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全力支持丹霞山“申遗”;2008年11月将举办纪念张九龄诞辰1330周年系列活动……
作为我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文化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韶关被称为“广东旅游的航空母舰”;同时,韶关建设宜居城市具有优越的生态基础。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韶关强调发展“大旅游”,也注重将“旅游融入城市”,以建设宜居城市来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的公共设施,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促进韶关旅游的大发展。
6月11日,韶关市市长郑振涛在实地调研中透露,要以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突破口,全面推出丹霞山景区精品建设,将丹霞山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观光休闲基地,让丹霞山尽快走向世界。
据介绍,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将“中国丹霞”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并要求中国丹霞地貌捆绑申遗的8个景区在今年底以前完成环境整治工作,明年3月以后接受联合国专家考察评估验收。
“申遗”是丹霞山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丹霞山管委会指出,为确保“申遗”成功,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高质量提交《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地貌:广东丹霞山》申报文本;二是召开丹霞山“申遗”新闻发布会,并作为丹霞山品牌和知名度全面提升的环节之一;三是做好《广东省丹霞山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
郑振涛强调,韶关各级、各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做好丹霞山开发及“申遗”工作。近期内,发改部门要向省发改委申报开发丹霞山的立项意见;规划部门要抓紧做好对景区内控制性建设规划,特别是对景区内农民住房建设的控制规划工作;加强道路建设,建设精品线路;优化景区布局,增加新的景点;建设新山门,做好核心景区和周边地带的开发、景区林木绿化和申遗拆迁工作;对开发资金来源,要采取政府引导,引进投资合作的办法。
另据了解,韶关为了加强领导有效实施,将成立保护和开发丹霞山领导小组,理顺管理机制,对每个项目制定建设进度时间表,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完工。
扫除“拦路虎”,让千年古城文化积淀惠及大众
旅游“金饭碗”要变“聚宝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在我国甚至全世界华人中广为传诵,但知道作者张九龄是韶关人的并不多”。这是韶关市委书记徐建华的一句感慨。文化亮点得不到张扬,相信每一个韶关人都会以此为憾。捧着旅游“金碗”,韶关发出了让“金碗”焕发“金光”的强音。
自然资源一流外加交通便利
在韶关,旅游业被赋予了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地位,并作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
这主要基于韶关有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为代表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以佛教禅宗祖庭南华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此外,珠玑古巷、广东大峡谷、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和丰富的温泉资源等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韶关位于广东与湖南、江西三省交界处,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加上即将建成通车的武广客运专线、韶赣铁路和韶赣高速公路,韶关将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能充分满足游客大进大出的需要。
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韶关兼得两者之利。近年来,在韶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韶关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市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有50多处,基本涵盖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宗教文化、科考探险、民俗风情和温泉旅游等。
与之相应的是,韶关的接待能力显著加强,全市共有星级饭店53家,其中四星级饭店6家;旅游服务队伍迅速扩大,全市有旅行社44家,导游1350多人。
开发滞后与产业地位极不相称
据统计,2007年,韶关共接待游客853.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64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39.64%和49.64%。而在今年,这两项指标被进一步看好。但是,徐建华对韶关旅游存在“不相称”的判断也让人看到了其中的差距和不足。
徐建华以丹霞山和河南焦作的云台山进行“横比”———丹霞山和云台山在2004年2月同时被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然而,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丹霞山接待游客128.8万人次,门票收入约3000万元;而同年云台山接待游客225万人次,门票收入1.57亿元。徐建华指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数字差异,而是产业素质的差距。不得不承认,韶关旅游业发展速度的确是慢了。韶关旅游业发展与其产业地位是不相称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不明显。
旅游开发相对滞后,还造成了韶关旅游综合效益与资源禀赋不相称。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旅游与文化结合不够紧密,未能给游客以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徐建华说:“唐朝名相张九龄是韶关人不假,但在韶关市区,对张九龄等历史名人的纪念性标志却很少,文化亮点得不到张扬,千年古城的文化积淀鲜为人知”。
“五个不够”成“拦路虎”
当前,韶关旅游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谋划。与此同时,韶关发展“大旅游”也还存在着不少要破解的问题,其中“五个不够”就是亟需扫除的“拦路虎”———
思想不够解放,旅游大产业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韶关旅游产品结构仍显单一,多以观光旅游为主,文化旅游与休闲旅游未成气候,显出旅游活力不足,张力不够。而发展大旅游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各县(市、区)旅游合作程度不高,旅游资源整合度和综合利用率偏低,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规划不够超前,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据介绍,韶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但此后却缺乏有效跟进,也未能根据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时进行修编,使得旅游日常发展失去了统一指导,导致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不够,大多只是完成了初级开发。
宣传推介不够有力,知名度不高。近年来,韶关旅游宣传南下北上,东拓西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韶关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但与其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地区相比,韶关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明显不够,不少外地人既不知道韶关,也不知道丹霞山。
此外,韶关旅游还存在旅游企业素质不够高,休闲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好等问题。
围绕“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打造旅游休闲基地
“十一五”末期游客超1000万
与“丹霞之乡、禅宗之源、休闲之都”品牌形象相呼应,韶关提出了围绕“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三大旅游精品景区,打造珠三角首选、全国一流、海内外闻名的旅游休闲基地的大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韶关市明确了下一步的旅游发展思路———
必须走政府主导之路。韶关的既定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期,来韶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60亿元以上,入境游客达2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GDP的10%以上。围绕这一目标,要高标准完成《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丹霞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等工作,同时要大力推动韶关创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
必须广泛开展旅游合作。韶关正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开发合作,下定决心把韶关打造成为泛珠三角合作区域的旅游重点地区。目前,韶关已加强了与“红三角”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制定了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推进开展无障碍旅游;并重点加强与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等重要城市的合作,争取国外、省外到港澳、来广东的游客能够更多地驻足韶关。
必须着力打造旅游品牌。韶关将主要突出打造三个品牌:一是景区景点品牌,倾全力做好丹霞山、南华禅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景区,精心策划打造一批黄金(195,-0.31,-0.16%,吧)旅游线路,增强旅游整体效应,实现韶关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型的转变;二是旅游企业品牌,加快旅游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现有旅游企业的整合力度,提高产业的集约度和辐射力;三是旅游商品品牌,积极开发一批具有韶关特色的旅游商品,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旅游商品产业群。
必须走打造魅力旅游城市之路。重点是开发有本地特色的韶乐系列文化产品,力争优先推出有一定档次、有市场前景的韶乐演出产品;要根据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清静生活的追求,打造一批生态公园及旅游度假区;建设一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借助韶关老工业基地优势,规划建设一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而韶关作为山区市,经济基础薄弱,构建大旅游格局还需要走全民创业之路,特别是要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兴办农家乐、家庭旅馆、特色餐饮和手工业商品等。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爽路更畅
雕塑山水名城建设宜居城市
在韶关市区小岛的武江和浈江汇合处,许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喜欢到此祈福放生,有关方面已着手完善临江设施,并规范放生品种,这有望形成韶城“放生之旅”。当然,这只是韶关将“旅游融入城市”的一个缩影。
韶关提出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爽、路更畅”的宜居城市,并已着手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经营。
发展大交通方便游客
“韶关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是韶关市民一年多来的切身感受。与此同时,韶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也在有条不紊地部署实施。
目前,韶关加大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尤其是着手抓好市区四个出入口的道路及其周边山头的整治和绿化工作,着力建设城市公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此外,韶关通过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结合市场手段,加快完善市区公交线路设置和配套站场的建设步伐,提高公交车的覆盖率;按照“大交通、大旅游”发展战略要求,增加公交车数量、班次和覆盖区域,不断增设市区到各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公交专线;促进出租车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科学规划塑山水名城
“重点建设新城区,控制发展老城区”。这是韶关加快城市建设进行的战略调整。目前,韶关把城市建设的大部分资金,结合经营城市的方式,重点用于芙蓉新城的建设,并依循“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城市规划建设思路,着重对全市地域风貌进行整体优化提升。其中“露水”为一大亮色,即利用“三江”穿城而过的独有优势,改善三江六岸的生态环境,增加群众亲近“三江”、观赏“三江”的景点,使“三江”与人的生活更加贴近。
老城区依然焕发青春活力。韶关谋划在打造品牌建筑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形成“景在城里,城在景里”的格局。如今,韶关已在推进东堤路风貌街建设,将遵循东堤路的历史渊源的建设文脉、发挥原有街区功能,增加观光旅游功能,确立东堤路沿街建筑风格为岭南骑楼建筑的基调,科学地把水运文化、岭南文化、岭南建筑文化、观光休闲文化和禅宗文化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在东堤风貌街的建筑中,最终把东堤路打造成为集旅游、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风情风貌街。
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张扬
韶关文化历史底蕴深厚,享有“五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枢纽”的美誉,但不可否认的是,韶关对文化仍缺乏深度开发和广泛张扬。在建设“宜居城市”中,更需要将文化的规划建设“捆绑”起来,充分挖掘韶州文化的丰富内涵。
首先,韶关要充分发挥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韶关文明自13万年前马坝人发展而来,韶关因舜帝南巡奏韶乐于城北之韶石而得名。因此,马坝人遗址和石峡文化遗址是韶关历史文化的主要内容,而“韶乐”也应成为韶关文化的代表作,需深入挖掘并将其发扬光大。
而在开发名人文化方面,韶关已启动了打响张九龄文化品牌的工作。此外,韶关通过打造南华禅寺禅宗文化品牌,加快了“大南华”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并加强对六祖文化的系统研究。
张九龄动漫片8月底完成
纪念张九龄诞辰1330周年系列活动将闪亮登场
笔者近日了解到,韶关市将举办纪念张九龄诞辰1330周年系列活动。为此,韶关专门成立了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郑振涛担任组长。
据介绍,纪念张九龄诞辰133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在今年11月举办张九龄诞辰133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制作重建风度楼规划图,编印出版纪念张九龄的《“曲江集”注释》、《张九龄评传》、《张九龄的故事》等系列书籍。
此外,韶关还将举办纪念张九龄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其中有制作张九龄动漫片、举办张九龄主题系列讲座、举办张九龄诗词书画展、举办九龄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建立纪念张九龄诞辰1330周年网站、开辟“九龄”旅游观光线路、举办张九龄家族恳亲会等等。
笔者了解到,韶关在20年前曾举办过张九龄诞辰1310周年纪念活动,而此次纪念活动将更注重收集20年以来的有关学术研究成果,并增加了许多新元素,如张九龄动漫片将于今年8月底完成。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韶关:沃尔玛、屈臣氏、大润发相继开店 [2008-11-3 11:35:17]
- 韶关:沃尔玛中国第110家门店开业 [2008-9-16 16:49:29]
- 旅游融入城市:让韶关成最大景区 [2008-6-14 9:15:26]
- 韶关:沃尔玛韶关店今年夏天营业 [2008-3-14 12:06:24]
- 韶关五一黄金周新丰旅游见旺经济收入比增两 [2006-5-28 2:02:35]
- 拓展国外市场打造国际品牌 韶关旅游韩国推介 [2006-4-27 12:25:5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