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上海的超市和便利店密度有多高吗?
11月30日,在2016年全球零售自有品牌产业亚洲展的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商贸行业管理处处长孔福安表示:“在日本,平均2000多人共享一个超市或便利店,而上海现在共有7177家超市和便利店,平均3400人就有一家店,连锁业态的发展在全国最为领先。北京是平均7000人共享一家超市或便利店。”
不仅超市和便利店密度全国最高,孔福安还称,在最近的一份全球跨境零售商聚集地排行榜上,上海排名第三,仅次于第一位的伦敦和第二位的迪拜。“全球总共340家的跨境零售商,上海拥有54.4%的品牌,而伦敦的这一比例是57%。”在他看来,上海的零售市场非常开放,而零售市场的开放和连锁业态的蓬勃发展为自有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西方市场,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商品早已成熟。不少欧美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占比高达30~50%,并且还在不断提高。以美国沃尔玛为例,沃尔玛在全球共有40多个自有品牌,其中23个是全球性品牌,而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额进入了行业前三名,沃尔玛30%的销售额以及50%以上的利润都来自于自有品牌。
反观中国市场,随着全家、屈臣氏在国内的发展,自有品牌的概念也越来越普及,零售商及制造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意识也渐趋强烈。然而,理念的落后、人才的缺失、商业模式的陈旧以及管理水平的欠缺令国内多数企业对于自有品牌的开发依然缺少行动力。
目前,国内自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左右,和发达国家平均30%~50%的占有率相比,差距仍大。“2014年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全球范围内,每一位消费者消费100元,就有16元是花在自有品牌上,但中国这个花费只有1块钱。” 自有品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姚铮表示。
但纵向相比,中国的自有品牌占有率正在提升。自有品牌制造商协会国际会展总监范黎尔(Jan Van Lier)在2014年全球零售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上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起步较晚,自有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平均份额仅为1%。
一个积极的变化是,中国自有品牌的发展正在提速。姚铮说,全球零售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已举办7年,从参与的企业数量和积极性就可看出变化。2011年~2015年,该展会的规模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
在孔福安看来,自有品牌的发展还是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零售自有品牌产品指的是由零售企业从设计、原料、生产到经销全程控制的产品。这些产品由零售企业选定的供应商生产,使用零售企业自己开发的品牌,相当于零售业的OEM。
“在日用品领域,屈臣氏的自有品牌比例就有30%,全家的自有品牌占有率更高,在50%以上。运动品牌领域,迪卡侬绝大部分都是自有品牌,而它今年的销售增长超过了50%。一般大型零售企业也基本维持20%~30%的自有品牌占有率。”孔福安表示,自有品牌的利润比一般产品更高,因为从研发到设计,再到生产和销售,中间环节减少了不少成本。自有品牌的经营也有利于企业销量的持续增长,比如全家在上海的销量增长就维持在近20%的高位。另外,自有品牌还是厂家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品牌,即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的实现方式。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上海零售商密度全球第三 但全国零售自有品牌 [2016-12-27 11:30:47]
- 上海实体百货开启年终大促 招揽顾客“有招” [2016-11-28 17:29:01]
- 上海“老字号”还能守住金街吗? [2016-11-22 9:26:55]
- 第83届国际展览业协会全球年会在上海揭幕 [2016-11-9 17:35:08]
- 一座主题乐园 能给上海带来多大消费力? [2016-11-7 14:04:31]
- 上海商场呈现多体验趋势 消费模式全新升级 [2016-11-1 16:54:0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