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商业网点规划正文
宁波市商贸流通业十五发展规划(下)
来源:2006-4-7   物流世界网 发布时间:2006-5-21 点击数:


      第六章  物流配送

    “十五”期间,宁波商贸流通领域物流配送业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是: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促进大流通”的方针,建立一批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企业及设施,积极推行现代物流配送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努力开拓物流配送市场,加快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建立以宁波城区为中心,向市内外、国内外辐射的港口型、贸易型物流配送体系。2005年,物流配送销售总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20%以上,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新兴的物流配送中心。

    一、建立两大类物流配送中心
 
   1、生活资料物流配送中心。按照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依托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贸易企业、仓储运输企业和连锁超市公司,大力招商引资,在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建立若干个以日用工业消费品为主体的集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生活资料配送中心。

    2、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依托港口、保税区和大型专业商品市场的优势,重点发展煤炭、原油、钢材、木材、化工产品、粮食、化肥、食糖、塑料、建材、机电产品等大宗生产资料为主体,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二、培育具备七大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

    1、商品货物的集散功能。作为货物进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桥头堡,吸引和汇集国内外商品,发挥货物“蓄水池”的作用,降低货物流通成本。

    2、现代市场批发功能。建立大型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引导现有市场在拆迁和改扩建过程中向物流中心集中,并实现现代化管理,促使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3、仓储加工配送功能。大力发展现代仓储、中间产品高附加值加工和社会专业化配送,直接为广大中小零售商和工业企业服务。

    4、商品展示和商务洽谈功能。充分利用我市举办各类洽谈会和展销节的有利时机,为国内外客商提供商品展示和贸易洽谈场所。

    5、物流综合代理功能。吸引国内外物流代理企业进中心集中办公,重点引入多式联运代理、进口报关代理、仓储代理等功能代理。
 
   6、信息联网和电子商务功能。收集和处理产销变化、货物供求、价格走势等经贸商情,成为区域性重要商品信息发布中心,适时开展电子商务。
 
   7、商务服务功能。配套建立金融、保险、海关、税务、工商管理业务,并为国内外客商提供办公、住宿、饮食、娱乐等综合性物流配套服务。

    三、培育发展集团型现代化物流企业

    1、引进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和人才,培育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最重要的是同国际接轨的一流人才和现代管理技术,必须借鉴和引进世界著名物流集团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并尽可能在较短时期内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接轨,尽快适应加入wto后国际物流运行规则,找到物流合作伙伴,改善宁波物流投资环境,加强与国内外物流集团、大财团合资合作,联合组建物流配送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加大对专业商品市场改造的力度,培育发展专业性的物流企业。依据宁波现有的专业市场定位和产业结构特点,象山石浦拟建海水产品物流中心;慈溪市拟建蔬菜物流中心;镇海拟建液体化工产品物流中心;余姚拟建塑料产品物流中心;宁波港拟建煤炭、原油、木材、粮食、食糖、机电及建材等物流配送中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布局合理、符合宁波城市总体规划的区域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3、以电子信息为主要手段,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网络体系。以市场信息为先导,以电子商务网络为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物流信息动态,研究物流发展趋势,采集物流客户群体对我市物流的不同需求,建立与物流、商流、资金流相配套的全市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增强物流配送即时性、时效性、准确性,提高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

    4、以产品加工配送、多式联运、现代仓储为重点,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突出产品加工配送,充分挖掘“利润源”,提高物流经济质量。其次,建立陆运、海运、空运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物流运输网络,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提高物流运输效率。第三,加强与银行、保险机构的业务衔接,实施商品物资金融质押或保险索赔业务,提高服务质量。第四,通过对物流企业iso9000质量认证,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创服务品牌,塑造全市物流企业新的现代形象。

    第七章  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宁波商贸流通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是:以商贸、旅游信息化和网络建设为重点,积极研究和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电子资金转帐技术、数据共享技术、数据自动俘获技术、仓储运筹学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实现与金融信息、公用信息等网络互联互通,连接一批公益性、商业性、基础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数据信息库,建成沟通商贸流通相关行业电子信息传递、处理和结算一体化的高速统一信息交换平台。2001年重点完成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建设的筹备,建成浙东商贸网、旧货流通网的一期网站,2002—2003年完善平台的信息流体系,初步建立现代化的物流模式,2004—2005年完成平台资金流建设,完善电子商务运行机制。2005年,限额以上(年零售额500万元或批发额2000万元)商贸企业实现电子化管理,并在internet上建立网站;电子商务b to c、b t0 b实施企业达到30%,销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充分运用网络媒介,逐步扩大网上营销服务。
 
   一、构建和完善八大信息系统
 
   宏观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一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商贸流通业主管部门办公模式的转变,依靠电脑和网络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二是决策支持系统,收集和加工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和支持。三是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网络提供政府和社会各界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信息公布、信息反馈、政务公开、招商引资等。零售业信息系统:继续在零售企业中推广pos机的应用,改善配套用卡的环境,增加代授权和跨银行际转帐功能,并争取将网络延伸到周边地区;扩大ic卡在电子结算中的应用,试行电子消费卡,为网上购物做好配套工作。选择1—2个大型商场进行电子商务b to c试点。继续扩大应用普及面,开展适合国情的业务,完成初级的网上交易。努力提高应用水平,向网上交易、网上结算这种全面的、双向服务的方向发展。批发业信息系统:以大中型批发企业、配送中心为依托,进行电子商务b to b试点,在企业内部实现财务、营销、进销存等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快速反应策略(qr)、有效客户响应策略(ecr)以及电子定货系统(eos)等策略,尝试对批发业务实现财务采购供应链和销售配送链的网络化运行模式。商务旅游业信息系统:实现旅行社、宾馆、旅游景点、交通、出入境管理等旅游相关部门和金融结算系统、航空订票系统和国际有关网络联网,实现在因特网上进行旅游订房、订票、旅游景点及项目的查询,为旅游者提供全程查询和预订服务;在因特网上进行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的宣传,使旅游者能在境内外查询宁波及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文化历史、人文地理、交通工具、宾馆、旅行社情况,改善我市的旅游服务环境。超市连锁业信息系统:完善超市连锁企业的收款机联网,推动我市大中型连锁企业内部网的升级,实现pos机的联网,通过计算机城域网连接一批连锁分营机构,使连锁总机构能及时掌握分店的经营状况,实现网上订货和配送,改善信息化管理水平。专业市场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市场的商品集散功能和价格指导作用,以某专业市场为应用示范,进行市场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包括大屏幕信息发布、商品信息介绍、市场摊位ic管理、市场综合管理等,有条件时实现价格信息同步上网发布。大型商贸活动信息系统:以每年“宁波国际服装节”和“浙江省贸易洽谈会”为契机,抓好信息增值网络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若干个“信息便民屋”或“信息亭”,方便群众上网查询信息。该系统面向社会大众,采用文字、声音、数
 
   据、图像为一体的形式,提供电子邮件、信息查询、电子购物、电子结算、电子广告、家庭娱乐等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和经营过程自动化。首先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管理控制;其次是建设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和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再次是在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基础上,开展企业资源管理。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实现商贸流通业新世纪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步骤,要加快建立商贸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商贸流通企业和商品的信息资源库。要建立流通服务网络中心,利用计算机城域网,连接我市主要商贸流通企业。网上联接各类产品数据库、企业数据库、行业数据库和商情库,并运行生产和流通、宏观调控管理和市场动态等信息发布系统,为经济主管部门进行综合协调和经济管理服务,为企业经营服务。

    建设宁波商贸电子商务基础平台(以下简称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为宁波市政府部门和全市各类企业提供便捷、全面、可靠的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将采用先进的技术,提供政府对商贸领域进行宏观调控所需的监测、预测信息,通过平台发布政府的法规和文件,及时了解企业的反馈信息;电子商务平台将为各类接入企业提供多种技术服务、多种信息发布手段和多种辅助交易手段,并进一步提供网上信贷服务和多种网上支付手段。
 
   电子商务基础平台的建设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政策推动。其最核心部件采用政府投资方式,外围应用功能则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委托有关企业具体运作。逐步完善网络中心的服务体系、管理体系、物流系统和网上信用和支付系统,把商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成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著名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借助中国电信公用网实现与国内、国际商务网络的连接,在县、市、区开通相应节点,实现政府机关内部、机关与企业、企业网站间的联网,形成功能完善、科学管理、安全使用的商贸专用网。
 
   具体实施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建立商家或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虚拟空间或web站点;第二层次是提供综合性更强、容量更大、资源设施共享的虚拟贸易空间;第三层次就是建成性能完善的电子商城。
 
   在此过程中应逐步建设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化工具的完善和提高,在发展电子商务中,不仅要发展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还要发展现代物流技术,使流通过程中五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商流能合理调控,更要注重b to b下从产品供应商开始至订购产品企业的外部供应链的综合管理,应用id代码、条码、pos扫描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等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
 
   三、推进信息技术的进程
 
   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商业进行改造,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用信息技术实现功能齐全的市场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宏观经济决策辅助信息系统,帮助商贸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建立市级商贸信息中心,扩大市级商贸信息中心与全市各商贸主管部门及大中型商贸企业信息传递的覆盖面。加大投入,搞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市财政筹措200万元资金,建设浙东商贸网一期项目。今后新建商业网点、商业设施,包括商场、连锁店、批发市场、宾馆(饭店)、仓储物流中心等均应建立网络接入系统,逐步实现营业场所网络化和智能化。

    商贸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启动,对一般中型以上商贸企业实现数据的电子化处理,推广部分建立商场信息管理系统,并与pos系统连接。
 
   加强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培训。要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列入机关干部和企业领导必训内容;与一些高校联合建立宁波市商贸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选送企业优秀人才赴知名网络公司或高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第八章  三绿工程

    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十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是:构建绿色通道网络。在现有以市区为主的“绿通车”基础上,形成沟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绿色通道,以建设绿色链、形成产业化为方向,基本实现中远郊食品、副食品运输,以机动车为主,并与国家绿色通道干线相衔接、协调;建立10大龙头示范企业。以现有重点屠宰企业、慈溪海通蔬菜公司、镇海雨云蔬菜加工厂等为基础,突出流通型、加工型、科技型、服务型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着重加工流水线、保鲜储运建设;培育10个绿色批发市场。以市蔬菜批发市场、慈溪农批市场,现有水产批发市场为主要基础,以引导食品生产结构调整和提高交易质量档次为方向进行培育、发展。绿色批发市场必须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立足华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其批发交易量占全市的85%以上;设立10个蔬菜副食品生产、加工科技示范园。重在无公害示范和以种子工程为重点的科技示范,基本以近郊型、特色型为主;发展50个绿色集贸市场。集贸市场内蔬菜副食品达到卫生、安全、无污染,并探索在农贸市场内设立便民超市连锁式经营模式;创建50个绿色品牌。其中全国知名品牌10只以上。这些品牌必须经商标注册,年销售额达到100万元以上。
 
   一、加快推行食品标准化和质量认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质量管理系统

    制定和完善各类食品、副食品质量标准,积极推行质量认证制度,以对消费者放心的优质食品、副食品通过特定的专用标准作为质量证明商标来加以确认和管理。尽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使用有关国际标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逐步探索放心食品、副食品申报评定管理制度,对达标企业发给证书,并在商品包装上印制专用统一标识,促进市场营销、商品运输和广告宣传。建立高水准的食品、副食品质量检测机构和检测设施,与全国的监测服务网络相衔接,为食品、副食品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进一步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流通
 
   制定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协调,从市区到各县(市)、区,从蔬菜、畜禽、水产起步,全方位开通绿色通道,形成联运系统和网络;制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运输标准,严防食品的在途污染,肉品要实行吊挂、封闭式恒温运输,鲜活食品、副食品运输要有保鲜措施;要禁止运输非定点厂屠宰的肉品和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及其加工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消除不必要的关卡和收费;加强监督和管理,制定和发放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运输的统一标志;积极开展绿色通道达标活动和绿色通道连万家市场活动。
 
   三、加强绿色市场和食品、副食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知名企业,包括批发市场、零售企业、加工企业和农业企业,贯彻食品、副食品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优质食品、副食品产销规模的扩大,形成“三绿工程”的经济支柱和管理依托。制定绿色市场的有关标准、规范和管理及评定达标办法。增加食品、副食品产销一体化扶持资金的投入,促进无公害生产和流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无公害科技园区、绿色规模生产基地和加工生产线,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开发绿色品牌步伐,加快贸工农一体化专业营销组织的发展。努力改进食品、副食品的贮藏、保鲜、运输、包装技术,在加工和流通环节加强食品卫生指标的检测和各种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改善食品的卫生质量。鼓励和支持绿色品牌的开发、建设和培育,并贯穿于“三绿工程”的各个环节。增加绿色食品物流设施建设扶持资金的投入,为食品全程质量控制提供设施保障。
 
   四、加强规划、引导和协调,健全行政执法体系

    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政府要摆脱直接管理产销的计划经济方法,转向促进流通发展、指导结构调整、加强规划管理、组织科技创新、加强宏观调控等功能上来。继续完善蔬菜副食品风险基金管理,建立新形势下的宏观调控办法。建立由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牵头,有工商行政管理、卫生、质量技术、农牧、环保、公安和城建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的生猪屠宰、蔬菜、豆制品、调味品等行政执法体系,扶优打劣,净化市场秩序。争取人大、政府支持,逐步制定生猪屠宰、无公害蔬菜、调味品等规章或地方性法规,依法行政,扶优打劣,切实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五、提倡绿色消费,引导人们确立现代消费理念
 
   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消费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各种媒体,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特点、标识、标准和产销情况等各个角度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大众绿色消费的理念和时尚;通过需求引导和政策扶持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引导鼓励工业企业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特别要加强生猪屠宰设施的改造,培育绿色加工生产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进“厨房工程”;举办蔬菜公害和病害畜禽产品展览会,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引导人们确立现代安全的消费理念。

    第九章  体制创新与政策措施

    把我市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现代商贸中心,必须尽快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运行规则的新要求,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建立新的运行体制,构建政府支持体系,创造有利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环境。
 
   一、加快机构改革,建立起职责明确、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1、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管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对全社会商贸流通业的宏观管理。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要转移到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规则上来。在做好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行业技术进步、人才、商品市场和餐饮、商贸旅游等行业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检查指导,按规划要求进行有效调控,确保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改革市场流通体制,指导商贸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商业营销方式,推进流通体制、企业运行机制、流通业态的创新;贯彻执行有关流通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起草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商业“三资”企业的行业资格认定,会同市国资部门加强对本系统国有资产的监管;加强社会监管,特别要加强对酒类业、生猪屠宰业、拍卖业、旧货业、典当业的监督管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重要商品的供求状况,加强对重要商品的宏观调控,建立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风险基金制度,在重大节日和重要事件发生时,保证市场供给稳定,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2、发展行业协会,强化协调服务。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指导和协调本行业的发展,分担机构改革后流通主管部门的部分管理职能。加快发展行业协会,2005年,行业协会要增加到20个,各县(市、区)都要建立相应的分会组织,全系统各行(专)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行(专)业协会,拥有团体或个人会员3000个(人),涌现出两三家在全省乃至全国商贸流通领域有影响、作用突出的行业协会。规范管理行业协会,不断探索完善行业管理的职能、职责和工作方式,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认真制定和实施行业规划、行业法规、行业标准、行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经常开展协会活动,每个协会每年都要开展一两个主题突出、效果明显、参与率高、受会员欢迎的活动。延伸行业协会服务,通过建立担保互助基金组织、联购分销制、闲置仓库网点资源共享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协会的管理服务职能。
 
   二、加快市场开放进程,适度引进外资,积极发展个私商贸经济的发展
 
   1、接轨国际惯例,完善市场准入政策。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对外开放,全方位地发展开放型的商贸流通业。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将商贸流通业发展项目列入外资重点目录,成为引导外资进入的重点领域。认真研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市场准入方面的承诺,除少数产品外,允许外商在批发、零售、分销、特许加盟经营、佣金代理等方面享受国民待遇,学习引进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技术。同时,推进国际品牌战略,积极向国际市场延伸,提高服务内容国际化程度,从服务方式上接轨国际规则。
 
   2、集聚社会资本,扶持个私商贸经济。除国家明确规定必须实行政府调控、专卖专营的领域外,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的介入;适时制定和公布国家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商贸流通产业目录,加强政策引导;对于需审批的项目,应尽可能下放权力或简化程序,降低税费负担。特别要突破个私商贸企业的筹资困境,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的投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会”的类似组织,以政府的信用担保和担保公司的资产来担保中小商贸企业的借款,以解决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资金困难。
 
   三、加快法制建设,营造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
 
   1、加快立法步伐,深化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商贸流通领域地方性法规、规章建设的支持力度,抓紧制订一批符合市场经济、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要求以及我市实际的商贸流通业市场行为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分年度有计划地出台畜禽定点屠宰、无公害蔬菜地方标准、租赁业、典当业、旧货业经营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条例。积极实施“四五”普法教育,增强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工作人员执法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增强经营者依法经营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推进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深化改革,加快依法行政步伐,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制度;自觉运用法律法规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快推行评议考核制;逐步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努力创造法治的环境。加大执法力度,明确执法主体,强化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以次充好、商品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商贸流通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全面深化流通企业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1、加快调整步伐,优化布局结构。至“十五”末,要基本完成商贸流通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改组,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优势企业积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比较合理的布局和结构。本着“有进有退、抓大放小、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原则,要在关键领域、重要行业提高国有商业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业等一般性竞争行业及县以下流通领域,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国有资本有序退出。要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集中力量重点培育扶持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市场为导向,采用股份制、租赁、出售、兼并、托管、破产等多种形式,从根本上放开放活一大批中小企业;对一些扭亏无望的企业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同时要退出市场,逐步形成有生有死、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2、推进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离的原则,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体制改革,探索适合商贸流通业特点的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规范的监督机制,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加快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推动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通过中外合资、相互参股、收购联合等形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允许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在企业改制时以知识和经验入股,实现知识产权和经营者能力的资本化。突出抓好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商贸流通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扶持行业发展。在继续保留菜篮子工程项目财政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建议市财政能拨款建立“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政府鼓励发展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网络、示范性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争取把宁波物流园区列入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凡属“菜篮子”、“米袋子”范畴内的流通设施改造所需的技改资金,能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有计划地支持几家重点流通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研究解决国有大中型流通企业政策性亏损问题,逐步核销由此引起的呆坏帐;争取国有流通企业享受和工业企业一样的破产兼并政策,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2、鼓励居民消费,促进需求增长。全面清理抑制消费的政策,取消不合理消费项目,清除各种消费障碍。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形成稳定的消费心理预期和信贷消费等新观念,促进即期消费的增加。进一步加强对商贸企业、金融部门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的政策引导,加快银商合作步伐,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和规模,使消费信贷尽快融入百姓;敏锐捕捉热点、政策推动,促进消费升级换代;重点鼓励住房、大件耐用品、汽车、非义务教育、旅游等信贷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从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中寻找蕴育商机,在构建多元化流通网络的同时,建立与流通规模相适应的服务网络,使服务贸易在现代化消费中异军突起。积极培育租赁消费,把花钱买商品的使用权作为一项鼓励的消费政策,促进居民消费进一步增长。
 
   六、加快人才资源开发,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尽快形成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集聚优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渴才、爱才、重才”的观念,从战略任务的高度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过设立引才奖、高薪聘用、提供重要岗位、外出招聘、向社会公开招录、挂职锻炼、企业顾问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当务之急是积极引进一批现代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外贸、法律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企业家。同时要对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家属就业户口随迁、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保障。
 
   2、加大各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掘现有人才资源的潜能和作用。2005年,专业技术人员应占到职工总数的25%;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50名,中级职称人员2000名,中高级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具备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到90%以上。全系统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全员劳动力的持证率要达到80%。积极支持办好宁波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商技校、宁波大学工商学院,保证充足的后备人才输送;加强对在职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尽快出台和完善
 
    励在职人才提高学历和考取职称的有关政策;每年选派若干名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人才到国内高校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进行mba培训研修;创办商贸论坛,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教授和商贸界的成功企业家进行讲座交流;继续办好商贸培训中心,拓宽培训工种,在各县(市、区)建立培训点,成为全市商贸劳动力的主要培训和考核基地。
 
   3、加快用人分配机制改革,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通过机制创新造就新一代宁波商人,真正形成一个能使优秀人才大显身手和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冲破论资排辈的束缚,更新人才的选拔标准,重水平、重能力,让优秀年青人才挑重担,特别在困难的环境中多锻炼,以加速成长;确立业绩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尽快形成与岗位、能力、业绩紧密联系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不断探索运用股票期权、经营管理才能因素折价入股等方式使经营者和企业长期利益捆在一起的分   配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未知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