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认为,我国流通业在消费率与人均消费水平、企业规模、主要经济指标、地区与城乡之间差距四个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应深入挖掘行业发展潜力,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近日,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在天津开幕。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他说,中国流通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存在不小差距,但发展前景广阔。当前正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行业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遇,认真面对差距,努力学习追赶,深入挖掘行业的发展潜力,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的进步很快,但差距也很大。”在会上,张志刚用十分详实的数据来比较我国流通业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
“第一个差距是我国消费率与人均消费水平低。”张志刚说,2011年我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420元人民币,不到美国的1/7左右。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多数年份徘徊在60%上下,远低于70%的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消费率低就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低。他认为,目前有些领域出现了所谓的过剩,实际上是现阶段居民消费水平低、消费能力弱的表现。
第二个差距是企业规模小。2011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商品销售额合计为1.6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为10.6%。2008年以来,美国百强企业零售额占全美零售总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40%左右,韩国三大百货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韩百货销售总量的80%左右,而我国排名前五的百货企业的销售额合计仅占行业销售总额的6%。目前,苏宁、国美、大商、百联等四家企业的年销售额虽然均已突破千亿元,但即使其中的老大苏宁,其年销售额只有美国沃尔玛的1/18。
第三个是主要经济指标差距大。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流通业在组织化程度、流通效率、物流成本、商业防损以及人才利用方面的差距也很明显。欧美发达国家的商业流通业已经进入连锁时代,目前连锁经营销售额大约占全部销售额的60%以上,而2010年我国限额以上的连锁企业零售额仅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17.2%。从流通效率来看,近几年我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流动资产的年周转次数是3次,而日本非制造企业,包括批发业、零售业,流动资产的年周转次数是15至18次。中国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企业的库存商品总额占全年销售比重是7.3%,而美国、日本、法国同样的指标分别是1.14%和1.29%。2010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17.8%,去年又回升至18%,而欧美、日本多年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都在10%左右。此外,在商业企业损失、人员素质等方面也和国外发达国家有不小差距。
第四是地区与城乡之间的差距大。201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东部地区10个省市占全国消费总额的54%,中部地区6省占20%,西部地区12省市占17.2%,东北三省占9%。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是51.3%,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了乡村人口,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镇市场占比达86.7%,乡村仅占市场的13.3%,城镇人均消费水平是乡村的6.2倍,城乡消费的差距十分明显。
张志刚认为,虽然存在差距,但也可以把它看成流通业发展的潜力。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将扩大内需确立为经济发展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这为流通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次,我国工业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就商贸服务业本身而言,按目前的增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年有望达到32万亿元的水平。在未来的3到5年,流通领域很可能会有3至5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这些企业将支撑我国流通业进入流通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目前,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流通业实现现代化。我国流通业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流通行业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遇。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做好转变流通发展方式这篇大文章 [2013-4-23 8:50:56]
- 张志刚:百货零售业“微增长”已来临 [2013-4-12 8:48:31]
- 流通业仍处于数量扩张型的发展阶段 [2012-11-23 10:42:57]
- 张志刚:打造服务品牌城市 [2012-11-23 10:37:31]
- 张志刚:解决认识问题对流通业具有根本意义 [2012-11-5 8:59:33]
- 张志刚: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 [2012-4-24 17:07:39]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