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商圈的南北战争与广州三策 海珠闯荡“丝绸之路”:鸟枪换炮冲刺千亿商圈
来源:2010年10月29日 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0-11-2
专业市场的升级是海珠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一环。近日,海珠区副区长毕锐明到中大纺织商圈调研时强调,要借助逸景路开发的契机,推进中大纺织商圈的整体升级改造,打造展贸式的市场,完善市场配套。
中大纺织商圈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知名专业市场,产业链经济总量已经超过300亿元。然而,相比于其他新兴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中大纺织商圈在产品研发、检测、信息发布、品牌推广等方面十分欠缺,产业链上下游不完善。根据海珠区政府的规划蓝图,中大纺织商圈在升级改造之后,目标是成为“世界布都”。随着商圈中在建投资最大的珠江国际纺织城的投入运营,将加速“世界布都”的成型。珠江国际纺织城总经理官小鸥对南都记者表示,珠江国际纺织城投入运营后,将给中大纺织商圈升级带来三大变化:订单化生产;展贸式采购;引导商户主动走出去,迈向全球市场。
“三现”交易转变为订单化生产
传统商圈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将现场、现货、现金交易的“三现”模式升级为订单化生产模式,中大纺织商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广州市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谭亚羡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大纺织商圈是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综合配套欠缺,而且停留在传统现金、现货、现场的“三现”交易模式上,人流、物流混杂在一起,需要向人流、物流、信息流、现金流分离的现代专业市场升级。
记者在中大纺织商圈采访了解到,目前批发市场的经营者不少是各纺织服装厂家的代销商,为了从厂家获得更低价的货物,往往是大批量进货,租用大面积的仓库堆放商品,由于没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与纺织厂家、服装企业、采购商等互动不紧密等,常常造成积压。加上布商们多是租个店面现场、现货、现金交易,货物配送服务不足,加大了在市场内经营的成本。
商圈内的一位商户告诉记者,原来做生意主要依靠与客户的电话沟通,交流平台并不畅通,商品品种与价格信息也是随行就市,并无科学数据支撑,由于信息量有限,一些布匹、面料等品种虽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南非等地,但这些也只占总成交量的很小一部分,整体交易水平较低。“中国纺织市场有‘北柯桥、南中大’的格局之称,浙江柯桥已经建设有100多栋现代化的写字楼,而长时间以来,中大纺织商圈却没有一栋专业写字楼,如今,珠江国际纺织城提供的写字楼等交易平台,能吸引到高端人才,利于监管产品质量,随时监控市场信息,有利于吸引国际订单。”这位商家说。他表示,国际大买家到中大纺织市场一年采购一次不容易,每次来了采购量都很大,高端写字楼物业比传统商铺更方便展示产品,交流信息,有利于争取国际市场高端客户的长期订单。
为方便订单化生产,珠江国际纺织城还引入了设计师工作室,专为纺织设计师打造“广东纺织设计师总部基地”。“设计、研发需要大量的现货面料参考,中大纺织商圈与其他纺织商圈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现货面料,依托商城5000多家面辅料商户以及中大商圈上万商家提供的海量素材,设计师拥有全国纺织业最好的设计平台,可以与厂商进行点对点合作,使得产品走向订单化生产。”珠江国际纺织城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说。这种订单化生产模式,将大大减少目前中大纺织商圈的物流与人流,改变交通拥堵、物流不畅的困境。珠江国际纺织城相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目前韩国的面料通常是国内市场价格的4-5倍,已经有韩国的客户与中国的厂商合作,度身定做产品,点对点合作,以保证知识产权不被抄袭。
经营模式从档口式向品牌展贸式升级
珠江国际纺织城针对现在中大布匹商圈交易方式传统,严重与国际市场脱轨等问题,提出传统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要解决的绝不仅仅是交通堵塞、物流不畅等硬件问题,而是从搭建采购平台、孵化品牌等方面营造好软件环境,将经营模式从传统的档口式升级为品牌展贸式,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
天马布行老板马辉明告诉南都记者,中大纺织商圈是在一片荒芜田野中建起来的,现在虽然有少数档口搬进了大楼,但大部分档口仍然在小阁楼里,杂乱拥挤,经营面积不足。杂乱拥挤的商铺主要集中在瑞康路两边中大纺织商圈旧市场。如今,以逸景路与瑞康路交会处为核心,向东延伸到广州大道南,已经崛起的包括珠江国际纺织城在内的一批新商业项目,推动着纺织产品由原来的单纯依托诚信采购的模式质变到品牌采购模式,大品牌的集中展贸式推广,使得中大纺织商圈内的产品由原来的被动采购变为主动采购。
例如,珠江国际纺织城建设的“丝绸之路品牌博览馆”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纺织品牌,便于国际商家的品牌展贸采购;设立了“全球纺织500强品牌孵化器”,帮助企业塑造自主品牌;珠江国际纺织城还搭建了“纺织时尚品牌传播平台”,引进行业服务、行业监测、行业协会、行业技术中心、设计工作室等服务机构,打造行业服务、技术交易、潮流发布平台。
珠江国际纺织城总经理官小鸥对南都记者表示,作为中大纺织商圈后发建设的新项目,珠江国际纺织城的目标是引领中大纺织商圈业态的全面升级和确立全球纺织品牌交易市场地位,通过政企联手铸就“中大布市千亿商圈和全球纺织品牌采购中心”的规划目标。对于绝大多数中大商圈商户来说,依托珠江国际纺织城可以拥有自己的高端商用物业扎根中大纺织商圈发展,有利于企业品牌的长期培育。
珠江国际纺织城创建的展贸式经营模式还进一步深化了功能性分区经营。一位商户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大纺织商圈虽然已经建设了几个商业项目,但是经营分区仍不明显。中大纺织商圈虽然交易量大,但由于是市场自发经营调整,市场的经营分区存在着产品分区重叠的现象,导致采购商无法在专区进行专类采购,不得不在整个市场到处寻找所需的产品,增加了采购交易的时间成本。为此,珠江国际纺织城将商铺的地下负1层至地上4层划分为珠江辅料展贸中心、珠江面料展贸中心及珠江家纺展贸中心,同时将纺织主题写字楼细分为轻纺大厦、针织大厦、梭织大厦、家纺和辅料大厦、品牌服装总部基地大厦,纺织产业链完善而且功能分区明显,客户能方便快捷地实现一站式采购。
“直通车”引导商户主动走出去
在传统商圈中,商家由于资源有限,一般是留在原地被动地等客人上门。而珠江国际纺织城在吸引商家的同时,主动开通“直通车”,带领商家到外寻找客人,拓宽了商家的生意途径。
天马布行老板马辉明告诉南都记者,以前,中大纺织市场主要以国内市场尤其是珠三角为主,商户坐等买家上门,很少走出去主动销售。而现在,这种经营模式需要改变了。“此外,现在的买家越来越看重新颖、有创意的面料辅料,强调设计和潮流。”马辉明说,这样一来,商家必须要充分展示产品,并捕捉最新资讯,加入创意元素。
走出去,正是中大纺织商圈经营转型的又一方向。继亮相北京CHIC双博会、广交会后,珠江国际纺织城在今年9月再度领军出击,将“全球纺织品牌直通车”开进国际市场,在“2010年韩国国际纺织展览会”举行期间,珠江国际纺织城龙头品牌商家在展览会上收获大量贸易订单,取得中韩纺织业深入合作的实质成果。
马辉明就是去参展的商人之一,他告诉南都记者,他去韩国参加展览会时,不少外商积极跟他签订单,还有一位国内买家原本是去韩国找他想要的一种辅料的,结果在韩国展会上发现中大纺织市场就有,于是专门追到了广州。马辉明说:“中大布市的面料辅料非常齐全,可以说是国内乃至东南亚最强的,虽然我们名气已经很大,但还有些人不知道,应该要更积极地走出去。”
珠江国际纺织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0年韩国国际纺织展览会”举行期间,十多个龙头品牌商家参展,进行了为期3天的品牌展示,展出产品数十大纺织种类,参展企业现场签订了不少贸易合同,或达成加工合作意向。其中,三禾接到了美国、墨西哥等地客商的数个大型订单,大宇、佛山建润、东成、永成、彬胜等品牌商家被至少20家客商要求寄样板,有布行几天里拿到了平时半年的接单量。珠江国际纺织城相关负责人表示,除组织商户出国参展外,纺织城还将邀请国际采购商常年驻场采购,同时联手全球B2B电子商务巨头建立全球纺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看样订货、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的电子商务一体化。
地理纵深
海珠加快升级四大商贸商圈
海珠区经贸局表示,该区第三产业比重已超八成,从一个老工业基地、老城区逐步转型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城市中心城区。作为“进三”的重头戏之一,海珠区将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升级传统商圈。海珠区目前有四大商贸商圈,一是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商务区,这是未来面向国际的商贸商圈,二是江南西商圈,以广百新一城为龙头,辐射周边约两平方公里的商圈,三是中大布匹市场,就是中大纺织商圈,四是南洲路、广州大道南市场群商圈。
对于中大纺织商圈,海珠区政府将其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配套完善、功能齐备、服务一流、管理规范的现代化专业布匹批发市场,发展成为集商贸展示、物流运输、电子商务、服务和交易加工功能于一体的布匹服装产业商贸区,即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大国际纺织商圈,并成为海珠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佘慧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上海天山商圈向虹桥商圈靠拢 老牌商业转型有 [2015-8-7 15:29:26]
- 重庆八大商圈上半年零售总额847亿 解放碑商 [2015-7-28 11:26:39]
- 永旺、大润发入驻青岛浮山后商圈 偏僻地变风 [2015-7-28 9:51:39]
- 浙商临港新天地、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进 [2015-5-28 15:50:17]
- 广州南站将发展成华南商贸中心 泛珠论坛永久 [2015-5-22 15:46:24]
- 武汉8大商圈观察 地铁商业大PK [2015-5-22 15:48:5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