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荆林波正文
荆林波:如何看待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领域
来源:info.hc360.com 发布时间:2005-9-2 点击数:


   
    近些年,外资零售业正加快进入我国的商业领域,投资虽没有多大,但其拓展的疆域正在从以前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如沃尔玛从深圳进入中国,之后将在华南5城市、大连沈阳开店20家,计划5年内在中国开店50家。

    我们一再强调沃尔玛进入中国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从中国零售市场上获得多少市场份额,而在于构建它的全球采购网,满足全球市场对中国货物的需求。目前,沃尔玛每年有12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沃尔玛商场出售,从中国直接采购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总值超过40亿美元。如今,在上海,“沃尔玛华东百货公司”已经成立,沃尔玛的全球采购中心也从香港移入深圳,并且2003年的全球采购会在厦门举办。同样,家乐福在按照中国政府要求规范投资行为的同时,把股权转让在东北和西南等地的投资伙伴,以图占领全国市场。2002年上半年,家乐福在长沙、昆明、成都三地各获准开办3家店,种种迹象表明,外资的进入步伐在加快,并且有了很好的全国空间布局。这种空间布局必将控制“中国制造”的大量企业,我们的第二产业将受制于跨国巨头的销售网。外资商业的进入对我国的商业起到了许多积极作用。但外资进入也带来了一些困惑。

    第一,外资进入是否引起“零售倾销”?“入世”后我国零售业和国外大型零售业之间会出现激烈竞争,应警惕国外零售巨头的“零售倾销”策略。因为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这些国际零售巨头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在欧美市场赚钱,在亚洲市场却赔钱的反常现象,也就是采取了由已开发国家市场贴补新兴市场的“零售倾销”策略。通过“零售倾销”策略来占领市场份额,一旦这些国际零售巨头达到目的,极有可能出现上抬零售价、下压进货价的危险局面。世界各国都视零售业为战略性产业,不轻易开放。

    第二,外资商业真的是薄利多销吗?我国销售额前10名超市的毛利率平均水平是12.8%,连锁百强是11.9%,而国外零售企业的平均水平为20.56%。净利润率水平对比分别为1.77%、1.32%和2.3%,差别明显。

    由于价格竞争的加剧,大型百货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益下滑。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百货零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百货单体店的统计,2002年商品销售利润率分别为0.97%(2001年为1.34%)、1.02%(2001年为1.2%)、2.4%(2001年为2.8%)。

    中国商业联合会报告认为到2001年底沃尔玛共开设了19家店,平均每个店年销售额约为3亿元人民币,平均毛利率为21.2%。

    正如我们分析,外资商业进入中国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构建全球供应链,倒逼中国的制造业。比如沃尔玛,2000年在中国采购了100亿美元,但这些中国产品创造了270亿美元的销售额,按照香港学者的分析,这意味着170%的毛利润!

    第三,外资进入某一地区是否存在市场饱和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与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相比,目前北京商业利用外资还存在差距。其实,2001年北京15家合资商业企业累计实现零售总额77.2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当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8%,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增长水平高出2.8个百分点。

    第四,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何时了?“入世”一年以来,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能否获得“国民待遇”,其实,WTO的核心原则就是三个字——“非歧视”。非歧视不仅是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而言,而且应当是国内企业能否获得与外资企业同等的竞争地位。

    外资企业获得的“超国民待遇”不仅仅体现在政府对它们违规问题“网开一面”,也体现在税收、工商、异地贷款等待遇上。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不平等待遇,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国内企业要承担过多的税负、复杂的政府管理手续,甚至包括各种歧视性限制。
 

作者:荆林波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