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黄国雄正文
黄国雄:科技、信息与服务成为中外商业竞争焦点
来源:2003-04-25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06-6-9 点击数:


  加入WTO以来,外资的进入已由原来局域性发展、单一业态转向全国性、全方位较量,外资企业已顺利渡过磨合期,正向高速扩张期发展。面临国际零售巨头大兵压境,国内的连锁企业正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逐步转为科技、信息、服务的竞争。

  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的进入已由原来局域性发展、单一业态转向全国性、全方位较量,外资企业已顺利渡过磨合期,正向高速扩张期发展。面临国际零售巨头大兵压境,国内的连锁企业正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逐步转为科技、信息、服务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有人盲目乐观,更多的人是悲观失望,中国连锁企业何去何从?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我国著名零售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先生。

  记者: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调查结果,有24.5%的人认为入世后可能导致经营恶化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居被调查的31个行业之首,高于平均数的10个百分点,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预言,未来5年内中国零售市场的60%将被国际三大零售集团所控制。甚至我国有些权威的经济学家也做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使得目前国内很多长期从事零售商业的企业家和从业者感到很茫然。您对于入世后我国零售业的未来抱何种态度?
  
  黄国雄:随着我国加入WTO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外资进入的步骤加快,规模扩大,网点也在增多,加上先进的经营管理和有效的管理办法,确实给我国本土的商业构成了巨大的危机。然而,我们对于中国零售市场的走势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正确对待流通领域引进外资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业内人士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五句话:第一,开放是必然的,保护是必要的。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开放还要继续,而最大的保护莫过于自信、自立和自强。第二,冲击是客观的,挑战是严峻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第三,担心是正常的,悲观是没有根据的。要相信中国的市场是中国人的市场,中国市场的主体始终是中国商业。第四,差距是存在的。差距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机会,要在压力中求出路,在差距中创业绩。第五,竞争是无情的。胜负不取决于外界条件,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实力、活力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永恒规律。
  
  要重视对市场发展形势的研究

  记者:如果说我国零售市场的开放早已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那么您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流通领域的引资将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呢?
  
  黄国雄:流通领域的引资将逐步由政府控制的政策性开放向在WTO条款框架下开放转变,外资进入更加畅通无阻;由区域性的试点开放向全国性开放转变,进入领域更加广阔,可选择的余地更大;由单一的业态向多业态发展,扩大业种范围,在重点发展超市、大卖场的同时开始挺进家居、建材、医药等行业;由零售行业向流通领域多方位发展,设立采购中心,发展物流配送,构筑分销体系;由沿海开放城市逐步向内地渗透,以沿海为中心,“北伐”、“西进”,目标是全国各大城市,在北京甚至平均一个月要开一个大商场,一天要开一个便利店;由试探式的磨合期向高速扩张期发展,纷纷制定在华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沃尔玛将在20个城市开60家店,销售额达到180亿元;由引进型经营向本土化发展,重视本地人才的使用、本地消费的特点,开拓和扩大经营本土商品;由以资本注入为主的合资经营向独资、合作、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发展。

  总之,国际零售集团以“品牌开拓、连锁滚动、资本运作、快速发展”的战略,加快对中国市场的进入,使中国商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悲观,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提高我国零售业的整体素质。外资不可能代替中国商业的主体地位。
  
  记者:您前面多次提到“中国商业”,您所指的是单纯的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吗?
  
  黄国雄:当然不是,“中国人的市场”、“中国商业”更多的是指本土的品牌、民族的品牌,这是相对于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洋品牌说的。目前,我国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都是“中国商业”的生力军。
  
  中国商业仍是国内零售市场主角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市场是中国人的市场,中国市场的主体是中国商业,您的这一观点有什么根据吗?
  
  黄国雄:外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是有限制的,不可能代替中国商业占市场的主体地位。中国地大面广,情况复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别大,构成消费的分散性、多样性和层次性,不是几个资本集团、几种经营形式所能满足的;中国有几千年的经商历史,底蕴深厚的商业文化传统,加上已形成的渠道和网点,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是任何外国商业所无法取代的;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磨合,中国已涌现了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商业集团及连锁公司,加上民营商业的兴起,已构成中国商业的主体;外资零售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同样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随意扩张。

  受利益限制,不是所有的商业、所有地方的商业都能赚钱,在哪里设点开店、以什么业态经营,是以能否赢利为标准,否则,就不会有投资。受区域限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进入,西部地区、农村市场,受到条件和收入的限制,外商一般不会去投资设点。受业态限制,任何一个外资集团都只能具备一至两个业态优势,不可能经营所有的业态,面对所有的消费阶层。受规模限制,外资在中国经营,多选择大型超市、大卖场、仓储商店和少数的专卖店,难以涉及中小城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骤加快,导致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它们之间必然产生互相竞争、互相制约、互相制衡的作用。任何一个集团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对手的实力、网点布局、业态的选择,而且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和利益冲突,形成相互牵制的力量,这为中国商业制造了生存空间。

  市场无定式,经营无模式。外资零售业尽管在总体规模、某一业态占据优势,却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甚至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市场的主体。
  
  科技、信息与服务成为竞争焦点

  记者:如您所说,民族商业仍然是中国零售市场的主体,随着外资涌入的脚步越来越快,中国的零售市场将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本土的企业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黄国雄:为促进中国零售市场走向成熟,从市场经济结构看,要建设以国有商业为主导、民营商业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竞争有序、开放式的零售市场。国有商业要采取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重点经营、重在发挥典范、模范和引导作用,同时大力发展民营商业,继续引进外资,促进零售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业态发展来看,要以大型百货为主导,以连锁超市为主体,形成多种业态共同发展、不断创新的模式。大型百货作为城市的象征和窗口,仍然要发挥零售市场的主导作用,而各种大型的连锁超市将构成中国零售市场的主体,是21世纪中国商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加快零售业态完善和创新,有重点地筹建现代购物中心,促使中国零售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从竞争态势来看,未来的竞争是以人为核心,以服务为内容,以企业形象为条件的全方位、多层次竞争。科技、信息和服务是决定未来商业发展的三大要素,要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转向低成本的竞争,要从销售服务转向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服务。人才是关键,归根到底,商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管理阶层和经营人才素质的竞争。

  从内外资关系来看,基本特点是“重点对峙、三足鼎立,发展中心,稳住农村”。重点对峙是指外资与内资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重点城市、重点地区、重点业态(超市、大卖场、仓储商店和专业店、专门店等)。作为中国零售商业主体的连锁超市,可能会形成国有商业、民营商业、外资商业三足鼎立、互相制约的局面。中国商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中小城市、中小商业,而广大的农村市场是中国市场的基础,是供销社必须坚持的阵地,要稳定、要创新、要发展。

  总结起来,面对外资的大举进攻,中国本土的商业企业应该走连锁扩市、科技建市、诚信兴市、人才强市、服务争市、营销造市的道路。特别是要更多地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例如软、硬件设施及物流配送系统。应用IT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职工的科技意识。未来,科技、信息与服务是决定现代超市连锁业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
 

作者:杨剑非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