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湖北正文
湖北:在高铁时代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2010年9月9日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0-9-9 点击数:


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广场。

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升级将以武汉市为中心,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建设湖北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  魏昊星摄

 

 

 九月荆楚,分外妖娆。随着去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湖北南线交通“瓶颈”变坦途,一条条白色蛟龙南北飞驰间,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的经济纽带正逐渐拉近。

  8月12日,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接受中部六省媒体采访时表示,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湖北区位优势。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为标志,湖北率先进入高铁时代,一个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国内东南西北的3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武广高铁拉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旅游热、投资热、产业转移热,正在加速湖北经济的运行节奏,助推湖北发展驶入快车道。

为湖北发展“架起金桥”

  “坐高铁,观黄鹤楼,品武昌鱼。”广州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旅行线路广告。旅行社的广告橱窗里,也大半都被“高铁、武汉”等关键字覆盖。越来越多的旅行团正在把“坐高铁”本身当成旅游的一部分。

  2010年春节的7天假期里,武汉共接待广东“高铁团”200多个,旅客人数突破3万人次,这比上一年增长160%。

  武广高铁还给湖北省的非高铁沿线城市带来新的机遇。宜昌火车站站长杨开奎告诉记者,武广高铁开通后,宜昌开行了到武汉的城际列车,实现了宜昌、武汉、广州之间的无缝对接。据了解,自2月12日以来,三峡大坝旅游区游客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接待高铁游客逾2万人次,实现成倍增长。5月2日,武当山单日接待游客量达到2.86万人次,刷新单日接待量历史纪录,恩施更是创下了单日游客过10万人次的纪录。

  旅游火爆,这是步入高铁时代后湖北掘到的第一桶金,更多的发展机遇接踵而来。湖北省商务厅厅长周先旺在推介湖北优势资源时,将“高铁”放到了首位,他认为高铁必将成为鄂港粤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马力“助推器”。

  其实,合作的“号角”早已吹响。武广高铁尚未开通运营时,广州与武汉两市间就已研究制定了以武广高铁为契机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确定了首批24个项目,总投资117.6亿元,其中广州投资63.37亿元。去年9月,位于武汉黄陂区的中国家具CBD迎来300余家东莞家具企业抱团进驻,签约总金额上百亿元。

  “武广高铁改变的不仅是人流和物流的快速流动,其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更是直接拉动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促进了湖北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了当地经济的转型发展。”武汉铁路局局长余卓民认为,珠三角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湖北反应也很迅速,武广高铁沿线的城市都已经做好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

  去年12月29日,投资40亿元的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第4.5代LCD生产线工程在武汉东湖开发区封顶,这是迄今为止在湖北省显示产业单体投资最大的制造项目,也是武汉承接沿海高科技制造产业转移“大棋盘”中的一枚落子。

  地处鄂东南的赤壁市,是武广高铁湖北境内的一个县级站点。武广高铁开通使该市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坐标,除大力发展旅游业外,快速承接产业转移成为该市一个新的战略支点。2009年底,广东莱克斯特智能插座公司落户赤壁,总投资达8000万元。目前,赤壁已建立了陆水工业园、赤马港工业园、蒲纺工业园三大园区,为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筑巢引凤”。

  “高铁将时空距离拉近,有利于珠三角产业突破梯度转移的限制,并在向中西部纵深转移中,将总部基地放在珠三角,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部核心区,咸宁也必将成为他们转移产业的重要目的地。”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介绍说,在咸宁,新辟了广东工业园,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还计划投资20亿元,以武广高铁咸宁站为中心,打造一座现代化城市新区。

  一方面广东商家大力进行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湖北企业也瞄准商机,纷纷借机“走出去”。华新水泥布局湖南,在郴州投资6.9亿元,建立日产45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面向湖南、辐射广东;6年前,武汉中百仓储就在广州设立了采购点,采购服装类商品,目前其卖场六成服装来自广东。武广高铁一通车,“广货”由公路改走现有的京广铁路运输更快捷。

  而在去年的鄂港粤经贸洽谈会上,30家湖北企业组成100余人的采购团,与粤港70家商品供应商展开采购对接,签下了57.8亿元的大订单。采购活动让广东和香港的客商们看到了湖北市场潜力之大,购买力之强,纷纷赶来参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广东和香港的不少企业特别是外销企业遇到了暂时的困难。我们在这个时候去采购,与他们携手共渡难关,必然会使双方在合作中加深友谊。”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爱群说,企业间的合作是相互的,有买有卖,有引资有采购,这样才能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互利双赢。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2008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步入“万亿元俱乐部”;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7%,高出全国4.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5%,出口同比增长5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8%,增速居全国第三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34.8%,创1999年以来的新高。湖北,正在“搭乘”高铁加速发展!

为武汉城市圈“串珠成链”

  8月23日,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陈杰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去孝感市的一所中学上班。陈杰是武汉人,放在以前是肯定不会去孝感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的。

  “武汉到孝感的城际铁路马上就开通了,从武汉到孝感才20多分钟,而且那边生态环境比大城市好,房价也便宜,因此我选择去孝感发展。”陈杰说。

  随着去年3月,总投资450亿元的武汉至孝感、黄石、咸宁、黄冈4条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武汉城市圈周边城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呼之欲出。黄石、咸宁、孝感等二线城市,也渐渐成为像陈杰这样的求职者眼中的挑选地。调查显示,截至今年年初,愿意到湖北省二线城市就业的人占到了35%,这个比例比2009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的开通,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城际高铁一通,心理距离缩短了,交易成本降低而商务半径扩大了。在武汉工作与在孝感工作,人们的感觉就不是那么遥远,这样就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到二线城市来了。”湖北省社科院李兵兵博士告诉记者,随着武汉城市圈铁路网的日益完善,武汉城市圈9县市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将会是一个相互合作、错位发展的面,可以使圈内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形成合力,加速发展。

  产业是最敏感的风向标,其实“串珠成链”的步伐早已在城际铁路开始规划时就迈出了。

  2009年12月8日,继北京中关村之后,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意味着引领和放大。

  随着光谷的“光速”发展,土地资源相对紧张,而武汉城市圈内的8个中小城市,却常常因“筑巢难引凤凰来”而发愁。“因此,我们通过兴建‘园外园’、招商合作、研发合作、人才交流、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助推周边地市高新产业发展。”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卢胜说。目前,随着城际铁路的延伸,东湖开发区已在武汉周边地市先后建设成中国光谷孝感光电产业园、咸宁产业园、仙桃产业园等一批分园区。仅葛店分园,就有20多家光谷企业在此投资,年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 亿元以上。

  沿着城际铁路的方向,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武汉的传统产业如化工、服装等制造企业将生产基地搬迁到周边城市,如武汉一棉纺厂、红人集团等,而周边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如潜江制药、广济药业则主动将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迁往武汉。这一进一出,恰好是武汉城市圈内产业优化布局的典型表现。

  目前,武汉城市圈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1073家,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群。据悉,到“十一五”末,武汉城市圈将以武汉市为中心,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建设湖北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同时以核心区为辐射源,建立区域分工合作体系和利益共享机制,重点建设装备制造业、软件、信息安全、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基地,带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最终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布局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环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圈。

  “城际铁路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纽带。”湖北省委财经办副主任梁亚莉说,城际铁路将形成“8+1”城市的同城效应,有助于促进形成“总部向武汉集中、产业向周边扩散”的产业“双迁模式”。“双迁模式”正在促进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垂直分工,避免和减少水平分工带来的过度竞争,进而优化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实现共赢。

  一条公交化发车的城际铁路将带动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受益产业包括房地产、旅游、新兴产业等。梁亚莉表示,在交通一体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使得武汉城市圈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畅通无阻,促进新型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最终形成以产业协作、经贸发展、金融投资为主题的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体系。

  随着城际铁路建设提速,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也步入快车道:今年上半年,武汉城市圈工业增加值增长26.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2%,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1%。

为中部崛起“架构支点”

  南下,武广客运专线让武汉与广州牵手“3小时经济圈”;北上,多趟直达列车与动车组组成优势互补的高速大军;往东,汉口至青岛,汉口至合肥动车组演绎着陆地航班的魅力;向西,武康、宜万、襄渝铁路二线打破交通瓶颈,武汉与鄂西北、川渝地区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湖北的区位优势正在凸显。

  在武汉市铁路局局长余卓民看来,一个更广阔的高铁时代正向湖北走来:今年年底,武汉到上海的高速铁路全线贯通,武汉到上海仅需3个半小时;明年年底,随着高速铁路建设推进,武汉到重庆仅需4小时,到北京也只要4小时。也就是说,到明年年底,从武汉到全国的东西南北各大重要城市,都将实现4小时到达。同时,亚洲最大的编组站在武汉,高铁维修、培训中心都在武汉,武汉是“高铁时代”无可争议的全国交通枢纽城市

  这些高速铁路,打通了产业转移的桥梁、区域合作的通道。沿海企业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密集、创业成本低廉。在高铁的串联下,粤港顺势拓展内陆的腹地资源,武汉城市圈的影响力也从长江蔓延到沿海。有业内专家测算,仅武广高铁就将牵动千亿元产业转移。

  “过去30年的发展重点是沿海东部地区,未来30年的发展重心则是中部地区。而中部的龙头在湖北。”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先庆表示,广东近年提出的“腾笼换鸟”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主要方向便是中部地区。

  “前几年,国家明确提出了中部崛起,要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湖北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祖建说,“武广高铁的开通,能够有效地拉动‘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湖北加快发展的绝佳机遇。”王祖建表示,湖北原本受铁路制约的产业发展条件会逐步改善,货运可以从广州、深圳口岸通关出口。通过武广线,武汉与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的关联度会越来越高,对承接产业转移有很大帮助。

  “在这场高铁的盛宴中,多条高铁交会的‘中部地区’有望受益最多,其中的节点城市,特别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将变得更强。”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林天福告诉记者,香港贸发局对内地287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武汉在全国30个消费市场最发达的城市中,属于AAA的最高级别,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一样,消费市场规模大、市民购买力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力也最强,能够吸引省内甚至是跨省的消费者前往购物。

  显著的地位意味着更大的发展。为此,湖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围绕高铁新机遇,重新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纺织业等产业发展新布局,力争实现高铁时代新发展。

  随着时空距离的“拉近”,人员、资金、信息等流动更加频繁,资源要素整合优化进一步加速,区位优势明显的湖北,自然可以集聚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进入高铁时代,湖北值得期待!

 

作者:魏劲松 …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