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之泰正文
王之泰:物流供给及供给创新
来源:《物流技术与应用 》     2009年5期 发布时间:2010-11-18 点击数:


   摘要:物流产业的建立和运行都是要解决物流供给问题。针对我国物流领域缺乏创新的问题,物流供给方应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围绕“服务”的定位解决创新问题。
  
  
  物流供给是非常重要的领域,整个物流产业的建立和运行,都是要解决物流供给问题。虽然物流产业问题受到了物流界的广泛关注,但从物流供给与需求关系角度探讨物流供给问题的研究尚不多。
  
  物流供给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宏观物流供给和微观物流供给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在大的前提下有所区别。但在实际中经常会发生混淆,把宏观问题应用于微观,或把微观问题应用于宏观,从而发生判断的错误。

  对物流供给与需求总体宏观的判断包括: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需求拉动供给而不是供给推动需求;粗放型供给过剩、高端物流供给不足;物流的发展存在“重供给、轻需求”,等等。

  在探讨具体的物流供给与需求关系时,可以看到,宏观的状况当然对微观有影响和制约,但又不能一概而论,这对于物流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供大于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并不都受宏观的“供大于求”的制约,物流企业依靠供给的创新可以创造微观的“求大于供”的市场,形成供给推动需求的局面。

  因此,通过物流服务的供给创新,扩大物流的有效需求,启动物流的理性需求,物流服务的供给方有很多事情可做,从这方面来看,社会物流企业责任重大。
  
  物流服务供给和供给方
  
  物流服务供应链流程中存在两个重要的物流服务供给。

  一是物流平台服务供给。供给方是构成物流运作平台的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的线路和车站、港口、码头、空港等单位;需求方主要是物流企业和自己从事物流运作的生产企业等。平台供给的内容主要是物流平台资源、与物流平台一体化的输送工具及物流结点的公共设施,相关工具、装备的运行,物流平台的信息服务,物流平台管理等。

  二是物流运作服务供给。供给方是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需求方主要是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以及最终消费者。现代经济社会基于社会分工,物流运作服务的供给主要由社会物流企业承担,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物流服务供给是由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等非物流企业提供。

  物流供给的层次结构
  
  物流的供给是分层次的,其层次结构分为如下四种:

  1 满足普遍物流需求的基本供给

  这是物流的普遍服务,其对象是绝大多数的、能够接受普遍认同的物流服务标准的一般的物流需求。

  2 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要求的有针对性的基本供给

  不同领域物流的对象存在差别,当其规模足够大时,对普遍服务也要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的服务,在初期的创新形成了有效的增值服务和特殊供给,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会逐渐变成这个领域的普遍服务,变成一种有针对性的基本供给。

  3 满足增值服务要求的特殊供给

  特殊供给形式是需要条件的,一是物流需求方在实行物流管理之后,对本身的物流需求更加理性,有此需求并且能够承受;二是物流供给方确有能力提供这种创新服务。因而,这种供给显然不存在普遍的适用性。

  4 满足系统服务要求的系统供给

  满足系统服务要求的(例如供应链物流)系统供给形式面向高端客户系统的物流需求,是当前物流供给的最高形式。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领域而言,这更缺乏普遍的适用性。
  
  物流供给不适应物流需求的原因
  
  物流的供给不能适应物流的需求,有多种原因,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或者是双方的原因,而且,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不同区域都会由于国情、民情、环境、经济结构、技术以及体制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我国而言,当前存在的问题往往是由物流供给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不适应。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 物流平台

  作为物流运行的基础,我国的物流平台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就造成了物流供给的严重局限。例如,低能耗、低消耗、快速度、低成本、高安全性的铁路物流平台长期处在短缺的状况,必然使物流的运作受到很大局限,在这种局限状况下物流企业提供的供给,当然很难满足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这是物流供给不能适应物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物流供给方的定位

  我国物流供给方的定位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物流供给对于物流需求是主导的定位还是服务的定位,不仅仅是学术领域长期讨论的问题,更是植根于供给方物流企业的问题。或许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物流供给方总是存在一种“以我为主”的主体意识,而缺乏作为配角和服务者的服务意识。这个问题在我国发布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已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并且完全是有理论依据并接受实践检验的正确的观点,那就是把物流业定位为“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供给的正确定位应是“服务”。摆正这个关系,就能够解决好物流供给与物流需求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物流业协调发展。
  
  首先要解决基本供给
  
  对于我国而言,物流供给方的增值服务和系统服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应把关注点放在普遍性的和有针对性的基本服务方面。这个问题解决了,基础扎实了,增值服务、系统服务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有两个倾向值得重视,一个倾向是轻视基本供给,尤其轻视基本供给的创新和水平的提升;另一个倾向是不认知高端物流供给的水平和难度,企图轻易实现这种供给。

  首先,我们应下大力气解决基本供给,并且在基本供给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基本供给的水平。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放弃旧的,采用新的,这就是创新。因此,物流普遍、基本服务的创新空间非常大,通过创新,一点点地更加适应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逐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这是物流向现代化发展的踏踏实实之路。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在当前的水平之下,一部分物流供给已经具备扎实的基础,可以大幅度地创新,或者大幅度接受最先进的物流供给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显然具有战略意义。但这不是轻而易举可以选择的道路,企图绕过沧桑之路、采取“翻牌”的方法轻易达到目的,不仅不能实现高端的增值物流供给和系统的物流供给,反而会使需求方对这种发展势态失去信心。
  
  创新的供给要从需求出发
  
  我国物流领域虽已进入发展阶段,但基本上还是采取“跟跑战术”,缺乏自主创新,缺乏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队伍。

  从供给与需求角度考虑,物流供给的创新也应是受需求拉动的。对于物流供给而言,脱离实际的重要表现就是脱离需求。不仅是物流领域,其他领域也经常会看到一些不是从需求出发的“新供给”,结果受到市场的惩罚。回顾我国物流发展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对于配送的探索在一个时期归于沉寂,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没有有效需求,多么美丽的供给也只能变成空中楼訇,也许有将来的意义,但是却没有现实的价值。所谓从需求出发,并不是盲目的、被动的,物流的供给不但要瞄准现实的、有购买能力拘有效需求,而且要特别重视研究、挖掘、推动潜在的物流需求,这是扩大物流需求、提升物流需求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潜在的物流供给创新的重要领域。
  
  供给创新:宏观方面
  
  对于宏观和全局有影响的创新主要在两方面,即宏观管理体割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

  1 宏观管理体制创新

  宏观管理体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我国表现尤为突出,党的经济体制改革决策带来中国经济30年的持续发展就是最大的例证。物流领域管理体制的问题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供给与需求关系的角度来看,现在体制的最大问题是“重供给、轻需求”,供给方有体制依托,需求方没有体制依托,其结果是只重视发展供给而难以启动需求,反过来又使供给的发展遭遇困难。“重供给、轻需求”表面看起来对供给有利,实际上使得供给脱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脱离了它本身应有的定位,最终不利于供给方的发展。

  体制不完善,物流供给方缺乏全面的、综合的、有力的领导和管理也是当前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物流产业跨越性强,有人称之为“复合型产业”,依据这个产业特点,如何形成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应是供给方需要进行的创新。

  依靠体制创新来解决极度短缺的供给领域,也应是物流宏观方面的创新重点,物流平台的铁道的供给、高端的系统物流的供给两个重要领域瓶颈的解除,固然还有投资和科技方面的问题,但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物流的宏观管理体制。

  2 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水平提升和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供给创新,关键还是总体科学技术的创新。我们应思考的是,对物流总体水平有全面影响的科学技术。历史上。托盘技术、集装箱技术、叉车技术等对全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出现之后,有效地推动和创造了需求便是重要的例证。
  
  供给创新:物流企业方面
  
  1 体制创新

  物流企业的体制创新关键在于围绕“服务”,建立企业的立身理念,打造管理系统和运行系统,强化对客户的服务。物流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以及现代管理体制都要依此行事。最终目标在于:建立对客户服务的有强大的创新供给能力的物流企业

  2 观念创新

  从计划经济长期供不应求的状态进入到现在逐渐发展的买方市场,没有经过几百年时间,而是短短的十几年,难免有很多旧观念、旧方法混杂在现在的意识形态之中,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观念,进而影响到物流供给的发展。物流企业把主导的观念转变成服务的观念,应是观念创新的核心。

  3 价格创新

  对于价格创新存在两种认识,一是高端的创新供给必然会提升供给的价格;另一种是把价格当成服务的唯一,一味追求价格的优势。两者都有道理,也是现在物流企业广泛采用的方法。所谓价格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提升或者降低,而是要完成这样一种运作的创造:物流供给价格提升的背后是用户利益的更大提升;物流供给价格下降的背后是物流企业的利益得到保持或者提升。

  4 技术创新

  物流企业的技术(包括物流装备)创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改变原有的技术状态,采用新的技术;另一方面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于技术进行创新性的整合,从而增强技术的系统性和适用性。

  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有限度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物流技术,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也只是技术的需求方,主要的创新责任应在于物流技术、装备的供给方,即科技部门和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根据生产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向上传递对于物流技术、装备的拉动。

  5 服务方式创新

  定位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创新应是创新的重中之重。物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物流业的科学发展观都要体现在服务之中。
  
  脱离定位,创新会走向歧途
  
  或许有人会提出,物流领域理论和运作方面的创新,能够使物流供给方在供应链中、在与物流需求方的关系中起主导地位,笔者部分认同这种说法,但必须看到,这只是相互关系的局部而不是总体。而且,即使是这样,物流供给的创新依然要落实到为物流需求服务上,不能因此而改变相对的地位。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原本是房屋贷款的问题,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衍生出新的产品,最终远远脱离了原本想要达到的目的,每一次创新的衍生产品,都离原来的目的渐行渐远,这就使原来为了防止风险的目的尽失,最后迷失了自我,造成了对自我否定。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总之,任何创新都必须围绕其主体地位,物流供给也是如此,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如果脱离了这个定位,创新就会走向歧途。

作者:王之泰  编辑:紫冰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重磅:“华南商界名家百人系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