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和归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后开放的、不可多得的最大潜在市场,中国经济长期的强劲发展具有内在的动力,因此,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中国采购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激动人心的一环,中国采购分为政府采购和企业采购,也可分为国内外企业在国外的采购和国内外企业在中国的采购,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均有大量事实表明,中国采购发展充满了机会。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果
中国历史上一直闭关锁国,但是,从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近5000年的历史中,经济的全面发展就是从那时开始的。25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1、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1978年至2002年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4%,增幅和持续时间均为世界前列,2002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12370亿美元,在世界排位上升至第六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2002年人均GDP为950美元,已达到国际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尽管如此,中国的人均GDP指标仍然很低
2、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2002年,中国已连续十年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首位,2002年实际吸收外资为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实际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
3、国家外汇储备世界第二。2002年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为286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城乡居民的金融资产达到13515亿美元,首次超过了13167亿美元的国有资产规模,这是中国扩大民间投资的基础。
4、成为世界第五大国际贸易国。2002年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1%,排名世界第五,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而中国与法国的贸易总额仅差39亿美元。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19%,首次超过50%,自1997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每年以14%左右的速度递增,这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5、经济体制发生重大转变。中国1978年还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短缺一直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些生活用品还实行凭票供应,但2002年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69% ,99%以上的日用品供过于求, 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最近25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证明了以下几个基本事实:(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2)中国是一个正在转型的市场经济国家;(3)中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中国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国家;(4)中国是一个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经济的友好的国家。因此中国是一个大有前途、可以信赖的国家,这就是为什么多数跨国公司看好中国的原因。
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还能持续多久?
中国的经济发展才刚刚开始,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发展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GDP的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无论从GDP的总量还是从人均GDP值来看,中国的GDP增长都有很大空间。中国的GDP总量虽然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GDP却仅排在第140位左右。目前世界最发达国家人均GDP已接近4万美元(挪威、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人均GDP已超过3万美元,而2002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近1000美元。按照中国制定的远景规划,中国到2020年要将人均GDP提高到3000美元,这只相当于日本1973年的水平、韩国1987年的水平,与此同时,居住在最发达城市的10%的人口的人均GDP可以达到1万美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要达到7.5%-8.5%之间。如果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的GDP就要比2002年增长4万亿美元,达到5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也是国际国内资本的巨大投资机会。
2.个人消费市场容量巨大
与GDP增长相适应的是市场的巨大增长,因为GDP中的一部分会转化为消费需求,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难得的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2002年拥有人口12.9亿,2020年将达到14.8亿,从个人消费需求来看,即使按照2002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483美元来测算,中国每年的个人消费市场容量为6233-7151亿美元之间。
3、国内投资需求巨大
中国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但中国未来近2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非常巨大。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外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限制。中国已经完成的最大项目投资是三峡工程,总投资约200亿美元,但中国未来要启动更多更大的投资项目,如南水北调(总投资约587亿美元)、西电东送(总投资约520亿美元)、西气东输(总投资约177亿美元)、青藏铁路(总投资约32亿美元)、中国20多个城市的城市地铁修建计划(总投资约242亿美元)、火车提速(总投资需要约100亿美元)、高速公路(总投资需要500亿美元)、高速轮轨或磁悬浮列车(总投资需要约500亿美元)、农村电网改造(总投资约需200亿美元)、大型港口、机场建设(总投资约需500亿美元)以及电信基础设施投资(总投资需要300亿美元以上)。另外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该计划的完全实施将需要超过1万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因此,中国未来将近20来,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将达到13658亿美元,以上投资将带来大量的国际采购机会。
同时,中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国有资产的民营化是趋势,2002年中国共有约1.2万亿美元的国有资产,如果将其中的50%出售,也需要至少6000亿美元的外资、民间或私人投资。
4、出口增长还有潜力
2002年,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1699.4亿美元,占全国企业出口额的53%,这一数字从1996年开始,每年以平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并且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有劳动力、政策等各种比较优势,中国制造的产品将会更具竞争力,这为中国制造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保障。外资在中国制造或者采购商品,在全球销售商品,这将是中国制造产品获得稳定的出口增长的保证。
5、WTO的加入加速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中国要全面开放市场,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的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升级,其中金融、会计、律师、分销、物流、咨询、会展、酒店、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中国2002年服务业创造的GDP为4167亿美元,只有全部GDP的33.7%,而发达国家为70%左右,因此服务业将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6、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更加民主
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在过去的20年间发生了根本的转型和改革。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因此中国从那时起就开始停止了关于是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的争论,这带来了一次思想解放,且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国际社会应该赶紧抛掉20年以前对中国的看法,新的中国已经回归国际社会。中国的法制在不断健全,政治体制在改革,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更有经验,中国也在尽力维护世界和平,所有这些的目的就是争取中国经济在未来20-50年内的持续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个人消费、投资和出口在未来的近20年里都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其他城市的样板;毗邻香港的珠三角、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以北京为基础的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已经成为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稳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以及中国2001年加入WTO、成功获得2008奥运会主办权、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和上海作为一级方程式赛车场选址,这都为中国到202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遇到以下几个主要挑战:
1、经济发展基础较差
仅仅在10年前,中国执行的还是计划经济主导的经济体制,商品普遍供不应求,经济总量中人均占有量少、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其中有些问题到现在也没有根本解决。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左右,但经济总量只占不到4%。中国人口比美国多3倍,而美国经济比中国大9倍,2002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美国的3%以下。
2、体制转型还未完成
中国现在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确定这样的定位实在不容易,与此相适应的经济、政治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最近5年来,中国政府机构的规模减少了50%,政府的职能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办事效率在提高,但是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比较严重的区域、产业结构和城乡不平衡。第一,区域不平衡。2002年GDP排名第一的广东省为1410亿美元,而排名最后一位的西藏只有20亿美元,2002年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已达4895美元,北京已接近3000美元,而最低的贵州省才371美元,中国中部和东部的部分省市2020年能够超过人均3000美元的GDP的现代化标准,但是西部一些省份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到2030年。第二,产业结构不平衡。多年来,美国的第三产业在GDP中占70%以上,英法德日等国均在60%以上,而中国只有33%左右,因此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教育、金融、商业、物流、餐饮、会计、咨询、会展、旅游等服务业。第三,城乡发展不平衡。2002年,中国的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约为37:63,但农业创造的GDP只有14.53%,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3:1,因此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需求极为迫切。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快速长期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上述问题的存在没有动摇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这些问题只能通过经济发展解决,只能在经济发展中解决,经济发展了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
四、中国采购发展的机会
1、中国采购概况
强劲的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采购的发展,中国的采购分为政府采购和企业采购,还可分为国内外企业在中国的采购、国内外企业在国外的采购。中国政府和国内外企业2002年从国外采购金额为3001.5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GDP的24.27%,国外政府和企业从中国采购金额为3206.4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GDP的25.92%。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国采购额为16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从国外采购额为1602.9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分别占中国当年GDP的13.73%和12.95%。进入WTO后第一年中国进出口额快速增长的事实说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规模和中国参与的跨国采购规模还可以迅速扩大,同时由于目前中国政府采购才刚刚开始,随着中国财政预算规模的扩大,中国的政府采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正在通过法律的实施来保证政府采购占国家财政开支的比例的增长。随着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中国本土企业也在扩大国外采购比例,比如中国的著名企业中石化、中石油、宝钢、中国电信、海尔、联想等著名大企业都建立了全球采购网。
2、中国采购发展的机遇
一国采购的规模、优势、效益受制于该国的经济发展规模、优势及效益,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为外国企业在中国销售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为外国企业在中国采购商品提供了大量有竞争力的货源,“到中国采购、在中国销售”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给中国采购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的采购发展有以下良好基础:
(1)全球制造基地的形成。到2002年,世界500强中已有400余家来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有近400家。世界上主要集成电路、计算机、信息产品、汽车等领域领先的制造商都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深圳、无锡、苏州、南京、大连、青岛等地建立了世界制造中心,比如摩托罗拉、英特尔、IBM、通用电气、贝尔、本田、现代等。到2002年底,英特尔在上海的芯片组装厂已经投资超过5亿美元,该公司还准备在西安投资建立生产基地,2003年5月,英特尔公司已经开始向全球发售在中国上海生产的奔腾IV处理器。摩托罗拉已开始在中国实施“233”的五年发展战略计划。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全球制造基地的例子不胜枚举。
外资将全球制造基地设在中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中国是全球最后开放的绝无仅有的最大潜在市场,在中国设立制造基地可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第二,中国的经济已经持续高速发展近20年,至少还将继续高速发展20年,中国的物价水平低、通货膨胀比例低、政策稳定,这可以使外商放心进行长期投资;第三,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但人力资源的质量很高,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200多万人,中国普通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平均只有50美分,而墨西哥为2.3美元,印度为80美分,因而中国劳动力具有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制造成本较低,总的来说,在中国的采购成本比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低20%-50%,中国适合于制造在全球销售的产品;第四,中国正在全方位对外开放,制定了最具吸引力的外资政策,具备了为外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配套环境和条件,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更加深入地融进了世界经济,中国政府通过法律保护外资;第五,中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了外资制造基地的集中地,具有强大的积聚效应,外资在这些基地的投资都获得了良好回报,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绝大多数表示要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和采购比例。同时中国形成了较为配套的外向型的产业结构和供应链,可以生产任何产品,由于外资云集,外资在中国制造商品时可以就地采购到跨国公司生产的原材料,这样可以减少原材料采购成本。第六,中国已经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这种体制的实施有助于将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连接在一起。由于看好中国的长期发展,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准备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2)全球或亚太采购中心的建立。中国现在已经成为200多家跨国公司的亚太或者全球采购中心,仅在上海就有近30家著名跨国公司设立亚太或者全球采购总部,跨国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采购力度,比如沃尔玛2003年将在中国采购150亿美元商品,戴尔2002年在中国采购金额为25亿美元,惠普、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家乐福等知名跨国公司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金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从卫星发射服务、飞机尾翼、世界最大油轮、杂交水稻技术到丝绸服装、圣诞树和儿童玩具,一应俱全。为了方便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采购,中国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深圳、大连、青岛、南京等发达城市已经建立了跨国采购中心,中国的政府、城市和企业已经为外商的大规模跨国采购做好了准备,许多城市每年举办国际采购会议,在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已成功举办了93届。中国供应商已成为跨国公司离不开的采购渠道。
(3)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从国际市场采购。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以消费国外名牌为自豪,他们吃美国桔子、喝可口可乐、穿皮尔卡丹西服、用装着奔腾4处理器和微软操作系统及OFFICE软件的戴尔电脑、用诺基亚手机给朋友发送拍摄的图片、戴防水雷达表参加国外潜水俱乐部举办的潜水训练班、开着菲亚特轿车环游欧洲、乘空中客车、看美国大片和NBA篮球赛、侃一级方程式大赛中的舒马赫兄弟、读英文原版教材,冲一杯哥伦比亚咖啡就着荷兰奶酪和俄罗斯面包就是一顿早餐。中国的消费日益国际化,凡是国际上流行的,中国肯定要流行或者中国已经流行过,巴黎的高档时装在中国可能会比在巴黎销售得还好,瑞士的名表在中国有稳定的消费群体,中国有一大批高档、时尚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根据中国未来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通过国际招标方式采购特里尼达湖的沥青、德国的磁悬浮列车和地铁自动收费系统、欧洲的空中客车和美国的波音、法国的核电技术和机场管理技术、美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日本的重型施工机械等。由于中国市场已经是国际化市场,要满足中国市场的这些需求必须从国外采购,否则就请跨国公司干脆在中国建立工厂!
(4)政府采购法开始实施。列入中国政府预算的商品和服务已经开始面向全球公开采购,2002年中国政府采购金额为127亿美元,占当年GDP的0.97%,2005年将达到293亿美元,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采购的比例还很小,以后会不断扩大,这里充满了商机。中国的第一部以政府采购行为为规范对象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已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部法律是对中国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和强制性要求,它的实施是中国履行WTO《政府采购协议》的具体表现。与该法相配套的相关法律也早已出台,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这些法律对消除政府采购中的腐败现象、节约政府采购成本、提高效率、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国际供应商公平参与中国政府采购竞争提供了法律保证。
(5)优惠的吸引外资政策和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中国政府深知,要发展中国的经济十分需要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的广泛介入,要推动跨国采购,因此中国很多城市都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们都是自由贸易区,制定了特别优惠的政策,包括采购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时,在产品出口后返还部分增值税,在跨国采购中心采购时减免部分税费,外商在中国可以享受优惠的外汇管理政策,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使用的土地和聘用的人才都享受优惠政策等。
2003年上半年,中国遭遇了人类所遇到的一种型病毒SARS的袭击,商人们在网上询价,进行网上谈判,在网上发送订单,因此中国的电子商务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中国采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支持日益扩大的对外贸易以及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加强了道路、铁路、港口和码头建设,为适应快速增长的航空客货运输的增长,中国正在将北京、上海、广州的三大民航机场改造成枢纽机场,同时其他机场按照辐射机场的要求进行改造和建设,中国规划了较为完善的支持大规模快速采购和分销业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中国物流业每年均在以20%-30%的速度增长,跨国采购商在国外的物流合作伙伴现在基本上都来到了中国,中国当地的第三方物流也在迅速发展,中国的海关正在实施旨在集成商流、物流、信息流各环节以提高通关的透明度和速度的大通关计划,中国采购所需的物流环境在不断完善。
(6)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加大。为了加强中国采购行业的自律与管理,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该协会的主要使命之一是促进中国采购事业的发展、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引进国际品牌、提高采购商品质量、消除采购腐败、承担部分政府职能等。目前协会会员都是中国或者全球主要的和著名的物流公司、采购与分销公司以及与物流和采购相关的服务机构,协会在帮助国内外企业和政府在中国和全球从事采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是全球少有的新兴市场,中国的市场是为全球的采购商和制造商准备的,在大批著名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制造基地、采购基地的时候,中国的采购已经具有了经济的规模,再加上不断完善的采购法律、物流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中国的采购一定可以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何明珂:南昌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探讨 [2010-11-23 16:35:13]
- 何明珂:中国制造业物流发展存在四个问题 [2010-11-23 16:14:27]
- 何明珂简介 [2009-1-9 16:20:12]
- 何明珂: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化 [2006-4-10 14:45:42]
- 何明珂:物流学科体系框架研究 [2006-4-4 15:20:21]
- 何明珂: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与采购 [2006-4-4 15:19:1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