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黄国雄正文
充分发挥我国商业在促进国内需求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来源:2006-5-29 流通经济网 发布时间:2006-6-9 点击数:


        经济的发展到底靠什么?我最近提出三个“95%”的问题。第一,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实践仅占了5%,备料、流通、销售过程占了95%。不论是大到汽车,小到衬衣,生产在短期都可以完成,但在流通过程中却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因此,若要加快再生产的过程,就必须缩短流通的时间;第二,物质的占用在生产过程中仅占5%,而在产前库存和产后流通,包括运输、储存、销售的过程中,所占的物质比率占95%;第三个,整个生产过程中,生产时间仅占5%,流通各个环节的时间占95%。因为我们对这三个95%重视不够,导致了另一个95%(即产销率有95%到96%,)被忽略,这就意味着每10%的增长中就有4~5%在工业沉淀下来,没有实现它的价值,这给我们的增长幅度打了第一个折扣。第二个折扣是在进入流通之后,销售也达不到百分之百,可能在98%,就是说在流通领域有1~2个百分点的沉淀。由此,10%的增长速度,就有5~6%在两个领域沉淀下来,这也说明了我们的经济运行是高速度低效益的,这也是对流通重视不够所引起的。

   商业在扩大内需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树立一个观念、明确三个基础、抓住五个重点。”

    树立一个观念――市场的观念。

    市场的观念是市场经济中永恒的主题,是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市场本身的运行问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问题。

    如何认识供过于求的市场?我认为应该正确树立现代的市场观。这要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个方面,市场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市场有固定的形式,但市场又是在不断变化、发展、运动过程中的。

    第二方面,从市场的发展来看,市场是地方的,也是区域、甚至是全国的。浙江义乌市场,是区域的,但也是中国的、世界的。市场的扩大是无限的,商品的流通是没有国界的。“商品不出国,士兵将出国”说明抑制了商品的流通,可能引发战争。

    第三方面,商品市场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我们不仅要重视有形市场的发展建设,还要研究考虑培育无形市场的发展。服务产业很多属于无形市场。成都搞火锅产业、火锅文化,产业服务的开拓不仅涉及消费的问题,更多涉及文化的培育的问题。无形市场的培育是很重要的。

    第四方面,商品市场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有产能过剩,没有产品过剩;有产品过剩,没有消费过剩。从整体来看市场是无限的。

    由此,我对市场的无限性提出四点看法:

    第一点,没有一件商品能够覆盖所有市场,没有覆盖到的地方都是潜在的市场。可口可乐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为37%,也就是说还有63%的市场有待开发;

    第二点,没有一个市场能够容纳所有的产品。由于信息不对称,由于产地所限、资金有限,进入本地市场的产品总是有限的;

    第三点,科学在不断发展,新产品在不断出现,每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都造就了一个新的市场。相信科学发展的永恒性,也就相信新产品产生的永恒性

    第四点,消费观念的更新和变动,都在培育和促使新的市场的产生。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没有疲软的消费,只有疲软的商品;没有疲软的顾客,只有疲软的商店;没有疲软的职工,只有疲软的领导。

    企业发展,取决于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是任何商业企业最根本的问题,我认为商业竞争并不表现为功能的优势,而是在一个商圈内争夺消费者的优势,这要靠企业的实力和管理水平,要把握市场的实质,树立市场是无限的信心,来促使对市场的开发。

    要发挥商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应明确三个基础

    第一,现代商业是城市的经济基础。众所周知,交换是经济的基础;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商业是城市经济的基础。

     从历史上来看,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古代城堡是以士兵为主体;工业化时期城市的主体是工业企业;现代城市的主体,应该是商业。因为要解决城市污染、环境问题,工厂等等都往外迁了,城市的主体只能是商业。

    就现代城市而言,其竞争力是生产力、流通力、文化力的叠加。没有流通力,生产力无法实现。所谓流通力就是一个城市组织和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能力,这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影响。文化力则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现代文明的结合,而现代文明大量表现在生活、服务、价值取向、理念等等,这也与商业有关。

    第二,现代商业是生活的基础。现代商业改变生活方式,营造生活环境,关系到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不要把商业仅看作是简单的交易行为,它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超市的出现、便利店的开设。

    第三,城市商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解决两个问题,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和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人与人的关系,最敏感的表现在于交易环境,即能不能提供优良的服务和商品,如果这问题都解决不了,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环境,则主要表现人为与消费环境的关系。

    从以上三点来看,我们要重视基础建设,要加强对商业的引导。所以我的观点是:城从政,市属民。 “城”的建设要服从于政治,要塑造城市形象,注重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 “市”是属于群众的,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一个市长如果不抓市场建设,就不是好市长。城市无非就是市政建设和市场建设,离开这两个,怎么生存和发展?因此我提出要抓好三个基础的建设,提高商业在城市的作用。

    要发挥商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应抓住五个重点

    第一,完善小康型的社会商品结构仍是我国开拓的基本任务。我国的商品多数是供过于求,少数供求平衡。但这并不等于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商品都能得到满足。毕竟现在的商品品种数量还是基于计划经济基础上的统计数字。特别是在服务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欠缺。

    第二,千万不要忘记尚处于温饱型和不足温饱型消费群体的基本需求。我们现在忽视了这些群体,农民工、下岗职工,能不能总是叫他们上南京路淮海路,上购物中心?怎么来保留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现在我们的思路是取消或限制这些市场,我认为,它们在中国还应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另外,能不能就凭我们现在1200美元的GDP来参照美国36000美元的水平来改造市场,这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积极开展以生活服务为中心的服务产品,促进三产比重不断提高。第三产业要成为经济的主体,世界上第三产业平均所占的比重是65%,美国达到80%。以商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第四,奢侈品消费仅是冰山一角,是媒体炒作的热点。现在中国社会确实形成了一个能够消费奢侈品的阶层,但还不是主流。应加以引导使他们可以成为促进国内市场需求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第五,如何培育商业的品牌。我们引进的名牌产品60%是贴牌生产。从这角度看我们有不少产品的生产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们却没有自己的品牌。这也影响了国内的商业发展。
 
 

作者:黄国雄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