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拥有千年商都优势,有着发展现代化大商都、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优良的现实条件。好风凭借力,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下,面对新一轮流通业发展的黄金周期和高速成长阶段的来临,广州商贸流通业通过优化整合、强势扩张,通过自身潜在的优势,将在建设中国的“商业之都”中起到核心作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问题与原因
广州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埠,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就是闻名于世的通商口岸,至今从未关闭过。“海上丝绸之路”也始于广州。传统的商业文化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环境,许多人世代经商,一代一代川流不息,观念开放,经商意识浓厚。广州许多民间民俗,饮早茶、吃宵夜、逛花街等,也创造了许多商机。广州营商氛围浓郁,商业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是国内许多城市无法与之比拟的。
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体现在多方面,如地理位置优势、河岸商业发达优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所带来的商业文化优势、千年商业所积淀的商业品牌优势(如北京路、上下九等)等。这些优势的直接结果就是反映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销售额、物流总量等商业质量指标,广州都处于全国第一位。广州实际上已经中国省会城市中最大的零售购物中心(因为北京、上海是直辖市)。
然而,除了改革开放初期在“重商主义”的带动下广州商都优势一度被充分发挥并在全国处于最领先外,随着近十年来“工业主义”的冲击,广州商业的相对优势未能得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从而存在透现出一系列问题。
1、广州商业的优势产业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的发展和原始积累过程实际上是从商业起步的,仍然,迄今为止,商业却一直没有作为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被选择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业在广州产业结构中的战略地位被轻视了。即使在全国和其它省市自2001年开始大力发展流通业,并以此来带动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广州也仍然没有从战略上对此加以调整和改变。
本课题中,“广州千年商都优势”虽然突出历史优势这一方面,但其实质上是为了借此提示、说明和强调广州在发展商业方面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和现实优势,而并不仅仅只是“千年商都优势”而谈历史优势这一点。
广州没有充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现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广州至今没有出台自己的商业发展战略进而也没有明确商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是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商业城市,其商业类上市公司长期只有一家,前不久才新增加一家,而且在证券市场影响不大。上海、北京、大连、武汉、成都、长沙等城市都有多家商业类的上市公司;
三是背靠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中心这一得天独厚的巨大商业资源,却没有充分注意自己的分工和定位,没有看到为这种制造业服务所能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没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并发展与之相关的商业服务业。有庞大的商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却没有很好地引导性利用,而是任其自然流动;
四是广州拥有全国最早的娱乐机构、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机构、最大的广告公司、全国最大最早的展览会展机构以及“吃在广州”的巨大无形资产,然后这些优质的潜在商业资源却没有形成全国的知名品牌,没有得到有效的扶持和发展,对于这些优势产业长期以来任期自生自灭,无序竞争;
五是全国很多城市都看到重全球采购中心的地位,广州却没有出台相关的文件和采取明确的行动。广州实际上比其它任何城市更有条件成为全球采购中心,因为拥有“广交会”这一特殊的城市品牌,这也是为什么家乐福选择广州而不是选择上海的原因。然而,对此,我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借口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来掩盖政府对这一方面的“无所作为”。
六是多年来政府未对纯粹的商业项目进行过财政投入,城市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商业发展的空间,尤其是五羊城、天河地区的开发,另外在交通规划等方面也没有充分考虑考虑商业元素;
七是尽管广州实际上是中国的商都,但广州却缺少没有建立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的计划和行动,迄今为止也没有在中国或华南地区建成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标志性商业场所;
八是广州本来可以成为广东人更好的休闲娱乐中心,但广州本地人和外地人却普遍认为广州却没有什么可玩的,大多都去东莞等广州周边地区。外地人到广州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可去。广州很少挖掘这些有前景的商业题材和资源。
九是未能明确看到广州商业生命力的真正来源即民营企业的力量所在。政府的“政策偏好”与“经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广州市政府将主要的精力长期放在抓国有商业企业,但这些企业却并没有在全国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广州民营商业十分活跃和有生命力,却没有相应的引导性对策和产业推进政策,促使这些企业做大做强。
总之,本课题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从产业选择中的决策思维到资源配置等方面应充分重视商业在广州产业整体中的优势地位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仅仅在于某些具体的措施或执行的单方面改进。
2、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及影响
广州商业的优势未能得到发挥,实际上是由于“工业主义”和“产值经济”形成的产业选择策略所致。在“产值经济”的影响下,广州目前选择的优势产业除了具有产值和税收效益外并没有一项在全国具有真正的优势,而真正具有优势的产业如商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会展业、广告业、传媒业、中介服务业、物流业、娱乐业等反而没有被作为优势产业去扶持和发展。
广州至今都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商业品牌,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主要精力和政策重点的政策研究都是围绕着生产性企业来进行,政府主要在抓生产,很少抓市场,很少研究和制订全面系统的流通业促进政策。
弱势产业被作为强势产业去发展,必然消耗过多的资源,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短期的收益可能换来的是长期的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滞后;优势产业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挥,容易丧失良好的机遇。总之,当上海正在研究如何将第二产业尽可能转移到市外甚至外省并打造商贸中心时,当全国各地纷纷扩张商业版图时,而广州沉醉于一种过于浓重的“工业强市”情结中不能自拨。本来广州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最强的商业王国”,却可能被掩没在无数商业群雄的竞争之中。如此下去,广州如果不对商业发展思路进行战略调整,不对优势进行巩固和及时提升,完全有丧失了一次借助流通链整合而领导全国流通业变革的大好时机,进而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变成二流的商业城市和二流的工业城市。
例如,物流业作为商贸流通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虽然已认识到大力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并正在加紧规划,但广州多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大规模投入,固然与物流不可分,然而却并非站在发展物流业的角度来运作和规划的,而是基于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建设本身来考虑的。广州在推进这些事业的发展时,并未在政策体系上将它提升为大力发展物流业这一新兴产业的高度来进行,也不是从广州产业结构演变的必然趋势中去作出的选择。可以说,尽管我们在大力发展物流业,但从产业战略上仍然存在诸多模糊的认识。
总之,无论从广州在全国及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定位,还是从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条件来看,广州都应该将商业作为优势产业去发挥。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千年珠江比百年浦江具有更大的商业魅力和增长潜力,然而却缺少足够的关注和赏视。最典型的一个证明就是广州将自己定位于山水之都、文化之都,但却没有提到自己最具城市特色和个性的一面,即“商业之都”。
[NextPage]
二、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为了进一步发挥广州潜在的商业优势,有必要系统地理清工作思路。
1、基本方向
从目前广州的商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看,要发挥广州商业优势,做大做强广州的商贸流通业,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方向,就是要将广州建设为现代化大商都。为此,一是要做好规划和布局,要以建设现代化大商都的目标、理念、指导思想和定位去进行商业网点规划,使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其次,寻找发挥广州商业优势和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切入点、突破口、发展空间和潜力点;最后要有得力的措施。
要发挥广州千年商都优势,就要将广州作为现代化大商都来建设,但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建设受广州商业现实、城市个性和特色所约束,因此,做大做强的基本策略应坚持市场导向。这种导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行业规划与决策层面,对于批发市场、物流园区、购物中心、商业街的形成,应坚持市场评估为第一原则,改变政府关门做规划的局面;二是企业层面,即在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企业的过程中,坚持市场主导,政府的支持更多的是从市场环境、市场开拓等角度进行,应减少指令性的拼凑、拉郎配以及习惯性的优惠或贷款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最终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以及长期发展的能力,靠优惠、靠财政补贴以及拼凑是难以凑效的,它最终只有在市场打拼中才能健康成长。
现代化大商都不可能简单地功能和层次基本接近、品牌影响力相当的商业功能区或大型购物中心组成。全世界任何一个大商都一定有一个大都市级的商业轴心和主干框架,其结构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2、明确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发展空间
一是城镇商业。繁荣繁华看中心城区,体现实力则看郊区(大型购物中心、物流、新的产业带、工业园区都往郊区)。广州正在一批大型新城,如珠江新城,华南新城、白云新城等,这些新城都将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发展空间,同时,广州郊区的大批中心镇,如番禺大石、增城新塘等,正在实现人口、土地、产业的重新聚集,那么,这些城镇的商业就大有发展空间。
二是社区商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结构和质量正在发展巨大转型,百姓正向小康社会过渡,老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正出现新变化,如保健、美容化妆、一次性用品、股民的证券交易、健身等。这样,消费结构的变化,就给社区商业的大发展带来巨大空间,尤其是社区超市、连锁便利店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是河岸商业。广州琵州国际会展中心就在珠江边上,同时珠江游已成为名牌景区,而未来商业正由购物型转型休闲购物并重型,因此珠江两岸所显现出的商业前景正代表未来广州作为现代化大商都的形象所在。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看,珠江两岸商业带正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大商都的主轴所在。
这一商业带西起白鹅潭,东至黄浦港,中心在琵州岛。在这一带里,不仅汇聚了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精华,而且正逐步起到凝聚广州河南河北两岸商业能量的中心作用。在广州,也只有珠江两岸商业带才能形成华南商都的大气魄、大容量和辐射动力。当然,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或许这一商业带仍然处于发育状态,处于广州商业的“低洼地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商业的转型,以及珠江两岸的持续开发和琵州会展中心、广州大学城、珠江新城、黄浦军校旧址等的开发,在未来十至二十年内,它一定会成为带动广州商业起飞的龙头。
此外,从全球大商都的形成看,无一不是以河岸或港湾为轴心。如东京的东京湾、香港的维多利亚湾、上海的黄浦江等。因此,珠江两岸商业带将是未来广州商业最大的发展空间。围绕这一商业带,可形成购物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休闲中心等。
四是庞大的珠江三角洲制造业所带来的商业服务业,包括物流服务、采购服务、商业信息、商业管理顾问、广告咨询、中介服务业等。总之,广州如果站在一个省会城市的高度,从带动广东、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大战略出发,将自身定位于一个领导整个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巨大商业服务中心和交易中心,那么,广州商业的格局将会一个崭新的局面。 从以上四方面看,广州商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3、突出重点
现代化大商都的建设牵涉以商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但作为研究报告,不可能涉及到它的每个方面,应突出重点。具体来说,广州要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应突出抓好五“大”点:即大商业带、大商业园区(包括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园区、零售业商圈、会展商业区等)、大商业集团、大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心、展览中心等)、大环境(营商环境)。由于大商业园区、大商业设施在即将出台的《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1-2010)》和《广州市商业局未来五年商业规划》都已有详细安排和体现,这里不再重复,这里重点突出大型商业带的建设问题。
从广州较长的历史和未来看,广州现代化大商的格局都将主要由二纵三横五大商业带构成,横轴以珠江两岸商业带为主,纵轴以火车东站-珠江新城-海心沙往南商业带为中心。横轴的次级商业带分别为河北的环市路—天河路—中山大道商业带和河南的新港路商业带。由于广州城市的发展布局是东西走向,从西向东发展,因此,广州商业带的分布将主要呈西东走向。
未来十年内,广州商业最活跃的地带仍然是环市路-中山大道商业带,其中,以天河城和天河正佳购物中心为核心的天河城商圈将是这一商业带的龙头。这一商圈不仅业种业态丰富,休闲娱乐业发达,商务资源庞大,而且人口流量和购买力仍在快速增长。目前这一商业带也是珠江三角的核心部分西起天河立交,东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广州同时也是珠江三角洲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带,目前这一带有著名的广州购书中心、天河城、广州电脑城、天河电脑城、南方电脑城、天河娱乐城、好又多、摩登百货、万佳、百佳等大中型商家,正在兴建的还有正佳购物中心、报业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大型商业设施。此外,还有大量的高中档餐饮业吸引着巨大的人流。因此,作为未来十年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重点,就是将天河商圈打造成全广东最大的商业中心,并争取在这一商圈涌现三至五家的商业类上市公司。
此外,广州为了树立现代化大商都的形象,应在未来五至十年通过多种形式建设二至三个类似于新广交会场馆那样规格的全国一流的超大型商业设施,作为广州商业形象的标志性工程。同时,对于已经建成的新广交会场馆,应该请国际一流的商业策划公司和包装推广公司进行整体策划和宣传推广,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商业功能和作用。
总之,通过20年左右的建设,当南北两条商业带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广州商业在珠江两岸商业带的整合和提升下形成巨大的商业合力,形成名符其实的华南商都。
4、确立目标
“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目标可以分为数量目标、结构目标、质量目标三方面。
(1)数量目标。
根据国际标准,大都市的零售市场规模应达到225亿美元,即相当于1861亿元人民币。显然,广州在总量规模上已经达到这标准,属于商业大都市的行列。
根据定位,广州最终要建成华南商都,与此相适应,广州应涌现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在华南名列前几名的综合型商业集团和专业集团,包括零售集团、中高级批发市场、物流集团、餐饮集团等。其中,与国内竞争对手相适应,大型综合型商业集团的年营业额应向1000亿元努力。而就零售业而言,根据国内零售企业的规模水平,短期内年营业额在100亿元即可称之“大”,但在中期内,至少300亿元才能称“大”,而要在国内称“大”,应该在500亿元以上。因此,按照等级分布原理,作为大商都的目标,应该有二个以上年销售额在300亿元、三个以上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以及一批年销售额在10-30亿元的零售企业团队。
(2)结构目标。
业态结构方面,根据商业成长阶段,超市在各业态结构中超过50%才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同时,企业组织结构方面,有限公司和股份制企业应占50%以上。此外,现代化大商都应包括四大基本功能,即现代化的购物中心、进出口贸易中心、批发交易中心(含国际采购中心)、物流中心。
(3)质量目标。
现代化大商都一定既具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又具有大都市商业的气魄、气氛和品质。其效果就购物之都、会展之都、物流之都、休闲之都、服务之都。质量指标主要体现“做强”的因素。
现代化大商都由四大块十五项要素构成,即商业供给模块(a大型知名商家、b高质服务、c高雅购物环境、d商品种类丰富、e国际品牌聚集、f流行消费发祥)、商业需求模块(g庞大市场购买力、h高质主流消费群体)、市场环境条件(i著名商业街区、j商家诚信体系、k综合功能完善、l便捷交通条件、m消费者权益保护、n商贸促进政策)、综合优势和特色(o商业文化)。上述十五项要素中,a、b、c、g、i、j、l、m八大要素是建设现代化大商都的基本要素,而d、e、f、h、k、n、o七大要素则属于体现商业现代化质量等级的高端要素,即它们的评级越高,则说明该城市商业现代化程度越高。
同时,与传统商业不同,现代化的商业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服务商业、商务服务商业、生产服务商业、休闲服务商业,商业成长阶段与商业服务内容同步变化,即现代化商业中非消费型购物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商业质量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娱乐、文化、商务等元素在商业活动的比重。
5、寻找差距
(1)总体差距。现代化大商都的建设是一个过程,它一方面要求发挥各种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另一方面要求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弥补差距和不足。显然,由于广州商业目前还刚进入起飞商业阶段,离成熟商业阶段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整体而言,广州还缺乏现代化大商都的综合优势和特色,对现有的资源和优势还缺乏足够的挖掘、研究、宣传和实施,在商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上还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总量指标方面,广州的零售市场规模离大商都的基本要求还有400多亿元的差距,这至少需要三年时间的努力。
(2)在要素指标方面。广州在基本要素和高端要素都不程度地离现代化大商都的目标存在一定距离,尤其是基本要素方面,基本要素的差距直接制约了高端要素建设的进程。具体表现在广州目前既缺少高品牌价值的以本市为基地的现代化大商家、批发市场,也缺少现代化的商业街区、优良的诚信环境、高品质的商业服务等。其中在数量体现最为明显的是,广州本地零售业的最大规模还处于10亿级水平。
[NextPage]
三、具体措施
发挥广州千年商都优势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关键,一方面在于从战略上突出广州商业在广州产业结构中的优势产业定位,强调广州商业体现广州城市个性、特色和形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重视提升政府对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市场和资本运作能力。
1、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广州商业发展战略
“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既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商业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从战略上明确商业与广州经济的关系以及它在广州产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充分注意千年商都的优势和潜在经济价值,因此,为了建立现代化大商都,有必要在市政府领导下成立新的权威组织机构,以协调各方面的运作。
为了有利于商业的长期发展和健康成长,特提出如下战略定位和思路。战略设计的初步安排是:2008-2010年,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造条件打基础;2010-2015年,在规模上迈上新台阶,形成大商都形象和城市品牌。第三阶段,2015年-2020,初步建成以带动和辐射广东全省的现代化商都,并形成区别于北京“政治文化之都”、上海“经济金融之都”的另一个城市形象“商贸购物之都”。
在研究的过程中,应防止出现将这一战略性问题变成细节性的具体问题,即不应变为如何设计规划商业网点项目以及一般性商业的具体工作,应充分尊重本课题的主题价值。在考虑商业的发展前景时,必须从更长的时间的跨度和更高的层次来思考,至少要考虑未来20年广州商业发展的空间,而不要过于受现实左右和考虑过于短期的目标。因此,在指导思想应坚持以下三点:
第一,坚持科学。商业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不能将发展工业或搞政治的思维方式来规划商业。因此,商业规划不仅受开发商、投资商和政府部门偏好所左右,不能简单地将开发商的投资计划(如建某购物中心或批发市场)和区县政府的本地计划(如建各类商业街)就直接变成整体的商业规划,这实际上会产生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作为大商都的商业规划应有自己的主线和灵魂,并以此指导整体计划的建立。
第二,尊重现实和历史,但又要有所提升和超越。各类已建和在建的商业街、批发市场、购物中心,其决策和形成的背景不同,投资者和决策者所站的角度也不一样,因此,尽管它们是既成事实,但并不等于它们的布局和建设就科学。实际上,随着市场的变迁,会有一些过去辉煌的商业街和购物中心处于淘汰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造辉煌”。因此,对于各类已建、在建和即将兴建的商业街、批发市场、购物中心、展览中心、物流园区都有必要按照商都建设的长远目标从战略思路上清理一遍,并提出指导性方案。例如,把北京路与东京银座类比,显然更属于商业炒作,而不宜作为商业发展的规划和定位。
第三,进入工业化中期后,随着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商贸流通业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主导一个城市的整体经济结构,因此,应该全面提升商业规划对其它规划的支配力。例如,商都建设规划固然既要尊重过去的其它规划,但却其它规划围绕它作出适当调整,包括物流规划、交通规划、国土规划、城建规划等,以使它们协调和发展。在这些规划中,商业发展规划应是中心。
此外,广州在考虑自身的商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注意与香港的对接。在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只有香港与广州处于同一个重量级的商业城市,只不过,香港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大商都,而广州正在成长中。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密切,香港服务业将进一步大规模转移到内地,而广州作为华南中心的地位位置,具有承接香港服务业大转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广州应从战略高度,象当初珠江三角洲迎接香港制造业转移一样,加大与其合作的力度,承接香港服务业转移和迎接全球采购业向广东的集中,从而为提升整个广州的商业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而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广州有必要组织专门的研究阶段重新探讨穗港商业发展战略问题。
2、产业引导与发展次序
广州建设现代化大商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重点,因此,为了节约资源,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商业发展规律,商业规划必须考虑依次序推进原则,而不是满天星式的到处撒网,低水平重复建设。
首先,广州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主轴是由西往东,广州商业的轴心也必然随之东移。因此,在广州西部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还在老城区投入过多的商业资源,试图以高投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显然,这在商业规律上是说不过去的。以南方大厦为节点,以北京路为轴心的广州西部商业在传统初级商业时代已经达到了极度繁荣,其成长空间已相对有限,尽管这里也有代表“千年商都”的若干历史资源,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在这里进行无限度地商业开发。因此,无论商业街的改造提升,还是从商业带的建设,在规划中都不应将重点放在这一区域。
其次,目前以天河城为中心的天河路-中山大道商业带正逐步从西向东扩张,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但这一商业带的发展空间仍然相当大,因此,在进行商业规划时应尽快提出“指导性意见”,沿线,以有序地推进这一商业带的扩张。这一商业带的发展将直接代表着未来十年广州商业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水平。
再次,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广州应开始大力推进新港路商业带的开发建设,重点通过琵州会展中心和购物中心提升这一商业带的品质和辐射力。
最后,2015年后,开始大力发展珠江两岸商业带,以此为轴心,提升其它商业带的整体扩张能力,进而把广州商业带入一个新境界。
3、培育大品牌,提升市场运作能力
一个现代化大商都的形成,必须会由一批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品牌组成。广州应全方位打造自己商都的品牌形象为了提升广州商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应重视形象宣传、市场包装和推广,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发挥商都优势和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一方面提升两个层次的市场运作能力。即是政府的市场运作能力,二是商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前者是指政府如何借助市场手段去整合产业资源和促进商业的健康成长;后者是指企业自身在做出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不断对外扩张,做大做强。
政府在提升关于商贸流通业方面的市场运作能力主要突出以下三方面,一是就是根据商业的战略定位去塑造本城市的商业形象,借助各种手段宣传自己的商业品牌,打造和包装出一批知名的商业品牌,象广州的餐饮业(如广州酒家、新荔枝湾、绿茵阁等)、休闲业、批发业、展览业、商业街、商业服务业等一系列品牌都在全国已经具体一定的品牌基础,只要进行适当的宣传推广,一定打出一批象“小肥羊”、“谭渔头”这样的全国性知名餐饮品牌;二是营造一种繁荣繁华的商业气氛,设计和利用各种活动、节庆等途径打造出浓烈的营商氛围。广州在这方面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例如,广州著名的商业景点和市场在广州的路标上都没有标识,珠江游很旺但却无广告牌等,这些细小的方面实际上都可烘托出广州的商业气氛和城市个性,可我们很少去作;三是政府还可以通过信息支持、行政协调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鼓励广州商业企业走出去参与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去各种市场条件下开展商业活动。目前,国内外的知名商业企业纷纷来广州扩张,反之,广州商家却很少走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州商家的市场运作能力比较薄弱。
4、加强资本运作,培育一批商业类上市公司
在新经济时代,资本是整个经济的灵魂。广州商业为什么缺少超级大型企业?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善于资本运营,整个经营理念还停留在产品经营时代。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是各行业最优秀的代表,上市公司的多少也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城市形象和以及其在全国的行业地位。而且在日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产业或企业都必须依托于一定形式的资本运作才能获得真正快速巨大的发展。企业是否上市,并不仅只是“融资”这么简单,而是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系统改善。脱离资本运作纯粹地抓生产或抓商业都是传统旧思维的习惯作法,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必然会处于弱势。因此,为了加快广州现代化大商都的建设,政府和企业都有必要大力提升自身的资本运作能力。其基本目标就是挑选各行业的优秀企业上市,培育一批商业类上市公司,借助在在证券市场上市这一途径,系统改造和提升全市商业扩张的平台。
资本运作就是强调以资本的长期增值为目标,以资本项目为经营单位,以兼并收购、市场整合、管理出售等为手段,通过资本的进入、整合、退出等操作方式来维持资本安全和获取资本收益。资本运作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经营模式和思维理念,它将管理、信息、人才等视为长期性资源,将产品、技术等视为创造价值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但任何产品和技术都有一定的市场寿命从而不具备长期价值,资本更关注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生存发展能力。在这种思维方式下,那些只知道卖产品而不知道如何将产品优势转化品牌优势从而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的企业,就不是一个好企业
广州在资本运作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注重将有一定品牌基础的行业龙头企业改造上市,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也不注意发挥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任其在市场中默默无闻,浪费上市资源。全国有近100家商业类上市公司,象西单、王府井都已上市,但广州最近才有二家商业类上市公司,而且是在业内并不具备资本形象和影响力的一家。有“食在广州”的广州饮食业居然在资本市场上找不到影子。而上海南京路上就有联华超市、上海一百、时装服份等一批商业类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广州可借鉴上海的经验,通过资本包装推进企业上市然后通过一系列资产重组提高了本地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业绩水平,进而不断地改善和提升这些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和综合实力,让它们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成长。
为此,广州将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一是组成专门力量研究广州商业的资本运作战略。明确将龙头企业培育与资本运作结合起来。二是五年时间内争取在餐饮业、会展业、娱乐休闲业、商业街、批发市场、物流业、连锁零售业等一系列商贸流通行业的企业中各选择一至二家培育上市,其中争取零售行业争取有三家以上的上市公司,进而形成一个相对庞大的上市公司群体,在全国资本市场上打出广州商业的形象;三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重组,将一些优质的商业资源注入到上市公司中,促使其不断做大做强。
5、改善营商环境,留住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将总部设立广州,发展“总部经济”。
广州固然具有千年商都优势,但要发挥这些优势则必须具备相应的营商环境,没有一定的环境保障,不仅难以跨国商业企业和国内、省内的大型商业将总部设在广州,而且原来已经进入广州的这些商家总部或总店也会留不住而转移到其它地方。目前,广州商业企业发展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尤其本土商业相对弱小,竞争力不强;现代化中高级批发市场和现代商业业态发展步履蹒跚,与营商环境不尽如人意不无关系。
广州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政府对商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不到位。长期以来,我市商业工作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侧重于对市属国有商业企业管理,未能着眼于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一方面,对商贸业发展通盘考虑不够,对商业的投入也不足,扶持力度不够,商贸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呈分散、自发状态。另一方面,统筹协调不够,商业网点建设整体性、前瞻性不强,资源配置和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区域重复投资,竞争激烈,一些区域却缺少引导,鲜见投资。
第二,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的项目、有的行为没有充分保护营商环境,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市有关部门考虑较多的是开发商利益,对商业企业的利益考虑较少,而不是象上海等城市在进行建设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改善和保护营商环境。例如,中山四路、五路及人民南路沿线经历上千年历史沉积发展起来的具有岭南风情人文景观特色的传统商业带,在拆迁中没有采取相应保护措施而被割裂,失去特色。人民路高架桥在一段时期内缓解了老城区交通阻塞的状况,但直接影响了以南方大厦为核心的传统长堤商业圈的营商氛围,即使是友谊商店这样的实力品牌商家也难以有所作为,知难而退。
第三,交通设施与商业发展不配套,交通管制和商业流通不协调。我市交通运营和交通管制部门缺少为城市商业服务的指导思想,在工作中经常是出于本部门工作方便的考虑,而不是如何有利于繁荣城市商业与便民得民。上下九路步行街实行交通管制后,许多路段和地点不准停车,货车无法在便利地点卸货,商家不得不用人力小推车从一公里外的卸载地点搬运商品到商店。即便如此,有时还遭受执法部门以人力车无照为由罚款处理。站前路的白马、黑马服装城因装卸货不便,生意下滑,许多客商已转到东莞虎门易地经营。沙太路集结了广州众多的货运场,每天有成千上万南来北往的货车装卸配载货物。但禁止货车白天通行后,过去只需一天装卸的货物,现在需要三天才能完成,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成本,也阻滞了货物流通。长此以往,广州的集散功能将会减弱。
第四,在整治城市环境过程中,有的不尊重商业规律。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弄巧成拙。如高第街的改造就属于一个典型案例。
第五,一些部门过多地考虑本部门利益而轻视企业利益,例如,国有、外商、私营企业投资兴办货运站场,不管投资多大,管理多规范,不和主管部门合股都很难领到牌照合法经营。
此外,政府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行政审批多,企业准入门槛高;二是办事不公开、不透明;三是行政执法不规范,随意性大,以罚代管,执法腐败现象禁而不止。企业税费负担重,企业营商成本高。与其他大城市相比,我市房租、地价、电价、运费等相对较高,各种税费、摊派、检测检验收费也多,企业负担重,经营成本较高,影响了我市营商环境,削弱了竞争力。
为了真正将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商都,政府各部门应从战略高度对此加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计划,树立商都意识,各部门都要为塑造广州商都形象和繁荣商业各尽其责,对于那些违背商业规律和阻碍广州大商都建设的部门计划和规章加以改进、完善甚至清除。从工商部门的名称登记、交警部门的交通管制到城建中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应考虑如何有利于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应让有关清楚地认识到,正是他们的行动使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并且使一些优势正逐步丧失。
可以考虑,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广州连锁经营十多年的发展道路进行集体深刻反思,并结合上海的经验,要求这些部门都认识到大家的工作对广州整个商贸流通业的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因为连锁经营在我市的命运充分反映出我市整体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现代商业业态,如超市、连锁、特许经营等,在国内广州起步最早,第一次全国连锁业发展会议是在广州召开的,但目前发展的速度、规模落后于北京、上海,也落后于深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沿用旧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现代商业,不适应现代商业业态的发展要求。如连锁业是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对其商品质量的检测,可在总部一次抽检完成,但有关部门习惯于旧的管理模式,依然逐一到各连锁店抽取商品样品检测,工作效率低下不说,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使企业不胜其烦。目前,连锁业是统一在总部所在地缴税,而分店当地收不到税,当地对连锁店的支持就会大打折扣。而且,连锁店之间的货物转移也视同买卖,需要纳税,这些显然不利于连锁业的发展。相反,上海为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各部门通力协作,想各种办法为连锁企业排忧解难,从而使之获得快速发展。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王先庆:格力模式的形成与国美、苏宁渠道控 [2017-4-17 16:42:15]
- 王先庆解读湾区经济 [2017-4-11 10:44:21]
- 王先庆:国内外互联网集聚区发展趋势对广州 [2017-4-10 9:17:30]
- 王先庆课题组研究报告获广州市领导批示 [2017-4-8 15:51:01]
- 王先庆等:扩大内外销产品促进消费升级需求 [2017-4-8 11:55:30]
- 王先庆:投身物流革命,创新物流教育 [2017-4-7 9:26:5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