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集团购买”与今日的“集体议价”
“集团购买”或者简称为“团购”,一词产生于在80-90年代,兴盛于90年代,当时每当逢年过节,各个单位就会以集体的名义用单位的资金购买一些生活用品用于慰问长期工作的企业事业的职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商品的选择也是日趋个性化,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购买行为容易产生购买者的贪污腐败和滋生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而逐步被人们淡忘了。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一个有趣的名词出现了,叫做集体议价。这种购物的模式是,购买同一种物品的人,透过网站或者其他的媒体集合起来由这个中间人向商家去议价,因为是大量购买,所以价格可以谈到很便宜。
然而,这种方式的产生却是因为网络的缘故。您也许听过Priceline.com这间公司,最初,这间公司在美国推出让网友在网站上面自行出价格买机票,然后与航空公司撮合的服务。当时Priceline还把这个商业模式拿去申请专利,结果居然还通过了。提供这项服务的原因是,航空公司经常会有空的机位。如果一架飞机坐不满,飞机还是得起飞,这个成本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往往到了最后一刻,航空公司都会将那些还没卖出去的机位都贱价求售,只求有卖出去就好。
透过传统的管道,一般人很难得知这样的讯息,要捡便宜买到机票是不太可能的,而航空公司也不知道到底谁有这种需求。但是一旦有网站扮演起中间商的角色,负责撮合双方,事情就变的容易的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找到大量的想要跟我们买同样东西的人,根本是不可能。但是通过网络,我们就可以把有同样需求的人的集合起来,完成议价的过程。
团结力量大,运用“集体议价”的方式帮助消费者获得较大的折扣。这在购买价值较大的商品,如房子,汽车,电脑等时,尤其有用。在购买过程中,侃价有备而来 善于理财的人“有所花,有所不花”。价格高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品质也高。消费价格在市场上并不定数,消费者要靠实力和货比三家才能买到品质好又价格合理的东西。要做到侃价有成果,你需要多吸收商品流通信息,培养识货的能力。平时多阅读报纸、杂志的商品报道,但要注意其广告性质的介入,分析报道的可信度。最有直接效果的信息,应是一些分析报导,对品质价格等方面只做分析评估但不做结论。这种客观报道偶见报端,极有参考价值。
显然,“团购”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消费者,既买到了称心的商品,又有“联盟”做靠山,售后也有保证。另一个受益的当然是经销商。“团购”加快了出货速度,而且大都是现款,经销商头痛的资金积压首先可以缓解,经销商打折扣所带来的损失,可以从厂家那里得到“返点”来弥补。销得越多,返点越多,掌握了其中的平衡关系,销售可以步入良性循环。
什么是集体议价?
什么叫集体议价呢?集体议价即大家对同一件商品共同下单订购,而该商品订购价格将随参与人数的增加而不断下跌,最终所有人的订购价格将以最后一位订购者的价格为准(不低于订购底价)。
简单一句话:参加议价的人越多价格就越便宜“集体力量大,大家来议价”。集体议价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预先议价,由发起人预估销售量,直接跟商家切货买断,以大量订购的方式取得低价,然后转卖给其他的购买者。这种方式发起人本身要负担一些风险,因为可能预估不准,万一没有全部卖出去,自己要负担后续处理的费用。另一种是先征集的需求,然后与厂商商量各个购买数量级别的价格折扣。当然,购买的人越多价格越低。这种做法,经营者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王蓁:从业态周期的缩短趋势看零售业态创新 [2006-3-8 9:10:42]
- 王蓁:零售企业应从价格扫描转向实力分析 [2006-3-6 11:04:39]
- 王 蓁:药店超低价卖货挫伤供货商 [2006-3-6 10:57:15]
- 王 蓁:质疑零售业流行组合拳(3) [2006-3-6 10:55:33]
- 王蓁:谈零售业态的变革与创新 [2006-3-6 10:53:03]
- 王蓁:中小品牌进入大型零售门店的几点建议 [2006-3-6 10:50:27]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