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
11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在“2009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高峰论坛”上指出,在中国的GDP中有5%到4%的产值,没有通过流通,这点大大影响了运行效率,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运行不高于6%。因为4%到5%在GDP工业部门,进入流通领域可能出现第二次沉淀。
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好,在这个盛会上有许多研究流通的人聚集在一起来探讨流通问题,我想讲几个认识问题,从理论上如何研究创新的问题。我的观点说好听点可能不对,说难听一点可能是没有用的,但是我想能够引起大家对流通问题的思考,我想讲三个问题。
第一,对流通的认识问题。我的基本观点是:分工产生交换,流通是经济的基础,没有流通就没有经济。在这个问题的前提下,有几个模糊的认识,或者有争论的认识我们需要重新思考。1、流通是不是生产性劳动,长期以来我们在衡量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不是创造有形产品,一个是不是体力劳动。
我认为流通作为生产性劳动,应该有这样的标准。能不能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有效的服务,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他都是生产性劳动。所以这样就把我们许多服务业创造价值的各行各业都归纳为生产性劳动,不是单一的认为劳动者、产业工人才创造价值,衡量是不是生产性劳动应该转变观念,应该考虑能不能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我们的衡量标准。
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我们在教科书中,总是扭扭捏捏,我认为生产与交换的关系是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产决定交换,在小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第二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两者互相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交换决定生产,交换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生产的规模和结构,因为生产的东西最终要变成商品,实现货币,没有交换整个生产活动就失去存在的价值。
3、流通创造价值吗?流通本身创造利润吗?我们传统的教科书里面提,流通的利润是产业的让利,我提出流通的利润应该是多元化,这个多元化包含第一确实是让利的,是生产部门的继续。第二个流通帮助了生产企业实现了价值,应该分到应有的收益。第三个流通在扩大市场方面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空间,这三个造成了其让度利润的来源。
流通的主要利润是级差利润,与土地的级差利润一样,流通也存在。这个级差利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流通产业根据市场的环境而形成独特的利润空间,比如王府井、西单与农村小店,距离市场不一样,创造的价值也不一样。第二个农村的投入、设备也创造了自身的利润。第三个流通的追加利润,流通作为劳动力劳动的产业,加入社会再流通本身是创造价值的。所以它应该取得了社会所有劳动者的平均收益,这是它的基础收入。
所以我说我们的利润应该是三个层次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平均利润、行业的平均利润和企业自己特殊经营而创造的企业利润应该是三个层次,所以第三部分自身劳动创造了价值。第四部分是转移利润,由于政策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价格包括垄断价格的形成,专卖形成的利润。最后一个是管理利润,他包含四个方面,
一、创造了信息利润,利用市场的空袭,领导人抓住市场机会,使商品能够首先或者是抢先进入市场,获得了没有别人的机会利润。
二、信息利润,信息创造利润,信息带来了利润,信息指导了企业行为造成了利润。
三、集聚利润,有效的利用产业内部的各种元素进行集聚、配备而产生的群体效应,产生了利润。
四、勤俭管理而出现低于社会成本的利润,这几个方面都应该肯定的。
第四个问题,商业行为到底是利他还是利己,普遍认为无奸不商,我认为商业本身是利他经济,利他行为,它的所有利润是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能够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得到社会承认,他才能有收入,因此他以利他为前提,以利他为手段达到利己的目的,这几个问题需要很好地探讨和重新认识。
第二要明确四个基础。1、交换是经济的基础,所有的经济行为最终要表现为交换行为,经济源于交换,为了交换,为了实现交换,没有交换的经济实际上是对社会的混乱,我们所有的经济学基本归纳为都是围绕怎么交换,怎么提高交换效率,包括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前三十四届有二十九届获得者都是研究交换的程序、交换的效益、交换的场所、交换的手段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应该是经济中心的基础,东西卖不出去,既实现不了商品的价值,实现不了企业的增值,也实现不了它的社会的责任。
2、流通是社会的基础,他直接为各个部门服务,为各个部门的生产创造前提条件,为各个部门的产品实现价格服务,所有的设施都是为大家服务的,这点我们应该有所了解,比如那个部门能够生存发展,我们可以想像,但是从我的理解来看,从贡献率,就业比、社会不可替代性验证它。
3、商业是现代城市的基础,工业化、工业集群出现了,新工业园区的开拓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构造,进而导致整体城市由工业城市转向商业城市。西方国家用一百年的时间完成从工业城市到商业城市的转化,我们现在很多许多新闻都是围绕这样的城市结构调整来的,所以今后城市的中心问题应该以商业为主体,以商场作为城市的基本框架。
4、零售是生活的基础,计划经济是通过分配来实现的。零售本身应该看作民生工程,要体现民情、反映民心推动民生的发展,离开这些我认为很难认识零售业。这是第二个问题,要引进基础性地位问题。
第三个问题谈流通领域的九五现象,在流通中要研究95%对经济发展和效益,第一个95,我们产销率有95%,也就是说GDP中有5%到4%有产值,没有通过流通,这点大大影响了我们的运行效率,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运行不高于6%。为什么呢?因为4%到5%在GDP工业部门,进入流通领域可能出现第二次沉淀。世界平均水平2.5% ,经济发展就很顺利,因为是商品经济,我们计划经济还是以产能作为生产流通的关键,所以这个95%应该研究。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95%,生产的全过程始终在保证就业,95%在流通领域,总装可能一分钟解决,但是一个汽车的卖掉不是一分钟,十分钟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要缩短社会认识,应该提高流通消费。因为生产的提高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应该说没有多大的空间,但是从社会流通全过程来看,空间很大,所以效率的提高要研究这些问题。
第三个95%,整个社会再生产中对物资资料的占有生产领域只占有5%,而95%在产前和产后,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提高流通的效率,就应该减少流通领域对物资的损耗。
第四个95%,整个社会再生产费用真正花在生产工作中95%在流通,30块,我们要另眼看待重新审核对流通的社会再生产作用。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黄国雄:中国零售亟待满足多元化需求 [2013-12-4 17:13:50]
- 黄国雄:流通需从重速度到重效率 [2013-6-26 11:29:16]
- 黄国雄:五大观点看懂中国商业现状 [2013-5-8 8:47:34]
- 黄国雄:电商要在调整中走向规范 [2013-4-25 8:52:40]
- 黄国雄:加快培育流通领域核心企业 [2012-11-30 10:42:29]
- 黄国雄 :重视商业文化建设 推动流通产业整 [2012-11-23 11:38:0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