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方式的全新革命,物流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青春期”,各地视其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增长点,区域物流在各地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泛珠三角:打造中国新的物流中心
作为第二届“泛珠合作论坛”三大分论坛之一的“泛珠三角现代物流发展论坛”于日前闭幕。在区域物流合作呼吁一年多后,“9+2”各方政府几乎达成了一致看法,打破政策壁垒以促进物流在区域内快速发展,形成中国新的物流中心,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易鹏飞:湖南要制定和完善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快物流相关领域管理政策的调整。对现行交通运输、商业流通等政策中妨碍公平竞争、限制市场准入等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二是扩大物流市场准入,倡导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鼓励外商和民营资本投资现代物流业,参与改造现有物流企业,大幅提高非国有经济成分在物流业中的比重。三是对各个物流环节上存在的无序竞争、暗箱操作、索要回扣、欺行霸市等问题进行认真的清理整顿。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处长潘叙迭:今后粤港物流合作的着力点是“大通关”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口岸之间简化查验环节和手续的合作,不断完善快速通关、便捷通关措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通关效率。
同时,积极推进泛珠三角物流合作。首要是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重点建设跨省、跨境的公路、铁路,通过航道的改造和扩建,形成泛珠三角水上运输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胡书东:广西发展物流的要务之一是加强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充分协商、争取区内物流政策、措施、办法的一致、协调和有效,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合作的新机制,探索在区域内建立相关制度性规定和具体协议。
对于大珠三角是一个理想的物流中心这一说法,政府官员大都表示赞同。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助理巡视员王德生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制造中心、采购中心和亚太地区的分销中心,但具体哪个地区能形成巅峰,应当说,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环渤海地区都有一定的条件。这些地方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供应链的管理问题,谁能率先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谁就最有可能引领这个中心。从实力和潜力看,应该说珠三角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泛珠三角地区,既把握中国市场,有着广阔的腹地,又能通过香港、澳门连接世界,还与大湄公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紧密相融。大珠三角正处于内地与东南亚的连接区域,这是一个理想的物流中心。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尹淑琴也认为,泛珠三角区域既有原材料产地,又有加工基地,还有沿海港口。实现物流一体化运作,是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扩大区域对外开放,形成区域内东中西部互联互动、协调发展、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泛珠三角物流合作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三角物流提速“进行时”
物流、信息流的自由流动对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目前,在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个以“大通关”平台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化网络正在加紧建设。这个网络将整合管理整个区域的物流信息,大幅提升物流速度,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区域间物流瓶颈一直是长三角的尴尬,当物流牵涉到两个不同关区时,效率就变得缓慢了。这样的情况,在长三角地区曾普遍存在。这种局面,将随着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平台的建设、完善而得到改变。
根据上海海关上报海关总署的《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是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四个直属海关视为“大通关协作区域”,在跨关区快速通关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虚拟的区域数据平台,实施“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统一平台,区域联动”的一体化新模式。
“这里最大的变革,就是改纸面单证为电子单证。”德讯(中国)公司的吕经理说。作为世界3大货运代理公司之一的德讯(Kuehne&Nacel)2004年将其上海办事处升格为(中国)公司,就是基于上海正在成长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物流中心的实际。
同时,建立“大通关”体系,将实行由企业自主选择货物的进(出)境地或指(启)运地海关申报交单,并由申报地海关确定进(出)境地或指(启)运地海关办理放行手续的通关办法。这就意味着,企业只需申报一次,货物就可以出关。
“当然,要真正实现纸面单证向电子单证的转换,首要的问题还是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实现电子单证的有效性。如果电子单证在一地有效,或者一个部门有效,而在另一地、另一部门却不被认可,那么企业将遭遇更大的损失。”吕经理说。
区域物流如何做大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加快资本周转,使有形货币在流通中产生更多的无形货币。它的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产成品大量库存的顽症,极大地减少库存占压资金。据统计,我国国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占用流动资本3万亿元,年平均周转速度仅为1.2次,而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每年的周转速度在20至30次。这是一块极其诱人的大“蛋糕”,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陆续推出大手笔,力图在新一轮物流业竞争中抢得先机。
如何做大这块“蛋糕”,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物流业具有环节众多、信息量大的特点,而且信息的动态特性和实时特性较为突出,应依赖信息系统与有形市场的结合,增强有形市场的集散能力,拓展发展空间。目前,不少地区的物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严重滞后,信息的定时发布和交流不够快捷、及时和全面,区域内的市场和大小商品集散地各自为政,致使信息获得成本过高且不能共享。不少市场还存在布局不理想、内部规划不协调等因素,尽管有的市场规模建设在当地领先,但交通、物流、仓储、配送、商务楼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仍显滞后,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区域物流业要有更大作为,就必须迅速扩大规模和提升档次。通过几年的开发,一些地方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物流规模,但与现代化物流中心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未来的区域大物流园区应该是跨区域性的,不仅向省内辐射,而且要发挥区位优势,辐射到周边省份,成为物流中转站,成为我国地区规模较大的物流中心。目前,各地商品集散市场还只是低层次的批发市场,商品档次较低,成本较高,经营方式传统。因此,提升物流的档次,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储存、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满足各种零售商和批发商的需要,是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还要加快物流信息化工程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信息传输。尽快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与制造商、供应商、用户及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并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物流全过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利用互联网发展网上批发、购物、配送市场等。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潘叙迭简介 [2009-1-17 16:03:37]
- 潘叙迭:广东流通业改革开放30年主要特点 [2008-11-28 14:36:35]
- 区域物流进入“青春期” [2005-9-22 12:09:51]
- “9+2”:打造中国新的物流中心 [2005-9-22 12:06:27]
- 第三产业全部向民资开放 [2005-9-22 11:55:29]
- 广东流通业变革惊涛再起 [2005-9-22 12:10:3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