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东莞正文
东莞商贸流通业之变:资源重新整合 市场规范有序
来源:2011年6月28日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1-6-28 点击数:


    以培育发展商业名牌和龙头企业为契机,东莞商贸业吹响了产业升级的号角。

    商业是一座城市激情、活力与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城市文化与形象的重要窗口。商贸繁荣代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座城市商贸业的成长历程,同样是其城市生命体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有力见证。

    经过改革开放自发、自由、自主的发展,“十五”末的东莞商贸行业已初具规模,但商业设施比较分散,缺乏上规模、有档次的商贸集聚区,诸多新型的商贸业态刚刚起步,商品选择不够丰富,市民消费不够便利,消费需求和商业结构尚不合理,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十一五”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实施“商贸东莞”工程,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推动东莞从工业城市向工商业城市战略转型,东莞的商贸服务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如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东莞商贸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迅速地壮大了一批商贸龙头企业,打响了一批商贸服务品牌,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商业集聚区,商贸服务经济的规模、效益和水平不断提升,在优化产业结构、服务生产消费、抵御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流通规模不断壮大商业布局更趋合理

    2006—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3年保持17%—20%的高速增长。2008—2009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居民收入及预期收益减少,社会消费增速比过去几年有所放缓,

    在“商贸东莞”工程推动下,在国家、省、市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的影响下,东莞商贸市场依然畅旺,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从数据上看,2009—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在14%以上,成为确保经济回升的重要支撑。尤其是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8.06亿元,相当于2005年的2.2倍,在全省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名列第四位。

    流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东莞的商业布局也更趋合理。主副商业中心分布逐渐鲜明,初步形成了以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4个区域为核心的主商业中心,松山湖、虎门、常平、厚街、塘厦、长安、樟木头、石龙8个商业副中心为支点的商业格局。

    在消费规模上,主、副商业中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全市65%。主城区逐步形成东纵—东城商圈、城楼商圈、华南摩尔商圈等主要商圈,消费集聚力、辐射力不断增强,消费总额约占全市31%,商业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商业设施日益完善业态业种更加丰富

    随着华南MALL、威尼斯广场、世博广场等一批高档次、高品位的现代化综合购物中心,以及商业步行街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天虹、海雅、彩怡百货等一批高档次的百货公司相继进驻,东莞商业品位和档次明显增强。商业中心区和社区的商业物业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功能更加齐全,购物环境明显提升。

    南城区市民张女士坦言:“以前我总是习惯到广州、香港购物,这几年东莞的购物环境越来越好,我喜欢的品牌有八成在东莞都能找到,我已经不知不觉习惯在东莞购物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拥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282个,总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全市拥有各类商业街97条,其中步行街26条。

    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快,业态业种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商贸流通业已从传统单一的商品销售向商品、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领域扩展。

    其中,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得到有效应用,大卖场、专卖店等多种新型业态得到良好发展,东莞商业业态种类进一步丰富。

    本地商业机构也纷纷调整和转变经营方式,促进了商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中,连锁经营发展尤其迅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连锁经营门店总数超10000家,涌现中域电讯、美宜佳便利店、真功夫餐饮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

    对内对外更加开放龙头企业迅速成长

    2004年,我国逐步放开外商投资经营商业领域,不少外国大型商贸企业看好东莞庞大的消费市场,先后进入东莞商业领域投资经营。

    凭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水平、规模化成本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外资零售企业在东莞迅速发展起来。至今已有13家境外零售企业(含港澳台地区)在东莞投资开设了68家门店,总营业面积达35万平方米。DHL、马士基、永得利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也已与东莞工商企业合作开展各种物流业务。德国杜塞尔多夫、英国励展等国际知名展览企业,先后将其品牌展会移至东莞举办,并取得巨大成功,展会规模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在本土内生品牌上,经过多年培育发展,连锁零售、批发贸易、物流等商贸流通领域逐步涌现了一批管理规范、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在省内乃至国内同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如在连锁经营方面,真功夫餐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美宜佳便利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便利店企业。最近发布的2010年广东省连锁经营50强榜单中,中域电讯、美宜佳便利店、搜于特服饰等10家东莞企业上榜。东莞上榜企业数量稳居全省第三,仅位居深圳、广州之后,并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在批发市场方面,虎门服装市场集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兴业木材、樟木头塑胶等市场在各自领域的规模均位居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前列。

    业内这样评价道:东莞商贸流通业已步入一个总量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完善、结构日渐优化、布局走向合理、业态不断丰富、竞争异常激烈、层次不断提升的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繁荣兴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观点

    东莞零售、专业市场、物流、会展等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是与近年来东莞深入实施“商贸东莞”工程,不断推动商贸流通业经济效益、规模、档次上新台阶,出台实施一批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积极培育扶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分不开的,这些都是我省商贸流通工作的宝贵经验,虽然全省各地区发展水平、区位优势和特点不尽相同,但其中也不乏借鉴之处,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东莞和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总结、深化和推广。

    ——— 广东省经信委党组副书记、巡视员戚真理

    实施“商贸东莞”工程, 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创新发展思路的 重大决策,是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促 进产业城市双升级的战略举措。我们 高兴地看到,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 东莞商贸流通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对东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 城市竞争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 作用。

    ———东莞市人民政 府副市长

        ■大事记

    ●2005年7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实施‘四项工程’工作会议”,其中“商贸东莞”工程作为“四项工程”之一被视为推动东莞向工商业城市转型的战略举措。商贸行业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支持,从此开启东莞商贸业的新一轮大发展。

    ●2005年,华南摩尔、世博广场、威尼斯广场、地王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购物中心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天虹、海雅、彩怡百货等一批高档次的百货公司相继进驻,大幅提升东莞城市商业品位和档次。

    ●2005年12月,东莞市政府颁布实施《东莞市2005—2015年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确立一主八副商业中心的发展格局。

    ●2006年6月,东莞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实施“商贸东莞”工程的意见》,着重围绕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放宽市场准入等多方面制订了48条操作性较强的意见,成为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2006年6月,全市农贸市场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当年对全市586个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获得广大市民的好评。

    ●2006年6月,沃尔玛购物广场东莞长安店开张,这是沃尔玛在东莞开设的第2家店,也是其在东莞开设的第一家镇级店。这标志着沃尔玛开始向镇级市场发展扩张。自此,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企业加快在东莞的扩张开店步伐,门店数量逐年递增,至今东莞外资超市门店已达28家,占据全市综合超市这一业态60%的市场份额。

    ●2006年9月,东莞嘉荣超市宣布以自愿连锁形式正式加盟国际SPAR,并成为国际SPAR品牌的广东总代理。这是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合作发展的首个案例。

    ●2007年1月,认定了第一批东莞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东莞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的城市。至今,认定了3批共52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对推动全市社区商业发展起到重要示范带动作用。另外,2006—2009年,东城东泰、大朗长塘、万江新城、南城新城4个社区先后被国家商务部评定为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2007年2月,市政府认定了中域电讯等26家企业为2007—2009年东莞市商贸龙头企业。自2004年首次认定以来,商贸龙头企业每三年认定一次。

    ●2007年3月,《东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东莞市政府设立每年3000万元的商贸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商业流通业发展。

    ●2007年12月,举办商贸东莞创新成果巡礼活动,开展东莞市十大商贸创新案例评选,并于2008年1月举办商贸东莞创新成果颁奖晚会,展示东莞商贸流通业发展成果和企业精神。

    ●2008年初,东莞市政府提出要创建农贸样板市场,并作为当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

    ●2008年6月,全市32个镇街全部编制完成当地的农贸市场规划

    ●2008年9月,举办中国(东莞)商业步行街高峰论坛

    ●2008年11月,鸿福路商圈沃尔玛、海雅百货等主力店陆续开业,逐步成为城市新的时尚潮流消费集聚地。

    ●2008年11月,虎门港沙田港区5、6号泊位正式开港运营。两个泊位项目位于沙田港区西大坦作业区,是虎门港首批5万吨级多功能深水泊位项目。

    ●2009年3月,启动“商贸东莞·欢乐消费年”系列活动。

    ●2009年6月,第一届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内销)博览会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并永久落户东莞举办。

    ●2009年12月,全市各镇街完成当地的商业网点规划,为城镇商业发展及网点设施建设提供更深入细化的指导。

    ●2009年12月,第一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并永久落户东莞。

    ●2010年1月,东莞市政府提出要着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商贸经济带,成立了“东莞市中央商贸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推进中央商贸区的建设工作。

    ●2010年5月,虎门港的东莞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作。

    ●2010年9月,《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20)》和《东莞市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规划(2010-2020)》颁布实施。

    ●2010年10月,东莞市政府认定了第一批东莞市“十大连锁经营企业”、“十大物流企业”、“十大专业市场”和“十大展会”。

    ●2010年11月,连锁经营企业东莞市搜于特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东莞第一家上市的商贸流通企业

    ●2010年11月,《关于建设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

  东莞是“制造业名城”,大工业城市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然而,一个城市吸引高端人才,不能仅依靠工业和厂房,还需要很多城市配套设施。其中,商贸流通业就像后勤基地,要为高端人才提供购物、消费、餐饮、物流、休闲和娱乐等服务,吸引留住高端人才。

    ———东莞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局长冼周恩

    ■述评

    成效与压力并存商贸流通业提升城市软实力

    当时光指针悄悄滑过2005年,辉煌的“十五”已然作别,“十一五”的号角也开始响起。此时的东莞大地,已经在“五年建新城”的战略中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一小时城市生活圈的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城市硬件不断升级的同时,城市软实力也在稳步提升。

    而这一切,也为东莞商贸流通业开启新一轮提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2006年的第一缕暖阳便照进了东莞商贸业。一个指向东莞未来10年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几乎是在新年钟声敲响的同时得以启动,而6个月后,“商贸东莞”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如期揭晓。

    按照规划,从2006年起,东莞将设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以上,用于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扩大重点项目投资,推动业态优化、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

    从当年起,东莞便开始对区域内的商业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商业网点布局进行了大幅调整,“五整治”、创建样板市场等一系列行动随之展开。很快,整个商贸业态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景象。

    五年里,主副商业中心分布逐渐鲜明,初步形成了以4个城区为核心的主商业中心、松山湖等8个商业副中心为支点的商业格局;

    五年里,全市累计建成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00多个,评选出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52个,创建了100家样板农贸市场,实现持证持照经营率和亮证亮照经营率100%;

    五年里,东莞的商贸政策体系也日趋完善,在出台“商贸东莞”实施细则的基础上,物流业、会展业、零售商业网点的发展实施意见相继出台。

    期间,虽然惠利政策和实施成效迭出,但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突然来袭,与东莞制造一样,东莞的商贸流通业也遭遇了一场最严峻的寒流。

    为抵抗危机,以培育发展商业名牌和龙头企业为契机,东莞商贸业吹响了产业升级的号角。通过加快新技术应用,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同时有效引导行业洗牌和整合,促使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推动商贸流通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升级发展,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最终在危机中获得了有力的发展时机,并最终在2010年迎来了一轮更为强劲的恢复性发展。

    对此,长期关注东莞商贸流通业的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王先庆评价称,改革开发以来,东莞以制造业为主,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2006年开始实施“商贸东莞”工程,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五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效,营造了重视商贸流通业的氛围,培育了一批品牌,对东莞的产品开拓市场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邓志广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杭州:迎来综合体开业潮 多区 重庆:将建物流供应链金融中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