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吴玉鸣正文
吴玉鸣:中国经济离真正的市场化还有多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04期 发布时间:2009-10-23 点击数:

   一、引言

    在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测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由于市场化不是一个单一层次的概念,而是一个属于多层次含义的范畴,因此,对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测算与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课题,而不同的研究者因其观察的角度、对市场化内容的理解、选取的衡量指标体系、采用的研究方法及使用的度量标准不同,得出的研究结果及最终结论也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就目前我国学者对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研究结论而言,大体上有三种相差较大的判断:低位判断认为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在50%左右[1][2],高位判断认为在65%以上(也有人认为达到85%)[3-6],中位判断认为达到55%—60%[7]。这些相差甚大的测度结果显示,要准确地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进行测度与判断实属不易,而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定量预测,则更加困难。实际上,综观有关文献,对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各种定性与定量方法的评估测算上,而进行定量预测、尤其是进行综合集成预测研究的成果较少。可见,对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进行动态综合测度与集成预测研究非常必要。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经济计量方法,设计了一个经济市场化综合指数,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整体进程水平进行了评判,并通过建立的综合集成模型,对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时间、所达到的程度及趋势进行综合集成评估预测,同时,对中国达到成熟市场经济阶段、真正实现市场化的时间进行了预测。

    二、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设置

    对经济市场化程度研究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客观且恰当地选取和设置测度市场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市场化指数数据来源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在学习、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可得性、可比性、全面性、典型性等原则,本文设置的测度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指标体系主要由7个层次13项具体指标变量构成。
    1.产业市场化,由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M[,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M[,2])两项指标构成,主要衡量工业化、服务业(第三产业)化的水平。工业化和市场化紧密联系,没有离开工业化的纯粹的经济市场化,而发达的服务业则是经济市场化比较成熟的一种表现。
    2.劳动力市场化,由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M[,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M[,4])、非国有单位职工占全国职工总数比重(M[,5])等3项指标表示,从工业劳动力、服务业劳动力及所有制等3个方面衡量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
    3.农村市场化,由乡村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M[,6])、农产品收购价格中非国家定价比重(M[,7])表示。从乡村劳动力、农产品价格两方面衡量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是经济市场化的重要内容。
    4.投资市场化,由建筑业产值中非国有单位产值所占比重(M[,8])、实际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比重(M[,9])、国家投资中非国家预算投资所占比重(M[,10])、固定资产中非国有固定资产所占比重(M[,11])等4项指标表示,以衡量投资环境的优劣(对外资的吸引力)及投资领域的市场化程度。
    5.经济外向化,由进出口产值占GDP比重(M[,12])、出口产值占GDP比重(M[,13])表示,以衡量经济外向化与国际化程度。
    6.企业市场化,由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单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M[,14])、建筑业从业人员中非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所占比重(M[,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国有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M[,16])等3项指标表示,以反映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及商业企业市场化水平及所有制结构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7.观念市场化,由城镇从业人员中私营及个体从业人员所占比重(M[,17])、农村从业人员中私营及个体单位从业人员所占比重(M[,18])表示,以衡量一个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适应市场化的程度。该指标是衡量经济市场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内容。
    这套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市场化的产业、劳动力、制度(所有制)、资本(投资)、生产、服务、观念、价格、企业市场化及政府对市场化的适应程度等方面的必要内容。

   (二)数据来源

    对应于上述指标体系,本文选取的数据资料均为年度数据,绝大多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期,其中少数取自《中国物价》各期。资料时间跨度涵盖了从1978—2000年共2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计量单位均为百分比(%)。

   (三)衡量标准

    为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相同时期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进行比较,也为了从数量上清晰地对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进行测算、评估及预测研究,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衡量经济市场化程度或进程的客观标准。有了这样的衡量标准,才能定量而准确地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或阶段,也才能避免不同研究者使用相同的数据对同一个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市场化程度是完全计划化(经济市场化指数为0%)或完全市场化(经济市场化指数为100%)的,但是大多数经济学者认为经济市场化具有一个可以定量衡量的标准[1][4][5]其中,顾海兵设计的经济市场化进程的衡量标准就比较客观可行(见表1),[1]本文即以这种划分方法与衡量标准对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市场化进程进行界定。
    表1  经济市场化程度衡量标准表(%)市场经济类型  非市场(计划)经济  初步转轨市场经济  转轨中市场经济
市场化指数     0-15         15-30       30-50
市场经济类型  准市场经济      转轨后期市场经济  成熟(标准)市场经济
市场化指数     50-65         65-80       80-100
 

    需要说明的是,将经济市场化程度用百分比表示,仅仅是为了便于给其赋予一个经济的含义,并便于比较。0%和100%的经济市场化国家或地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可以为我们科学定量地研究经济市场化提供一个可供依托的平台。

    三、研究方法及预测思路

    经济市场化具有多层次、多方位含义及动态化的特征,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且要建立在对经济市场化历程进行动态跟踪研究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得出比较科学、客观和可信的唯一结论。因此,本文对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研究方法思路是,首先将选取的测度指标体系数据,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设计合成为一个综合的经济市场化指数时间序列;然后,再与建立的经济市场化衡量标准进行对比,以判别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所达到的水平或阶段;最后,再选择适当的经济数量方法对经济市场化进程进行多方案的综合集成预测,以客观地反映并判断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历程与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向与市场化进程的时间表。

   (一)指数设计方法

    国外学者通常采用经济自由化指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进行测度和评估。我国对经济市场化程度的研究,也同样必须设计和构建一个衡量和测度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指数。根据目前我国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通常是先以百分比表示单一市场化程度的高低,然后采用简单汇总法或加权平均汇总法将其汇总为一个综合指数(百分比)。
    我国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市场化进程是不尽一致的,有些方面的市场化程度甚至相差悬殊。如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投资预算市场化和商业的市场化比较快,而资本市场化、金融市场化、观念的市场化和体制的市场化则比较慢。考虑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以及瓶颈效应原理,如果用各子系统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过于细致地去单一评判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难于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或者没有多少必要。而对其进行综合集成测度和判定,则可能比较客观、可行。因此,为了科学而客观地对中国经济市场化进行定量的评估、判别与预测,本文设计了经济市场化综合指数(Economic Marketization Indices,简称为EMI)。EMI指数由上述18项指标数据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后综合而成,是一个测度市场化进程的经济化指数。(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权数W[,i]的确定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分别为0.05、0.02、0.02、0.05、0.06、0.03、0.07、0.02、0.08、0.04、0.08、0.07、0.08、0.09、0.06、0.05、0.07、0.06。)依据EMI指数,我们可以衡量并判定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并预测未来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趋势与进程时间表。

   (二)预测方法及思路

    如前所述,目前对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进行评估测算的成果较多,但真正进行预测研究的成果非常少,仅有的少数研究成果[2]也是以定性估计为主。这种结果只能粗略地估测经济市场化程度,而无法比较准确地预测与展望未来在什么时间中国才能真正达到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以及到那时到底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化水平。本文利用表2提供的数据资料所计算出来的综合指数,首先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建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其次,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8]建立灰色系统动态预测GM(1,1)模型;然后,根据现实与经验对这两种经济数量模型进行加权的综合集成,以期获得测度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综合集成预测模型;最后,利用综合预测模型对2001—2030年中国的经济市场化进程及时间表进行综合集成预测。

    四、分析测度及预测结果

   (一)分析测度结果

    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的综合测度结果见表2。将1978—2000年的经济市场化综合指数(EMI)与表1的市场化衡量标准对比,可以发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中国经济市场化指数仅为13.7%,属于非市场经济即计划经济国家;1980年经济市场化指数上升为21.0%,进入初步转轨市场经济时期;1984年达到31.7%,刚刚迈入转轨中市场经济的门槛,到1985年又上升为35.9%,1990年达到39.4%,1992年则进一步上升到41.1%,真正进入了转轨中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2000年经济市场化指数为50.60%,属于转轨中市场经济的末期,已经接近进入准市场经济阶段。估计目前我国经济在市场化程度上已经跨入了准市场经济阶段。
    表2  1978—200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综合指数EMI(%)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EMI   13.7 13.8 21.0 26.7 27.4 29.1 31.7 35.9 37.3 38.4  39.4 38.6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EMI   39.4 39.8 41.1 43.7 45.5 46.2 46.7 47.8 49.0 49.64 50.60
 

    注:综合指数为18项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为了更加清晰地显示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及其发展趋势,我们将1978—2000年中国的经济市场化综合指数EMI及GDP增长率绘制在一起(见图1),进行对比分析。
     
    图1 中国经济市场化及经济增长趋势
    图1显示,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整体趋势在不断上升,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及两个快速发展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78年到1984年,1985年到1991年,以及从1992年到现在;而两个快速发展期是1978年到1984年,以及1992年以来。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以后的1978年开始到1984年,尤其是从1980年开始,以农村改革为起点,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开始起步并加速,这是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经过几年积累而快速释放的结果。第二阶段是从1985年开始到1991年,我国开始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市场化开始切入到体制内,市场化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是受到腐败等众所周知的因素的干扰,经济市场化进程受到抑制,尤其在1989年经济处于低谷期,经济市场化进程也较1987、1988年显著下降。第三阶段是从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1992年开始,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又一次加快,进入了第二轮的经济市场化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到2000年还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化正处于一种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另外,根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与经济市场化进程(EMI指数)趋势的比较(见图1),还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总体趋势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态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市场机制发展迅速,市场化进程波动小,则国民经济增长运行平稳;反之,则反是。可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进展迅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贡献越来越大。当然,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最终完成经济转轨的任务,因此,中国离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仍然还有一段距离。

   (二)综合集成预测及判断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以1978—2000年23年的经济市场化指数时间序列数据作为因变量度量指标,以与1978—2000年对应的时间变量t=1,2,…,23为自变量,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参数。我们运用计算机及SPSS11.0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反复的一元线性回归模拟计算,发现利用1985—2000年16年经济市场化指数数据的统计资料进行建模,拟合效果最好。一元回归预测模型及相关检验指标为:
    EMI[,t]=34.527+1.004t[,1]
        (63.449)(15.709)
    R=0.977,R[2]=0.954,F=246.768
    式中EMI[,t]为经济市场化指数,t[,1]为年数且t=1,2,…,16;括号中的数据为T检验值。
    一元回归预测模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该模型的经济学含义是,1985年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平均每年上升1.004个百分点,模型的解释能力可以达到95.4%。根据上述模型,按照每年平均提高1.004个百分点的市场化增长速度预测,2001年反映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EMI指数为51.60%,2002、2005、2010、2015、2020、2025、2030各年可分别达到52.60%、55.61%、60.63%、62.64%、70.67%、75.69%、80.71%(见表3)。
    表3  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预测(2001—2002年)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一元回归预测  51.60  52.60  53.60  54.61  55.61  56.62  57.62
灰色动态预测  51.54  52.49  53.47  54.45  55.46  56.49  57.54
综合集成预测  51.57  52.55  53.54  54.53  55.54  56.56  57.58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一元回归预测  58.62  59.63  60.63  62.64  70.67  75.69  80.71
灰色动态预测  58.60  59.69  60.79  66.63  73.03  81.52  87.73
综合集成预测  58.61  59.66  60.71  64.24  71.34  76.86  81.41
 

    2.灰色系统GM(1,1)动态模型预测

    灰色系统GM(1,1)动态预测模型是一个一阶动态微分方程,它实际上是利用原始数列的累加求和来减弱数列的随机波动性,从而突出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性。[8]根据对我国1978—2000年23年的经济市场化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的反复模拟,最后选定利用1993—2000年8年的统计数据,建立的灰色系统动态GM(1,1)预测模型的误差最小,精度最高。该一阶动态微分方程为:
    EMI[(1)](t[,2]+1)=2448.689e[0.01834226t[,2]]-2404.989
    对上式求导还原得到灰色动态预测模型
    EMI[(0)](t[,2]+1)=44.9144903e[0.01834226t[,2]]
    其中,后验差比值检验结果C为好,小频率误差检验结果P也达到好,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2672%。(注:平均相对误差为1993—2000年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之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利用EMI[(0)]模型预测的2001—203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指数的结果为:2001年中国的经济市场化指数EMI达到51.54%,2002、2005、2010、2015、2020、2025、2030各年则分别达到52.49%、55.46%、60.79%、66.63%、73.03%、81.52%、87.73%(见表3)。

    3.综合集成模型预测及判断

    以上从两个不同角度对中国1978—2000年的经济市场化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动态模型,并依据这两个模型对2001—203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分别进行了预测。为了求出一个综合的预测模型,笔者把以上两种不同的预测模型结合
     
    因为综合了定性分析的知识经验,该综合集成预测模型预测所得的结果(见表3)比任何一个独立的模型的预测结果都要好。根据表3的综合集成预测结果可知:中国2001年的经济市场化指数EMI为51.57%,处于转轨中市场经济的末期;2002年和2003年的EMI分别为52.55%和53.54%,刚刚迈入准市场经济阶段的门槛;2005年EMI为55.54%,基本进入准市场经济;2010年EMI预计可以达到60.71%左右,将达到准市场经济的中期阶段;2015年EMI达到64.24%,位于准市场经济末期向转轨后期市场经济前期过渡阶段;2020年EMI为71.34%,进入到转轨后期市场经济时期;2025年EMI则达到76.86%,届时将有望进入转轨后期市场经济的后期阶段;2030年EMI为81.41%,可望进入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当然,这只是一种根据模型对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乐观预测。
    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市场化进程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市场化的前期,其发展速度要比后期快;而在后期,经济市场化向全方位,纵深的层次发展,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受到经济市场化进程规律以及国内和国外各种因素的限制,其推进的阻力将越来越大,不一定像本文的模型所描述的那样快地一直发展下去,届时我国的EMI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放慢。因此,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要达到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EMI达85%以上),时间可能会延长。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经济市场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目前(2002年)我国整体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大致为52.55%,已经跨入了准市场经济阶段的门槛。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相比,我国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于发达国家(美国目前大约为85%—90%)市场化水平的60%—65%,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本文的综合集成模型的预测结果,我们可以明确,未来3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状况及时间表大致为:2002年中国刚迈入准市场经济阶段的门槛;2005年基本进入准市场经济阶段;2010年进入标准的准市场经济阶段,2015年可望跨入转轨后期市场经济阶段,到2025年可望进入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2030年可望进入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当然,考虑到后期受经济市场化进程规律的约束以及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和限制,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推进的阻力可能越来越大,届时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发展速度则会趋缓。
    但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业已实施及世界贸易组织(WTO)业已加入的内外部压力和动力的促动下,未来若干年中国推进经济市场化进程的趋势将无法放慢,只能加快。预计在本世纪初期,尤其是在2005年完成WTO过渡期后,中国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市场化将会向全面、纵深方面发展,届时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可能会迎来第三轮的较快发展。尽管在后期其阻力会加大,但在国际环境、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中国全面、深入地推进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历史潮流决不会逆转,估计最迟在2050年以后可以进入成熟市场经济阶段。但是,与85%—95%的高度经济市场化目标相比,中国的差距仍然很大。越到经济市场化的后期推进市场化进程越困难,因此,中国要真正实现经济的市场化,达到发达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水平,我们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吴玉鸣  编辑:qinandhua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