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之后,无论是国外的研究机构(比如麦肯锡),还是国内的科研和教学单位,都认为我国的流通业将面临最大的威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人悲观地提出:中国流通业将全军覆没。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了重大课题──“中国流通创新理论和政策研究”课题。7月初,课题组对上海商业的各种业态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与上海市商委、上海一百集团、上海华联集团、上海友谊集团、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商厦有限公司、上海市糖烟酒集团、上海新亚集团、华联临沂社区店等单位座谈,我们得出以下初步看法:
第一, 上海作为我国流通业发展最快的省市,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实际运作机构,大家对流通业的变革都保持着一种危机感。上海流通业的成绩在全国有目共睹,无论是销售业绩,还是业态创新,均在国内处于领跑的地位。然而,我们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形势逼人,并没有看到高高在上,沾沾自喜的情结。正是这种强烈的紧迫感才使得上海的流通业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第二,外商进入中国,对我国流通业冲击最大的是超市,而不是百货业。目前,我们分析外资进入我国流通业,不能笼统的谈威胁程度、机遇程度,而应当从不同的业态进行分析。由于百货商场和超市经营品种和服务对象不同,百货商场需要突出个性化服务,而超市则强调标准化,因此,外商只能利用他们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规模化经营,占领易于标准化管理的领域。显然,百货商场不是他们进入的领域。
第三,流通业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比如,在新一轮的便利店圈地竞争中,上海出现了恶性竞争的局面,为了防止过度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便利店无法吸引足够的消费者,上海市有关部门出面制订了有关政策,杜绝了恶性竞争的发展势头。其实,在90年代中后期,我国各地先后出现了兴建万米以上百货商场热,之后必然是百货商场连续倒闭。我们应当从以往的历程中,汲取教训,政府在城市流通业的整体规划中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这种作为就在于:制订发展规划,协调各方主体的利益,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和保障市场竞争的有序。
第四,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考虑适当提高流通业的进入门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入零售业的资本金要求是30万元,进入批发业的资本金要求是50万元。这些规定在现在看来,已经明显无法适应现实发展的要求。目前流通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明显加剧,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提高流通业的进入门槛,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流通业主体的持续发展,满足正常的经营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经营主体的风险意识,把一些不合格的经营主体排斥在流通业之外。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社会风险,减少企业倒闭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振荡。
第五,流通企业应当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理顺资产关系,特别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集团多数由于受计划体制影响的较重,造成许多政策性负债。而流通企业是需要大量流动现金来保障日常运作,现有的产权制度和历史遗留问题,无疑严重地制约了流通企业的发展速度,使得它们在与其它所有制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国有商业的作用,就必须对原有的国有独资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引入其它投资者,特别是战略投资人,形成新的利益主体,充实流通企业资本金和流动资金,这样,才有可能在新的竞争中获得资本动力。
第六,流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管理人才的竞争。流通业的竞争与其它行业的竞争一样,最后的竞争必然是管理人才的竞争。总体来看,我国的流通企业与外国的流通企业相比,在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和技术手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如,许多企业仍然靠地皮过日子,缺乏创新体制和创新动力;主要管理靠手工,没有普及计算机知识,更不用说联网管理了;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分配制度上有大锅饭的倾向,没有完全建立对经营者的股权激励制度;促销中仅仅靠打折吸引顾客,没有整体营销战略计划。
我们认为,伴随着外商逐步进入中国流通产业,中外企业之间必然在易于标准化的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流通企业的改革进程,促使我们的管理人员转变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中国流通企业最后有多大的胜率不取决于外商的投资规模和进入速度,而取决于我们的改革力度和自身竞争力水平。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荆林波:流通业要转变过分追求销售规模等三大 [2014-1-2 11:20:29]
- 荆林波:向平台化信息化转变 [2014-1-2 11:08:51]
- 电商泥泞 [2013-1-4 17:10:32]
- 荆林波:当前中国流通业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 [2012-5-7 17:09:23]
- 荆林波: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 [2012-4-20 11:29:43]
- 荆林波:我国工业化发展需靠电商变革 [2012-3-31 13:55:2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