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农村商品流通领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这是因为虽然农村具有较大的潜在消费群,占我国62.3%,但其消费额是“倒挂”的,仅是城市消费额的59.68%。但农村无疑是未来21世纪巨大的市场,这需要人们去开发,现代流通是开拓农村商品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引导生产、引导消费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该文对此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摘 要 题】农产品市场RRSS农村流通/现代流通/商品市场
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商品市场发展
(一)2001年城乡人口、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额“倒挂现象”十分严重
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城市人口较少,但在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额等方面却呈现“倒挂现象”。仅就2001年数据分析: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62.3%,但这大多数人的收入远不及占37.3%的城市人口,尽管二者的收入都相对有较大的提高,但贫富差距仍然存在,且十分严重,农村2个居民的名义平均收入不及1个城市居民平均收入,实际收入是6∶1(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曾算过一个帐: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2366元,这其中包括40%的实物,实际收入在1800元左右,在1800元当中,还有20%的现金要备来年生产资料之需,这么下来,农民手中真正用于购买消费的现金只有1500元左右,而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6860元,是农民当年收入的近5倍。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城乡之间真实差距大约6∶1之间。);其次,农村人口的消费也明显偏低,虽然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有所下降,这反映了其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相差城市居民近10个百分点;第三,表现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城市居民大于农村居民67.54%,且城市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高于农村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3.8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仅有35%,如果要达到工业化国家最低标准50%,需要转移农村人口3—5亿。我国“倒挂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
(二)1996年以来农村人均居民收入增幅下降,直至2001年增幅才开始回升
1996年以来,我国许多农产品连年丰收,如粮食、棉花,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禽蛋奶等农产品相对供过于求,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宗农产品——粮食,1996年产量首次跨过5亿吨(提前4年达到这一指标),先后有三年产量超过5亿吨,即1996年50453.5万吨、1998年51229.5万吨、1999年50838.6万吨。由于许多农产品产量增加,但农产品的品质结构水平较低,加之许多农产品出口受阻、加工转化和消费疲软等原因,许多农产品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价格低迷,农民实际收入增幅减缓,如1996—2000年其增幅分别为9%、4.6%、4.3%、3.8%、2.1%,直到2001年农民实际收入增长4.2%,出现增幅回升的势头。
(三)农村市场呈现调整和萎缩并存状况
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市场发展较快,1998年以来农村商品市场开始结构性调减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城乡形成了肉禽蛋奶类、蔬菜类、水产品类、粮油类、干鲜果品类五大支柱的50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各类商品市场中,农产品市场占较大比例。2001年全国共有各类商品市场86454家,成交额24949.4亿元,其中农产品市场占有较大的比例,五大支柱的农产品市场成交额合计12410.2亿元,比工业品交易额10001.4亿元还多。
在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农产品市场所占比例较大。2001年底全国拥有交易额亿元以上各类商品市场3273个,其中综合类市场1726个,专业市场1534个。在综合类市场中,以农产品综合市场为最多,为858个,占全部综合市场的一半,摊位52万个。亿元以上蔬菜市场有146家,摊位11万个。全国亿元以上粮油市场46个,干鲜果品市场61个,水产品市场57个,肉禽蛋市场23个(注:李敏,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如何应对WTO的思考.市场营销导刊,2002,(2))。
但近几年农村商品市场开始结构性调减。据统计,1998年全国城乡商品市场总数达到历史最高89177个,其中农村商品市场达到最高65050个,于是国家开始整顿和调整商品市场结构,1999年比上年调减601个,农村商品市场1999—2001年连续三年调减5295个,但交易额仍然是连年增加,城市商品市场数量1999—2001年三年仍然增加,比1998年增加2572个,许多城市的“市场极点”作用得到发挥(详见下表)。
1998—2000年我国城乡消费品市场结构调整示意表 单位:个、亿元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 1997—2002年整理
2.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较为薄弱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较为薄弱,其表现为3个方面:(1)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大多按行政区划形成,其网络主要结构表现为:县城——乡镇——村宅,而不是按经济区划形成;(2)在全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员中,从事批发零售餐饮业的人员仅有1864万人(2001年);(3)农村商品流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4)农村商品市场数量多于城市,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主要是摊位式交易,属于商品市场的初级形式。如2001年城乡消费品市场有86454个,其中城市有26699个,农村有59755个,农村比城市多33056个,但农村市场交易额不如城市多,农村交易额为10629.6亿元,而城市交易额则为14319.7亿元,显然农村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而城市市场规模相对较大。
3.主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滞后
自198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取消了粮食和棉花等农产品统购,放开了蔬菜、水果、水产品、生猪等农产品的派购,农村集贸市场重新给予合法地位,并在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但粮食、棉花、食糖等农产品和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仍然滞后,近两年来,随着我国进入WTO,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又有所加速,但与其他商品市场相比仍然滞后,农产品市场的主体,客体准入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与之相适应的流通企业改革尚未完成,企业运行机制十分陈旧。
(四)GDP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合理
GDP结构中,农业产值由1978年的28.1%下降到2001年的15.2%,下降12.9个百分点,在劳动力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力就业比例由1978年70.5%下降到2001年的50%。由此可见,农业产值结构下降较为合理,但农村劳动力就业比例却没有随之而下降到位,仍然偏高,特别是2000—2001年连续两年“高悬”于50%,直至到2002年才突破这一支撑点。但农业劳动力比例在“十五”期间仍将处于较高位。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达到1.2107亿,从乡村流出的占73%。
二、加大农村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用现代流通开拓农村市场
(一)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制面临挑战
进入WTO后,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制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个方面:
(1)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量农产品将进入中国,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其原因:一是我国农产品品质、药残畜残超标;二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三是全球非关税壁垒中的技术性因素加强。
(2)我国农村市场体系较为薄弱。一是流通企业微观基础不健全;二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如期货市场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批发市场有待进一步提档升级,集贸市场的初级形式亟待完善。
(3)大批跨国零售商进入中国商品市场,虽然其“抢滩”并不以农村为重点,但对农村市场形成较大的市场压力。
(二)用现代流通开拓农村市场
1.联系农村实际用现代流通开拓农村市场
现代流通具体表现为多种先进的商业业态、经营方式及现代流通技术,而实践证明,过时的或超越农村经济条件的业态、经营方式,流通技术都不可能促进农村市场。
新型业态主要包括有超市(含综合超市)、专业店(含专卖店)、仓储商店、家居中心、便民店、折扣店等有形店铺,还有邮购、电话购物、电视购物、网上商店、目录商店、直销等许多无店铺业态。在当前农村,传统百货商店、经销店数量已过多,Shopping Mall所需要条件目前尚不具备,传销实践证明在现有环境中“水土不服”,目录商店在农村尚不适应;在经营方式上,适应农村经济条件的经营方式主要有批发和零售、即期和中远期交易、连锁经营、租赁经营(农机具)、代理经营,而普遍信用交易观念还比较薄弱、网上交易还刚刚起步。
在现代流通技术方面,应重点推行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需求链管理(DCM)等,有条件地推进销售时点系统(POS)、信息管理系统(MIS)、商业智能(BI)、电子信息交换系统(EDI)、增值链系统(VAN)、电子收款机(ECR)、条形码(Bar-Code)识别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现代流通技术的推进需要有一个过程。
2.充分发挥县级商品网络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
应以一个县市为整体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从县城到集镇、乡村,大体采取三级进行配置,形成县城商业网——集镇商业网——乡村商业网的流通网络。要集中分布固定网点,并以流动网点作为补充,以中小型网点为主,以中低档商品为主,开成以县城商业网为中心,集镇网络为骨干,联系乡村分散网点的一整套销售网络,并使之与农副产品采购网络结合起来。
3.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商品市场体系
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金三角”市场结构,这是由于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城市,各类商业业态店是其市场体系的基础,在农村,集贸市场是其基础。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农贸市场“农改超”是一个发展趋势,具体来说有三种形式:
(1)农贸市场自办超市,强化其物流配达功能。该市场1997年6月成立了深圳民润农产品连锁商业配送有限公司,并在12月开办了第一家民润市场(具有超市型的农产品市场),从1997年12月至2002年6月底,开设105家民润超市,以其规范化、现代化的肉菜市场超市化经营得到社会的认可(注:《民润超市已达105家》,《名牌时报》[超市周刊]2002年7月15日);
(2)农贸市场服务好超市,有5种形式:①增加专业市场的交易品种,减少采购时间和程序;②强化信息服务,如建立价格之窗、网站;③培育品牌代理商,目前在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水果都是用品牌包装以后才上市交易的;④对配送商进行扶持;⑤参与标准的制订,了解标准的内涵和外延,积极地和生产者沟通,推进标准化建设。
(3)转变农贸市场的功能,或者说农贸市场功能创新,增加许多批发市场以前没有的功能,吸引各类客户和消费者。如至2002年6月底,福州“农改超”项目进展顺利,由农贸市场改建而成的农贸超市已达8家,新建农贸超市6家,加上7月以来新开的5家,总规模已达到19家。(注:孙春明、郑灿朝、廖晓华《福州“农改超”发动菜篮子革命》,《中国商报》2002年8月6日)
4.用现代流通开拓农村市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华联超市在农村开办连锁店的三条经验,值得借鉴:(1)在农村开办连锁店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在2—3万人以上,人均月收入在300~400元左右;(2)目前适宜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3)连锁经营公司总部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管理功能,以确保总部对特许加盟店的有效控制,避免各种违规操作的出现。
(三)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村流通体制创新
用现代流通开拓农村市场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村流通体制创新:
1.现代流通开拓农村包括现代流通观念和理念、现代流通体制、现代流通的组织结构、现代流通管理、现代商业人才、现代商业业态、现代经营方式、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和技术等,当前的国家推行现代流通的重点是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与配送、电子商务。
2.现代流通应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引导农民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引导消费者消费名特优绿色产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如我国酸苹果每年缺口160万吨,适当种植酸苹果可以缓解鲜食苹果“烂市”现状(注:《酸苹果每年缺口160万吨》,《北京现代商报》2002年8月8日)。
3.现代流通应与保护农民利益相结合,切实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当前“卖难”问题是主要矛盾,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是简单地减少财政补贴,而应不断地完善农产品的风险基金制度。
4.现代流通应与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结合起来。根据湖北的经验,农村中介组织的类型有:龙头企业型、专业市场型、乡镇干部领办型、村级集体组织型、专业协会型、个体运销大户型,从经营服务形式分类,又有农副产品经销中介、信息中介、技术中介、劳务输出中介类型,其中农副产品经销中介占农村中介组织的85%以上,是农村中介组织的主体,也是活跃当地经济,搞活经济活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
5.现代流通应与加快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相结合,减轻农民负担,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现代流通应与提供政策支持发展农业保险相结合。
7.现代流通应与加快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
8.现代流通应与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开发农村生态旅游。
9.现代流通应与农产品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相结合,积极发挥绿色流通的中介作用,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消费的实现。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洪涛: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4-1-14 10:58:05]
- 洪涛:2014:消费总格局不变 亮点频现 [2013-12-17 16:10:57]
- 洪涛:中国特色创新流通体系构建及完善 [2013-9-13 17:07:50]
- 洪涛:电商与传统零售是融合不是替代 [2013-5-21 11:31:40]
- 洪涛:我国流通产业的2012年龙年特点 [2013-3-12 15:05:00]
- 洪涛:切实降低流通制度成本促进商品流通环 [2013-3-12 14:55:0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