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彭雷清专栏正文
彭雷清:高等院校名牌专业建设探析
来源: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07-5-10 点击数:


   内容提要:名牌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教育规律来建设和调整学科专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奉文从名牌专业的内涵、建设名牌专业的意义、名牌专业建设中的有关质量、特色及名牌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高等院校名牌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名牌专业特色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人发展,特别是我国加人WTO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更严峻的挑战。为适应这一形势,高等教育的改革必将越来越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因此,我们应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教育规律来建设和调整学科专业,并将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品牌管理、创名牌等引人到教育改革中,在高等院校创建名牌专业,从而提升专业竞争力和办学层次。本文就名牌专业的内涵,高校建设名牌专业的意义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析。

    一、名牌专业的内涵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高校与社会接轨的接口。按专业设置组织教学,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特点之一。而名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在对这一概念的把握中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名牌专业不等于热门专业。在专业建设实践中,专业变迁会呈现强弱更迭,冷热转换的态势,出现所谓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热门专业指那些社会上短期需求量较大,但其生命力极短的专业,它只反映社会一定时期的一种需求,并不反映专业本身的基础和实力。而名牌专业是指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稳定、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同时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它往往由历史文化积淀而成,专业配置力量较强,如集聚了一流的师资、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条件等。因此,名牌专业的建设需要长期不懈的投人。

    具体来说,它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

建设名牌专业首先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就是说要有名师。“大学者,大师之殿也”,现代大学教师实际上是大学水平的内在体现,很难设想一所学校,没有好的教师,却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学生。结构合理,是指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梯队结构合理,既要有学术造诣深的高水平、高资历教师,更要有一批在教学和科研上有发展前途的“千百十”工程人才。有一支敬岗爱业、乐于奉献、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队伍,要依靠教师的力量来进行教学改革,进行名牌专业的建设。

    (二)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首先要有较大的办学资金投入,要有先进、充足的实验设施与装备;教学手段先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频率高;能够自行开发和研制多媒体教学文件;教学实习基地充足且管理规范。

    (三)教学过程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中英文课程介绍、课程建设规划等在内的各类教学文件齐备;包括实习、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过程要规范;考试命题规范;教学环节(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管理规范。能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能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重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效果显著。

    (四)学术水平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

    教育质量不仅是教学质量,还包括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质量。要从教师的教学研究到科学研究,从学生管理、第二课堂、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形成到校园文化的形成等方面,构建一个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整体环境和氛围。

    (五)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毕业生质量的好坏,最终要靠市场来进行检验,而毕业生就业率就是体现专业设置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标准。此外还要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最新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断进行专业调整和学科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学生,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努力培养一批素质全面、应用能力强、具有真才实学的合格毕业生,使其受到社会的欢迎,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进行名牌专业建设的意义

    (一)是高等教育产业化、大众化的要求,是适应市场化需要的产物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连续扩招,招生人数急剧增加,仅普通高校,1998年招生108.4万人,1999年招生159.7万人,2000年招生220万人,2001年招生250万人。招生人数的增加,使各高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要吸引更好更多的生源,提升办学竞争力,就必须创办名牌专业。

    (二)是适应高校专业调整改革的必要

    从宏观环境来看,人世后,中国高等教育将在全球化背景下求生存。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国际的竞争与变化,紧密联系经济建设实际调整院系专业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提高竞争力。专业调整中必然会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一批有一定基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前景良好的名牌专业必将脱颖而出。

    (三)启动名牌专业建设工程,可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

    名牌专业的建设为一些不能进入“211”工程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这些学校也许整体办学条件和实力与名牌大学有一定差距,但在多年的发展中某些学科和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局部优势和特色,为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某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可以说并不一定是名牌大学才有名牌专业,普通大学一样可以进行名牌专业的建设,每个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推出自身的优势“产品”和优势“品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突出自己的特色,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状况。

    (四)是加强高校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开展名牌专业建设工作,实际上是对部分专业进行“小范围、大幅度”的教学改革试点,通过对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和预测,认真研究未来若干年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并不断地进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积极探索能主动适应与积极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能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并把专业改革与发展作为突破口,应成为高等院校迎接挑战、走向世界的一项最重要的战略选择。

    三、名牌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

    名牌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看最终是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的人才,因此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认认真真做文章,要从各个方面和环节把握好教育和教学质量,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我们更要重视质量问题,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明确质量是生命,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形成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批素质全面、能力强、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毕业生,推动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名牌专业的建设关系到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包括教学,也包括了科研和学术水平,同时还包括了学生工作,所有这一切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来体现,名牌专业建设的关键取决于我们能不能通过前述各环节和过程的努力,明确名牌专业建设和高校质量管理的“三全”特点,培养出受社会欢迎和用人单位青睐的高素质人才。

    所谓“三全”,是指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全过程指的是名牌专业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也即影响教学质量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到招生(用专业吸引力、高考报考率等指标来衡量),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再到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直到毕业教育进行就业指导等,在这个完整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中,都要注意用一流水平、一流标准来进行建设,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并注意规范性和科学性。

    全方位是指名牌专业建设不仅仅是教学质量,还包括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如学生管理、第二课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形成、校园文化的形成等。高校作为一个系统,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直接或间接地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总目标而工作,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全员性是指名牌专业建设的主体不仅包括教职员工,同时也包括了所在专业的学生。

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共同进行名牌专业的建设,使他们树立教育品牌意识,并且要强化团队精神,加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尤其是对学生来说,名牌专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归属感,增强他们在市场上的就业竟争力,因此要在入学之初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对名牌专业的建设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感,从而更加注重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名牌专业的建设将使我们办学眼光由内向外,不仅要重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要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及时在办学过程中进行调整。

    (二)准确定位,突出专业特色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办出特色”是一个专业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并赢得竞争优势的唯一法宝。因为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同时特色也是建设名牌专业的基础。从企业来讲,一个产品若与其他品牌比较没有差别,或者虽有差别但无优越性可言,那它就缺少成为名牌的必要条件。因此,特色将使我们区别于其他学校所办专业。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同一专业的学校少则几十所,多则好几百所。如设置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等院校在2001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分布”中就有214所。如何区分它们呢?就靠特色。同样,有特色的专业才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才会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在名牌专业的建设中,要结合自身的条件、资源和能力,扬长避短。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途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管理、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选定和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在创特色上下功夫,逐步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学校特色。

    (三)名牌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调整的关系

    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如同土地与植物的关系。学科是专业生长的土壤,学科建设中独特的、有影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可形成名牌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科布局合理与否,是关系到能否形成专业的生长点和专业建设的前提条件。但是学科建设又离不开专业,换句话说,专业是学科建设的载体,没有专业(尤其是本科专业)的学科建设是难以为继的,尤其在培养人才为主的高等学校中更是如此。而名牌专业建设更是对学科资源的一种整合和优化,它通集聚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使学术梯队的结构更为合理;并使研究方向更加明确,更加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推出更多的高层次研究成果。因此,既要避免不顾学科基础,随意上新专业的草率决策,又要避免不顾社会需求和效益,勉强上新学科的做法。在规划学科布局时,既要考虑本学科的生长点,又要顾及与其他学科复合后可能产生的新的专业生长点,使学校有限的师资、课程、实验设备等资源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保证办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专业建设要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从学校管理来看,既要抓好学科建设,同时要从有良好基础的学科中选择有一定基础的专业进行名牌专业的建设,反过来促进学科的发展。

    (四)高等院校要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宏观引导

    学科和专业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抓内涵建设的着力点,同时也关系到学校师资、设施、设备、财力及其他办学资源合理配置。因此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要在宏观上重视名牌专业的建设,重视名牌专业的建设对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带动作用,及对其他专业建设的带动作用,并推动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学校应有层次、有重点地搞好专业建设。一方面,学校要制定名牌专业发展战略,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可行性的实施步骤,为了确保每一个专业都获得良性发展空间,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不同专业的投入力度。对于那些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基础较好、有办学特色的专业,学校要给予充分重视,将其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在办学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这些专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能够形成自身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学校的重点和品牌专业。同时,为了真正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在学校内部要认真开展专业评估,使专业建设从前期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到后期的各项建设都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之中,使其上质量、上水平。

    名牌专业还必须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能长期受欢迎、拥有持续竞争力的名牌专业也必须不断创新,增加新的内涵,拓展专业发展的新空间。市场没有常胜者,与其让别人超过自已,不如自己主动超过自己。

 

作者:彭雷清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