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荆林波正文
荆林波: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的方式及对策
来源:2007年4月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发布时间:2008-5-26 点击数:


    摘 要: 跨国物流巨头主要通过购买航线、投资物流设施、成立合资或独资公司等方式进入我国。在此转移过程中,我国本土的企业参与不够,而且多是中低端的物流服务,中高端的物流服务大多依靠外资物流企业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我们应当鼓励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多方位的嫁接,加大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中的物流业务,提高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
    关键词: 外资,物流业,物流企业
 
  一、跨国物流巨头进入我国的主要方式
  
  1.购买航线。如FedEx自1996年起已经独家拥有每周直飞中国的10趟航班,而UPS则拿到直飞北京和上海的6个航班,因此这两家国际速递巨头早已在我国市场站稳了脚跟。而根据2004年中美签署的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协定,中美双方在1999年签订的允许每个国家4家航空公司提供每周54个航班的基础上,在今后6年内分阶段双方可以增加5个航空公司;每周航班达到249次,其中84班为客运航班,111班为货运航班。协议签署后,联邦快递立即做出反应,在首次航班分配中获取了12班新航线,其中6班用于开设西行环球航班服务,采用MD-11货机连接美国和上海;另外6班则开设青岛的货运服务。联邦快递还向美国交通部提出申请,希望于2006年增设6班货运航班连接广州和美国安克雷奇,促进华南地区业务的蓬勃增长。UPS也要求每周增加6班“美国-上海”的航班,2005年再开通6班美国直飞广州的航班,并计划2007年再上海建立航空运转中心。
  
  2.投资物流设施。如新加坡港务集团是世界上最强的集装箱码头管理机构之一,集装箱年吞吐量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球前两位。2002年底,新加坡港务集团加盟广州港,双方合资8亿元组建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通过投资物流设施建设而成功进入我国市场。此后,新加坡港务集团又与广州港务局合资组建了广州鼎盛物流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6亿元人民币,建设占地约20万平方米的现代物流中心。
  
  3.追随制造业进入。2002年初日本著名的物流公司商船三井MOL宣布,与富士胶卷在苏州成立合资物流及仓储公司,与富士胶卷提供中国地区的物流服务。再比如,UPS和摩托罗拉是长期战略伙伴,到了中国,UPS理所当然地成为摩托罗拉地物流服务供应商。
  
  4.设立分公司。上世纪90年代,全球最大的4家速递公司DHL、TNT、UPS、FEDEX都在我国设立了分公司,与中国邮政EMS展开激烈的竞争。1995年~1999年间,中国邮政国际速递业务年均增长率仅为2%,其中有些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而DHL、TNT、UPS的业务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DHL、TNT近几年的业务增长速度已达到40%左右。
  
  5.成立中外合资物流公司。很多跨国物流巨头都曾采取合资地形式进入我国市场。如在1988年TNT就与中外运合资建立了中外运-天地快件有限公司,开拓中国业务;1999年,联邦快递与大田集团合资组建了大天联邦快递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
  
  6.设立独资物流企业。随着我国物流领域对外开放地推进,外资物流企业可能采取独资的方式大举进军我国市场,目前合资转独资的倾向已经显现。2004年6月,TNT正式宣布与中外运的合约到期,转而寻求与小公司超马赫合作,除了出于扩展网络和开展物流业务的需求外,其中最大的目的就是迈出了合资到独资的第一步。2004年8月,美国物流巨头伯灵顿公司(BRINK)落户广州,成立了独资子公司---伯灵顿货运代理(广州)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售价外商独资物流企业。瑞士的K&N公司也已经获得了在2005年年底建立全资子公司的许可,并在2004年4月获得了交通部的甲级许可。日本日通公司也以香港法人的名义在丰田公司广州工厂的周边地区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这些都预示着跨国物流巨头将以独资的形式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
  
  二、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思路
  
  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利大于弊,总体的态势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需着力提高我国物流业的整体实力。落实“十一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任务,尽快出台“十一五”全国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对发展物流业的有关政策要具体化,进一步强化政府推动力度,并形成纵向、横向的合力。高度重视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力度。伴随外资大量进入我国,外资物流企业与跨国制造企业往往通过全球战略联盟方式,拓展海外市场,所以,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本土的企业参与不够,而且多是中低端的物流服务,中高端的物流服务大多依靠外资物流企业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我们应当鼓励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多方位的嫁接,加大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中的物流业务,提高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
 

作者:荆林波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