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商业综合体正文
通缩论抬头考验决策智慧
来源:南方日报 2005-12-29 发布时间:2005-12-30 点击数:



  12月11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了《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该《蓝皮书》认为,从国际环境、国内体制政策环境和供给条件看,2006年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因而即使当前GDP增长率呈现出回落之势,但来年保持8.9%—9.0%的较高水平并非一厢情愿。
  与之相关的是,根据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整之后的宏观经济数据,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和中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博士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即使按新的统计口径来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依然可以保持9%的增速。
  目前,官方和学界对未来经济形势企稳普遍寄予了厚望,但来自学界的不少知名人士在“2006年中国经济是否倾于通缩”这一关节问题的判断上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投资增幅有望“平稳回落”
  在12月中旬于京召开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中国社科院特邀顾问刘国光和其他众多权威的经济学者一样,对未来一年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势乐观看好。此间发布的《蓝皮书》分析指出,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中国经济已经从前几年的加速增长阶段转向稳定发展阶段。记者注意到,该书所强调的“2006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格局”这一观点与随后几日中央高层释放出的基调颇为合拍。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平稳增长期。当前大好局面来之不易。”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进一步认为,2006年的宏观调控应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目前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在防止增长过度回落的同时着重防止出现反弹,应该是中短期宏观调控的重点;而如何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实现消费的较快增长,应该是中长期宏观经济工作的重点。
  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看来,2006年投资增幅将“平稳回落”(预计在18%-20%之间),但由于当前投资降温尚不明显,导致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也还没有根除,因而从目前的数据还不足以断定来年经济能否顺利实现“软着陆”。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李金华研究员则站在经济周期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他分析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高速增长,而且每次周期都是3年时间,“前两次高增长后经济都出现过一定的滑坡。如果将2003年看作是第三次周期的起点,2005年又是一个第三年。”
   
  通缩与通胀之辩
  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20日公布的新的宏观经济数据,消费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从36.3%提高到了37.8%。这个现象折射出消费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强劲。这是否意味着一直为人们所担心的通缩会有所减缓?
  令人遗憾的是,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当日没有就此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而是含糊地表示,“中国经济生活中目前既有通胀的因素,也有发生通缩的因素,但是目前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缩和明显的通胀,我们要积极地防止通胀的发生,也要认真地预防通缩的出现。”
  自2004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通缩或者是通胀的话题,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时至2005年下半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依然没有表露出放松迹象,在市场层面关于通胀通缩的辩论声中,“通缩”的观点逐渐占据上风。
  “从1997年以来,中国一直就进行着反通缩的拉锯战,8年中就有3年物价是负增长。其主要根源在于投资和消费的严重失衡。”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高辉清认为,由于目前投资项目的在建规模依然异常庞大,前所未有的新增产能将会从明年开始陆续出现,届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总需求来“对冲”,便很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
  基于对相关因素的考虑,众多学者判断2006年出现通缩的可能性更大。但哈继铭却持有近乎相反的观点,他一直认为明年出现通胀的可能性更大。支撑他这个判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依据是“2006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比2005年高”。
  在宏观调控政策的驱使下,由于较多暂时因素扭曲了价格整体水平,而若能将其合理化,则实际水平应该比目前的数据高得多。
  对于哈继铭的这一判断,宋国青却回应说,即使考虑到被扭曲的因素,2006年的CPI水平还是会比2005年稍低。“但是也低不到哪里去,今年可能是1.9,明年就能看到1.8。”
  但哈继铭依然站在防止通胀的角度坚持认为,政府有必要从当前这种依靠投资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拉动。
   
  PPI:牵引经济走向通缩的“幽灵”?
  判断经济是否会走向通缩的一个常规指标是CPI的走势。一般来说,如果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行压力增大,工业消费品价格整体上涨的可能性就会受到约束。综合各方面的资料看,当前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CPI下行的阴影正飘向PPI的上空。
  有关专家预计,2006年,庞大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恐难迎来一片艳阳天。而换个角度看,在前两年PPI涨势迅猛的情况下,大幅上升的成本都没能推动工业消费品价格些微跟进,在PPI涨势已经明显回落且将进一步回落的明年,更没有理由预测工业消费品价格能带动CPI上行。
  专家们进而指出,在预测2006年的物价走势的过程中,除了分析CPI,更应关注PPI的运行。他们认为,影响2006年PPI走势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是国际原油价格。据了解,2005年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大约为43%,预计2006年需要进口大约1.4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将扩大到44%。在此背景下,一个潜在的忧虑是,一旦今后国际油价反向运行,无疑将加大中国PPI的回落幅度。能源领域的权威人士还预测,2006年,电力、煤炭供需有望达到平衡,这就意味着,当前尚在高位运行的煤价、电价能否站稳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预测处的袁达博士分析,由于绝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状况不会明显改变,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将稳中偏降。专家指出,伴随着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产品供过于求客观上致使其价格难以上涨。实际上,中国的PPI已连续两年处于上行状态,即便今后某些品种能够在高位站稳,或者某些品种继续小幅上涨,但其向上的拉力非常有限。
  

作者:郑春峰 刘…  编辑:安倪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