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张卓元正文
张卓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来源:2006年04月07日 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06-4-7 点击数:


日前,在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主办的中国市场经济论坛(80次)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向与会者阐述了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理解。

他表示,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经济指标大大减少,社会环境指标大大增加,这是国家编制规划纲要以来一个显著的变化。纲要确定“十一五”期间GDP增速为7.5%,比较实事求是。

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对市场取向改革的质疑和指责,张卓元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经济指标大大减少,社会环境指标大大增加

建国以来,我国制订和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从今年起,进入第十一个五年,但这次国家制定的是第十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而不是用计划的提法,这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张卓元说,从计划改为规划,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既然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调节,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职能已大大弱化,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角,定指标,安排项目,直接配置各类经济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角应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公司。所以,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凡是市场、市场中介、企业能做并且做得好的事情,政府都要脱手,让市场、市场中介、企业去做,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了。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政府仍然要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职能。根据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上述定位,政府在制定五年规划时,主要着眼于解决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问题,提出重要思路和对策,以及提出对市场配置资源和宏观调控的导向性意见。

张卓元强调,这次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有四大类:经济增长类2个指标,人口资源环境类8个指标,公共服务类4个指标,人民生活类8个指标。经济指标大大减少,社会环境指标大大增加。特别是,22个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种,预期性指标是政府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引导市场主体期望实现的指标;约束性指标则标明和强化了政府的责任,是政府必保的指标。约束性指标的提法比指令性指标的提法要好,因为指令性指标是靠行政指令层层下达来实现的。预期性指标14个,经济指标都是预期性;约束性指标8个,都是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指标,包括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标准(30%)、耕地保有量(18亿亩)、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标准(10%)、森林覆盖率(从18.2%提高到2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增加510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从23.5%提高到80%以上)。这是这次纲要的亮点,也是纲要对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具体要求和发展,是计划和规划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十一五”期间确定GDP平均增速7.5%比较实事求是

张卓元说,2003年以来,连续三年GDP平均两位数增长使我国经济上了一个台阶,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超过了英国。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三大问题: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钢铁、电解铝、焦炭、电石、汽车、铁合金、水泥等11个行业产能过剩;二是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恶化,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达50%以上,难以为继;三是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在经济过热中,一些小煤窑主、房地产商、钢铁企业老板发大财,而职工、农民等一般老百姓增收困难。因此,进入“十一五”时期,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切实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致力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处理好经济增长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就要求摒弃原来拼资源、拼能源、先污染后治理的一味粗放扩张的做法。同时要求适当压缩扩张的势头,把发展速度稍微放缓,调整到有利于各方面更加关注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现经济增长上来。“我认为,‘十一五’7.5%的GDP增速是现实可行的,既属于快速增长范畴,又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张卓元认为,当前主要不是怕速度大幅度掉下来的问题,而是怕投资反弹、速度继续居高不下、粗放扩张的问题。“明年要开十七大,各地方为追求更好的政绩,扩张攀比的劲头很足。所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能放松。五中全会建议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落实不容易,因为一项科技发明,一般要经历六七年时间的努力,而政府是五年一届,上届政府一般不愿意为下届政府做嫁衣裳。在目前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尚未改变的条件下,如何使政府注意力不再集中在GDP增速而集中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主要靠政府改革和职能转换,与此同时,适当放缓经济增速,不再把GDP增速作为主要指标,也有助于做到这一点。”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胡**总书记在参加今年“两会”人大上海点击查看上海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提问时也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

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人对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房地产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等意见较多,从而引发了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怀疑和指责。怎样看待20多年的改革,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

张卓元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绩是主要的,改革开放27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说明了这一点。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强大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人民生活水平也不能有那么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不必讳言,由于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法制不够健全,以及一些决策的失误等,致使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片面强调医疗市场化使很多老百姓看不起病,教育乱收费,官商勾结剥夺农民土地,相当一批人靠贿赂、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暴富,许多案件令人触目惊心。面对这种情况,中央领导提出,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同时注意随时总结经验,避免损失,特别是大的损失。目前中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要加强对改革的领导,要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注重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我个人体会,改革之所以要攻坚,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改革触及某些权势集团的利益,例如政府改革、政府职能转换要削弱政府行政权力特别是审批权力,从而会损害垄断行业的既得利益。所以,必须自上而下地坚持推进改革,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

张卓元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主要靠深化改革。改革要以人为本,改革举措要以有利于老百姓能普遍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为出发点,即要认真考虑如何有利于扶贫济困。有些改革,如为鼓励节约资源而提高资源产品价格(提高水价、油气等燃料价、电价)和公共服务收费(提高公交收费),则要给低收入者予以补贴。改革要围绕实现五个统筹配套推进,以便从体制上、机制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等。总之,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上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也是我国经济理论界今后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作者:柏晶伟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