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国内商品流通业发展将带来什么影响,是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我们作了研究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商品流通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入WTO对我国商品流通业的主要影响
WTO的规则中涉及到商品流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货物贸易的有关规则。主要是对成员国降低产品进口关税,拆除非关税壁垒的约束,以增加商品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类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和部分工业品。对我国来说,意味着关税总水平将由2000年的15%降至10%。同时,要相应规范进出口产品的技术标准,增强进出口商品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等。二是关于服务贸易的有关规则。主要是开放成员国的服务市场,涉及到商品流通的如商业服务中的设备租赁、研究开发、分销服务、餐饮服务及货物运输、货运代理等物流服务。
WTO的规则对我国商品流通业要求的实质是进一步加大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度。这种开放一是加大国内商品市场的对外开放,增加外国商品的进口;二是加大商品服务贸易活动的市场准入范围,给外国流通企业和机构以同等的国民待遇,使其更加容易和便利地进入我国的商品流通领域和国内市场。也就是说,在加入WTO以后的5年内,我国将基本解除现有对外国商品进口和对外国流通企业和机构在分销服务、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业务范围及经营区域等方面的限制和管制。
目前,世界流通业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流通业的发展经过几次“商业革命”,大都处于相对过剩的状况,发展的空间有限,流通企业的连锁化、规模化、集团化表明,发达国家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市场已相对饱和,迫切需要寻求和开拓新市场。在我国国内市场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国外有实力的大型商品流通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采用合资、独资的方式进入。这主要是开放初期,由于我国对流通业外资进入有股份比例和开店数量上的限制,加上外资还不太了解我国消费市场的情况下使用的主要方式。由于流通网点的设置在我国中小城乡还有较大空间,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的商业基础设施差,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加大开放后,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外资也将会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大量开店,填补和挤占国内市场空间。二是采取企业并购方式。目前这种方式由于主要受到我国控股比例的限制,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但随着加入WTO限制条件逐步取消,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国公司对我流通企业的并购将会成为进入和占领我国国内商品流通市场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入WTO后,外资对我国商品流通市场的进入将主要会通过直接投资和企业并购两种方式进行,特别是企业并购方式将得到较大发展。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及先进的物流业、电子商务方式也会大量引入,这将对我国国内商品流通业的发展产生全方位和整体性的影响。
(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1、有利于流通产业的重组整合,为加快现代化流通业发展提供机遇。加入WTO,按照分销体系规则进行商品流通业的运作,有助于改造国内现行的批发与零售、内贸与外贸、商业与物资等的相互分割,发展代理、特许经营等新型经营方式,推动行政导向的经营组织方式全面转向市场导向的经营组织方式,逐步全面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性商品流通营销网络体系,提高营销的组织规模效益,增强流通业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生产与流通形成更加有机的内在经济联系,提高一体化程度。
2、有利于国内新兴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我国流通业的现代化进程。目前,国外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对货物运输和分批过程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的新兴行业,加上现代物流业同电子商务日趋结合,更是大大拓宽了服务领域,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节省了流通费用和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可靠的各项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增长潜力。加入WTO,国外先进成熟的物流业进入国内,一方面有助于增加我国流通市场中先进组织和经营方式的成份,为国内企业提供大量现场学习的机会,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成长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竞争中,推动我国物流业实现一定程度的跨越性发展,特别是可直接利用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改造国内现有传统的物流组织体制和经营方式,缩短我国流通业与国外的差距,推动我国流通业现代化进程。
3、有利于流通企业,特别是国有流通企业的改组、改造,为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提供机遇。加入WTO,将有助于国内原有商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更多地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更多的外资进入,还可以加快流通企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使产权结构趋于合理,改变国有独资比重过高的状况,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重组,提高企业规模经营程度和管理水平,促进流通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同时,国外提供的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也将为我国流通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创造更好的条件。
4、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为加快新型宏观流通管理体制建设提供机遇。加入WTO,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商品流通业,将为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流通管理体制创造条件。同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WTO规则,也将建立和完善国内的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秩序等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为促进政府建立新型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调控方式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有利于扩大国家调控商品市场的空间,为我国产品结构的调整创造条件。加入WTO,国外大量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将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内市场稳定供应和物价稳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品和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将在商品市场竞争中,推动我国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国内产品技术、质量、服务水平的提高,降低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出口。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及不利影响
加入WTO,我国商品流通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挑战将是来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这种竞争压力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1、由于我国商品流通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产业和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必然会失去一部分国内市场。一是从分销业看,批发业、代理及特许经营市场将会由于我国的水平相对低而部分失去,零售业中规模大的仓储式大卖场市场将有可能因我国资金实力有限而主要被外资占领。二是部分商品市场,如农产品、化肥、石油化工、纸及纸制品、钢铁、汽车、信息技术产品及烟草、酒和药品等也将被部分外国同类商品不同程度占领,其中农产品、汽车和药品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大量同类国外商品进入,势必在短期内影响国内这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损害国内生产者利益,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对生产者造成较大挤压,增加国内生产者的压力。
2、商品流通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流通企业将可能被外资并购。按照WTO协议规则,我国将在入世后的3—5年内基本放开外资投资流通企业的地域和数量限制,取消对商品分销(包括商品批发、直销、零售等)的经营限制。分销权则在目前限制最严的的分销行业,如批发业、运输业、维修业中进行;外资股权比例除超过2万平方米百货商店和超过30家连锁店中不能占多数股权以外,将取消目前最高49%股权的限制。这将使已经形成激烈竞争局面的国内商品流通企业不仅面临较大的经营管理冲击、市场份额冲击、人才流失冲击乃至生存发展冲击,而且一部分企业将被外资并购。
3、对我国商品流通管理体制、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出了严重挑战。目前我国商品流通管理体制在与国际接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市场和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内外贸易管理不统一,地区分割问题突出,市场中介组织不健全、不发达,市场流通秩序不规范,比较混乱。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将严重影响我国商品流通业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
综上所述,加入WTO,我国商品流通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对于机遇和挑战都要有充分清醒的估计。由于我国的商品流通业还处于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发展阶段,技术含量低,资本扩张能力较差,因而总体竞争力水平低。加入WTO对商品流通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不是短期的、局部的,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影响的时间看,短期内,由于国内商品流通业还不能马上适应开放后的竞争环境,负面影响将大于中长期,一旦逐步适应和调整到位,负面影响将会逐步减弱。从影响的空间格局看:分销业方面,零售业开放程度较早,因此承受能力将相对强于批发业、代理和特许经营;区域方面,开放早的地区的承受能力将相对强于开放晚的地区,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强于北部地区;流通企业方面,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将大于其他所有制流通企业,特别是对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影响将可能是生死攸关的;新兴物流业方面,由于国内与国外差距较大,影响将较大。
二、主要应对战略
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快我国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应从战略的高度全面综合加以考虑,制定规则战略、国有资本有退有进战略和流通企业集团化战略。
1、实施“以全面提高商品流通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积极推进我国流通业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中期规划战略。应将流通业的加快发展作为我国“十五”时期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实现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支柱产业,并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应对的规划战略指导应是:立足入世后的3—5年内,充分运用我们还具有的相对大的主动权,推动流通传统观念的转变,树立现代流通思想,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大力增强商品流通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高政府宏观管理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加入WTO的过渡期,在扩大大开放和深化改革中,加快我国流通业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进程,有准备地迎接过渡期后的全面挑战。
规划战略的目标是:用3—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比较规范的商品流通业对外全面开放体系,包括市场准入和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基本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商品流通市场,实现流通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合理有效的流动与配置;初步形成适应内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分销体系和物流业发展体系框架,逐步形成能充分体现我国流通优势的、有中国特色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企业队伍和流通经营组织方式体系;基本建立起规范高效的流通业宏观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流通业法律法规体系;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流通业发展路子。
2、实施国有流通资本有退有进战略。主要是不再新设立国有流通企业。现有国有流通企业的国有资本也应逐步退出,实现流通产业以非国有资本为主的多元化,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度。在减少国有资本数量的同时,主要靠提高国有资本的质量增强控制力。要加大对流通基础设施的国有投入,改善流通业发展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加大流通产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投入,推进流通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实施流通企业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战略。加快我国流通业发展,增强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流通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一方面要加大国内流通企业之间的并购力度,实现优胜劣汰,优化流通资源配置,在流通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中产生一批大型的流通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要加快流通企业的连锁化发展,将众多的中小型流通企业组织联合起来,提高产业规模化经营的水平和程度。
三、主要应对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有组织地采取应对各种挑战的措施。中央与地方政府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批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加大这类企业集团的融资权、投资权、进出口权及资产管理权,相应增强其功能,特别是提高集团融资功能。同时,在集团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利用外资、直接融资等经营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业水平。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城乡、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平衡发展。加快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分离流通企业的社会职能,用“债转股”、减免债务等多种方式解决流通企业的历史包袱,增强流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资本扩张能力。
2、加大对内开放力度,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取消对非国有经济市场准入的流通领域限制,允许和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流通业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要继续打破国内流通业务范围和区域经营上的分割和限制,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流通经营,用两到三年时间形成统一的国内流通市场。结合“走出去”战略,放开国内企业到国际市场经营的限制,鼓励有条件的国内大型商品流通企业或企业集团到国际市场开展分销物流业务,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市场竞争。
3、加快流通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全面系统地清理各部门和地方有关商品流通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对外签订的协议以及对外承诺,抓紧按照世贸组织相关规则进行修改,研究建立和完善一套规范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又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商品流通业法规体系,逐步提高我国商品流通业政策法规和政策措施的透明度。
4、树立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积极推进流通企业组织结构的战略性重组,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我国流通企业生力军。加快商品流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兼并、整合、资产授权经营等资产重组方式,加快国有流通企业的整合,组建大型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股份制流通企业集团,特别是物流企业集团,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规模集中度和竞争力的我国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主体队伍,同时放活小型流通企业,使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化。着力完善和增强流通企业贸易、信息、配送、仓储、运输等综合性多元化服务功能,加快现代流通企业的制度建设。树立全球经营战略的意识,增强企业全方位竞争和服务的意识,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逐步开拓和建立我国流通企业的品牌市场。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黄国雄:中国零售亟待满足多元化需求 [2013-12-4 17:13:50]
- 黄国雄:流通需从重速度到重效率 [2013-6-26 11:29:16]
- 黄国雄:五大观点看懂中国商业现状 [2013-5-8 8:47:34]
- 黄国雄:电商要在调整中走向规范 [2013-4-25 8:52:40]
- 黄国雄:加快培育流通领域核心企业 [2012-11-30 10:42:29]
- 黄国雄 :重视商业文化建设 推动流通产业整 [2012-11-23 11:38:0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