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任兴洲正文
任兴洲:消费需求增长与商业流通创新
来源:联商网上海报道  2006-05-13 发布时间:2006-5-13 点击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任兴洲

  主要内容: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我国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趋势

  消费需求增长与商业流通创新

  一、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主要源于三大动力因素:

  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

  出口需求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消费理念以及对外贸易体制、政策和环境不同,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不同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高度集权和指令性计划下的政府直接投资。

  “先生产、后生活”的宗旨使当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相差很大。居民消费需求被控制在较低的限度内。

  出口需求所占比例很小。

  21世纪初三大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

                   2002年 2003年
                 不变价 现价 不变价 现价

投资对GDP增长拉动比例(%)    49.9 52.1       64.9 66.7
投资拉动GDP增长(百分点)     4.1 4.3       6.0 6.2
消费对GDP增长拉动比例(%)    42.9 41.6       33.8 34.1
消费拉动GDP增长(百分点)     3.6 3.5       3.2 3.2
净出口对GDP增长拉动比例(%)   7.2 6.3        1.3 -0.8
净出口拉动GDP增长(百分点)    0.6 0.5       0.1 -0.1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

  最终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需达7.2%左右。

  扩大消费需求是“十一五”期间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趋势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我国消费结构变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

  总体小康的实现和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因

  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按当年汇率),达到总体小康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重要标志。

  (2004年人均GDP已达1200美元,2005年经济普查后调整数据,人均GDP1700美元)

  2005-2020年经济发展与人均GDP变化情况

  按世界银行口径推算,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人均GDP在2000年为2719~4261美元(按1990年美元)。

  不同地区的人均GDP差异较大。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覆盖大约在2亿左右。

  城乡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

  1990年城市恩格尔系数54.2%;农村58.8%;

  2004年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7.7%;农村47.2%;

  预计2010年城市恩格尔系数降到33-35%左右;

  农村恩格尔系数降到45%左右。

  在上述原因的作用下,我国消费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居民消费结构明显升级。

  住房消费快速增长,并带动了建材、装饰、家居、家电等商品消费的快速增长。

  商品房销售面积: 2003年比1991年增长近10倍

  汽车消费从1991年到2003年,我国私人轿车年购买量增加了400倍,保有量增加了130倍。带动了相关服务消费的增长
  
  消费类通讯、信息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信息通讯器材城镇居民家庭拥有量情况(台/百户)

  年份  移动电话 普通电话 家用电脑
  1997    1.7    89.2   2.6
  2000    19.5    91.0     9.7
  2001    34.0    92.8    13.3
  2002    62.9    93.7    20.6
  2003    90.1    95.4    27.8
  2004   109.1   96.2 32.3
  
  旅游文化娱乐消费加快增长
  
  保健和健康方面消费持续兴旺,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高档消费品和品牌商品消费快速增长

  节能、环保型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

  以“吃、穿、用”为主的基本生活消费,仍将是居民消费需求的基础,发展重点将转向质量提升

  这些消费需求热点稳定形成,符合发展中国家消费升级的一般规律,符合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

  特点:

  消费金额大;

  有可持续的市场需求;

  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性强;

  与新材料、新技术结合紧密;

  产业发展能够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促进社会就业。

  成为此次经济加速中的高增长行业,具有更广泛和持久的产业关联度和产业带动力。新一轮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的特点

  “十一五”期间,这些消费需求仍将呈快速增长趋势,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住宅、汽车在经济增长中龙头或主导地位的确立,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如10—15年),拉动经济增长,属于长周期变量。

  三、消费需求增长与商业流通创新

  商业流通业态创新为消费需求实现提供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商业流通技术和管理创新能提高消费需求实现的效率,降低成本;

  商业流通业态和方式创新能培育和引导新的消费需求的增长;

  商业流通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改善消费者的预期和信心;

  进而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增长;
 
  商业流通形式创新能够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实现以人为本和和谐消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商业流通支付手段创新能促进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商业流通创新的主要内容:

  1. 新型商业零售业态的创新

  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使其成为承担大规模商品流通和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的主力业态之一。

  大力发展专业超市。应重点促进家电、食品、建材家居用品等商品大型连锁专业超市的发展,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专业化商品流通渠道。

  加快便利店的发展。重点推进以特许加盟为组织形式、以优势连锁企业为主体、以品牌和管理技术为核心的社区便利店,整合众多小型零售店铺,形成贴近居民生活、发挥综合服务功能、提供便利消费方式的便利店零售网络。

  重视发展其它新型业态。重视在全国发展仓储式商场、专卖店、折扣店新型业态形式,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各种业态的融合

  2.商业流通功能创新

  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家居、建材等批零兼营的交易市场、集汽车销售、维修和零部件供应的3S和4S店等,重点是提升其市场和交易、综合服务功能。

  3.现代商业流通技术创新

  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快速推广,流通产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零售企业中,销售时点系统(PO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经营管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射频技术应用。

  4.现代商业流通方式创新

  电子交易、电子商务

  5.现代商业流通管理创新

  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加强管理。采购、配送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财务管理

  6.现代商业流通组织形式创新

  连锁经营(直营、加盟、自由连锁)、贸工技一体化

  上下游产业链协作等

  7.现代商业流通的支付手段创新

  刷卡、商业信贷

  8.商业流通调控、监管的制度和体制创新

  9.商业流通领域的政府服务创新


 

作者:未知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