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服务业整体较为弱小的现阶段,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有提升国内服务业的积极作用,也有挤压国内服务业的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因势利导、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开放、扩大服务贸易与发展壮大国内服务业的矛盾,不仅在近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从长期看,更将成为影响全局的战略问题。
一、扩大服务贸易与壮大国内服务业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一)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反差强烈,且扭转难度很大
在一国对外贸易体系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相互支撑的关系,货物贸易能够拉动服务贸易增长,服务贸易也对货物贸易起着支撑和促进作用。而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高速增长,并未带动服务贸易出口同步增长。1982—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以下,远低于25%的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处于长期逆差与货物贸易巨额顺差形成鲜明对比。从世界趋势看,尽管货物贸易“减顺差”始终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和我国政策的重点,但寻求对外贸易的稳定平衡,最终取决于服务贸易“减逆差”的快速拓展。而扭转服务贸易比重过低和长期逆差局面,需要有国内服务业快速成长作坚强后盾。我国面临的最大难点在于,服务业对外开放,在一定时期内不仅会进一步加剧服务贸易的原本逆差,而且有可能加深扩大服务贸易与壮大国内服务业的矛盾,阻碍国内服务业这一“坚强后盾”的快速成长。
(二)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步伐不协调
加入WTO以来,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服务业开放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其中,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服务部门已全部向外资开放。但在服务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对内开放却明显不足。研究表明,我国内外资实际税赋不平等、国内一些地方竞相优惠外资而忽视内资的做法,实质上扩大了内外资差别待遇和不公平竞争,压缩了国内民间资本的扩张空间。同时,我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服务业44个大行业中,除餐饮、房地产、旅馆、租赁、娱乐业5个行业外,其他39个行业的国有投资都占50%以上,其中20多个行业高达90%。这种“重外轻内”的不协调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在众多服务业领域不仅严重束缚民营资本的发展,而且过早地轻易被外资控制,从而使国内服务业在总体上受到强大外资和垄断性国有资本的双重挤压而生存空间狭小,失去快速成长、从根本上优化贸易结构的宝贵时机。
(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导致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
由于生产性服务相对于生活性服务有更强的非本土性和可贸易性,一国生产性服务的发达程度决定了服务贸易发展快慢与份额大小。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行业且附加值较低的项目,运输和旅游服务出口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50%以上,而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所占比重较小,国际竞争力较低。造成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平衡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是高技术、高资本和高知识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受“大而全、小而全”小生产意识和“重消费性服务、轻生产性服务”观念的影响,消费性服务业始终占据主导,而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美国1998—2003年生产性服务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都保持在25%以上,最高接近27%,英国则从1992年的19%左右升至2002年的约26%。而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这种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严重削弱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制约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四)低水平就业相对过剩而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
在新时期,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歧视和限制,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呈现出传统化、低素质就业人数飞快增长,高层次服务人才严重短缺的被动局面。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中高级人才缺口达60多万,信息服务业缺口达700—900万,金融、保险、咨询、教育培训等行业缺口也非常大。这种人才结构矛盾越来越无法适应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飞速发展时代,也构成了壮大服务业和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瓶颈。
(五)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强化使得降低技术引进门槛难度加大
新时期虽然我国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获得了有序承接服务贸易外包的大量商机,但服务贸易领域的高技术主导权仍然在外人手里。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和国际竞争加剧,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砝码,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规则日益严格。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加强,使得技术引进、消化和转化的门槛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场合,保护知识产权与降低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门槛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必将制约国内研发设计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影响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六)金融业对外开放与金融风险控制压力加大
金融业是国家命脉。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的大趋势下,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势不可挡。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5个城市设立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尽管目前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0%,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只有2%,但在当前金融改革不到位、缺乏统筹战略安排的情况下,如果无限制地全面开放金融业,在短期内可能在证券服务业、投资收益、银行经营管理权等方面丧失话语权,同时有可能引发宏观经济波动和金融的不稳定风险。
二、扩大服务贸易与壮大国内服务业统筹协调的建议
(一)统筹服务业对外开发与对内开放,加大对民营资本的开放力度
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是中国调整对外贸易出口战略、转变外贸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而在服务业对外开放、外资大举进入的竞争环境下,要增加服务贸易出口,必须率先实现国内服务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从而必须率先解除种种有形无形的原有垄断和管制,加大对国内民营资本的开放力度,统筹协调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一是要履行承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研发设计、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和急需发展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大力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及资金来发展我国服务出口。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服务业外包业务,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和生产分工体系。但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敏感性的金融、流通等行业,要注意有效控制外资行业垄断乃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同时,要大力实施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扩大我国服务出口能力。
二是要加大对内开放步伐,加快消除和减少对民营资本的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对待,调整服务业管制框架及其政策,为民营企业彻底松绑。一方面,要着力打破地区体制壁垒,促进银行、保险、法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实现跨地区经营。另一方面,要加快打破金融、电信等行业国有经济的垄断格局,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提高行业中多元化竞争度,切实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此外,要积极采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培育和支持民营服务企业发展。
(二)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改善、优化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结构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而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的根源又在于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因此,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减小服务贸易逆差的关键在于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要加快制定专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研发设计、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信息技术、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服务贸易出口。同时,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升级,全面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
要改变目前制造业、服务业及其内部各个行业之间相互脱节现象,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必须在重视工业化的同时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以产业集群为依托,通过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机制和环境,加快配套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增加生产性服务需求,形成货物贸易拉动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支撑货物贸易的良性联动发展格局。
(四)大力培养和发展高层次服务业人才,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提供人才保障
技术进步与增加就业存在矛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尤其突出。解决方案是通过教育和培训,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人掌握适用技术或先进技术。因此,在扩大现代服务业就业规模的基础上,要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人才。一是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高技能、高知识的专业化人才,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二是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各类人才,特别要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各类中介服务、服务业政策与管理以及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制定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利用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通过有力的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五)加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具有通过直接学习、吸收和引进先行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比先行国家更低的代价或更高的质量完成大体相同增长过程的后发优势。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决定我国能否放大后发优势的关键。因此,在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刚刚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一是加快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如建立生产服务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研发、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帮助生产性服务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等,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向。二是建立与制造业平等的政策,消除制造业与服务业政策上的差异,通过放宽准入、改善服务、优惠政策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流向服务业。三是加快包括企业所得税在内的内外资优惠政策体系的并轨,创造内外资服务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四是高度重视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关知识创新以及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提高服务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优势。五是加快研究制定对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优惠措施,降低技术引进、吸收和消化的门槛,提高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水平。
(六)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
统筹协调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管理体系。由于不同的服务行业涉及众多的政府管理部门,在发展中须加强整体协调,推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税务总局、财政部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宋则:我国流通领域重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进 [2013-9-18 16:58:26]
- 宋则:流通领域管理新模式将逐步建立 [2013-8-19 11:22:07]
- 宋则:收入倍增、消费变革与流通体制改革 [2013-7-4 17:12:24]
- 宋则:中高档餐饮应抓住转型新商机 [2013-5-17 11:10:05]
- 宋则:流通领域公共产品的界定及供给方式 [2013-2-18 10:52:12]
- 宋则:摊位制个体工商户 亟待向现代批发企业 [2012-12-11 16:07:3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