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
今年,我國對外開放面臨不少新情況。既有機遇,也面臨挑戰,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我國同世界經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越來越大。今年國際經濟形勢總體上對我國外經貿發展有利。一是從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增長趨勢看,有利於我國經濟穩定發展並繼續擴大對外貿易。據有關國際組織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速會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較快增長,美國、日本、歐盟和亞洲經濟繼續保持增長態勢。2005年世界貿易增長率將達到9%。二是從國際資本和國際產業轉移看,有利於我國穩定並擴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步伐將進一步加快,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繼續回升,並重點流向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我國仍然是外商直接投資和跨國產業轉移的主要選擇地之一。三是從對外經貿的環境看,有利於我國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全球區域經濟合作和貿易投資自由化趨勢進一步增強,市場、資源、資本、人才等要素的重組和流動加快,增大了我國對外經貿活動的迴旋餘地。
但我國對外經濟發展仍存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從國際經濟方面看,一是美元匯率走向不明,美國經常項目逆差和財政赤字的不斷擴大,對美元繼續構成貶值壓力,可能引起主要貨幣匯率波動,使我國出口交易風險增加。二是國際石油價格在高位波動,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將導致出口商品成本上升,削弱我過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三是針對我國的貿易摩擦加劇。我國已連續9年成為世界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並開始從圍繞商品的爭端轉向干預我國貿易政策和貿易體制的爭端,涉及匯率、利率、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等。今年,全球紡織品取消被動配額,實現紡織品貿易一體化,總體上對我國擴大紡織品出口有利,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問題。歐盟、美國加大了針對我國紡織品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提高了我國紡織品進入的門檻,增加了我國紡織品出口的難度。
從國內經濟情況看,一是我國主要生產行業加入世貿組織的過渡期結束,銀行、保險、證券、分銷等服務領域的過渡期也將到期。關稅總水準降至10.1%。農產品關稅配額數量達到最高點,汽車配額等非關稅措施取消。這意味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面臨著更大壓力和更嚴峻挑戰。二是我國投資成本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影響正在逐步加大。隨著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等要素價格不斷提高,資源和環境約束逐步加大,我國與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比較優勢有可能發生新的變化,國際產業轉移和資本流動有可能出現相應調整。三是出口退稅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中央分擔部分老賬全部還完,新賬不欠,但地方分擔超基數部分,出現了一些地方不鼓勵異地收購出口、對流通類出口企業的設立進行限制,對異地貨源出口退稅實行差別政策等不正常現象。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將會影響企業出口的積極性。
我們要全面地辨證地看待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既要看到機遇中存在的挑戰,也要看到挑戰中蘊藏的機遇,把握機遇,化解矛盾,變挑戰為機遇,積極營造更為有利的對外開放環境,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加快轉變貿易增長方式
我國雖然已經成為貿易大國,但還不是貿易強國,出口主要依靠低成本、數量擴張的方式沒有根本改變。在國際分工價值鏈上,我國主要處於加工組裝等低端環節和低附加值產品,出口商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佔比重低,商品品質、檔次和附加值低,採用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的商品比重低,加工貿易比重近幾年都在55%左右,高科技產品如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採取OEM的比重高達90%以上。同時,我國戰略性資源的進口依存度增大,以數量擴張為主的貿易增長方式,不僅國內資源、環境難以承受,而且受制於國際市場,存在相當大的市場風險。近兩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大幅度增長,基數已經很高,對外貿易額已經突破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位。在此基礎上,必須加快轉變貿易增長方式,使對外貿易從數量擴張向品質提高和國際競爭力提升轉變。
一是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繼續深入實施“以質取勝”、“市場多元化”和“科技興貿”戰略,在提高集約化水準上邁出更大步伐。擴大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農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提升傳統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品帶動機電產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帶動外貿整體出口的格局。繼續抓好高新技術產品、軟體和醫藥出口基地建設,加強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機床出口。必須提高紡織和輕工產品檔次,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到國際市場上參與中、高檔產品競爭。充分發揮傳統會展促進出口的作用。
二是促進加工貿易升級。經過20多年發展,我國加工貿易客觀上已經進入一個轉型升級的階段。必須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全面提高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引導和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推動加工貿易更多地進入先進製造技術和新興製造業領域,重點發展電子資訊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和環保型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工貿易。進一步優化加工貿易產業結構,提高傳統加工貿易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增強開拓市場、技術創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規範加工貿易管理,加快資訊化建設,改進傳統管理方式和手段。大力延長產業鏈條,積極發展國內配套產業和配套服務,提高產業集聚水準。採取有效措施限制資源型和高耗能商品出口,保護我國戰略性資源和自然環境。
三是切實抓好紡織品出口。我國目前纖維加工量2000多萬噸,佔世界的三分之一,紡織品出口約佔世界紡織品貿易的四分之一,紡織業直接就業人數1800萬人。做好紡織品出口工作至關重要。在紡織品貿易實現一體化後,要做好敏感紡織品加徵關稅工作,同時鼓勵更多紡織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協調自律作用。進一步完善紡織品出口預警體系,加強對重點出口產品數量和價格的動態監控,做好出口紡織品的資訊引導工作。鼓勵紡織品出口結構優化升級,研發和創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品牌。
四是提高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能力。對於不斷增多的貿易摩擦,既要有一顆平常心,認識到它是國際貿易中的一種常態,又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主動做好工作,善於協調和處理我國與有關國家的利益關係包括利益分歧。要儘快建立綜合應對機制,不斷完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仲介組織與企業密切配合的應對機制,研究制定妥善處理各類貿易摩擦的措施。繼續爭取有關國家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要加快貿易摩擦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建設,做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美國337調查等大要案應對工作。
五是繼續搞好能源、重要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加強對進口的監測和調控,繼續鼓勵國內急需的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進口,綜合協調戰略性資源和重要原材料進口。調控好糧食、棉花等進口與出口,加強石油、天然橡膠、化肥等重要商品的進口監測。充分利用關稅配額、國營貿易配額和自動進口許可等世貿組織認可的管理手段,實施對大宗商品進口的合理調節。探索大宗產品集中採購試點。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等貿易方式,提高規避國際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
六是改革和完善口岸管理體制,加快“大通關”建設。繼續抓好電子口岸平臺建設,建立口岸跨部門連網協作體系,進一步簡化異地報關備案手續,提高通關速度。推進加工貿易聯網監管,落實和完善深加工結轉稅收政策,提高深結轉比例。整合通關模式,推行24小時預約通關制度,構建嚴密高效、物流順暢、便捷快速的現代海關監管體系。
繼續積極合理利用外資
當前,全球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和產業轉移繼續加快。新一輪產業重組和轉移,促進國際分工進一步加深,由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進一步發展到產品內分工,同一產品中的製造或服務環節,都可能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在全球範圍進一步優化配置資源。跨國公司的生產轉移從製造環節向服務、研發等環節延伸,特別注重產業配套轉移、連鎖轉移,提高在投資國的產業集聚水準和產業配套能力。在這種形勢下,新一輪國際直接投資增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更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製造及研發環節將從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向外轉移。二是跨國直接投資從製造業外包為主轉向服務業外包為主。我們必須抓住這一機遇,提高利用外資品質,積極引進技術含量高、帶動作用大的外資,切實把利用外資與帶動國內產業優化升級結合起來。
從我國利用外資的情況看,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利用外資品質需要進一步提高。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數量比較大,但利用外資帶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還不夠。先進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數量較少,先進管理模式和專業化人才轉移速度比較慢,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能力還比較低。二是我國接納境外產業配套轉移、形成高端產業集聚的區域還沒有完全形成。投資比較集中的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急需進行跨行政區的資源整合、產業整合、物流整合等工作,提高配套服務能力和現代流通能力,增強吸納國際產業轉移的國際競爭力。三是吸引外商投資的方式還比較單一。我國實際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資中,並購投資比例不到10%。而全球7080%是採取跨國並購的形式進行投資。發達國家吸納國際資本的空間和能力比較強,發展中國家間吸收外資的競爭激烈,一些周邊國家的引資政策更為優惠。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2003年,世界各國出臺了220項有利於吸收外資的法律法規,印度、泰國、越南、韓國等周邊國家和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競相推出了吸收外資的新舉措。四是外商投資的區域佈局、產業結構也需要調整。外資投資中西部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數量還比較少,投資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環保產業等領域的比重也比較低。五是外商投資環境、特別是軟環境還需繼續改善。穩定、透明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由於進口設備稅收政策調整、煤電油運緊張、部分生產資料供應不足,土地供應短缺等問題,對外商來華投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繼續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主要做好“五個引導”。一是引導外商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鼓勵外資重點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環保產業。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加強原材料、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鼓勵跨國公司來華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和培訓中心。創新吸收外資方式,完善外商投資參與國企改組改造、兼併收購等政策法規,促進外資參與金融不良資產的重組與處置。進一步落實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政策,推動外商投資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二是引導有條件的地方提高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能力。抓緊製訂我國承接服務外包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選擇部分地區進行承接服務外包的試點,形成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基地。鼓勵部分優勢服務業企業“走出去”承接服務外包業務。延長產業鏈,把更高技術水準、更大增值含量的環節留在國內。支持國內企業加入跨國公司的全球採購體系、行銷體系和供應鏈體系。三是引導外商優化利用外資的區域佈局。提升東部沿海地區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吸納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外資參與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四是引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造新優勢。使其更好地實現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更好地引進技術和開發創新,更好地提高開發項目的品質和效益,更好地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要繼續加大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金融、貿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其在“十一五”期間通過利用外資,形成若干新的經濟增長帶。五要引導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穩定現行外商投資企業的政策環境。注重投資軟環境建設,堅持依法行政,簡化外資企業審批程式依法維護外商投資企業員工的權益,加大對外商投訴的協調力度。同時,繼續完善其他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加強對土地、資源、環境的保護和管理。繼續辦好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保持利用外資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
實施“走出去”戰略,對於我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目前,我國在“引進來”方面很成功,但在“走出去”方面相對滯後。去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目前僅佔全球的0.4%。據測算,目前我國僅佔國際工程實際規模的1%。全球每年勞務人員需求量約30003500萬人,我國僅佔1.5%,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與世界經濟貿易聯繫日益密切,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能力不斷增強,具備了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條件。
1、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加大信貸、保險、外匯等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簡化審批程式,加強資訊服務,支持更多企業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合作開發資源,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支持我國有競爭優勢的輕工紡織、家用電器、民用船舶、機電等行業以成熟技術和設備向新興市場轉移。積極發展跨國並購、帶資承包、工程換資源等跨國經營的新形式。在服務貿易出口方面,研究推動我國商業零售企業進入國際商業服務領域的措施,推動服務外包業務發展。一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推進對外投資合作便利化。要降低門檻,放開對申請開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企業的所有制限制。政府主要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並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境外投資合作發展,簡化人員出入境手續,在貸款、保險、擔保、外匯、出口退稅、通關、檢驗檢疫等方面提供便利。政府要強化管理,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保障投資者權益。組織好對境外企業年檢和境外投資綜合績效評價工作,對“走出去”業務的運行情況進行有效監控、分析和測算。二要加快出臺新的促進政策和支持手段。完善稅收、信貸、保險和人才培養等支持政策。建立與“走出去”相配套的社會服務體系,形成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合力。鼓勵我國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向新興市場轉移。制定支持境外中資銀行向境外中資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政策措施,提高我國境外銀企合作水準。三要加強對企業的政策和資訊等服務。進一步增強政策透明度,引導企業選準市場和項目。建立國別投資環境評價體系,繼續發佈《對外投資國別產業導向目錄》。積極發揮駐外經商機構、各行業商會和各類仲介組織的作用,為企業提供資訊、法律、財務、知識產權和認證等方面的服務。要建立資訊服務網路系統,擴大資訊採集渠道,提供境外經營環境、政策環境、項目合作機會、合作夥伴資質等資訊。配合高層互訪,組織各種形式的國內外企業投資貿易洽談活動,宣傳推介企業,提高企業知名度,幫助企業承攬業務。
2、加強對“走出去”企業的引導和協調,探索合作開發的新方式。充分發揮各類所有制企業的積極性,支持企業以多種方式對外投資,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培育中國的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必須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和做法,加強境外資源開發合作與綜合利用,為我國獲取重要資源提供相對穩定的來源,實現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一要積極探索境外資源開發和對外工程承包相結合的新模式。建立多元、穩定、可靠的能源和重要資源供給保障,重點放在中東、中亞、俄羅斯、非洲、東南亞、拉美等地區。把境外資源開發與對外援助結合起來,形成相互促進的新機制。二要做好對企業參與境外資源開發的協調和引導。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協調和指導。加強行業自律,充分發揮各行業商會的作用,通過協調、規範企業的經營活動,逐步使企業自覺發揮自律作用,以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和企業的正當權益。加快完善國內外互動的協調機制,協調解決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問題,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服務。運用市場手段有效地維護經營秩序,逐步減少和防止國內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三要積極推動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能源合作進程。加強同海灣合作委員會能源合作的進程,落實同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國進行能源戰略合作的設想。要參與中亞油氣資源開發,擴大同哈薩克斯坦的能源合作範圍。加強同俄羅斯、巴西、智利、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國的資源合作。大力推動境外資源開發、對外承包工程和境外加工裝配。研究建立境外資源開發風險補償機制及其他保障措施支持和推動各類大企業合作開發境外資源,引導企業嘗試境外資源開發與對外承包工程、援外、進出口貿易相結合的發展道路,通過“以工程換資源”、出口信貸項目債轉股等新型合作方式,開發境外油氣、礦產、森林、漁業、農業等重要資源項目。
3、建立健全境外國有資產監管制度。我國企業“走出去”經驗不足,管理不夠規範。我們要加快“走出去”的法制化進程,建立健全境外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制度,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一要抓緊建立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和配套管理制度。既要使駐外機構和企業人員能有效開展經營管理活動,又能對其進行合理的調控和監管,確保境外國有資產不流失。二要建立以國有資產安全為核心的符合我國國情的監管體制。重視重大風險的預警和防範,抓緊建立健全風險識別、監測、控制和化解機制。特別是加強對期貨、外匯炒賣、金融衍生品交易等高風險業務以及對外收購兼併和擔保等資本運營活動中重大投資決策的監管,要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嚴格控制財務風險。三要積極推進境外國有企業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嚴格落實經營者責任制,對不同類型的境外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建立年審制度。嚴厲打擊偷稅、逃稅、逃匯、套匯、騙匯等違法違規行為。四是國內投資主體要建立對境外機構負責人在資金調撥、境外融資、股權和其他權益轉讓、再投資及擔保等方面的權力制約機制。
4、提高援外工作品質和水準。加強援外制度建設、國別政策研究和援外項目管理,推進援外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和科學化。改進優惠貸款項目管理,提高援外資金使用效益。要繼續協調有關部門,落實援外資金預算,逐步增加援外規模。調整援外資金投向,重點用於有重要影響的標誌性項目、緊急人道主義救災物資、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配合高層互訪及重大外交鬥爭等方面。積極探索與發展中國家互利合作的新方式,加大人員培訓和人力資源開發合作。要切實保障境外中資企業和援外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和人身財產安全。
抓緊做好加入世貿組織後過渡期各項工作,積極發展多雙邊經貿關係
做好加入世貿組織後過渡期各項工作。對各領域履行承諾情況,要進行一次認真地對照檢查。已經做的工作,要進一步完善提高。應該做但還沒有做的工作,要抓緊做好。特別是要利用好服務領域加快對外開放的時機,著力提升我國服務業水準。要加強國內產業保護,運用世貿組織規則維護國內產業和企業的合法權益。我國作為具有世界影響的經濟體和世貿組織成員,還要在制定國際貿易規則中發揮建設性作用,積極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進程。
繼續發展多邊、雙邊經貿關係。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政經結合、以政促經;加強規劃、突出重點;增進合作、互利共贏;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的要求,進一步做好雙邊經貿工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更好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歐會議和中非論壇等機制,加強經貿合作。重視和開好雙邊聯委會、混委會,既要做好同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工作,也要高度重視拉美、非洲、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工作。大力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目前,我國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區域貿易安排談判或可行性研究。2005年要繼續按照“依託周邊,兼顧全球”的思路,積極參與10+1、10+3等合作機制,推動大湄公河次區域貿易便利化,繼續深入全面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推動亞歐經貿深入合作。全面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穩步推進與海灣合作委員會、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等自貿區談判工作,完成與澳大利亞的自貿區可行性研究。要在保證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順利實施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對港澳的開放。繼續保持和發揮港澳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探索港澳地區與內地共同參與區域貿易安排的可行性。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陈文玲:现代流通体系的革命性变革 [2013-2-18 10:44:53]
- 陈文玲:我国当前的物流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2012-11-26 9:35:27]
- 陈文玲:2012年全球经济格局大演变 [2012-11-26 9:32:11]
- 陈文玲: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2012-11-26 9:24:32]
- 陈文玲:后危机时代流通体制变革的新思考 [2010-12-21 11:25:03]
- 陈文玲:商务环境将出现八大调整 [2010-11-15 17:48:4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