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梅州,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让人感受到世界客都悄然在变!城市如同大公园,乡村恍若桃花源;城乡处处告别脏乱差,干部群众共创整洁美;特别是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维修保护,到新建街区、楼宇、场馆和各种标志性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展现出独特的客家风韵,在城市风貌趋于千城一面的当下中国,一种久违的新鲜感觉尤为强烈。
如今,梅州市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关于建设“有特色、有个性、让人记得住的城市”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的核心任务,以“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为目标,统筹城乡、城乡互动,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着力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品牌。一种不同于珠三角等城市的发展模式,一种关于幸福指数的深度解析,悄然浮出水面……
客家古风新韵一样精彩
从气势恢弘的客都大道出发,不论是途经客天下、归读公园、东山教育基地、院士广场、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县新城的城市风景线,还是取道剑英绿道、叶剑英纪念园、雁鸣湖、灵光寺、雁南飞、长教村、桥溪古韵的旅游风景线,可以惊喜地看到,这座城市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建筑理念与千年客家古风,设计和布局都体现着客家历史文脉在传承与延伸,人们既能从中拾起历史的记忆,又能感受时代的脉搏。
近年来,梅州市紧紧围绕“文化是灵魂、道路是骨架、产业是支撑、水系是血脉、生态是衣裳、功能是命脉”这六大元素,注重“大分区、小混合”,不搞“摊大饼”、避免“城市病”,以市区为核心,以7个县(市)城为重点,科学谋划市域发展,形成“七星伴月”的特色格局,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宜居宜业、平安和谐的富庶山城、美丽新城、文化名城、国际慢城。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今天,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尴尬景象,梅州如何彰显城市个性?
“我们追求的特色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说。今年以来,梅县拆除了新县城行政区内有独立办公楼的38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围墙,建成了与梅县公园相连的15公里长的绿道,行政区办公区变身市民休闲区,为“城是宜居区”做了很好的注脚。
据了解,梅州为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民建房,专门开展了全市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从源头上进行“把关”,打造客家特色乡村、创建幸福村居。
“慢生活”催生幸福导向型产业
梅州城市的“特”,不仅仅体现在建筑外立面等城市形态,更彰显于富有特色的城市业态——“慢生活”。
近日,记者从梅州市区出发,沿着靓丽的“剑英绿道”一路前行来到雁洋,这里A级景区“扎堆”,不仅有国家5A级景区雁南飞,国家4A级景区叶剑英纪念园、雁鸣湖、灵光寺,还有周边的松口古镇、南洋古道……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吸引着各地客人前来享受“慢生活”。
据了解,为发挥“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梅州正努力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打好“叶帅牌”、念活“山水经”,凸显客家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宗教文化、创意文化等六大特色,大力发展保健疗养、度假休闲、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经济,创新山区转型升级路径。
如今,“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已经在珠三角等地区乃至海外华人华侨中广为流传。今年国庆期间,梅州共接待游客237.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高达6.19亿元。目前,“慢生活”产业经济的广阔前景,激发梅州各县(市、区)掀起了共创文化旅游特色区的热潮。丰顺高起点规划建设丰顺新区,重点建设客潮国际温泉城、空港高科技与新兴园区和八乡山生态旅游区。大埔努力放大李光耀、张弼士等名人效应,高起点规划建设万福寺宗教文化养生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旅游景区……
梅州创建的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以文化与旅游作为牵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这种带动效应在梅州市不久前举行的招商会上可初见端倪。会上,梅州一举签下计划投资732.32亿元的38个项目,涵盖新型工业、文化旅游、城乡服务业、精致高效农业等各个领域。
■案例
客天下:客都新名片 旅游新地标
古朴蜿蜒的栈道,客家风情客栈,依山而建的客家围屋,潺潺溪水旁转动的水车……这些见证客家人千年迁徙的客家风俗、客家历史、客家文化汇聚在梅州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客家小镇”,让记者仿若时光倒流。
这里有客家赋千字文石刻、中国客家雕塑群,还有客天下文化广场、千米客家记忆浮雕……
在客天下广场,可以欣赏宋祖英演绎的歌曲《客天下》,听一听客家山歌皇后郑钢坚的《四季花开望郎来》。随后在美妙的音乐声后走进争妍斗艳的千亩杜鹃园,粤东最具观赏价值的梅花园……客天下,它早已是客家山水大美、文化大美与现代化的完美结合。
然而,人们又怎知道,6年前,这里只是一片布满荆棘的荒地,混杂着养猪场、砖厂和采石场。
6年来,广东鸿艺集团以弘扬客家文化为己任,上下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打造出一个以客家文化为核心、旅游为主导,集聚文化生态旅游、婚庆服务、文化演艺、文化主题酒店、文化主题地产、文化相关产品制造等业态的文化产业集群,成就了全省乃至全国文化旅游的精品,从一个小山村蝶变为集文化、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城中之城”,不仅是一个传播大客家文化的大观园,而且是一座世界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成为世界客都的城市新名片,梅州旅游的新地标。
■感同身受话变化
五年崛起
一个工业新区
从梅州市区出发,沿梅汕高速驱车40分钟,便到了位于梅县畲江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工业新区。
戴上蓝色的塑料鞋套,走在通透的走廊上,隔着明亮但密闭的落地玻璃窗,可以清楚看见:绿色锃亮的防尘地板上,一台台电脑、先进仪器整齐排放,一个个身穿白色连体工作服的工人正在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地紧张忙碌……若非亲历亲见,记者难以想像,在偏僻的粤北山区梅州,竟然有着如此先进、严格的生产场面。这是10月16日上午,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富源集团总投资38亿元、年产2500万片蓝宝石晶体项目的生产车间现场。
蓝宝石项目只是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一个缩影。5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山头,如今这里厂房林立,商店、酒店、商务配套设施应有尽有,碧桂园投资10亿元建设四星级酒店和优质生活社区让人羡慕,畲江中心镇学校、路桥、水电、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大力推进。
据了解,2007年,为贯彻落实广东“双转移”发展战略,穗梅联手建设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新城规划总面积47.73平方公里,核心区生态园区占地22.37平方公里。
5年来,两市共同推进招商引资,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08年、2009年先后两次竞得省扶持资金共10亿元。2011年6月,该园遴选为省十大产业转移重点园区之一。至今年6月,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3.7亿元,开发面积10.8平方公里;共引进项目128个,建成投产项目81个、投资额180.27亿元;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69亿元,比增50.39%;解决劳动就业15217人,其中本地员工占95%。
目前,园区已形成以广汽强华、五羊摩托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片区;以赛翡蓝宝石、紫晶光电项目为龙头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片区;以科伦药业为龙头的新医药产业片区;以珠江啤酒、正源华茶项目为龙头的生物食品工程产业片区等四大片区。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区 [2012-10-23 9:27:25]
- 海航集团将收购梅州乐万家超市 [2011-4-18 9:17:40]
- 梅州:旅游成为绿色经济先锋产业 [2010-3-31 10:05:52]
- 梅州:石油便利店经营步入发展快车道 [2009-6-24 14:24:16]
- 梅州举办“金融危机背景下个体私营企业的机 [2009-4-9 14:45:43]
- 梅州:应对金融危机 专家为个体私营企业家支 [2009-4-3 16:46:1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