万平方米,建成为成品鞋采购交易中心,皮革鞋材采购中心、东莞鞋业品牌孵化中心。

  张鸿描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总部基地的目标将厚街打造成鞋业的三个中心,即时尚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新材料、新技术、新款式)以及定价中心,最终打造成中国的“米兰”。

  出于什么目的,华坚国际有限公司与香港保威集团组建了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且选择在厚街生根而非南城?

  “东莞的企业多年来各自为政,资讯不通,缺乏整合,行业间缺少沟通,少了很多合作的机会。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的建立,就是用第三产业眼光整合第二产业资源,属于‘2.5产业’。”张鸿说,厚街鞋类产量占全国的1/4,全球的1/10,出口占据了广东省1/3的份额,这也是基地选择厚街而非南城的原因,总部基地有助将厚待鞋业从生产基地向总部经济转型升级,“东莞的企业不能再只会闷头做事,要学会抬头看路。”

  由于产业集群优势,奥康、达芙妮等知名鞋业品牌都在厚街建立了研发中心。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事实上成了服务总部企业的总部,其可用集群的力量,帮助外企转内销,内企接外单。

  “莞货既时尚、质量又棒,信誉体系又好,在市场上是一大卖点,大家对东莞的产品很认同,”张鸿用自身的经验说,东莞发展总部经济,必须依赖于现有的集群产业,以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总部,否则脱离了产业就是“地产总部经济”,政府可出台政策引导行业协会或大企业去整合产业集群资源,促进生产性总部的生成。

  基于这种认识,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还有更宏大的梦想:将鞋业这种总部基地模式,复制到其他支柱产业中去,以集群的优势和力量,助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朝总部经济迈进。

  当然,在东莞发展总部经济的蓝图上,除了培育现有外资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外,还包括了其他总部目标:香港高端服务业、中国500强和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但多位业内人士建言,最现实的路径是以整合现有产业集群的力量推动总部经济。

  袁易明支招,东莞的制造业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完全可实施“培育转化,辅助引进”策略,剥离现有企业中的部分功能培育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如将制造业企业设计外置,形成设计总部,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

  松山湖寻求的路径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演绎——搭建研发平台,引领产业升级,注重高科技服务和自主创新,已引进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50多家,创建2个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工作站,园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例达90.7%,建立研发机构企业比例达90%,专利申请年均增长120%,专利授权年均增长146%。

  上述有关专家分析,松山湖是东莞产业升级的引领区,未来将是珠三角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这里最容易借力周边镇的产业集群和自身高科技、生态优势,率先形成东莞一块总部经济高地。

  对于更多的地方和企业来说,目前还是“生产车间”居多,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加速三来一补向三资企业转型,吸引其职能中心由“外”而“内”,落地生根,在专业镇的产业集群基础上培育总部。而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当前的双转移战略更是一次“总部——制造基地”剥离的难得机遇。

 

作者:肖隆福 刘…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杭州:迎来综合体开业潮 多区 重庆:将建物流供应链金融中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