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一:外資零售企業是否會擠垮內資零售企業?
爭論二:外資進入是否會引發周邊零售企業的崩潰,導致失業人員的猛增?
爭論三:外資進入是否會引發“零售傾銷”?
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零售業是要賺錢的,其盈利的動機無可厚非,我們不能以狹隘的民族主義對待跨國零售企業的全球化戰略,特別是在如今日益國際化與資訊化的時代。如何創造一個內外資企業共贏的局面是我們未來工作的核心,必須防止任何認識上的偏差對中國經濟發展可能帶來的危害
外資進入中國,在不同行業的發展狀況有所不同,而零售業是備受關注的一個行業。這裡重點評價外資進入中國零售業帶來的各種影響,並且對一些熱點爭論話題作一個簡要的回應。
正面影響
自從1992年上海八佰伴正式批准進入中國,如今外資進入中國零售業已經有12個年頭了。客觀地講,外資進入中國零售業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加快零售業的改革和提高人民生活水準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總體上可以歸納為如下六個方面:
一、引進了全球領先的零售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國內零售企業與製造企業管理水準的提高。“與製造業相比,服務業的跨國流動會產生更明顯的示範作用和帶動作用”。作為服務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零售業的技術外溢十分明顯,我國目前零售企業在零售技術(包括資訊技術、供應鏈管理技術、現場佈局與商品陳列技術、品類管理技術與防損技術等)和管理經驗(包括組織機構、連鎖經營、經營哲學、企業文化、決策方式、人員培訓與考核體系等)方面從跨國零售企業身上獲益匪淺。可以說,中國的零售業現代化水準的提升與跨國零售企業在我國的投資發展息息相關。
同時,由於我國有大量的製造企業成為跨國零售企業的供應商,這些企業可以分享跨國零售企業的資訊與全球網路資源,特別是可以學習它們先進的供應鏈技術,降低無效庫存,提高物流管理水準。
二、外商零售企業加大了在中國的採購力度,支持了中國商品出口到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許多中小企業過去沒有能力建立出口銷售通路,如今,一旦與跨國零售企業建立了供應聯盟,可以充分利用跨國零售企業的全球網路,推銷自己的產品。如今,沃爾瑪和家樂福等跨國零售企業都把中國作為它們亞太區的採購總部,在中國內地的採購量逐年提高。
三、增加了資金來源,成為銀行的優質客戶。儘管外資進入零售業的總體數量不是很大,但是單個外商企業在華的投資量還是在逐年提高的。迄今為止,僅沃爾瑪一家企業在華的總投資額達到了16億元人民幣。另外,由於外資企業的資信較高,內部風險控制能力較強,同時具有較大的現金流,從而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的優質客戶和爭奪對象。
四、增加了我國的稅收收入。以沃爾瑪為例,自從1996年進入中國,目前在我國的19個城市開設了39家商場,在華的8年中累計納稅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
五、激活了國內零售業。由於外資的進入,“鯰魚效應”十分明顯,促使國內的國有商業加快了改革步伐,激發了民營資本的進入,新生事物(比如連鎖經營、產銷聯盟、新型業態)層出不窮,這些新生事物不僅改變了我國零售業傳統的落後形象,並且推動零售企業在某些領域開始引導製造企業的流向,真正發揮“產業先導”的作用。
六、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的生活,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要。在有跨國零售企業的城市,居民節假日到這些商店購物成為大家一種消遣的方式。總體而言,跨國零售企業的購物環境較好,服務品質比較高,消費者對它們的信任程度也較高,可以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選擇需要。
負面效應
那麼,對於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帶來了哪些消極的作用呢?
我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外資企業在中國享受了“超國民待遇”。
2003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張宏偉先生提出:針對外資商業企業的違規操作,有關部門的清理整頓不夠,而且外資的違規行為仍在繼續。入世以來,人們關注的主要焦點是外資企業進入中國能否獲得“國民待遇”。其實,WTO的核心原則就是三個字———“非歧視”。非歧視不僅是對外資企業進入中國而言,而且應當是國內企業能否獲得與外資企業同等的競爭地位。
外資企業獲得的“超國民待遇”,不僅僅體現在政府對它們違規問題上的“網開一面”,而且體現在稅收、工商、異地貸款等待遇上的優惠。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的不平等待遇,所導致的結果必然是國內企業要承擔過多的稅負、履行繁雜的政府管理程式,甚至包括各種歧視性限制。
有位企業老總曾經對筆者說:他的企業在國內也算大企業,當他希望投資建設購物中心時,受到有關管理部門的各種刁難,當他希望面見當地領導陳述己見時,卻吃了閉門羹。而當他的競爭對手———某跨國巨頭也要建設購物中心時,卻受到當地最高領導的垂青。我們審視政府的政策,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清醒地認識這種“超國民待遇”的惡果。如果不加以制止,其後果不堪設想。
三點爭論
目前,關於外資進入中國引發了許多爭論,話題涉及非常廣泛。這裡,集中對三個爭論作一些簡要回應。
第一個爭論:外資零售企業是否會擠垮內資零售企業?麥肯錫諮詢公司曾經預言,未來5年內中國零售市場的60%將被國際三大零售集團所控制。最近,有關部門的領導認為,“如果內資企業今後競爭發展中的最大的困難———融資得不到實質性的根本解決,外資零售企業可能會主導中國零售業,這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加入WTO以後,零售市場到底是誰的天下,外資零售業能否獨步中國天下,國內學者對此也有分歧。我們認為,中國的消費市場如此巨大,城鄉差距仍然存在,各種業態競爭並存,而外資有優勢的主要是在大賣場、會員店等新興業態,要壟斷一個國家的零售業是十分困難的,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如此巨大的消費國家而言,更是如此。目前的關鍵問題在於外資企業所爭奪的目標顧客是中等收入以上的消費者,或者是具有支付能力的青年人,另外,外資企業通過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促銷價,吸引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它們肯定不會把目標集中到欠發達地區或者缺乏足夠支付能力的農業人口上。因此,如何防止優質客戶的流失,是國內零售企業目前最為迫切解決的問題。
第二個爭論:外資進入是否會引發周邊零售企業的崩潰,導致失業人員的猛增?大多數的跨國巨頭都號稱“三公里之內無對手”或者“五公里之內無競爭”,盡顯惟我獨尊的霸王之氣。在美國,出現了沃爾瑪走到哪、哪的中小型門店就會遭遇嚴重打擊的局面,比如愛荷華州1995年的一項調查表明:自從沃爾瑪落戶該州之後,50%的服裝店關閉,30%的五金商店關閉,25%的建築材料商店關閉,42%的雜貨店關閉,29%的鞋店關閉,17%的珠寶商店關閉,26%的百貨商店關閉。
同時,調查發現,沃爾瑪每創造1個就業機會就會帶來1.5個人的失業,沃爾瑪每1000萬美元的銷售額所需要雇傭的員工總數在65至70人左右,而其他小商家完成這個銷售額所需要雇傭的人數是106個。在我國是否會出現以上的情況,這是我們目前追蹤調研的課題。
筆者曾經請教《沃爾瑪是如何摧毀美國和整個世界的》作者。他一直提醒道,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一定要警惕沃爾瑪對中小零售企業的毀滅性打擊,防止引發周邊地區大量零售人員的失業。
第三個爭論:外資進入是否會引發“零售傾銷”?有的學者提出應警惕國外零售巨頭的“零售傾銷”策略,因為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這些國際零售巨頭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在歐美市場賺錢、但在亞洲市場卻賠錢的反常現象,也就是採取了由已開發國家市場貼補新興市場的“零售傾銷”策略,通過“零售傾銷”策略來佔領市場份額。一旦這些國際零售巨頭達到目的,極有可能出現上抬零售價、下壓進貨價的危險局面。正因為零售業在一個國家所處的戰略地位,許多國家都不輕易徹底開放零售業,往往採取各種法律法規限制跨國巨頭的進入,在某些地區甚至有法律法規保護本地零售企業。
中國未來會出現這種趨勢嗎?我們拭目以待。我們認為,這正是我們“懼怕”跨國零售巨頭的原因所在,他們可以利用全球化戰略,整合資源,統籌運營,而不僅僅局限於一個地區市場某個時期的得失。我們必須承認,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零售業是要賺錢的,其盈利的動機無可厚非,我們不能以狹隘的民族主義對待跨國零售企業的全球化戰略,特別是在如今日益國際化與資訊化的時代。如何創造一個內外資企業共贏的局面,是我們未來工作的核心,必須防止任何認識上的偏差對中國經濟發展可能帶來的危害。
總之客觀地、全面地和正確地評價外資進入中國零售業的各種影響,意義十分重大。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外資進入中國零售業至少在六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衍生出一個消極問題。對於當前的一些熱點爭論問題,仍然需要各界深入研究,繼續探討,許多問題不能急於下結論,否則會誤導中國對外開放的方向,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好局面。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荆林波:流通业要转变过分追求销售规模等三大 [2014-1-2 11:20:29]
- 荆林波:向平台化信息化转变 [2014-1-2 11:08:51]
- 电商泥泞 [2013-1-4 17:10:32]
- 荆林波:当前中国流通业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 [2012-5-7 17:09:23]
- 荆林波: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 [2012-4-20 11:29:43]
- 荆林波:我国工业化发展需靠电商变革 [2012-3-31 13:55:2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