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的“双11”刚过,和网上全民“剁手”的情形相比,不少老牌商业街、商圈则显得有些凄凉。一些曾经是潮男潮女们“买买买”标志地的商厦或关门歇业,或转型调整。
近日,有消息传出,曾经辉煌一时的淮海路太平洋百货将谢幕,结束其二楼以上各楼面的营业。
另一条“金街”同样面临重新大调整。英国知名零售企业马莎百货宣布即将关闭位于中国内地的10家商铺,线上平台依然保留。其中,位于上海宝山万达、金钟广场、南京西路、莘庄仲盛、五角场万达以及月星环球港的6家马莎门店即将关闭。消息一出,令无数马莎的老顾客们惋惜不已。
总部位于伦敦的马莎百货是英国百货零售业的“老字号”,已经有130多年历史,2008年在上海南京西路开出首家门店,并率先尝试“开放式购物”。“英伦范”初入中国颇受中国消费者热捧,尤其是“高贵不贵”的进口食品人气很旺,各色进口茶包搭配英式饼干,便可轻松DIY一个简易版英式下午茶。在南京西路店餐饮区的临窗位置,可以边喝咖啡边看街景,成为不少小资文青们“劈情操”的好去处。没想到,终于熬过了“七年之痒”的马莎百货,在进军中国市场的第8年还是宣布挥手说再见了。
对于马莎败走中国,有人分析,马莎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不佳,原因之一是欠缺本地化,以中国为例,他们似乎未能及时适应内地市场。它的服装设计主要仍以欧版的“大块头”为主,款式既赶不上年轻一族的潮流,质地品质也达不到成熟人士的要求,落入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有人在朋友圈里感慨,早知道马莎百货站不住脚跟,当初不如保留鸿翔百货,那到底也引领了上海一个时代的潮流,还是有一批忠实老顾客的。
毋庸置疑,传统百货业业绩下滑,个中原因包括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人们购买方式的变迁、中心城区人口外迁等。外因固然是客观因素,但就许多逐渐消失或淡出人们视线的“老字号”而言,品牌的创新没有跟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是内在“痛点”。
“老字号”都守不住金街了吗?其实,在如今市中心的商业街上,也并非都是哀鸿遍野,仍有不少地方有许多回头客,有的商品甚至还经常供不应求。在淮海路上,光明邨门前总是排着长龙,不分工作日或周末,要是到了节日前夕队伍更是蜿蜒数里。在南京西路的王家沙,除了传统的食品等,也根据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的情况,开发出许多方便的熟食等,店堂里总是人头攒动。作为曾经的“国民衬衫”,开开仍在静安坚守着阵地,今年已经达到80岁“高龄”了。面对行业的起伏、互联网销售和国外品牌的冲击,这块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始终稳居全国衬衫、羊毛衫市场销量前列。
南京西路上,即将发生变化的不仅是马莎百货,中信泰富、梅龙镇广场等昔日的南京西路“金三角”也将面临调整。静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挑战,传统商业零售业不创新就没法发展,不创新就没法生存。所以无论是老牌商厦也好,“老字号”品牌也好,在传承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一定要创新营销模式、设计理念等,用创新的思维,让“老字号”们守住或重回“金街”,甚至走向全世界。
说到马莎等“洋老字号”在中国铩羽而归的另外一个原因,也体现出中国消费者心态的逐渐成熟。过去看到“洋”字号,消费者难免有些“一洋就灵”的心理感觉,哪怕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想到毕竟是外国品牌、外国设计,还是趋之若鹜。但随着中国消费者走出国门越来越方便,买洋货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审美眼光和鉴别能力也逐渐提高,倒逼商家必须做出供给侧改革,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细分消费市场。无论是“洋品牌”还是本地品牌,靠一个标签就能包打天下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哪怕是外国品牌,也必须Made for China(为中国制造),才能最终在中国站稳脚跟。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上海实体百货开启年终大促 招揽顾客“有招” [2016-11-28 17:29:01]
- 上海“老字号”还能守住金街吗? [2016-11-22 9:26:55]
- 一座主题乐园 能给上海带来多大消费力? [2016-11-7 14:04:31]
- 上海商场呈现多体验趋势 消费模式全新升级 [2016-11-1 16:54:00]
- 浦东探索购物中心集中退税创新模式 扩大政策 [2015-8-19 11:49:46]
- 上海购物中心多如牛毛 集体遭遇开业延期、招 [2015-8-7 15:07:5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