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昨日表示,要构建中国的大流通体系,必须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发展中国自己的“商业航母”。中国力争在5至8年内,培育出15至20家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张志刚说,商业批发零售业中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和成品油、汽车、钢材、农资、建材、医药销售等行业以及外贸企业中实力强大的流通企业将成为培育对象。中国将从关系大型流通企业发展的各主要因素(如体制、发展战略、管理、资金、网点、技术、人才等)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扶持。
张志刚说,国家重点培育的这15至20家大型流通企业,其销售规模、盈利能力、网络控制能力将大大高於内地同行业平均水平,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使这些企业在中国流通产业产生龙头带动作用。
目前,中国已经产生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流通企业,内地共有98家流通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商业和物资流通企业超过20个。中国的大中城市,尤其是东部城市流通业大部分为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便利店等现代化多种业态所覆盖。
流通业仍是薄弱环节
尽管中国流通改革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流通业仍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流通企业整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零售企业的加快进入,中国的流通业正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
2002年中国流通业(批发、零售和餐饮)对GDP的贡献率为7.8%,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就已达到15%以上。2002年,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28.6%,其中批发、零售和餐饮就业比重仅为6.7%,远远低於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张志刚指出,商品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序低,流通产业的科技含量低,流通主体发育不成熟是现阶段中国流通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零售业年前全开放
张志刚同时表示,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今年12月11日前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
中国商业领域利用外资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为新型流通业态。外资的进入,对於迅速提高中国流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内地的流通企业也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技术和业态,促进了内地流通企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著名跨国零售集团中的大多数已经进入中国市场。2003年法国家乐福中国各公司销售额达到1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7%,成为在内地销售额最高的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并位居中国连锁经营企业第五位。位居世界五百强之首的沃尔玛在中国开设了33家分店,2003年的销售额达到58.5亿元人民币。沃尔玛还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从中国采购大批商品出口,2002年为120亿美元,2003年达到150亿美元。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中国商业利用外资还处於较低水平,商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0.6%左右,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3.5%。外资商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和大型综合超市等新型业态。随着我国商业领域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外资将会更多地进入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其他商业业态。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做好转变流通发展方式这篇大文章 [2013-4-23 8:50:56]
- 张志刚:百货零售业“微增长”已来临 [2013-4-12 8:48:31]
- 流通业仍处于数量扩张型的发展阶段 [2012-11-23 10:42:57]
- 张志刚:打造服务品牌城市 [2012-11-23 10:37:31]
- 张志刚:解决认识问题对流通业具有根本意义 [2012-11-5 8:59:33]
- 张志刚: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 [2012-4-24 17:07:39]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