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四大商业集团的整合曾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中国零售业发展到今天,进行适当的调整、整合是客观的要求,因为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以前也发生了一些整合的事件,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整合过程中的矛盾很多,像前不久,天客隆跟超市发就闹到法庭上去了。在零售业整合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
仔细分析来看,目前的商业重组在实践上可能存在以下十个误区,这些误区有的是已经出现的情况,有的可能是我们今后应该防止的问题,但不管怎样,这些都是我们在重组当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第一个误区,为做大而做大而不是为做强而做大。任何一种重组本身应是以做强为前提,现在很多的重组是为做大而做大,为做大而进行合并,这样的重组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第二个误区,为了应付外力而不是增强内力。重组主要是增强内力,把自己做强,而不能为了应付外力来采取这种措施。沃尔玛从1962年开始走向世界,40年的时间,在全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并且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作为内资企业没有必要去跟它对抗,事实上也难以对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联合的指导思想不应该是为了限制别人,而主要考虑怎么把自己做强,这才是根本的问题。因为,从客观上看,入世以后国内企业根本限制不了外资的进入。同时也应该改变一下思路,那就是外资进来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了利于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第三个误区,地方保护而不是向外开拓。做强是为了打出去,而不仅仅是为了固守某个地方的市场,并把这个市场当作自己的保护区或者形成自己的天下。重组不能从保护地方利益、不准别人进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应立足于做强以后走出去这一立场。
第四个误区,强弱搭配而不是强强联合。现在来看,政府在合并过程当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倾向,哪家企业强了,那么就搭配两个弱的或者甩一些包袱给这家企业,这样就会导致强的不强,弱的也无法脱身的结果。应该通过强强合并或者是强强联合,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第五个误区,为了限制竞争而不是为了促进竞争。联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竞争,增强力量,提高竞争的层次,而不是有意去限制竞争。上海有几个大的商业集团在市场上竞争,恐怕比一个大集团独处的效果更好一些,因为相互之间有压力,能够相互促进。
第六个误区,联合是为了构成新的垄断而不是打破垄断。联合应该说是对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地区垄断的冲击,从而形成新的竞争局面。但是,如果靠重组去形成新的垄断,这是不可取的。
第七个问题,重组是单纯的资本合并而不是资本的运营。任何一个重组和调整,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资本用好,使资本增值。而简单的资本叠加,是没有意义的,相反会衍生出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八个误区,是长官的意志而不是企业的行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任何重组都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的行为为主体,以政府必要的条件为条件,从而使重组得以顺利进行。如果仅仅是服从长官意志或领导人的意图,采取拉郎配的形式,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包括高校的合并等许多重组都证明了这个问题。
第九个误区,是重塑新品牌而不是扩大品牌效应。现在很多重组不很注意对原有品牌的继续扩大、提升,却要去重新塑造新的形象,而原来经过多年心血打造的品牌,在合并中被一句话就摧毁了。
第十个误区,是国有商业的重组而不是资产重组。资产重组的目的是为了搞活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但是如果采取变脸的形式,把国有资产合并在一起,排他性地继续巩固一统天下的主导地位,这个做法恐怕不符合改革方向。
中国零售业重组的路到底该如何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还是多建立联合舰队,少造一些航空母舰为好。因为目前中国造“航空母舰”的条件还不成熟,很多障碍性问题没有解除。什么都合并,什么都统一,在目前来讲是不现实的。比较现实的是,提倡以各种形式的舰队各自为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以这个优势来考虑未来零售业重组的方向。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黄国雄:中国零售亟待满足多元化需求 [2013-12-4 17:13:50]
- 黄国雄:流通需从重速度到重效率 [2013-6-26 11:29:16]
- 黄国雄:五大观点看懂中国商业现状 [2013-5-8 8:47:34]
- 黄国雄:电商要在调整中走向规范 [2013-4-25 8:52:40]
- 黄国雄:加快培育流通领域核心企业 [2012-11-30 10:42:29]
- 黄国雄 :重视商业文化建设 推动流通产业整 [2012-11-23 11:38:0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