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雄:为流通产业基础地位鼓与呼
来源:连锁超市导报 2006年10月31日 发布时间:2006-11-6
笑言“退而不休”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称自己没有过多的爱好,只是喜欢不断思考问题。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年近七旬的他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不少。
作为我国流通业领域德高望重的学者,黄国雄长期以独特的视角关注行业的风云变幻,以非主流的意识提出逆向思考,形成自己高屋建瓴的学术思想,为我国流通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针对当时商业不创造利润的主流观点,提出商业利润多元化理论,认为不仅存在着让渡利润,还存在着自身创造的追加利润,存在着级差利润、转移利润和管理利润等,肯定了商业劳动创造价值和利润机制的作用。这一观念的提出被认为是一项突破性研究。
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到20世纪90年代,他从不同角度、全面论证了“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这一创新观点,对于摆正流通地位、发挥流通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何济海评价认为,流通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完全具备了基础产业的全部特征,这恐怕是近年来最具震撼力的思想结晶,它是对中国现代流通业包括现代零售业发展成果的最高总结。
2005年是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的第一年,也是商业开放“利弊之争”较为激烈的一年。此时,黄国雄撰写了一篇充满哲学辨析的文章——《商业开放要把握“量度”最佳结合点》,为商业宏观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开放是必然的,冲击是严重的,但是中国市场是中国人的市场,任何一个或几个外国商业不可能也不能代替中国商业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作用。我们要有自信、自强的观念。”黄国雄提醒国内企业,应从一个地区、从一个单店做起,树立起一个在当地能够与外来国际巨头对抗的单体店,“没有战术的优势就没有战略的胜利”。
黄国雄坦言,他不喜欢“唱赞歌”,凡事习惯“冷”思考。对于“农改超”、“开拓农村新市场”等流通领域的热点话题,黄国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
尽管家乡福建的“农改超”做得比较成功,但他不赞成全面推广。中国人均GDP只有1740美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到500美元,从总体上看,我国刚刚完成从温饱型的商品结构向小康型过渡,还存在大量的贫困户、下岗职工、待业人口和低保户。黄国雄认为,有些地区需要大量存在农贸市场,同时也要给大量的个体户一个发展机会。中小商业是中国商业的基础,与广大消费者建立了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的经济联系,支撑着共和国“商业大厦”。
对于开拓农村新市场,黄国雄提出必须改变传统观念,采用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办法。例如,开拓农村市场的重点不在于生活用品,而在生产资料;开拓农村市场的主体,不是各种形式的“外来户”,而应是农民。
如今心如止水的黄国雄称,自己最大的爱好还是教书,流通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就在于教育。
作者:黄国雄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黄国雄:中国零售亟待满足多元化需求 [2013-12-4 17:13:50]
- 黄国雄:流通需从重速度到重效率 [2013-6-26 11:29:16]
- 黄国雄:五大观点看懂中国商业现状 [2013-5-8 8:47:34]
- 黄国雄:电商要在调整中走向规范 [2013-4-25 8:52:40]
- 黄国雄:加快培育流通领域核心企业 [2012-11-30 10:42:29]
- 黄国雄 :重视商业文化建设 推动流通产业整 [2012-11-23 11:38:0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