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将是专业物流大发展的时期,其背景是我国传统产业已进入供应链建设时代。冷链物流及其标准化应该在这个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7月2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美冷链标准交流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如是说。
去年,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 (以下简称冷标委),标志着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从实践来看,仅有法规和标准是不够的,制定法规标准的目的是执行。只有标准被很好地执行,才能构建良好的冷链物流体系。而作为一个非政府机构,冷标委要想积极推动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冷链发展进入新阶段
戴定一认为,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已经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最终消费需求。据统计,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社会对冷链的需求明显上升。2009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3600美元,许多大城市已经超过4000美元;同时,据中国社科院去年统计,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和43%,富裕层的这一系数更低。这两点都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达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状态。因此,人民对食品需求从规模转向品质,要吃营养更好、安全性更高的食物。
其次是产业需求。这是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直接动因,是冷链物流的目标定位,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出现了两种整合模式:一种是横向整合;近年来,餐饮业实力不断扩大,连锁化、集团化发展迅速,这就需要良好的食品冷链物流统一配送模式。一种是纵向整合。随着企业集团的扩大,供应链关系形成,并出现了农(牧渔)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商贸业等三类“链主”。这些“链主”对食品进行全程控制,包括种植(养殖)、收获、加工、物流、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链主”制定游戏规则,决定产品价格、品类以及中间的物流商等。而随着“链主”对链条控制的加深,食品的流通方式也悄然发生改变——订单生产、品牌策略、全程透明化管理等就渐逐取代了原来粗放的生产模式。
第三是行政监管的需求。随着《食品安全法》颁布,国务院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立,北京、上海等城市也颁布了加强食品监管的地方性法规,物流监管被提上日程。
综上几点,冷链物流以及标准化成为物流界发展的一大热点。行业的呼声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希望政府尽快制定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二是必须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这两个呼声把希望过多地寄托在了法律法规上,而冷标委作为一个非政府机构,没有制定法规的权利,所以,在制定冷链物流推荐性标准的时候应该有些新的调整。”戴定一说。
“链主”是标准源动力
戴定一介绍说,目前冷链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制性的法规和标准,主要目的是协调利益为主,用法律形式规定、保障、协调各方利益;二是推荐性技术标准,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效率。
作为非政府机构,冷标委制定的主要是非强制性标准,目的是帮助冷链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作业效率。也就是说,冷标委的标准是在优化供应链建设,如果起不到这个作用,就不能获得企业的支持,也就达不到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所以,冷链物流标准最后的话语权,在于这些龙头企业或者正处在上升期的大企业,也就是“链主”。
戴定一说,所有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集约化和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对上要控制源头,对下要控制客户,而供应链控制就是他们的主要手段和核心利益。举个例子,国内一家连锁企业采购1箱苹果的平均价格比国内同行要低1元。其主要原因在于:在苹果还没有成熟时,他们就开始在产地大规模采购。此时,农民因为出售风险降低了,价格自然比较低;而该连锁企业又在产地建设大型冷库,又延长了苹果的销售期。这样,该企业不但控制了苹果的分销,也控制了苹果的生产和物流,从而控制了苹果生产的供应链。“当然,它也控制了游戏规则的话语权,这个游戏不仅仅是冷链,而是整个供应链。”
因此,行业标准的制定,应该在这些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来提炼。也只有“链主”参与了标准的制定,执行才能顺利。
所以,冷标委在制定标准的时候,要转变思路,跟产业真正发展的动力结合起来,与掌握话语权的生产者结合起来。
冷标准要成 “链”
“目前,我国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标准已经接近200项。分为基础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8个大项,这其中最多的是作业与管理规范、设备设施标准以及卫生标准。”戴定一说,冷链标准并不缺,问题在于这些都是“老标准”,是不成“链”的标准,每个只管一段。
戴定一认为,要想使冷标准成“链”,首先要科学地确定每种产品的控制温度,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对我们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其次,要兼顾低碳环保的要求,不要把温度控制得过于严格,要允许作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温度偏差;三是解决温度信息采集、记录、使用的连贯性;四是要把不同环节的冷链标准打通,大家互相承认,实现一致性的控制。这就是当前把“冷标准”变为“冷链标准”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难的一项工作。
当前,不同的机构在制定不同的冷链标准,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重复等互相“打架”的现象。戴定一说,作为冷标委来讲,要尽量地减少这种交叉,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服务标准的制定上,由服务标准来带动其他相关标准的更新,如设备标准、质量标准等。冷标委不是编制一个标准让企业来执行,而是帮助企业在形成供应链的过程当中去总结提高,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以,标准的制定必须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游离于企业之外,去监控企业的发展。
“因此,冷标委要继续鼓励各环节加强专业的温度技术、装备、管理等标准化的制定,促进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以及产业与监管的交流。使冷链标准成为供应链标准,而不仅仅是一个作业标准。”戴定一说。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戴定一:物流信息化领域创新不断 [2012-10-29 11:41:07]
- 戴定一:物流学术研究:稳步发展 有待提高 [2010-12-9 9:06:07]
- 戴定一:冷链物流标准要符合“链主”需求 [2010-8-1 11:23:07]
- 戴定一简介 [2006-8-7 11:43:5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