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矛盾,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流通业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我国的流通业还局限于传统的商品买卖,没有真正成为制造业的先导性力量、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先导性力量,而且这个矛盾是越来越突出,也就是说流通业和整个社会再生产的环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先导性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第二个矛盾,整个国家巨大的资本存量和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扩大内需是中国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而这个战略方针靠的就是流通业的先导性力量。中国现在有15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有818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存量,目前连续几年引进外资实际到位的金额是600亿美元,所以, 在中国的市场中间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本存量,货币传导机制和货币流通的机制都不差,而造成购买力不足的源头还是流通业滞后。
第三个矛盾,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市场秩序不规范之间的矛盾。目前中国市场的交易总量和流通总量实际上已经达到了80多万亿元。其中,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万亿元,生产资料交易总额达到14.2万亿元, 但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和有序组织市场的运行效益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反差。根据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最近2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是21%,美国约是9%,日本也约是9%,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物流成本很高,流通速度低下,库存量、库存额都比较大,资本周转比较缓慢。
第四个矛盾,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加速融合与国内市场分割及市场化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中国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同时也意味着国内的规则应适应国际的规则走向国际市场。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存在着很多国内市场的壁垒,比如城乡市场的分割,区域市场的不平衡,对市场部门的分割管理,在市场上行业的垄断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运转效率,经济运行的速度、效率和效益。
第五个矛盾,流通业态的蓬勃发展和经营管理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中国在20多年的时间内引进了发达国家近200年的时间形成的所有业态,但我国相应的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以及创造利润的能力都还比较低。而全球最大的流通企业沃尔玛有全球化的营销网络、采购体系、物流配送体系、信息传输体系以及财务管理体系,中国的店铺只是沃尔玛全球竞争战略的组成部分。
现代流通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要素禀赋的经济运行的方式,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素质,不重新改造国内市场的运行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全社会都关注资源的消耗、能源的消耗,但增长方式转变的最重要也应该最关注的内涵,即核心竞争力。它包括现代流通的能力。中国现在之所以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其实缺的不是劳动力,甚至缺的也不是技术,而缺的是现代流通能力,缺的是现代的市场渠道,缺的是品牌,缺的是流通创造利润的能力。
因此,研究现代流通业,绝不是一个流通问题,而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战略问题,而且这个战略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事实上,我国还没有真正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决定论中走出来。流通先导还只是一句口号,还没有真正上升到国家战略和政策层面。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陈文玲:现代流通体系的革命性变革 [2013-2-18 10:44:53]
- 陈文玲:我国当前的物流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2012-11-26 9:35:27]
- 陈文玲:2012年全球经济格局大演变 [2012-11-26 9:32:11]
- 陈文玲: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2012-11-26 9:24:32]
- 陈文玲:后危机时代流通体制变革的新思考 [2010-12-21 11:25:03]
- 陈文玲:商务环境将出现八大调整 [2010-11-15 17:48:4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