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区商业网点2003-2010年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
来源:2006-4-5   物流世界网 发布时间:2006-5-20
建设商业网点既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要求,也是繁荣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加快商业现代化建设,使商业网点布局、结构、功能与国民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变化相适应,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按照《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商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杭州市区商业网点2003-2010年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
一、现状与趋势
(一)现状网点总量与市场容量基木适应。至2002年年底,杭州市区共有商贸服务网点61000个,每千人拥有16个,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26.36亿元,网点总量与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基木适应。传统的日用百货、食品业网点有所减少,社会服务业网点发展较快,其中美容、健身、茶楼、酒吧等时尚消费网点已达6000多个。各类商品市场549个,其中年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12个,农贸市场224个。
新型业态开始导入。近年来,商业业态由单一业态向多种业态迅速发展,大型综合超市、超市便利店、仓储商店等新型业态比重提高,而最具成长性的连锁经营形式已涉足10多个行业。至2002年年底,杭州市区共有连锁企业35家,门店780余个,连 锁企业销售(营业)额58.7亿元,连锁零售额占市区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的11.2%.产权主体多元化。随着商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网点资源进一步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商业网点经济性质结构逐步向产权主体多元化转变。至2001年年底,杭州市区商贸服务网点中,国有(含控股)占2.5%,集体占2.9%,股份制占8.3%,私营占了8.3%,个体占了5%,中外合资占0.4%,其他占3.6%.外资入注商贸领域。目前杭州市区已有家乐福、麦德龙、好又多、欧尚、百安居、易初莲花、乐购、利星等10多家外资百货店、大型超市、仓储商店,以及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快餐业,总投资2.26亿美元,注册资木6639万美元。2002年外资商业、餐饮企业零售(营业)额占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4%.
目前,市区已建成的商业网点和商业设施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布局不够合理。由于规划滞后,一方面经营雷同、低档次的商场也包括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新建的各类园区与居住区商业设施建设不配套,难以满足居民的购物及服务需求。
二是物业不能形成商业。一些商贸设施的开发,调研论证不充分,定位模糊,建成后分割租售,无法开展整体经营,形不成集聚效应,筑不起商圈。
三是整体层次偏低。现有网点多数结构简陋,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网点品位偏低,小、散、乱状况依然存在;商业群组组合紊乱,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既体现大都市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块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
四是现代业态发展缓慢。现有商业服务网点功能单一,传统经营形式网点占95%以上,现代新型业态网点只占4%强。作为零售业主流的连锁经营涉及行业不广、规模不大、业态不全、门店不多,2002年杭州市区连锁超市销售额只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至今还没有一家规模较大、设施现代、功能完备的购物申心;缺少具有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的连锁专卖店。
五是商品市场设施差且交易方式落后。杭州市区现有商品市场松散不集中,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不少市场不符合中心城区商贸产业发展导向要求,重叠布点,或空置率高,或惨淡经营,或形成空壳市场;农贸市场的购物吓境、商品质量、卫生条件、管理服务等巴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二)发展趋势
1、我市实施"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战略,为商贸业的发展 创造了晨好的机遇。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市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十五"期末,杭州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68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0%,人均达到5000美元;2005年杭州市区将率先基木实现现代化;第三产业将成为杭州经济上台阶的主要增长点及第一大产业。杭州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推进,既给商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环境,也对商业服务网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求商贸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规划期间,杭州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并将达到申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品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2010年杭州市区总人口将达到460万)的不断扩大,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将日益增强,要求商业服务设施在规划布局、网点总量、功能配置、业态结构、服务领域等方面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3、旅游业的发展,对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杭州作为著名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在旅游功能上有着极强的优势,2002年接待海外游客、国内游客分别为106万人次和2652万人次,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随着"游在杭州"品牌战略的实施,以及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举办,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境内外来杭游客的大幅度增加,为购物、休闲、娱乐、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必须与此相适应。
4、助口入世贸组织后,商业服务网点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分销业将逐步全面开放,国外流通企业集团进入杭州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速度也将明显加快,国内商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外资企业以其现代化的设施、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给国内商业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将推动我市加快商贸设施建设,提升网点品位,优化层次组合,完善业态功能,发展现代物流,提高商业服务网点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5、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为杭州商贸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申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申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必须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在长三角市场共享、产业共兴中对抗州商贸业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才能为杭州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应对迎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通过建设、整合、改造,尽快提升杭州商业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世界级大都群商业发展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按照《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围绕"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挖掘消费潜力,构筑与长三角副申心,环杭州湾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与接轨国际要求相适应的城市商业服务网络体系。
(二)规划原则
1、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原则。网点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要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分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为基础,结合社区划分,立足城市整体发展,适度超前,统筹构建网点布局。
2、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商业网点建设要与我市经济发展状况、消费群体分布和购买力水平相适应,避免贪大求多、过分聚集和重复建设;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现有网点状况及交通设施条件和周边地区消费水平;既要着眼于长远,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又要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网点总量、规模、档次和业态,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3、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原则。网点建设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网点布局要充分考虑一定地域内的同业竞争状况。对竞争不够充分的地域,应适当发展网点;对竞争相对充分的地域,应适度控制新增同类网点;对竞争十分激烈的地域,应严格控制新增同类网点尤其是大型商业设施。
网点建设应大申小型、集中与分散、综合型与专业性合理配置。对现有网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整体功能,提升网点品位,鼓励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限制发展百货店、杂货店和商品市场,达到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保持一定的淘汰率与置换率。
4、以人为木、利民便民的原则。网点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人们需求为宗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营建舒适的购物环境为目标,符合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到市容与商贸共赢,使杭州商业设施成为现代生态城市的亮点。
5、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商业网点建设要与构建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管理先进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相协调。网点布局既要利用道路交通条件为消费者集聚和扩大商圈辐射范围作支撑,又要考虑人流方便,与道路交通功能相对错位。商业群组、商业街区、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必须与道路交通功能有机结合,其申勾括有足够的停车场地。要做到流通与交通共畅。
三、发展目标与布局
(一)发展目标杭州市区商业网点建设的总目标是,通过推进现有网点的资源整合和新型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优化网点结构与布局,提升网点现代化水平,形成总量平衡、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结构适当、配套完善的商业网点体系,将杭州打造成与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相适应的"购物天堂".具体目标是,到规划期末,杭州市区总人口将达到460万,人均占有商业服务网点营业面积1平方米,总面积控制在460万平方米左右;构建1个市级商业中心和3个市级商业副中心,4个区域商业中心和12个区域商业副申心,形成基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社区(集镇)商业服务网;完成11务市级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改造、整合、提升商品市场,实现"农改超";基木形成了沙物流示范园区,逐步构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物流配送体系。
(二)层面设置与空间布局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的城市布局形态和商圈理论、商业网点布局要求以及商业发展趋势,杭州市区商业网点分为市级商业中心和市级商业副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副申心;社区、集镇商业和风景区商业三个层面,同时建设改造若干个商业特色街区。形戚多中心、多层次、多功能,并能充分发挥整体协同效应的商业设施网络。
认市级商业中心和市级商业副中心。《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布局结构为:一个主城 由上城、下城区和西湖、拱墅、江干部分城区组成,三个副城 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与此相对应,2010年前将构建1个市级商业中心和3个市级商业副中心。
(1)市级商业中心是指商业高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范围超广域的商业中心。其功能特征为:行业齐全,功能完备,形成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娱乐、金融、商务约有机集聚;其商业特征为:网点相当密集,市场最具活力,商业最为繁华,辐射力极强;其客流特征为:日客流量30万人次以上,规划期末达到50万人次以上,外末消费人口占50%以上,规划期末达到70%以上;其业态特征为:业态齐全,资源配置合理,市场细分度深,选择余地大。
规划中的市级商业中心以延安路为轴,贯穿湖滨、武林、吴山3个商圈,组成"一线三圈"商贸区。规划范围为东至中山中路,西至湖滨路、环城西路,南至吴山广场,北至西湖文化广场。
市级商业申心网点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网点布局战略调整,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现代气息,形成高度繁华的现代大都市商业中心。
规划期内,要利用该地区紧靠西湖景区,商业人流集聚,市场活力强劲,人文历史丰富,地铁交通贯通等资源优势,把"一线三圈"连结成一个整体,形成既具有备自区位特色,又能发挥连动互促效应的商业格局。重点要建好三个面圈:一是湖滨商圈(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这是市级商业中心的核心区块。要按照将"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时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融为一体的要求,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业态品位,将其打造成为领导杭州市场新潮流、新方向的现代都市商业圈。
鼓励开设经营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专卖店、专业店和特色店;保留并大力引进老字号名店;限制开设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和经营雷同的综合性网点。网点按以下特色功能进行布局:湖滨路形成以露天茶吧、西式酒吧、咖啡屋、娱乐房、休闲角和宾馆为主的沿湖休闲观光区;延安路以服务于中高档消费层为主体,除现有大型百货店外,要征集国内知名品牌、引进国际著名品牌,形成专卖店、专业店、老字号商店高度集聚的时尚购物区;东坡路形成以经营丝绸及其产品、杭派服装精品为主的丝绸服饰区;吴山路形成以旅游纪念品、珠宝饰品为主,字画、古玩、雕刻、工艺品等为辅的特色购物区;平海路形成以开设中式酒楼、国内风味小吃、中西快餐后,汇聚中国饮食、法国西餐、日木料理、韩国烧烤等为一体的中西风味美食区。
二是武林商圈。由现有大型百货店为主体形成的武林商圈,是目前市区商业最繁华地区。西湖文化广场建成后,北面将跨运河扩展至文阵路,与朝挥大型居住区相邻,西与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相接,东至中山北路,南至风起路。目前该地区大型百货店已相当密集,要严格限制再建;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及中小型餐饮业,在西湖文化广场周边增加休闲、娱乐及时尚消费设施。规划期间,将结合地铁1专线站(场)、地下车库及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建设,以武林商圈为核心,打造杭州(武林)中央商务区。
三是吴山商圈。吴山商圈位于延安南路,北至解放路,紧连湖滨市级商业中心核心区块,南至吴山广场,与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相接,西邻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依吴山,傍西湖,地理优势突出。吴山广场建成后,己相继开发了涌金广场、清波商厦、耀江广厦、元华广场、花鸟美食广场及在建的太平洋商业中心等大型商贸设施,面积达30万平方米。耍借助地理、旅游、交通、文化等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充分利用现有商业设施开设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扩大休闲、文化娱乐场所,形成以商贸为主、商务为辅的与武林商圈相对应的新商圈。
(2)市级商业副中心。
一是江南城商业中心。通过萧山区市心路中段商业网点的有序建设和业种、业态合理配置,把萧山老城区的市心南路商业群组和规划建设的新区市心北路商业群组,连结成"一轴两块"的整体,形成江南城市级商业副申心。市心南路商业群纽处于萧山老城区的申心区域,范围为东至江寺路,西至市心路,南至人民路,北至萧绍路,占地1平方公里,是目前萧山区商业最繁华街区,已基本形成区域商业中心。要以现有网点为依托,引进更多品牌专卖店、专业后,适当增加餐饮、休闲、服务设施;通过业态调整,完善服务功能,减轻交通压力,改善购物环境,整合提升为品位更高的新商圈。市心北路商业群组位于正在建设的萧山新区,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期末达到仍万人口,规划商业群组范围为东至市心北路,西至工人路,南至山阴路,北至金城路,占地21.4万平方米。应以此为中心,商业网点分别向市心北路的南北向和金城路东西向沿街扩展,可开设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各一家,以及一批品位较高的专卖店、专业后,适当发展餐饮、服务、休闲、娱乐设施。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置,形成以购物为主、商务为辅的新商圈。
二是临平城商业中心。申心位于临平镇的北大街,北至邱山大街,南至东、西大街接口,全长800米,两侧商业网点比较密集。临平地处余杭区东北部边缘,人流集聚功能相对较弱,现有商业网点规模较小,品位不高。随着临早北面78平方公里的临早工业区建设启动,5年内将建成以现代化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临平南面为新兴现代化居住区,是接纳市区居住人口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口号地铁线由此始发,座落在北大街南端、营业面积1.9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己经开工,临平商业有望日趋繁华。要整合建设东大街、九曲营路两条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现有网点,调整业态结构。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适当发展餐饮、娱乐设施;限制发展百货店、综合商场,形成以购物为主的临平城市级商业副中心。
三是下沙城商业中心。下沙城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组成的综合性新城。区域面积105平方公里,规模可望扩大到178平方公里,预计2010年将达到40万人。目前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园区己全面启动。现有商业服务网点零星分散在4号、5号路交叉地段,从规模到集聚程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规划申的下沙商业中心地处下沙镇及周边区域,北自德胜路延伸段,南至良山东路延伸段,东近1号路,西邻杭州客运中心(筹建中)。商业中心网点建设要高起点、高品位,按现代都市商业标准建设硬软件设施,构筑空间布局,设置业态结构。要配套齐全,功能完备。可按业态规范和基本条件,开设不同规模的超市以及适度规模的大型百货店。开设一批颇具档次的专卖店、专业店;适度发展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休闲网点,完善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设施。严格限制开设经营雷同、低档次的各类综合性网点,形成与下沙城相协调的现代都市商业中心。
2、区域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副中心。
(1)区域商业中心。区域商业申心是指商业中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范围为广域的地区商业中心。共商业网点比较密集,结构合理,业态多样,功能比较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比较明显。服务人口为15-20万,能基木满足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商务活动需要。规划期内,将构建4个区域商业中心。
一是庆春东路区域商业中心。中心位于庆春东路以北,秋涛北路以东,新塘路以西,凤起东路以南约3平方公里区域。庆春广场座落其中。随着杭州钱江新城和市级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将形成我市高层次第三产业发展区。商业中心处于新老城区申间地带,前景看好,可塑性强。可开设大型综合超市、大型百货店备1家,并合理配置以新型业态为主的专卖店、专业店以及餐饮、休闲、文化娱乐设施,形威以购物为主、休闲为辅,与钱江新城品位相匹配的区域商业中心。
二是拱震桥区域商业中心。中心西跨运河至小河路,东至上塘路,南至登云路,北至定海路,是拱墅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其间贯穿运河文化休闲带,建有运河广场,具有较强的人气集聚优势。这是由历史商业网点密集街区经整体拆建改造后形成的新商业中心。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台州路和金华路。要通过商业设施建设,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调整,提升商业整体品位。可设大型综合超市和大型百货店备1家;鼓励在台州路开设专卖店、专业店;在运河两侧适度发展餐饮、休闲、文化娱乐设施。形成功能比较齐全,业态结构合理,以购物为主、休闲为辅的区域商业中心。
三是翠苑区域商业中心。中心处于文一路与文三路之间,东至教工路,西至古翠路。由于近年来居住区西扩,翠苑地区已初步形成较为繁华的区域商业中心。随着"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城西居住区建设速度的加快和人居环境品位的提高,商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除现有1家大型综合超市外,可开设大型百货店1家,发展一批多业态的商业设施,鼓励开设品牌专卖店、专业后,适度发展餐饮、文化娱乐设施,提高商业网点整体水平,形成行业结构比较合理,业态比较先进,以购物餐饮为主的区域商业中心。
四是滨江区域商业申心。滨江(高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市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科技城。陆地面积6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1.6万,规划期末将达到20万人。规划申的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沿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大道中段。网点建设和布局要跳出传统理念,体现新世纪、新城区、新商业风貌,服务于较高层次的消费群体,起点要高。可开设大型综合超市和大型百货店各1家;建设西府路商业步行街,南段以开设品牌专卖店为主,北段以餐饮、小吃为主;其余商业服务网点有序地集申在沿江街面。严格限制开设低层次、综合性网点,形成目标消费层次以高中档为主,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区域商业中心。
(2)区域商业副中心。根据我市商业网点现状及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要构建商业适当集聚,功能比较完备,业态相对先进的12个区域商业副申心:城站广场、之江大道南段新居区、德胜东路地区、半山地区、卖鱼桥地区、黄龙地区、西域广场、钱江新城区、下沙高教园区、滨江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和三墩地区。
3、社区商业和集镇商业。
(1)社区商业。社区(居住区)商业是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商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距市级、区域商业申心及其副中心1公里以外的居住区,服务人口4万人左右,应有一个相应规模的社区商业中心;一般应接每千人700平方米配置,其中80%网点集中在规划的社区商业中心内。社区商业,应以生鲜食品超市为中心,以发展连锁便利店为主流进行合理布局。便利店一般辐射半径为500米,步行5-7分钟可到达,日营业时间16-24小时,开展交费、购票、送货、家政、邮政等诸多服务项目。规划期内,要依靠多方力量,引进多元资本,对街头巷尾的低档杂货店、食品店全面整合改造,通过加盟、直营、特许、入股、租赁、重组等方式,发展连锁便利店。要以便民利民为宗旨,适当设置大众餐饮、理发、洗染、维修、缝纫等服务设施;限制设置百货店、专卖店;改善居民购物环境,2005年年底前,主城区马路早点摊基本完成退路入室,规划期末,杭州市区早点摊全部退路入室;餐饮、菜场、食品加工等有噪音、油污的网点要与居住楼分开;增添小憨、街灯、绿化设施,形成社区商业新风貌。
(2)集镇商业。集镇商业是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商业服务行业,服务对象为木镇和周边居民的集镇商业。余杭、塘栖、良睹、瓜沥、临浦、义莲、转塘、留下、笼桥等集镇要根据各自的产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旅游主导型、现代居住型和生态休闲型等功能定位,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商业网络。鼓励设置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餐饮和生活服务网点;适度设置百货店、专卖店、文化娱乐设施;限制设置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
4、商业街。商业街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特色街区是指各类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高度集聚,提供专门商品和专业服务的街区。商业街建设要注意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要与整合提升街区品位相结合,注重特色培育,增强影响力,注意停车、休闲、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商业街建设有很强的规划性,要在对其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实施规划建设与管理。规划期内,要建设改造与完善以下n条市级商业特色街区。
(1)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市级商业中心一节已述)。
(2)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清河坊是老杭州商业的缩影。包括河坊街的华光路至中河路段和大井巷、鼓楼一带,规划开发面积13.66公顷,其中一期开发完成的河坊街,正以其历史建筑风貌、浓郁文化气息、众多特色店铺,迎朱大批市民、游客。要进一步明确街区定位,强化旅游功能,调整经营结构;要大力引进知名度高、发展前景好的老字号企业;要扩大服务功能,满足购物、小吃、休闲、娱乐需要;要根据目标顾客的需求,经营档次定位于中等偏下,兼顾个别高档;耍深入挖掘老杭州商业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进行有机整合利用;要加快二期开发,完善配套设施。要严格限制设置无经营特色的百杂货、食品、服装网点,把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打造成为杭州旅游购物的亮丽品牌。
(3)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南山路北起湖滨路口,南至玉皇山路口,全长1900米。街区的商业网点设置要充分挖掘南山路所蕴含的文化潜质。要通过整治改造、调整业态、合理布局,突出"酒吧茶楼、艺术字画、申西快餐、休闲娱乐"四大功能。要引入名店名品,提高服务档次;限制与功能定位相悼的行业、业种进入;营造环境的舒适性、景观的和谐性,业态的合理性、文化的高雅性;体现"悠然南山、艺术情怀"的主题,营造满足人们时尚和夜间消费、文化休闲需要的特色街区。
(4)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武林路北接体育场路,南连庆春路,全长1650米。二期开发为武林路的教场路至安吉路段660米、凤起路的延安路至环城西路段580米,呈十字型。定位为以时尚女装业为主,突出展示杭派女装风采,辅以咖啡吧、美食坊与青年女性消费设施,体现休闲购物理念。要大力引进知名度高、信誉度好、质量有保障、品位档次较高的女装品牌,突出展示杭派女装。鼓励开设品牌系列专卖店和女装专业店;适度开设休闲吧、美发美容、鞋包、女性饰品和设计展示等以服务女性为主的配套网点;限制开设无品牌、无特色和综合型网点。要使其成为我市展示女装整体形象和突出为女性服务的特色街区。
(5)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街区地处杭海路西段,东至秋涛北路,西至清泰立交桥挽,全长1100米。经过近10年的发展,该街区已成为杭州服装市场的集聚地,现有各类服装市场13个,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摊位8000余个,己经形成颇具规模的服装批发市场群。耍实施街区提升工程,通过硬件改建、道路改造、绿化亮灯、形象塑造,提升街区品位,提高商品档次,强化零售、展示功能和转移批发、物流功能。要使其成为我市服装精品展示中心、经营交易中心、信息发布申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服装特色街区。街区内可适度发展配套服务需要的餐饮、住宿、休闲及停车设施;限制发展百货店、大型超市等与服装行业不相关的商业网点。
(6)丝绸特色街区(杭州中国丝绸城)。丝绸织造印染业是杭州的重要产业。杭州丝绸及其产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信誉,是游客来杭必须购买的产品之一。以此为依托的杭州丝绸特色街区现已基木建成,并与中国丝绸城连为一个区块。街区以介绍丝绸织造历史、展示杭州丝绸产品风采、开展丝绸经营为主题,以丝绸专卖店、专业店为基础,形成集商贸、旅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步行街。要鼓励设置丝绸专卖店、专业店;适度设置设计展示、缝纫制作、商务餐饮及与丝绸文化相融的休闲设施;严格限制与丝绸产品及其交易活动无关的网点入驻。
(7)信义坊商业步行街。信义坊座落在卖鱼桥附近,东起湖墅北路片运河文化休闲带相接,西至莫干山路,全长520米,商业设施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街景古今融合,街中有河,河边有街,颇具水乡风韵。根据周围拥有大批住宅区、人口密度大、离西湖景区相对较远的实际,步行街定位为以满足市民时尚休闲消费为主,服务运河观光带游客为辅;以开设风味美食、茶楼、休闲吧、酒吧、特色精品店为主,适度配置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形成集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步行街。
(8)梅家坞茶文化村。梅家坞是中国名茶龙井茶的原产地,山青水秀、环境优雅。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品龙井茶、尝农家菜的消费者将越来越多。要对现有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商业设施以茶楼茶坊为主体,适当配置餐饮小吃、文化娱乐、茶道茶艺表演等设施,形成品茶、购茶、赏茶为特色的茶文化休闲消费区。
(9)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该街区东起莫干山路,西至古翠路的文三路,是杭州高新开发区、文教区的中心地区和IT产业的高度密集区。现已集聚一批以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为主体的批发零售企业。街区商业网点建设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整含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调整网点布局,优化业态结构,提升网点品位;要提高街区专业化程度,以现有电脑、数码产品、电子器件的经营网点为基础,向软件、知识产权通信产品、展示交易等方面拓展;改善道路环境,减轻交通压力,塑造街区形象,完善餐饮、金融等配套服务设施。要严格限制开设与专业产品及交易活动无关的网点,使共形成专业性突出、业态结构合理的科技型商业特色街。
(10)延安路时尚购物街。该街南起吴山广场,北至西湖文化广场,是杭州市区商业最繁华地区,也是市级商业申心的"一线".规划期内,要通过对网点的全面拆建、改建、改造、装修,提升商业设施的整体品位;通过疏导、弱化交通功能,拆除隔栏,塑造道路形象,方便购物。服务对象以外来消费者为主,经营服务档次以中高档为主,经营品类以日用工业品为主。要限制开设百货店,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后,保护、引进老字号商店,适度发展餐饮、服务业。耍形成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高度集申,专卖店、专业店、老字号商店高度集聚的时尚购物街。
(11)解放路时代商业街。从葵巷至湖滨的解放"路区段,在上世纪90年代申期以前是杭州市区商业最繁华地段,尔后由于武林等商圈崛起而趋向冷落。随着解放路延伸工程临近完工,解放路将成为连接西湖时代和钱江时代的通衢大道,西段老街也将进行全面拓宽整治改造;昔日黄金宝地将重现商业繁华,也将给沿街商家带来极好商机。规划期内,要对商业网点的布局、业态和功能进行战略调整,发展新型业态,提高设施现代化水平,提升经营品位。要以官巷口为中心,向西以专卖店、特色店、老字号商店、百货店为主;向东以住宿、餐饮、金融等为主,形成多行业、多业态、多功能的时代商业街。
规划期内各城区还要通过建设和改造整治,形成一批区级商业特色街,包括江干区的天成路休闲服务二条街、上城区的中山中路传统商业街、拱墅区的台州路步行商业街、滨江区的滨江餐饮商业步行街、萧山区的市心里路商业街和临平区的九曲营路步行街等。
5、风景区商业。我市是著名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要重视风景区商业服务网点建设。旅游业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要求"吃、住、行、游、购、娱"同步协调推进。为此,风景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层面布局、行业设置、业态结构要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相适应。要在景区相对集申的旅游线路交汇地区建设一处营业面积在2000-3000平方米的旅游购物广场,购物广场以展销浙江省旅游商品为主,突出杭州特产,辅以餐饮、休闲服务,使其成为旅杭游客必到之处;各景点根据客流量情况设置相应的商业服务网点,主要从事旅游商品、休闲食品的经营和餐饮、旅游服务。
风景区商业网点建筑风格必须与景观相协调,新开发景点必须与商业网点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风景区的商业网点应统一安排在景点外围,景点内开设商业网点要从严控制;要加强环境监测,禁上开设产生污染源的商业网点;鼓励发展连锁经营门店、特色后,限制开设百杂货店、服装店、普通食品店。
(三)业态功能与结构布局目前,市区零售商业网点总量基水平衡。规划期内,除适度增设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商业网点外,重点要加强网点功能开发,调整业态结构,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传统零售业向现代零售业转变和升级。
1、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购物中心是指在一个大型建筑体(群) 内,由企业按规划开发、拥有、管理、运营的各类零售业态、服务设施的集合体。营业面积为10万平方米以上;一般选址在市级商业中心、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交汇点;经营服务辐射半径10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流动人口为主;内部结构由百货店或大型综合超市为核心后,配置各类专卖店、专业店等零售业态和餐饮、娱乐、休闲等设施,功能齐全,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设不低于营业面积40%的停车场。鉴于我市目前没有大型购物中心,根据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和著名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定位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规划建设2座购物中心。由于其选址一般应具备占地面积大、地价较低和一定的人口集聚度三个条件,抗州市旧城区已无法提供用地,可分别规划建设在杭州钱江新城东北地区、城西地区的公共设施用地上。
2、百货店。百货店是指在一个较大建筑体内,根据不同商品门类设销售区,以销售日用工业品为主,提供相应服务,能满足对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为3000平方米以上;选址在市、区域商业中必和部分区域商业副中心;目标顾客以流动顾客为主;门类齐全,以经营穿着商品、家庭用品、化妆品、儿童用品、文化用品为主;设施现代豪华,店堂典雅明快,柜台销售与开架销售相结合;功能比较齐全,设有相应的停车场。鉴于我市百货店密度已经较高,要转向质的提升,显示特色,错位经营,扩大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除钱江新城、萧山新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外,耍控制百货店的开设。
3、仓储商店。仓储商店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以储销一体化、低价销售、提供有限服务为特征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左右;选址在城郊结合部的交通要道旁;经营服务半径5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中小零售店、餐饮店、团体购买和流动顾客为主;自有品牌占相当比重,以低价批量销售为主;设施简朴、实用、空间大,设有相当于营业面积的停车场;信息自动化程度高,一般实行会员制管理。鉴于我市已有城东麦德龙和城西华商两家,应予以控制发展,可在城北再开设一家。
4、大型综合超市。大型综合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一次性购全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选址在城郊结合部、交通要道和大型住宅区附近;经营服务辐射半径3公里以上,顾客目标识居民、流动顾客为主;经营大众衣、食、用商品,品种齐全,满足一次性购全要求,注重自有品牌开发;设有不低于营业面积50%的停车场。鉴于我市现有大型综合超市布局疏密不均,配套设施不完备,可在新扩城区和有土地条件、目前尚无大型综合超市的区域商业中必有计划发展。
5、超市。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的零售业杰。营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选址在区域商业中心、副中心和居住区;经营辐射半径1000米左右,目标顾客以居民为主,一般步行10-15分钟可到达;日营业时间12小时以上。鉴于我市超市数量发展较快,但连锁企业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不高;规划期内,要整合提升,向连锁规模型企业旗下集结,逐步提高生鲜食品经营比重。要在现有超市辐射不达地区、城市新扩区域、专业园区、居住区、集镇开设一批连锁超市。
6、专业店。专业店是指以经营某一类商品为主,并配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根据商品特点而定;选址在市、区域商业申心、专业街及购物中心、百货店内;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目标顾客以有目的选择某类商品的流动顾客为主。鉴于我市现有专业店行业分布不够广,专业深度不够,布局欠合理,要鼓励发展连锁专业后,扩大专业店的行业范围,增加深度,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7、专卖店。专卖店是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品品牌或中间商品品牌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根据商品特点而定;选址在市、区域商业申心、专业街及购物中心、百货店内;目标顾客以中高档消费者和追求时尚的消费者为主;注重品牌信誉,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提供专业性知识服务。规划期内,要根据居民消费追求个性化的趋向,鼓励开设以经营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为主的专卖店和发展连锁专卖店。
8、便利店。便利店是指采取自选销售为主,满足顾客便利需求为目的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100平方米左右,选址在居住区、交通要道旁、车站码头、加油站、E院、学校、娱乐场所、办公楼等公共活动区,经营服务辐射半径500米左右,目标顾客以居民、单身族为主,以销售食品、小百货为主,有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特征,能有效提供多种服务项目。要逐步将其培育成为开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的基点。规划期内,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鼓励规模型连锁企业开设便利后,加快把传统的百杂货店、食品店整合为连锁便利店。到2005年力争达到600家,规划期末达到1300家,即每3000居住人口配置一家便利店。
(四)物流配送业现代物流业是重要的新兴产业。物流配送业作为现代物流业完整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是现代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发展趋势,结合物流需求源分布特点,规划期内,将形成现代物流发展重点区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三个层次的空间布局结构。
1、重点区域。下沙区域是杭州物流率先发展区域,以提供都市配送型、产业基地型、行业分拨型物流服务为主,兼具提供枢纽申转型等物流服务。江南区域以提供产业基地型、都市配送型物流服务为主,兼具提供枢纽中转型物流服务。临平区域以提供产业基地型、枢纽中转型物流服务为主,兼具提供都市配送型和行业分拨型物流服务。江东区域以提供产业基地型物流服务为主。康桥区域以发展枢纽中转运型物流服务为主,兼具提供都市配送型物流服务。
2、物流园区。要依托接轨上海经济辐射前沿和华东交通网络重要接点地位,以及物流需求分布,建设物流园区。根据目前下沙区域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实际,规划期内先建设好下沙物流园区,首期建设规模控制在2平方公里范围。下一轮可在瓜沥地区和勾庄地区建设物流园区。
3、物流中心。要组建、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全面推进物流组织方式和营运流程创新。引导流通企业接受物流配送外部化的发展趋势,把经营活动中专业性较强的物流配送业务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机构代理。杭州流通企业的仓储、运输、货代等业务部门(或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并吸纳其他系统仓储存量资产与资木,组建面向社会的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中心。其作业基地可设在目前仓储、运输企业相对集申的城北地区或落户到物流园区。同时,要建设好系统内配送申心,主要承担规模型连锁企业对门店的商品配送业务。要实现连锁企业所有门店都通过现代物流配送。鉴于目前我市连锁企业门店数量还不上规模,可先设总部配送申心,随着门店数量增加,区域扩大,再组建现代化配送申心,并承担一定的第三方物流职能。
(五)改造提升商品市场杭州市区商品市场要通过缩减总量与调整布局、资源整合与体制创新、功能创新与"农改超"塑造新形象,发挥新功能,实现公司化经营,逐步提升为现代批发申心。
1、缩减总量与调整布局。目前,我市商品市场总量过多,相当一批市场经营项目雷同,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尤其是设在主城区的商品市场,影响道路畅通,有损城市形象,且与土地使用价值极不相称。要从提升商业现代化水平出发,整合兼并一批、迁移一批、停办一批。今后,在市区申心地带原则上不再批建无产业依托或无规模集散优势的商品市场,一律停建日用消费品市场。规划期内,要对抗州市区现有商品市场实施大力度整合缩减。
商品市场一般应建立在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地区。对现有布局,要组织实施战略性调整,按商品类别和行业特点,建立市场园区,分区分类向园区集聚,整合形成规模优势。规划期内,现有主城区商品市场大部分要向园区转移。在城西、城东外围地区可建立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园区;在东新北路与有桥一带可建立物资、金属材料与汽车及配件市场园区;在丁桥或与余杭接壤地带建立农副产品市场园区;在萧山区可建立苗木、花卉市场园区等。由市贸易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规划,经审批后分期组织实施。
2、资源整合与体制创新。要推进商品市场通过兼并、联合、重组,解决重复建设和"低、小、散"问题;培育发展有产业基地为依托的、或虽无产业基地依托,但具有拉动产业发展优势的商品市场;商品市场要向规模型、特色化、外向型发展。
要改变由主办者或开发商出租摊位、只施行物业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市场举办者、经营者向企业化方向发展,一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办市场。可由市场主办者、生产流通企业、经营大户三方共同组建股份制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市场主体法人化、经营公司化。
3、功能创新与"农改超".要改革传统低层次的经营方式,积极采取总代理、总经销、特约经销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塑造品牌市场形象。要以现货交易方式向展示、订单和网上交易转变,并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现代批发中心转变。
要顺应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对现代生活节奏追求的需求,积极组织实施"农改超"工程,通过对传统农贸市场的业态提升、整合改造,鼓励盘活存量商业网点,加快将传统农贸市场向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升级。生鲜食品超市实行公司化经营,建立货源基地、加工配送申心,形成现代供应链,由连锁企业规范管理,统一合理配置资源,企业法人接受政府、社会和消费者监督。要结合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以2-3万居住人口设置1家营业面积2000-3000平方米、辐射半径500-800米的生鲜食品超市的标准建设。三年内杭州市区主城区基木完成"农改超",程,规划期末杭州市区基本实现"农改超".从现在起,杭州市区一律不再开办传统型农贸市场,凡与新建小区配套的农贸市场,必须按净菜超市标准规划和设计进行建设。
四、政策措施
(一)提高对推进流通现代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重视商业服务网点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产业政策主导思想,要充分认识到推进流通现代化是推进整个经济发展、提高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入世后应对国际竞争均必然要求。要把现代化流通产业置于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商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主流产业,商业网点建设是发展现代商业的基础前提和支撑条件。各级政府要把构筑重点突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推进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
(二)加强商业网点建设的法制化管理。为加大规划的实施力度,使商业网点建设有序、健康发展,避免重复布点、结构失调、同业过度竞争、浪费社会资源现象的发生,出台我市商业网点建设的法规或政策规章势在必行,要将此列入立法计划。要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由市贸易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相关办法、规定或实施意见。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杭州市区建设大型商场和大型超市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杭政办发眨000)98号)的要求,对杭州市区主城区建设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实行立项前的听证制度;从严控制杭州市区商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认真落实社区(居住区)商业服务网点分类、分级建设标准,明确商业网点建设法规、规章的实施部门,以规范建设商业网点。
对木规划提出的对网点设施实行总量控制的结构安排,对不同地域、不同业态采取鼓励发展、适度发展和限制发展的意见,市、区政府有关都门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以宏观把握,引导境内外投资经营者认真加以贯彻执行。政府有关部门耍相互协同,共同组织好木规划的有效实施。备区政府要加快制定木区域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并与本规划相衔接。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木规划实施中需要的大量资金,要坚持以市场运作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原则。要引导有实力的商贸企业,投向发展新型业态,拓展新居住区市场空间;要利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资木活力和潜力巨大的优势,大力吸纳民间资木投入发展现代商贸业,对符合规划要求,不论项目主体性质,一视同仁给予享受有关政策,实行统一税费。耍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境外融资。要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组织形式、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加快我市商业网点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推进高新技术应用。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业网点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的技术含量。要推进商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推广供应链管理、单品管理等先进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木;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推广网上采购、交易、服务。
(五)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步实施。商贸业属竞争性行业。商业网点的现代化建设和各级商业层面的形成,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实力经济对网点建设的拉动能力。要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出台相关地方法规和政策规章,使网点建设规范、有序;对符合发展方向、居民需求迫切的"农改超"、连锁经营、保护发展"老字号"和商业街建设等,在用地、财力等方面要给予政策支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投资方向的信息引导,改善服务,搞好部门协调,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木规划顺利实施。
附件1 杭州市地方标准商业分级设置规范
一、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商业的规划与建设管理。已形成的各级商业的调整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超广域。指该级商业吸引消费者的能力。服务对象以本区域以外的消费者为主,外来消费人口占80%以上。
2、广域。指该级商业吸引消费者的能力。服务对象为区域内外的消费者,外来消费人口占60%以上。
3、市中心商业区。指商业高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范围为超广域的城市商业中心区。共商业街长度一般在1200米以上,或商业集聚在25公顷区域范围内。
4、区域商业中心。指商业中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范围为广域的地区商业中心。共商业街长度一般在800米以上,或商业集聚在8公顷区域范围内。
5、社区(居住区)商业。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需品的商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的社区商业中心。
6、街坊商业。是指方便居民就近购买生活必需品,为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的社区便民商业。
7、专业街。指同一系列的专业店、专卖店高度集聚,提供专门商品和专业服务的特色商业街,一般街长在200米以上,专业店在30家以上。
8、新城商业中心。指郊区旧城改造扩建为新城后,在其中心区域形成的商业中度集聚、商业服务行业比较完善、服务对象主要为新城居民及部分外来消费者的新城商业主要集聚地。
9、中心镇商业。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和村民日常生活消费品,以及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所需的商业服务行业,服务对象为木镇居民和附近村民的郊区中心镇商业中心。
10、一般镇商业。指为方便木镇居民及附近村民购物和消费,以及提供一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的便民利民商业。
11、市场园区。指由市政府规划定点、专门用于批发市场建设的商业区,一般规划区内的批发市场要达到5个以上,占地面积达30公顷以上。
12、功能定位。指该级商业设置经营服务的主要方向和满足消费所应发挥的作用。
13、客流量。指该级商业区域内全年日平均经过的人流量。
14、服务人口。广域型以下的各级商业设置具备的以木区域居民为主要对象的服务能力。
15、基木商业面积。指该商业需要设置的各类商业业态与业种的面积。
16、基木设置业态与业种。指该级商业必须配置的各类商业业态与业种。
17、配套行业。指保证该级商业正常经营,发挥墓木服务功能的配套辅助行业。
18、生活服务业。指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必要服务的各类行业,包括洗染、沫浴、理发、照相彩扩、票务、维修、住房中介等。
三、基本原则
1、各级商业设置应坚持以人为木的原则。
2、各级商业设置应符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市)规划,处理好与交通、环保的关系,并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与旧城改造、居住区和城镇建设相结合。
3、各级商业设置除接木标准执行外,应符合国家和杭州市现行的有关规定。
四、基本要求
1、各级商业设置可分步实施。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居住区)商业、街坊商业在相近的地域可统筹安排,避免重复设置。
2、木标准主要用于新建商业的指导。已形成的各级商业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3、区域商业中心、新城商业申心的设置宜以块状为主、条状为辅,建筑形态宜采取购物中心模式。
4、社区(居住区)的商业设置宜适度集申,应以配制便民利民的业态和业种为主。
5、大型商业设置应根据木市现行停车库(场)设置标准的要求配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地。
6、菜场、浴场、餐饮店等商业设施应与住宅分开。
五、级次和指标杭州市商业地方标准分级设置的级次和指标见附件2
附件2 杭州市地方标准商业分级设置的级次和指标
作者:未知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兰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出炉 [2016-11-4 16:49:33]
- 德州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 三个圈层三大体系 [2015-3-5 15:04:56]
- 印发《南昌市2013-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的通 [2015-3-5 14:48:42]
- 新加坡城市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与启示 [2014-12-26 10:49:18]
- 《南阳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通过专家评 [2014-11-7 9:17:18]
-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网点规划通过评审 [2014-7-11 9:28:0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