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率调减,一方面是国际经济低迷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我国主动调减经济增长,以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中,消费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流通体系取得初步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取得初步成就,政府先后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节能惠民工程、以旧换新工程、信福工程、新网工程、农超对接,以及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重点联系批发市场等,促进了农村流通体系的形成。
在农村,我国合作社组织和邮政网络组织具有较广泛的组织网络,全国供销合作组织商品流通网络有76万个,邮政网络有5.1万个,二者的融合可以做到商流与物流的合一。现在农村流通存在的问题是多种纵向流通体系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形成一个综合的合力,这样导致有重复建设、趋同投资,甚至出现相互抵消功能,使农村流通体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的市场体系。
与农产品生产相联接的是大市场,在其中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的是600万农村经纪人、140万合作经济组织、4300个农村产业化龙头组织(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53家),城乡连锁网店发展,促进了农村流通体系的初步形成。
当前农村流通体系存在问题
1. 流通成本较大。(1)流通领域制度性成本,如路桥费等;(2)流通迂回运输的成本,如因运输网络不全而产生的迂回成本;(3)正常的流通成本。
路桥费属于制度成本,需要行政体制改革,迂回流通的成本,需要科学的流通网点布局与规划来完成,正常的流通成本,需通过科技创新来减少和降低。
2. 城乡流通体系没有形成。农村农产品难进城,城市工业品难下乡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城乡流通体系没有形成。如产业链、供应链根本没有形成,必然会出现多了、少了等周期性的变化。
3.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脱节,不能够起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功能,不能够起到信息导向发现价格的引导的功能。一方面,许多农产品面临的诸多风险不能够化解;另一方面,不能够指导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期货市场的品种少,投机性强,根本就不能够起到应有作用。
4. 许多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发展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被许多专家设计成“准期货”的交易所型市场,投机者炒来炒去,使许多大宗商品交易成为“放大风险”的市场。每个市场投资3000多万元,不仅没有起到较好的作用,相反成为了拉高CPI的主要工具。
5. 重生产轻流通。重城镇流通轻农村流通、重城镇物流轻农村物流,使农村流通体系不均衡、不协调,这些严重影响农村流通体系形成。
当前农产品流通已经影响到农民生产、城镇居民的消费,“卖难买贵”并存局面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我国物流成本在18%以上,而发达国家在5%~10%。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需要大量的农产品,18亿亩土地远远不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流通过程中的浪费,等于我国浪费了大片的耕地资源。
国家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
虽然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连续三年(2009~2011年)超过了2万亿元,标志着我国农村流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有2.5亿农民工进入城镇,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农村流通存在许多问题,中央政府针对农产品流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村流通活跃。
1.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是我国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第9个1号文件。文件特别提出,要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提出关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和农产品物流。
2.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三农”的投资力度。“三农”投资第二次超过1万亿元,达到12287亿元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流通经济和农村物流的重视。
3. 此前中央政府先后颁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如物流、冷链、可追溯体系、标准菜市场、周末菜市、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供销合作社、大宗商品交易、超市进场费等规范整治农村流通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将具有较大潜力
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许多商业企业纷纷把下一步的战略和发展方向定在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广大的农村市场。然而,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就是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网络不健全。因此,还是很难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且,今后随着发展这一状态还会持续。
随着信息技术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成为3次浪潮,带来了科技对流通领域的革命。因此,许多农村网上卖菜、博客卖菜、微博卖菜,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物联网模式在推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脱离实际,远离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混乱,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认真研究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联系农村实际,加强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如农村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体系、物流配送等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并将物联网科技推广到农村,如智能农业与智能流通业相互联动。农村物流体系应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流通领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健全,农村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低、流通方式落后、农产品物流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商贸物流网络体系还未形成。根据2012年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农产品流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变革:
1. 注重农村流通组织主体的培育。如农村龙头组织、农村合作组织、农村邮政、城市零售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等。
2. 注重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包括农产品物流、农村生产资料物流、农村日用工业品物流、农村再生产资源物流体系建设。
3. 注重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如现代化商流体系、物流体系、信息流体系、支付流体系、消费流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当前国内有两大网点遍布农村最广的网络体系:一是邮政体系,二是供销合作社体系。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几次提到利用这两个(邮政和供销社网络)可供利用的宝贵的农村市场资源,但在这方面,却“雷声大雨点小”。
农村流通网络资源的运用应发挥政府与市场机制的两个方面的作用,需要政策的落实。主要政策归纳起来,有:“十二五”物流振兴规划、商贸物流指导意见、冷链规划、电子商务规划、农村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等。认真落实才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的效应。
重构农村流通体系
认真研究农村流通体系
农村流通体系是由农产品流通体系、农村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农用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农村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农村生活服务体系、农村商务体系、农村信息体系等。重点研究在“三网融合”+物联网(四网合一)的基础上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探讨在科技基础上的协同关系。
探讨“四网合一”科技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紧紧围绕“卖难买贵”问题研究农村流通体系,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为着力点进行研究。在农村流通体系中,政府引导的,创造性良好的竞争环境,鼓励多种流通组织发展现代供应链体系,用“四网合一”科技逐步提高流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在“三网融合”+物联网浪潮下,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如智能商品生产,在电子标签的基础上建立肉菜蛋奶追溯体系;智能交易,采用网上交易、POS结算、电话及移动商务等;智能物流解决农村冷链物流的无缝对接;智能交易环境,逐步改善农村交易环境;实现智能消费,使体验性消费引领农村消费时尚。经过5年的努力,使农村流通体系初步实现智能流通的基础条件。
探讨“6+6+5”体系
按照农村流通体系图进行研究,农村流通体系是一个大的系统——“6+6+5”体系,而不仅仅就某一个方面。但是,必须考虑其整体结构优化与协同。
加强重点和难点研究
农村流通体系概念十分混乱,如农村流通体系概念、“短流通”、“农超对接”、大宗商品交易及交易所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基础科学的研究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网融合”是指宽带信息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融合,物联网包括“两化融合”、M2M、RFID、传感网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需要智能农业与智能流通的对接。但是目前,智能流通还没有列入“十二五”规划,传统农村流通体系需要升级与改造。
农村流通体系与“四网合一”(三网融合+物联网)的融合,需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时,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也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如北斗卫星将逐步取代美国GPS技术等,需要与农村流通体系创新紧密结合。
农村人口较多、外出打工流动性大,农产品、农资、日用工业品、再生资源回收量等流通规模较大,客观上要求流通渠道多样化。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流通大国、消费大国。据统计,2004~2011年我国粮食连续8年丰收;2011年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烤烟、茶叶、肉类、牛奶、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16年来全面增产,总产量(不含木材)接近17.60亿吨,其中蔬菜就达到了6.77亿吨,增长4%。
农村流通体系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现有“条块分割”是现代流通体系完善的难点。“11个部委办管一头猪”、商贸企业、粮食企业、供销合作社组织、医药、农资、石化、烟草、食盐、邮政、电信等网络体系还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资源整合需要一个协调机制。
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政策建议
农村流通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流通体系应加快由传统向现代化跨越。“四网融合”应成为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加快“四网合一”在不同的农村流通体系领域进行试点,加强规划,促进其体系的升级。主要观点:
①农村流通体系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横向的、纵向的、保障的有机整体,避免“诸侯经济”、“条块分割经济”的存在。
②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发展协调机制,从“全国物流一盘棋”的角度,组建由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及有关专家组建旨在促进农村流通发展的协调性组织,研究、制定符合的产业政策和总体规划,做好物流中心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并使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③为农村流通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建立和完善国内的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秩序等法律法规体系,克服市场自发的无序性,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进一步简化物流企业立项审批程序,成立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一站式管理服务机构,统一协调有关事宜。同时通过一些政策性法规,扶持企业的发展。例如政府在征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一些优惠政策等。
④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665”重点支持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税费征管政策体系。应努力完善农村流通的税费征管政策,加强和改善对税费征管工作的领导,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
二是建立农村“四网合一”的运营体系。由于农民面临自然、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应成立由气象、贸易、供销、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采用GIS技术、遥感技术对农产品及时分析预测和发布,为农村流通网点布局规划提供服务。
三是要抓好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制定能够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标准,而且要强化应用。
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督体系。设立由农业、科技、贸易、工商、质检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督体系,探讨综合执法模式,探讨由“点监控”为“链监控”转变。
⑤抓紧培育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村流通中介组织。通过流通中介组织可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产品运销规模化、系列化、集约化,提高农村流通效率。
⑥鼓励创新具有中国特色农村流通服务信用体系。通过协会和有关评估机构,采用民主评议形式,对农村流通各主体进行信用等级评估,每年发布一次信用等级,逐渐建立信用体系。
⑦加大肉禽蛋奶等生鲜产品的智能化、可识别、可追溯、可控制、可移动等试点、研究和开发投入力度。鼓励科研单位与农村流通组织有机结合,在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保鲜、信息通讯等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促进新一轮农产品物流技术的改造创新、升级换代。加大“四网合一”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设相应专业及课程,为现代农村流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⑧促进中外合作,大力加强引进外资和技术力度。通过引进、吸收、转化国外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村流通的发展水平,使我国农村流通的发展走上快速、协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⑨形成多层次的农村流通体系的联动机制:(1)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企业三个板块;(2)涉及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3)涉及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商贸企业、邮政与电信企业、石化企业、合作组织;(4)涉农产品物流运输、仓储设备提供商、技术提供商、信息服务商;(5)涉农各种批发市场、菜市场、集贸市场;(6)各种生鲜超市店等;(6)农产品产业集群、市场集群;(7)涉及到各种物流和冷链技术;(8)涉及到许多农村网站与智能流通科技。
按照横-纵-保障“665”框架体系来研究农村流通体系,并探讨“四网合一”基础上的农村流通体系。探讨在系统、整体农村流通体系的智能产品、智能交易、智能物流、智能交易环境、智能消费,按照一网多用、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少环节的理念来研究农村流通体系。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洪涛: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4-1-14 10:58:05]
- 洪涛:2014:消费总格局不变 亮点频现 [2013-12-17 16:10:57]
- 洪涛:中国特色创新流通体系构建及完善 [2013-9-13 17:07:50]
- 洪涛:电商与传统零售是融合不是替代 [2013-5-21 11:31:40]
- 洪涛:我国流通产业的2012年龙年特点 [2013-3-12 15:05:00]
- 洪涛:切实降低流通制度成本促进商品流通环 [2013-3-12 14:55:0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