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于淑华正文
于淑华:省城零售业
来源:零售网  09-22-03 发布时间:2006-7-7 点击数:

   于淑华:今天已经是经营顾客的时代,而不是商品的时代。搞那么多的促销方式不就是为了吸引顾客吗?如企业经营不到位,就会养出一批专买打折商品的顾客,经营就是失败。

   至于打折,我认为这是同一商品供应链上的恶性竞争。举个例子,比如本地企业销售的高档咖啡、奶粉在省会城市内已达到最低价,但家乐福拿到的则是全球最低价。所以如果在价格上和他们竞争就不会占优势。我认为,如果我们的企业经营商品正是连锁企业最具优势的商品,则不如放弃,我们可去经营新的东西,给顾客新的感觉,占领另外的市场。

  布局不合理  导致价格战

  杨青松:我认为,形成价格战的原因不是网点多,而是布局不合理。当布局不合理的时候,价格就成了竞争的手段。这与企业自觉的行为和政府的规划有关,政府需要发挥作用,就是撤出竞争性领域,强化商业立法,一方面一些社区存在空白,另一方面在某些区域大型超市的选址、商品结构等基本相同。上海市商委去年颁布《关于在大型超市开设中引入听证制度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今后内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原则上不允许开设大卖场,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项目,必须经过市计委和市商委的审批。凡在上海市内环线以外、外环线以内地区开设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必须经过听证会,原则上在3公里范围内不允许开设两家大卖场。 

  关于市场吸引力

  强势企业为何看好二级城市 

  于淑华:现在一些国际或者国内的连锁巨头有向二级市场大举扩张的趋势,主要原因如下:

  他们有准确的业态定位。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都要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他们的业态定位基本上都很准确,国际或者国内的强势企业到二级城市发展也要进行准确市场分析。

  另外他们在石家庄这样的二级城市发展有很强的自信心。外来的企业都是实力雄厚的企业,自信心很足。

  二级城市的租金和员工的薪金比特大城市都要便宜得多。

  二级城市有新业态发展的空间,目前大城市的连锁发展已经趋于饱和,别看大城市店开得非常多,表面上看很繁荣,但是实际上不如二级城市的中小店铺,可以踏踏实实赚钱。 

  关于零售业态

  专业店冲击百货店 

  于淑华:我们从零售业态发展角度看,各种业态的目标不同,大家可实现互补经营,比如大型综合超市可弥补日常百货店品种不全的缺陷;便利店是卖方便性的,它和百货店互补竞争。

  但是现在专业店已经对百货店形成冲击。由于其专而全的特点,能够拿到一手的、权威的信息。现在是信息流通先于商品流通的时代,这点非常有竞争力。我曾调查过苏宁等家电专业店,它们以同类商品大量化的优势和百货业已形成竞争。 

  连锁化是必然趋势 

 杨青松:根据这几年商业的发展,我认为连锁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型综合超市或大卖场、传统超市、便利店等都将继续得到发展。下面我用例子来证明:

  大型综合超市:2002年连锁百强中有大型综合超市390家。依据上海市商业“十五”规划,到2005年末,大卖场总量将限制在60家左右,平均辐射人口为20万至30万。但截至目前,上海大卖场的总数已经接近60家。(1600万平方米的占到47%)。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大型综合超市也将是主导形式。 

  百货店:连锁化趋势日益加强,如王府井(2002年底8家)、上海一百、大商等都是连锁企业

  便利店:上海超过3000家,北京约1000家,其它广州、深圳、山西等地发展较快(理论上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000美元)

  关于营销

  不以滞销商品  掩盖畅销商品

  于淑华:现在好多百货商场由于信息提取不足,进货时只考虑某商品是否品种齐全,而不考虑什么颜色或者款式商品最畅销。我一次逛商场时问营业员:还有某种颜色的衬衫吗?答:卖完了,我们这里还有好几种别的颜色的。问:还进那种颜色的吗?答:不进了,如果再进,别的颜色的就卖不出去了。

  这种现象在许多商场存在。顾客不会因看不中这种颜色就非买自己不喜欢的颜色的这种商品。经营者一定要记住这点:10件衬衫,哪几种颜色和款式最受欢迎,就该进哪种,如不管是否有无市场一味求全,就成了对品牌的展示,只会占压资金。

  一定不要用滞销的商品掩盖好销的商品,这样既丧失市场,又得罪顾客。 

  注意开发“40、50”

  于淑华:“40、50”指的是四、五十岁女人,她们是很有消费能力的。现在很多商场非常轻视这些人,只对那些年轻的女孩感兴趣,其实四、五十岁的女人最有家庭财务支配能力,她们不仅要给自己买东西,还要给老人、丈夫、孩子买,如何把她们作为重点顾客留住,值得我们的连锁店、专卖店、百货商场注意。 

  对30%顾客“偏袒服务”

  于淑华:一个百货店进来100人,可能只有30人是真正购买者,如服务人员对每个人态度都一样,那就可能“得罪”那30%的人,所以要对那些消费者实行“偏袒服务”。具体说就是要注意收集这些消费者的购买信息,了解其需求,进货、服务时都要考虑这些主力顾客的爱好,做到有的放矢,不能让他们高兴而来,失望而归。

  关于企业文化

  员工对企业忠诚不等于言听计从

  李建立:忠诚绝对不是员工对于企业老总的忠诚,而是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共同的认同。

  企业的老总有时候会想:为什么员工不能像我这样加班?这种想法是错的,从利益上、从价值追求上,员工与老总之间都有很大差异,作为企业家,应做的是如何把这种差异缩小。

  所以,如何能把企业家的追求变成企业的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优秀企业文化应成员工福利

  李建立:很多企业老总头疼的问题就是该执行的执行不下去。这时,他忽略了自己在提高的同时没有给员工培训的机会,导致大家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下属执行起来很困难。提高应是双方面的。据了解,现在各企业的培训费相差悬殊,长江以北的企业用于培训的费用普遍只是长江以南企业的1/3。让员工参与决策,参与本身就是尊重。要得到不同部门员工的认同,就要让员工参与决策。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成为员工的一种福利。

 

  个案诊断

 “经营”顾客,如何来避免商品同质化?

  于淑华:避免同质化,就要对商品进行不断的更新。

  消费信息的收集很重要,要有一个健全的商品销售信息管理系统,如在今天来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买了哪些商品,都买了什么价格的商品,这就对应采购的信息,经营顾客就是零售商在给消费者代理购买。商品雷同还表现在看着商品琳琅满目,但真正想要的很少。雷同的原因就在于商品的结构不是动态的,问题应归结到采购上,进与销的职能分离,信息应该反馈到再订货阶段,应根据自己的业态定位,而有所改变。一是定位,卖给谁,二是商品结构。

  另外,解决雷同外资企业的方法就是多生产自有品牌,重视商品错位。

  一个老企业进入新业态,应注意什么?

  于淑华:进入一个新业态,中小企业好转型,船小好调头,大的企业进入一个业态应该慎重,作为大企业必须要考虑成本,风险成本就在于前期的市场调查的成本,业态在转变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抓住新业态和原来的业态的要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在有一定的依托上做比较容易,同时也可以是原有的资本整和应用。
 
  如家乐福做的折扣店其40%的商品来源于家乐福的国际采购,剩下的地方产品作为自有品牌,超低价格。

  超市如何避免批发市场对其客流的争夺?

  于淑华:如果超市的商品和批发市场的商品质量、品牌相同,价格相同或者相近,消费者肯定要到批发市场去买东西。从这点讲,如果想避免被批发市场分流顾客的情况发生就得经营那些质量可靠,与批发市场的商品错位的商品。

作者:未知  编辑:潇湘君子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