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2005年是中国零售业开放元年,国美和苏宁等家电连锁在年初的几个月里的大幅度扩张和并购,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大陆本土零售业的又一个亮点和希望!但是超长规发展的背后,我们是否该探寻一下这大幅度扩张和并购所需的成本呢?
作家电的利润有多薄?举一个例子,在竞争相对不算激烈的三级城市里,卖出一台普通电视机可能是成本售出,也可能是成本加0.2%售出,这个价格还不包括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试想一下,卖出一台电视作到能够保本就已经是不错了!个别时候,家电零售商还会进行负毛利出售,没办法,在家电市场相对饱合的今天,你只能花钱赚点吆喝。你可能要问,他们靠什么活着?他们最终只能靠制造厂商的年终返点核算,才能够作到微利生存。三级城市尚且如此,在竞争惨烈(用激烈来形容都觉的不足以说明问题)的一、二级城市就可想而知了!更何况国美、苏宁、永乐等还要在每次例行营销活动中出几台特价机、惊爆价,1元彩电和手机大家也都见过了,这些东西只能说卖一台赔一台或者赔半台。传统百货业的利润率在5%左右,而家电零售的利润率达到1%已经是烧高香了!那么,国美、苏宁的高速扩张和并购是靠什么支持的呢?
拿股民的钱开店并购!
我从来都不怀疑零售企业扩张急于上市的心态,无非是想募集大量资金,急速扩张!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拿了钱开了店之后,你开的店到底赚不赚钱?很少有人考虑这个问题。大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虚有其表的大盘:一个零售企业在无休无止的壮大,销售额更是成倍的增长。谁关心过他们有几个店是真正赚钱的,有哪家是靠赚来的钱开新店的?中国的零售企业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先是稳频增长期,这个时候是赚钱的,接着急于向外扩张,但资金哪里来呢?上市吧!上市后拿着股民的钱进行开新店和同行业并购,但是,他们从不考虑新店是否赚钱,并购的店是否可以赚钱,更有甚者,收购的只是一些资不抵债的企业;这样,就有了一个虚有其表的规模,表面一派兴隆;然后再发行配发新股,当股民看到的金玉其外的表层后,又会购股增资;然后,该企来又可以进行一轮的开店、并购。不是有人说过:先做大规模,然后再考虑赚钱!可是,如果有一天没有人再相信你的神话,你该怎么办?你究竟有几家店可以经受市场的考验?除了股市外,你能突破融资的瓶颈吗?
拿供应商的钱开店
整个中国的零售业中,除了上述的股民扩张法之外,也许就是普马的供应商扩张法了。家电连锁热衷的是集团买断,或者整体买断生产线法,但是,大部份还是以账期方式进行操作的。家电连锁的账期有多长?有的是现金结货,有的是年终结货。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大部份的家电连锁会抽走门店货款而用于扩张开店。在低利润、高周转的家电零售业,如果总部不能急时回款,导致资金链断裂,门店就会出现现金流枯竭,门店死,总部亡这是必然的!虽然这在表面一片蓬勃的中国家电连锁中还没出现过,但是,远的有郑州亚细亚的仟村百货,近的有普尔斯玛特!
急速扩张的本土零售业,背后到底是什么?总有拔云见日的那一天!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张海彪:淡季促销 跟进 跟进 再跟进 [2010-12-21 10:42:40]
- 一个职业营销人的终端残梦 [2010-10-11 17:32:38]
- 张海彪:传统百货业,路在何方?之一 [2006-3-6 15:42:28]
- 张海彪:选择渠道?还是终端? [2006-3-6 15:40:07]
- 张海彪:零售业广告投放之我见 [2006-3-6 15:38:50]
- 张海彪:家电连锁,利润在何方? [2006-3-6 15:37:1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