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东莞正文
东莞:电子产业吹响“去华强北化”号角
来源:2012年12月10日 东莞日报 发布时间:2012-12-10 点击数:


     从依赖到独立,从热恋到冷淡,东莞电子产业与“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的纠葛关系走到了拐点。

  今年下半年,仅统计可见,华强北已有3575户经营户主动退场,大量铺位空置。作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数码产品、电子元器件集散中心的华强北似乎已渐渐褪去昔日的辉煌,迎来转型的阵痛。而这条“中国电子第一街”从风光无限到渐趋萧条,也可折射出东莞电子产业生态的演变。

  曾由于流通渠道的匮乏,东莞电子业对于华强北有着强烈的路径依赖;同时,东莞电子制造业起步阶段的野蛮生长,也与华强北的商业气质与模式不谋而合。两种因素共同促成了两者的牵手,以至于在围绕华强北形成的庞大产业链上,处处皆可见东莞电子企业的身影,众多东莞企业老板在华强北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时过境迁,在渠道多元化以及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东莞电子业已吹响“去华强北化”的号角,这条曾经的对外流通要道也渐渐弱化为一种辅助和补充。

  华强北的东莞基因

  华强北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条完整的电子产业链,众多东莞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发芽、开花、茁壮成长,也使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无不潜藏着东莞电子产业的基因。

  “在1980~1990年进入华强北的东莞企业,大多数都发了财。”据东莞市凯励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建军回忆,在那个东莞电子产业与华强北的“热恋期”,这些老板在淘到第一桶金之后,借助华强北商圈产业链完善的优势,顺势向上中下游延伸,带动了更多东莞企业进驻华强北,同时也推动了华强北的兴盛。“在华强北的深圳本土企业不多,最初是潮汕人的天下,比例一度达到70%,后来来自珠三角各地以及江浙地区的多股商业势力逐渐形成相对的均势。”他说,而在珠三角的势力版图内,东莞电子企业戏份持重。

  没有具体统计数据显示,究竟有多少家东莞企业在华强北商圈开设档口。但据塘厦一家电子元器件公司负责人观察,在华强北的大小700多家商场中,几乎每一家都有东莞企业的身影,多为元器件供应商、终端产品加工制造商以及外围配套供应商,少有电子产品方案设计企业。“一个原因是东莞企业往往单打独斗,并未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另一个原因是,曾经的华强北一铺难求,在商铺布局上也很难形成聚集。”他说,很多电子企业在起步阶段,都会在华强北设点销售,因为“当时海量的低价电子产品需要大批量向外流通”。

  在东莞电子业借道华强北的同时,华强北也在借力东莞完善的电子产业链,两者形成一种互动。在华强北赛博电子市场经营电子产品的王成刚认为,华强北在2008年前后进入鼎盛时期,正是依托深圳关外及东莞电子产业衍生出的山寨手机及数码产品,华强北作为这些产品最集中的展示及流通窗口,借助深圳关外和东莞完整强大的产业链,一度睥睨天下。

  到目前,东莞企业在华强北的行业分布上,仍然多集中在手机通讯领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进驻华强北的东莞企业中,从事通讯配套的比较多。”东莞市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尹建文对记者说。

  华强北产业链上的东莞基因也在不断新陈代谢,尽管今年有大量东莞企业告别华强北,却也不乏零星的新鲜血液注入。一个月前,东莞泰沣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家电产品进驻华强北商业区,目的是借助华强北的渠道辐射力,提高产品在内销市场的份额。

  摆脱渠道依赖

  一直以来,东莞电子业对于华强北的渠道依赖,是促成二者长久共生的关键因素。而遭遇退租危机之后,在外界为华强北开出的诊断书上,第一条也正是渠道多元化带来的冲击。

  “无论是销售还是采购,当时很多东莞电子企业都需要借助华强北的渠道,依赖性一直存在。”易建军告诉记者,较具规模的电子企业可以通过自建渠道掌控流通环节,但在当时的东莞电子产业内,上规模的企业并不多,无法承担自建渠道的成本,因此大量向华强北等电子产品集散地聚集。而在广东省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看来,这是当时“东莞电子产品处于高产出期,亟须向外流通”的必然结果。

  但是,目前这种看似根深蒂固的依赖正在持续减弱。东莞网商会会长张鸿华向记者介绍,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慧聪网等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线下渠道的诉求自然减弱。

  另外,华强北本身的渠道辐射能力也在降低。泰沣电子国内市场部经理张业林对记者称,通过一个多月的试水,公司发现产品在华强北的销售情况“很不理想”。

  东莞市远峰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也表示,该公司一款导航仪在华强北的销售也反应平平,远不如在线上渠道的表现那么令人满意。“现在近90%的销售来自线上。”她说。

  销售利润的下滑,是大量经营户退场的直接原因。而今年华强北所遭遇的退租危机,也被看做是渠道革命后一种自然的市场反映。不过,业内也有另一种看法。张业林认为,企业大量退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环境的低迷,致使很多电子企业本身生产经营遇到困难,不得不实施战略收缩,反映到具体策略上即削减渠道。

  加速“去华强北化”

  在摆脱对华强北的渠道依赖之后,已逐步实现产业升级的东莞电子业开始吹响“去华强北化”的号角,华强北从对外流通要道弱化为一种补充和辅助。

  远峰科技负责人对记者称,该公司已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线上渠道的铺设方面,因此在华强北销售的受阻对公司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下一步的重点是电子商务渠道,华强北等线下实体渠道作为补充。”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今年退出华强北的数千家经营户中,不乏曾在华强北辉煌一时的东莞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华强北直接设立档口的企业明显减少,只是继续通过经销商少量地在华强北布货,这也就意味着华强北在东莞电子企业的渠道布局中地位下降。

  “目前在东莞电子业内,只要是略具规模的企业都不会再到华强北销售或采购。”易建军说,华强北市场的电子企业往往规模较小,甚至多数是作坊式的公司,生产的产品也比较低端,并且充斥着山寨产品。

  就在不久前,一家广州公司因在华强北购买的凯励电子元器件出现质量问题,被其客户索赔一百多万元,为此找到凯励电子。“当我听到是在华强北买的元器件,就知道99%是假货。”易建军向记者介绍,现在凯励接到的投诉中,有85%左右是别人在华强北买到了假冒的凯励产品。”

  “东莞电子产业的‘去华强北化’,无疑是一种进步。”易建军认为,东莞电子产业在起步阶段,低附加值的产品需要大批量向外流通,而华强北的营销模式正符合这一诉求;但当东莞电子产业开始升级之后,更多企业致力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其诉求也从以往的“走量”改变为追求更高的利润率和附加值,华强北却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无法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因此,这种逐步剥离华强北的趋势,正体现了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易建军这样认为。

  深圳市人大代表、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刘鲁鱼也认为,华强北经营的电子元器件批零门槛低,由于简单复制,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导致经营空间也越来越小。

  随着华强北电子行业的旧有发展模式日渐衰落,深圳市政府已经着手对华强北进行升级改造。未来,这条以低端电子产品闻名的商街将升级为“高品质商业中心和生产型服务业中心”。在日后的华强北生态链中,东莞电子业将以怎样的形象存在?是需要华强北运营者和东莞电子从业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杭州:迎来综合体开业潮 多区 重庆:将建物流供应链金融中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