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是我市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达和先进程度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市港口建设、科教发展、对外开放和城市化的不断突破,商贸流通业也必须取得同步突破和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网络化对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的加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兴起,商贸流通业面临着从传统性向现代化转变的客观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现代化开放型商贸中心,客观上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一大战略性任务。为此,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商贸流通业实际,应对发展要求,制定《宁波市商贸流通业“十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所称商贸流通业,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居民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第一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
一、“九五”发展简要回顾
“九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市商贸流通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向现代商贸流通业战略性转变的现实基础。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0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3亿元,比1995年增长71.6%,年均增长11.4%;人均达到7209元,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仅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达到132.4亿元,年均增长12.4%,占gdp比重由1995年的10.2%提高到11.1%。2000年,全市共有商品市场670个,市场成交额达到611.7亿元,比1995年增加337.1亿元,年均增长24.6%;其中,年成交额超50亿元的市场3个,超20亿元的10个,对带动地方块状经济、特色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九五”期间,商贸流通业成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吸纳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对发展区域市场经济,推进结构调整,保障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2、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经营机制不断完善。1997年以来,全市商贸系统着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国有资产按不同企业类型分别实行了控股、参股、退出的战略性调整,多数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的改革,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市场化关系。在改革的推动下,商贸流通领域生产力进一步释放,社会民间资本加快融入,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全面形成,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个私商业发展迅速,2000年个私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比重达64.6%。
3、流通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九五”期末,全市商业营业面积达到455万平方米,人均达到0.85平方米;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达到18家,比1995年增加9家,还有众多的酒店、宾馆、连锁超市、仓储设施等;并且流通设施的投入都为自筹资金,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逐步拓展两个市场。商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麦德龙、家乐福、好又多等大型跨国商业集团先后进入,各种商业业态、经营方式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的引入,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在竞争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九五”期间,商贸企业实施外向化战略,大力开拓国外市场,2000年商贸企业实现进出口额2.75亿美元,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国内商贸流通业的对外开放和加速融入国际市场,为“十五”期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奠定了基础。
5、新型业态快速发展,现代化发展开始起步。新型业态、新兴营销方式不断拓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工商代理、信用消费、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拍卖、旧货、租赁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全市拥有连锁经营企业32家,连锁门店593个,实现销售5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6%。“菜篮子”工程日趋完善,“放心工程”逐步推开,努力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安全,逐步走向标准化、法制化,步入生活环保、消费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6、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新型商业文化逐步形成。以创建港城文明为主线,努力树立宁波商贸业的新风貌。全市拥有省级文明单位4家,市级17家,全国青年文明号2个、省级15个、市级23个。拥有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和省、市劳动模范63名,涌现了一批象张剑隼、周宁芝等为代表的道德高尚、技艺过硬的先进模范人物。商贸流通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市场经济商业精神相统一的原则,推进了现代商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
二、“十五”发展趋势和环境分析
“十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将出现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社会结构、市场环境、体制环境、开放环境和高科技信息化带来生产力条件,对商贸流通业将带来多方面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1、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宁波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网络化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并且影响深远,跨国公司并购重组席卷全球,商贸流通业面临国际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从国内看,国内经济稳定向好,扩大内需成为长期方针,居民消费升级和农村市场需求增长为商贸流通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我国加入wto,有利于宁波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国加入wto,对宁波商贸流通业产生“四个促进作用”:一是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有利于接轨国际化经营管理,促进商贸流通业提高组织化程度;二是带来丰富的商品,有利于促进市场的繁荣和活跃,扩展消费领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三是有利于商贸流通业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拓展总经销、总代理业务;四是有利于加快商贸流通业结构调整,更好地适应国际性高水平的市场竞争,促进两个根本转变。
3、区域经济活力和市场机制优势有利于宁波商贸流通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宁波经济的较高成长性和周边城市居民的高收入水平,奠定了宁波市消费总量优势和较高的居民消费水平,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保证。商贸流通业多种所有制成份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机制基本形成,各种社会资本活跃,业态丰富,产权制度改革后国有资本退出了大部分竞争性行业,广大商家在市场经济下培养起来的竞争意识和各种新兴业态内的经营人才和管理经验,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体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
4、产业和城市功能提升,有利于宁波商贸流通业获得更强的行业支撑。宁波港2000年的吞吐量已突破亿吨,四通八达的交通初步奠定了便捷的运输网络体系;金融服务日益多样化,个人消费信贷迅速扩张,2000年度,消费贷款余额超过60亿元,比两年前增长10倍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我市已超前建成宽带城域网、“城市信息高速公路”骨干网,目前拥有各类icp(信息内容服务商)40多家,isp(网络接入服务商)9家。发达的基础产业支持,是宁波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优势的同时,我市商贸流通业自身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1、战略地位不够突出,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我市商贸流通业长期来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定位低、分散化;商业资源整合和发展平台构筑滞后;产业规模在区域内显得相对饱和,而面向区域外则显得偏小,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现代化水平较低,传统性商贸流通业仍占主体,新型产业发展滞后。
2、企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但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规模优势,通过上市公司融资的企业和限额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实现利润水平仍然较低,商贸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对市场的辐射和占有缺少强有力的经济科技和人才支撑。宁波连锁业是以社会资本为主滚动发展的,其发展速度在本地虽已开始超过传统百货业,但与外地企业相比,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3、城市化水平的制约。宁波属经济发达地区,但城市规模小,人口总量少,城市化水平低,流动人口规模不足,集聚效应差,制约着宁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尤其是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国际旅游城市——杭州,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市场辐射受制约。
4、加入wto带来的冲击。商贸流通企业组织结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wto运行规则;本地商贸流通企业与外商竞争时,在规模、资金、货源渠道、先进技术和营销方式等方面处于弱势,外商将占据相当部份市场份额。
三、“十五”发展的突出要求和基本原则
根据以上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宁波商贸流通业必须加快实现战略性转变,形成新格局,争创新优势。在推进“十五”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应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必须确立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战略地位。按照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要在大力推进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以流通现代化促进城市化,以流通现代化引导宁波经济在国内外市场的新扩张。在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商贸流通业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带动力,使其成为推进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必须围绕都市化功能,加快商贸现代化发展进程。要按照都市型中心城市功能的要求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商品代理制等现代营销体系的建设,运用先进的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加快建立现代化的交易与集散中心及其网络,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的优化。
——必须在改革、调整中加快发展,扩大开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加入wto为契机,全面深化流通体制和流通企业的改革。要深化所有制结构、资产结构、业态结构和人员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组优势,着力培育商贸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实力,实现新世纪的新发展。要积极应对国际化的挑战,进一步扩大商贸流通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全面采用国际化经营管理方式,加快进入国际性市场竞争,加速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商贸流通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要牢固树立“窗口”和“形象”的观念,把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作为流通企业的生存之本,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岗位轮训和等级培训,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基本目标
“十五”期间,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围绕宁波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升级的挑战,以实现传统商贸流通业向现代商贸流通业转变为主线,以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现代商贸中心为目标,坚持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突出构建“四大体系”,努力实现“五个突破”,着力建设三江口中央商业中心、港口型物流园区、国际性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加快建立起能满足社会需求升级要求、体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功能特征和发展水平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
一、“十五”期间我市商贸流通业主要发展预期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2005年达到620亿元;
2、商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005年达到213.2亿元;
3、商贸业新增500万以上的投资项目75项,投资额58.5亿元,建筑面积296.6万平方米(见附表)。
4、商品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长8%,2005年达到900亿元;成交额超50亿元的市场达到5家,超亿元的达到100家。
5、连锁企业发展到40家;连锁店铺达到800个;连锁企业营业额达到12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到20%。
6、社会服务业营业额年均增长20%,2005年达到82.8亿元;
7、内贸企业进出口额2005年比2000年增长2倍,达到6.5亿美元。
二、“十五”期间要构筑和完善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四大体系
1、构建充分市场化和基本国际化的开放性商贸流通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改组改造我市的商贸流通业,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实施内贸外向化战略,扩大内贸企业进出口规模,支持企业跨国家、跨地区开办商品市场及贸易、餐饮企业。充分发挥内贸流通网络和经营人才优势,争取使我市成为国际著名品牌商品的总代理、总经销的集聚区域。
2、构建多层次、多业态,富有生机活力的现代企业组织体系。商贸流通企业要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全面理顺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全面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激活内在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要积极推进以资产为纽带的重组联合,培育强势企业,搞活中小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使全市商贸流通业呈现多业态繁荣的格局。
3、构建基本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的快捷交易运行体系。商贸流通业要以先进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为支撑,科学地将产销信息网络、物流配送网络、连锁经营网络、资金结算网络有机地连成一体,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化交易手段,扩展交易辐射范围,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4、构建驱动生产、引导消费,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多功能服务体系。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创新与生产经营企业的供销关系,驱动宁波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要积极促进城市化发展,引导消费向广度和深度扩展,以人为本,提高居民消费质量,拓展服务消费领域,不断满足社会消费升级换代的要求。
三、“十五”期间,宁波商贸流通业要努力实现“五个突破”
1、以建设港口型物流园区为载体,在仓储物流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为了深化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加快城市东扩的进程,在江东区建设一个占地3000亩的物流园区。以现代化立体交通(公路、铁路、海运网络)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融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市场批发和展览、配送加工于一身,现代化、多功能的面向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性物流园区。
2、以建设宁波商贸信息网为基础,在电子商务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宁波作为华东地区重要贸易口岸,正在向“空港、海港、信息港”三大港迈进,商贸流通业必须确立超前发展的新观念、新战略,抢占电子商务的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在应用电子商务方面领先一步,超常规发展。要依托宁波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在社会网络资源、通信资源、信息资源共享的环境下,建设一个以商贸为主体的标准化的网上信息资源集散中心、信息网络传输中心和网上交易商务中心,为全面发展电子商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拓展城市化功能为导向,在发展新兴服务业上取得新突破。会展业将是提高城市影响力的重要竞争领域。为全面提升城市国际性社会化服务水平,要在江东建设“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展览机构在宁波设立分支机构,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的展览公司,争取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的会展在甬召开。同时,大力扶持广告、经纪、拍卖、租赁、典当、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社区服务业产业化的进程,培育规范化、连锁化的服务性龙头企业,使之成为推动与加快宁波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4、以实施“三绿工程”为龙头,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实施绿色商品、绿色市场、绿色消费系列工程,是从增强人民体质和改善生存环境的目标出发,对食品和副食品的生产和流通实行质量控制。“十五”时期,以深化“放心工程”为抓手,促进城乡居民安全消费、绿色消费,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升级的要求。
5、以促进“商旅结合”为重点,在大力开发休闲市场上取得新突破。商贸流通业要发挥传统商埠特色优势,深度挖掘商业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城市的购物、休闲、文化三大功能,塑造商贸都市形象。以特色街区和大型商场为连接,加快建立商贸旅游线,配套发展一批以经营宁波土特产品和地方工艺品为主的旅游商品特色街区和专店、专柜;抓住“假日经济”机遇,举办既具都市特征,又富地方文化韵味的商旅宣传促销活动;依托宁波海鲜资源优势,创新宁波菜,打出宁波名店、名菜、名点品牌,使宁波的旅游休闲市场既兴旺繁荣,又独具特色。
第三章 区域布局
区域布局是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框架基础和功能形象的组合。宁波商贸流通业区域布局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是:围绕宁波都市型特大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合理调整布局,完善流通网络体系;方便群众消费,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美化商贸建筑,展示都市环境形象,形成支撑长江三角洲南翼现代商贸中心的商品流通体系、服务功能体系和现代商业设施体系。“十五”期间,区域布局和发展按三江口中央商业中心、区域性商业中心、专业特色商业街、住宅区和小城镇商业网点四个层次推进。
一、三江口中央商业中心
“三江口”是宁波城市中心区域,历来商铺林立、游人如织。建设体现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特征的“三江口中央商业中心”,是宁波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龙头工程”,也是宁波都市型特大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标志性工程。三江口中央商业中心规划范围以“三江口”为中心,沿三江六岸向四周辐射,东到彩虹北路,西到开明街,南到百丈路、药行街,北到车站路,由海曙、江东、江北三个区块组成。“十五”前2年基本形成中央商业区框架,后3年逐步形成城市经济社会活动中心。
1、海曙区块:这是“三江口”最繁华的核心区域,着重在业态调整、功能开发上下功夫,使其形成以购物、餐饮、娱乐、商务、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商贸中心。将东至江厦街、西至开明街、南至药行街、北至中山路区域整体改建为“中心商业广场”。开发改造突出商游结合的多种功能,布局上融涵“以人为本”的商业文化,区域内开设专业特色街(区),吸引国内外游客,充分体现都市的高品位。
2、江东区块:地处三江口东侧,在现有中山东路、百丈路、彩虹北路商业网点的基础上,主要开发中山路与百丈路之间地块。分别不同区位建设餐饮特色街、特色小商品街、休闲娱乐街。完善现已初步形成的江东北路五金商品街、彩虹北路餐饮街,与规划中的公共休闲广场相联结,成为人气旺盛的商贸与休闲区。
3、江北区块:地处三江口西北面,根据江北岸历史特色,商贸布局应突出“洋”、“商”、“港”特色,规划以中马路天主教堂、兰江剧院和规划中的展览馆为依托,建设“宁波帮”会馆,开设具有欧陆情调的休闲一条街,使其成为以展览、购物、休闲、金融为主体的商贸区域。
二、区域性商业中心
区域性商业中心主要是以满足城区居民和县(市)中心城镇居民的消费为主,并以其拥有的区位优势和经营特色吸引区外消费者和国内外游客。“十五”期间,要重点建好几个区域性商业中心。
1、城隍庙区域商贸休闲区。以城隍庙商城为中心,以传统文化为特色,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挖掘“缸鸭狗”等老字号企业传统品牌优势,使其成为集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商贸休闲区。
2、海曙西区商业中心。以好又多超市为龙头,在柳汀街和环城西路的南段为轴心,投资建设“好又多”二期工程,使其经营面积达到1.8万m2,以适应城西新建住宅区居民的购物需求。在段塘高速公路入口处新建汽车专业市场,成为全市规模较大的汽车交易中心。形成对内服务周边居民、对外吸引汽配交易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3、江东宁波体育中心区域商业中心。以市体育中心、家乐福超市为依托,进一步发展餐饮、娱乐、文化、休闲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注重人流与客流的过渡和联接,整合成一个新型区域性商业中心。
4、江北槐树路区域商业中心。依据建设“三江文化长廊”的规划,在姚江北岸居民比较集中的槐树路区域分段建设各县特色的多业态商贸设施,如大型超市、专卖店、休闲宾馆和酒家,发展一批文化娱乐设施,使之成为集商业、休闲、文化功能三位一体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5、鄞县城区商贸金融中心区。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建设一个集大型超市、百货商场、专业店、金融机构为主体,餐饮娱乐相配套的服务企业、居民和大专院校的新型商贸金融区。
6、北仑新矸和镇海城关的港口型专业性仓储物流区域。要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化工、煤炭、木材、粮食、棉花、食糖等大宗物资业务和物流设施建设,形成仓储物流为主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7、副中心城市区域性商业中心。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县(市)要依据各自区域位置、产业优势,特别是相对于其他县(市)的比较优势,在城关镇或优势区域规划、建设、完善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商业中心。
三、专业特色商业街
“十五”期间,要在引导、规范、完善现有专业特色商业街的基础上,突出规划建设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匹配,适应人们新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和活动要求的专业特色商业街。
1、江北常洪市场走廊。路林市场要进一步调整业态,扩建集粮食、水产、蔬菜为主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继续扩展以石材、陶瓷为主体的建材专业市场。
2、江北中、外马路旅游品特色街。依傍“三江口”设立经营工艺品、纪念品、干水产品、土特产品等专业旅游用品商场,配以外文书店、西洋乐器、西餐店、咖啡馆等商店,建成具有欧式风格的旅游购物步行街。
3、江东宁穿路副食品市场长廊。以现有“宁波农副产品市场”为龙头,大力引进全国各地的副食品和各类水果,形成以小批量供应的副食品市场群。
4、鼓楼文化休闲步行街(区)。以经营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娱乐、工艺旅游用品和小吃为特色,形成历史文化与商业文化相融洽的休闲步行街(区)。
5、开明街“东方时尚”名品服饰一条街。西片已基本形成服装街,东片即将开发,引进名牌服饰专卖店,东西合壁形成一条中高档错位的服饰专业街。
6、环月湖古玩文化特色街。月湖东环的镇明路为婚纱、摄影、喜庆服务特色带;月湖西环北起范宅,连接天一阁、秦氏宗祠、徐时栋故居一线,设立文物古玩、书画艺品、古旧家具、集邮交易的文化商业街。
7、北仑新矸新大路商业步行街。以经营中高档服装、食品、家电、文艺用品、小吃快餐等多种消费的步行街,成为吸引外来商务者休闲消费的特色区。
各县(市)要紧密结合自身的产品特色、消费习惯、文化传统,重点发展餐饮美食、休闲娱乐、装璜建材、文化书刊、服装服饰、家俱家电等多种类型的专业特色商业街。
四、城市住宅区和农村小城镇商业网点
随着大量居民向城市周边迁移,今后几年要积极鼓励发展住宅区商业网点。住宅区商业网点以小型为主,主要经营日常生活必需品;经营业态重点发展小型连锁超市和便民店,并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建立与居民需求相适应的服务网点,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社会化商贸服务区。
根据国家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战略部署,农村城镇商业要在加快城镇集聚功能进程中起到驱动力作用。按照产业主导性、旅游主导性、居住主导性、交通枢纽型等不同特点,合理布局商业业态和商业设施,鼓励开设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农资供应和居民基本生活的网点,积极导入代理制和连锁经营、专业专卖等新型营销方式,健全和完善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农村城镇商贸服务区。
第四章 行业发展
按照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十五”期间我市商贸流通行业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是:适应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升级的要求,加快调整结构,创新业态,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增强集聚与辐射力,提高商贸科技竞争力和行业经济效益。主要规划批发业、零售业、服务业、餐饮业和旧货业。
一、批发贸易业
批发贸易业要以优化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商品代理经销、仓储式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批发业态,积极开展大贸易,拓展与辐射国际国内市场。优化批发业态和企业组织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通过兼并、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培育几家集内外贸、农工商、产供销于一体的企业集团,2005年形成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批发企业3—5家;积极改造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的专业性企业,以专业优势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对外经贸业:以加入wto为契机,赋予更多的流通企业外贸经营权,积极开展进出口业务,争取在海外设立贸易办事处,拓展国际市场,形成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三位一体,进出口协调发展的内外贸相结合格局;积极招商引资,改造传统流通企业,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发展商品代理经销业:充分发挥流通企业经营人才、营销网络、经营渠道和信誉优势,积极争取国内国际品牌商品的区域性经销代理权,代理经销销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发展仓储式批发:结合宁波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对传统批发企业的改造,培育发展一批仓储式批发企业和配售中心,采用现代经营技术不断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批发贸易业的主力军。
二、零售贸易业
宁波零售商业重点发展大型综合超市、连锁超市、专业专卖店、便利店及现代购物中心,进一步推进传统零售业向现代零售业的转变与升级。调整百货业:改造传统百货业,既要培育综合性、功能完善的大型购物中心,也要培育个性化、特色化的百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主要集中在市级商业中心,副中心城市的区域性商业中心可设置中型百货商场。合理增设大型综合超市:在已有4家合资大型综合超市的基础上,按照20万人与3公里半径的原则在环城路居民新区、副中心城市的居民集聚区配置,成为居住区的主要商业业态之一。积极发展连锁超市:推进连锁超市公司发展步伐,引导大型连锁公司向农村及周边城市拓展。大力发展特许连锁、自由连锁、合资合作、输出管理等形式,扩大连锁超市公司规模。按照区域人口、购买力水平、现有网点和市场细分合理布局,按8000人左右人口配置一个超市,布局于大型社区、交通便捷处、区域性商业中心和小城镇商业区。加快扩展专业专卖店:连锁专业店要向医药、烟草、石油、家电、书籍、音像、通讯、服装等领域发展,重点推进品牌专卖和系列专卖,在全国各地编织连锁网络。培育连锁便利店:按照300米服务半径及3000左右人口合理配置24小时昼夜营业便利店网点,到2005年基本完成全市便利店网络的配置。
三、社会服务业
社会服务业是极具发展潜力和前景广阔的行业,要把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改造发展传统服务业、扶持发展新兴服务业、促进发展家庭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要赋予传统服务业新的发展内涵,提高沐浴、理发、洗染、照相、修理、印刷等传统服务业的技术含量,扩展服务项目。根据市民需求变化,进一步拓宽服务经营领域,逐步完善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提高现代化水平。开拓新兴服务业:重点扶持会展、咨询、广告、经纪、拍卖、租赁、典当等新兴服务业,使之成为商贸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服务一、二产业,促进市场繁荣。政府部门要制订切实履行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一批规范化、连锁化的服务性龙头企业,同时,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经营环境,促进新兴服务业充分竞争、健康有序地发展。扶持家庭服务业:积极探索民办公助、民办民助和法人投资、法人管理等多种发展形式,推动家庭服务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进程,完善家政服务、保健服务、代办服务、回收服务、设计服务等家庭服务业的功能,方便居民生活,满足家庭生活需求,提高居民家庭生活质量,形成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家庭服务网络体系。
四、餐饮业
餐饮业的发展要发挥宁波海鲜特色,大力弘扬和发展“宁波菜”,使其成为宁波的第五张“名片”。2005年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10亿元,比2000年增长2倍,所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提高到17.5%;市民在外就餐率从目前的2%提高到10%。积极开拓大众化特色餐饮市场。以大众化早餐市场、快餐市场、风味小吃市场为突破口,引导餐饮企业经营特色早餐、实惠快餐和风味小吃,走出一条规模化、集约化、统一制作、卫生放心、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的中式快餐业发展新路子。积极开发节假日市场和休闲市场。适时提供符合节假日休闲特点的菜点和服务,为消费者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氛围;积极开拓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重点抓住县城和集镇市场,通过办分店、连锁店、联营展销或者技术输出等方式,开发农村市场空白点,扩大市场占有率。调整行业内部结构,合理布局网点。加快调整经营结构,坚持高中低档兼顾,积极发展大众化餐饮。高中低经营结构比例大致达到2:5:3。加大“菜”、“点”结构调整的力度。走出重“菜”轻“点”的误区,大力发展面点、米点、甜食及全国各地特色风味餐饮。重视和加强对区域性的二级商业网和居民小区餐饮网点的设置,及时做好景区、景点的餐饮网点设置,构筑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布点合理的餐饮网点分布格局。争取筹建有一定档次和规模,体现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风味小吃街或百家风味美食城。贯彻gb-t13391-2000和gb-t14308-1997国家标准,全面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全市宾馆、酒家等相关行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努力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改善和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十五”期间争取评定国标企业60个,其中特级5个,一级10个,二级20个,三四级25个。扩大餐饮开放度,引进各大系列名菜。积极发展国内各大菜系中的名菜名点,博采众长,吸收各大菜系优点,推出各种菜系、菜肴点心颇具特色的餐馆、饭店,鼓励打出川、粤、京、鲁等专营店牌子,并邀请各派名师来甬献艺,丰富发展各大菜系的名菜、名点。加强菜点开发力度,争创第五张名片。以宣传、弘扬“宁波菜”为目标,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宁波菜点知名度,成为宁波的第五张名片。鼓励本市餐饮企业在国内外举办宁波菜点的展示会、美食周。鼓励和帮助大型的餐饮企业去国内外开设宁波菜点专营餐馆或连锁店。在宁波举办各种节、会的同时举办宁波菜点的展示活动和烹饪大赛。编写一部“宁波菜谱”系列,宣
传宁波菜、推广宁波菜,提高宁波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五、旧货业
宁波旧货业要按照“服务消费、促进生产”的宗旨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培育和发展旧货市场、旧货加工与经营企业,疏通旧货流通渠道,合理配置资源,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2005年形成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旧货市场5个,旧货加工与经营企业达到100家,旧货交易额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3%。慈溪市作为全国旧货试点城市,要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影响力。该市将投资1.5亿元建设“中国青瓷博物馆”、“中华古旧家具博物馆”,成为集旧货交易、休闲旅游、寻古探幽于一体的全国旧货流通样板城市。建立旧货行业协会和旧货信息发布中心、旧货拍卖中心,发展旧货租赁、拍卖、展销展览等多种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再生资源市场,扩大回收量,提高利用率,形成再生资源产品的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
第五章 商品市场
“十五”期间,宁波专业商品市场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是:突出专业,提高档次,推进开放式建设,适应信息化发展,促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发展。到2005年基本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管理规范、辐射力较强,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商品市场体系。市场个数基本保持现有水平,市场经营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比1999年增加6.67%;成交总额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8%,比2000年增长47.1%;形成辐射全国或与国际接轨的市场3个,辐射华东或全省的6个,省内区域市场8个,争取创办国外市场;省、市级重点市场达25个, 星级文明市场达到80个。
一, 、重, 点专业市场的稳步发展和完善提高
1、工业日用消费品专业市场
以宁波市区为中心,建设集散型批发市场,重点发展宁波轻纺城、宁波望湖市场、宁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宁波旧货市场、宁波图书批发市场、宁波家电市场、宁波家私市场等,县(市)区以发展产业依托型市场为主,主要发展慈溪中国食品城、余姚江南水暖城、慈溪工业品市场等,争取2-3个市场辐射华东乃至全国。形成集散型与产业依托型相结合的日用工业品市场网络。
2、农副产品专业市场
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依托,重点扶持发展象山石浦水产城、慈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仑、奉化花卉花苗木市场等,稳定“菜篮子”配套市场、宁波路林市场、宁波蔬菜批发市场、余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宁波肉禽蛋批发市场,确保现代农业和“菜篮子”工程的稳定发展,争取2-3个产业依托型市场辐射全国。
3、生产资料专业市场:
重点支持余姚中国塑料城、现代建筑装璜市场、华东物资城、华东棉纱市场、镇海液体化工市场、国际住宅产品中心市场、鹤浦船舶市场、宁波汽车市场等市场的发展,积极筹建宁海模具城、宁波船舶器材市场,扩建电脑市场、通讯设备市场。
4、农贸市场
宁波市区农贸市场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创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要求,从方便居民生活,促进社会安定,整洁市容环境出发,合理配置农贸市场。要扶持和鼓励农副产品进超市,逐步实现农贸市场向大型超市过渡。配套标准250m2/千人,单体规模不少于2000m2,服务人口1-5万,服务半径500-800米,停车面积按自行车15个车位/100m2(市场建筑面积,下同),机动车0.6个车位/100m2,停车面积做到“定性、定量、定位”。
各县(市)、区农贸市场规划要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购买方便、优化环境的要求,由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参照宁波市区农贸市场规划,分别编制专项规划和详细控制性规划。
二、新型商品市场建设和领域开拓
要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现代农业产业优势和海水滩涂资源优势,努力开发商品市场新的领域,如:液体化工市场、海涂产品市场、创汇蔬菜市场、花卉批发市场等等。同时,在调整现有过多过滥商品市场时,政府从政策上支持、引导这些市场投资者开发我市目前尚处空白的专业市场。
三、发展专业市场的依托产业
要把发展市场的依托产业作为当地政府和专业市场的一项共同任务,对市场依托产业发展和购销队伍建设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依托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加大项目投入、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强市场辐射力和竞争力;鼓励市场经营者走“工贸一体”道路,引进由外地生产的商品到市场所在地发展生产,有条件的市场可发展与市场配套的工业生产园区。
四、商品市场的配套建设
按照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商品市场体系标准,加快与市场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建设,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更要强调软件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信息、金融、劳务、人才、运输、通讯、仓储等配套的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管理,改进交易手段,试行公示拍卖、网上交易,积极开展创建“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活动。
五、宏观调控和扶持重点
进一步贯彻省政府浙政〔1998〕13号,市政府甬政办发〔1999〕13号文件精神,按照“控制量的扩张,注重质的提高”要求,依据《宁波市商品市场总体发展规划(2000--2010年)》,不定期发布商品市场行业导向政策,做好商品市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等审批,把好市场“准入关”,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倾斜,加强服务,深化改革,引进利用外资投入市场建设,依托产业培育引导等途径,支持省、市级重点商品扩大规模,完善配套,强化管理,增加实力,扩大辐射。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兰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出炉 [2016-11-4 16:49:33]
- 德州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 三个圈层三大体系 [2015-3-5 15:04:56]
- 印发《南昌市2013-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的通 [2015-3-5 14:48:42]
- 新加坡城市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与启示 [2014-12-26 10:49:18]
- 《南阳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通过专家评 [2014-11-7 9:17:18]
-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网点规划通过评审 [2014-7-11 9:28:0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