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通体系概念的演变
1.流通体系的变化
(1)机构流通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与改革开放初期,流通体系是与流通的管理机构相一致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流通曾分割成五六个部。改革开放初期,外贸、商业、粮食、物资、供销社构成了五大流通体系。1982年,商业、粮食、供销社合并为商业部,形成了商业、外贸、物资三大流通体系,分管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与进出口贸易。1993年,商业部、物资部合并成立国内贸易部,形成了内贸、外贸两大流通体系。2003年成立内外贸一体化的商务部。在计划经济时期,商品的购销体制与价格体制十分清晰,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的。
(2)产品流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原有流通体系开始解体,出现了工厂自销以及近十万个批发市场,这是过渡时期的特殊形式。流通的无序产生了许多问题,当时主管内贸部的李岚清同志提出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流通体系的问题。经过研究,内贸部提出了两个概念,一叫“三大”,即“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二是按产品分类建设五大商品流通体系,即粮食流通体系、棉花流通体系、菜篮子商品流通体系、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与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3)管理流通体系。后来,许多专家提出,按产品构建流通体系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完成《跨世纪中国流通发展战略》国家级研究课题时,又从另一个角度即政府管理流通的角度提出了流通体系的概念,认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流通体系由六大体系构成,即商品宏观调控体系、多元化的流通企业组织体系、商品流通方式与营销业态体系、商品市场体系、商品流通法律体系和流通行政管理体系。
(4)水准流通体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流通现代化”的概念。此后,许多人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流通体系应从现代化水准来构建。在《跨世纪中国流通发展战略》中,我们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流通从业人员素质的现代化、流通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流通方式的现代化和流通管理的现代化。
内贸部时期也曾提出“建立起以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系”。可称为“四化”流通体系。
所以,流通体系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同的含义。
2.现代流通体系的内涵
商务部成立后,有许多新的提法,如要“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着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速度,发挥流通对生产的服务和引导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向低成本、低耗能、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转变”。提出了构建五大体系,即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流通法律体系、商业信用体系。这些提法都是很好的。现在提出“构建我国现代流通体系”。我认为应在“现代”与“体系”上下功夫,并确定“现代流通体系”的目标。
“现代”并非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水平概念。对流通来讲,“现代”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现代是相对传统流通而言的,是在传统流通产业基础上的提升,说明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流通转轨的基本完成。第二,现代包括信息技术的现代、流通方式的现代、流通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现代、流通管理的现代、流通企业形态的现代与流通人员的现代,是一个综合概念,有一个复合的指标体系。第三,现代意味着与国际对接,按WTO的游戏规则运作,但并不能影响中国特色。
什么是“体系”?体系是指一个系统工程。国民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流通业是其中一个子系统。把流通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可以分成许多子系统,如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城市流通与农村流通、工业品流通与农产品流通、生产与流通、流通与消费、营销业态与商业网点、现货与期货、政府与市场等等,流通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系统,但血脉系统本身就很复杂,哪个地方出问题都不行。
如果说抓“现代”、构“体系”是手段的话,那么必定有其目的,所以确定现代流通体系的目标十分重要。我认为要确定以下四个目标:第一,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第二,流通速度加快,流通效率提高,流通成本降低;第三,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市场化程度与国际接轨;第四,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满足工业化与全面小康需要的流通总格局。
这四个目标需要科学地设定一些定性定量的指标,以便衡量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重视流通生产力
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的对比中,体会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历史性跨越的经济意义,这就是流通生产力的巨大威力。
1.物流总费用(见表1)与GDP的比率明显偏高
表1 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
项目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社会物流总费用 33860 12.9 100 运输费用 18639 10.1 55 其 保管费用 10632 18.4 31.4 中 管理费用 4590 12.3 13.6 |
2005年,我国这一比率为18.6%,而发达国家为10%左右,有的在8%左右。虽然这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落后,反映了我国流通过程特别是物流运作的粗放,因为物流总费用都是在流通过程发生的。这一比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创造1800亿元的经济效益。
保管费、管理费明显偏高,反映了我国库存大,周转慢,体制性约束严重。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05年抽样调查,流通企业销售物流费用中,运输费占31.6%,仓储保管费占21.4%,管理费用高达35%,其他费用占13%。流通企业以自营物流为主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基本未改。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1997年,我国批发零售企业的商品库存占当年销售额的13.6%,2004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库存占当年销售额的6.37%,而美国、德国、日本在1990~1998年间,非制造业(含批发零售业)的商品库存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为1.14%~1.29%。1992年~2001年,我国商业流动资本年周转率为2.3次,日本非制造业(含批发零售业)为15~18次。
我国1700万个流通企业中,93%为单体经营户,其采购成本、物流成本明显处于高位,企业缺少对物流成本的控制能力。
2.第三方物流不发达,物流运作模式落后,物流技术装备不适应,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明显过大
我国果品蔬菜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率为25%~30%,一年要损失8000万吨,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5%以内。
由于我国42%的农民要自己解决农产品运销问题,订单销售农户只占2.7%,一年要损失200亿。
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费用占销售价的30%~35%,而发达国家为20%~25%,即高出10%的物流成本。
企业自货自运车辆占社会货运车辆的70%左右,空载率为37%左右,运输平均时速为50公里。由于大量农民进入运输行业,加上运输市场极不规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超载的问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据有关部门估计,工业品因包装不良一年约损失150亿元,仓库保管不良一年损失约300亿元,装卸运输中一年损失约500亿元。
发达国家易腐食品物流过程冷藏率达80%~90%,我国冷藏运输率不足20%。食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发达国家农产品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为1:3到1:4,我国为1:1左右。流通中的物流增值严重缺失。
由于信用体系缺失,我国一年的损失超过1000亿元。
由于进出口贸易中的无序竞争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别巨大。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解决这些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比如,我国流通企业年投入信息化的资金只占销售额的0.1%~0.3%,而发达国家达到1.2%~2%。投入信息化的硬件与软件比例,发达国家为1:1或1:2,而我国为5:1。
我国集装箱生产量虽大,但大部分出口,集装箱运输量在整个货运中只占20%,而发达国家达到65%,再加上厢式半挂车,基本上覆盖了公路货运市场。
美国85%的农民上网,1999年380亿美元的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而我国农民基本上是靠政府,而不是靠市场。
3.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2005年,流通业增加值已占GDP的9.4%,但发达国家一般达到15%~20%。
发达国家已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中国虽宣布已进入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的时期,但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脱离生产者主权的时代,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作用有限。
虽然“十五”期间流通吸纳就业人员在各行业中处于第三位,流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8%左右,但发达国家一般超过20%。
流通可以创造价值,流通也是生产力,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一个千真万确的客观真理。
三、今后5~10年我国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1.今后的5~10年,我国流通业面临六大挑战与六大任务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以我个人理解,以下六个方面是主要的。
(1)服务与服从于全面实现小康,随着消费率的适度提高与消费升级,必须推进新的流通方式,改变与改善全国流通结构的空间布局。
(2)为适应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特别是工业化中期重化工的特点,流通量大幅度增长,将形成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协调运作的大流通格局。我们可以通过表2从不同角度观察各种流通量。
表2 流通量预测
2005年 201O年(预测) 物流总值 48万亿元人民币 90万亿元人民币 货物运输量 183亿吨 2020年达290亿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7万亿元人民币 10万亿元人民币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 14.3万亿元人民币 20万亿元人民币 进出口总额 1.42万亿美元 1.8万亿美元 |
(4)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产业结构大调整,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进出口贸易量大增,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将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5)城市化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城市的流通效率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6)我国流通业的改革与发展将促进传统流通业向现代商贸业的历史性跨越,进一步提升流通产业的整体水平。流通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流通业的发展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迈入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艰苦历程,为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作出贡献。要完成这一过程很困难,付出的代价会很高,但只有迈过这一步,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才能真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真正说我国的流通业已成了先导产业,才能真正实现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现在,“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还只是一个口号、一种目标。
2.在今后5~10年内,现代商贸物流业面临的六大挑战与六大任务
提升传统的流通产业有多种办法,如用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用新的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的流通方式,用结构优化代替落后的空间布局,用诚信体系代替市场混乱等等。但现代物流绝对是提升传统流通业的关键之一。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佣金代理等等,根本不会去区分不同所有制、内贸外贸、生产资料贸易与生活资料贸易、城市流通与农村流通。可以打破过去设置的一些体制性约束,向“大流通、大贸易、大市场”目标推进。现代物流对商贸流通业来讲有四大功能:改造传统流通业、降低流通成本、使电子商务得以真正实现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物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生产建设、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是一条红线。建议商务部把构建商贸领域的物流体系作为一项战略重点来抓。
第一,彻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推进流通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实现流通企业的内部流程再造,释放物流需求。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目前流通企业比工业企业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要低,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情况为:供货商占5%,全部自理或自理为主占78%,第三方占17%;工业企业成品物流执行主体的情况为:全部自理占16%,部分自理、部分外包占53%,全部第三方占31%。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造成这种状况有三大原因:一是“大而全”、“小而全”商业运作模式的惯性;二是我国商贸企业集中度低,在全国1700万个流通企业中,93%为个体经营户,规模以上只占1%;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单一,满足不了现代商贸业发展的物流需求。
第二,构建现代商贸物流的总体布局,包括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布局、物流公用与商用信息平台布局,为商贸服务的不同所有制、不同功能的物流企业布局,进出口商品物流节点布局等等。
第三,构建农村取向的物流系统。
第四,为保证食品安全,构建易腐食品的冷链物流体系。
第五,为确保突发事件后的物资供应,构建应急物流系统。
第六,通过物流运作模式的转换、压缩产品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减少中间环节,达到降低物流费用,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十一五”期间,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实现小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速度,发挥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目的。商务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必须完善中国式的商务管理体制,必须与“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彻底决裂,必须把市场体系的建设放在首位,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重大战役来打,真正使我国成为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丁俊发:推进“智慧物流”发展的几点意见 [2013-11-20 10:06:37]
- 丁俊发:吹响流通产业转型的冲锋号 [2012-11-21 8:30:37]
- 丁俊发:促进消费与流通渠道建设的几个问题 [2012-4-25 10:39:21]
- 丁俊发:未来五年中国物流业将发生十大变局 [2011-10-31 15:15:41]
- 丁俊发:打造中国-东盟一体化物流运作平台 [2011-1-6 11:58:55]
- 丁俊发:中国物流业六大变数 [2010-7-6 15:42:2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