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7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梁晶工作室共同发起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主题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此次研讨会为纪念《经济科学译丛》出版十周年而召开,围绕“经济学教育培养体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经济学教育师资体系、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体系”四个主题进行探讨。
以下为周立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发言
各位同仁,早上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经济学教育国际化》。为了简洁,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我自己的观点及中国经济学教育发展趋向。
就近20年的发展来看,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较为集中地展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走出去的战略,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突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有国际意识、有国际交往能力以及国际竞争性的人才。确定这样一个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是对我们经济学培养人才的素质、能力以及支持构架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目标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未来全球的挑战,我们培养出经济性的人才能够在国际性的人才市场上有更高的适应能力。
第二,按照这样的目标培养人才就要求我们课程的内容、体系国际化。教材课程、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在这个进程中,我们各个高校实际上是加快引进国际通用性强,可比性强,以及引进教材。这些教材实际上对改变我们的学生经济架构,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实际在缩短。
第三,如果在教材体制上,因为国际化进程加快,就要求对人才的评价、对它的认证国际化。在这些年里,在经济学科中,国际化的评价和认证越来越多,我们的保证学已经有了北美学等等。最近几年我们已经注意了国际学术组织和商务组织,对我们国内高校某一特定的专业做出这样的一个评价。实际上是我们培养国际化人才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认为随着今后国际化加快,以及在某方面与国际接轨,国际化进程会大大加快,而且一些对国际化的评价也会出现,或者正在探索中,这个包括我们参与国际化的评价机构,以及国际化的评价机构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进行评价。
第四,经济型教育配置的国际化,资金人才以及信息,经济学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过化的流动已经提供了这种资源。在这一方面,我们在师资队伍,以及课程设置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在这四方面,实际上是国际化进程很重要的表现。尽管不是唯一的,但是在我看来经济学教育国际化是很重要的趋势。就我们目前发展的过程来说,我们刚刚处于开始阶段,或者起步阶段,探索国际化进程,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探索国际化进程和本土化有机结合将构成下一步经济学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命题,谢谢大家。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周立群: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对河北的影响研究 [2012-11-19 11:50:51]
- 周立群:行业协会服务属性探析——兼论我国 [2010-10-19 15:00:44]
- 周立群:经济学教育国际化是很重要的趋势 [2005-10-9 8:51:45]
- 周立群简介 [2005-10-9 8:49:4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