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东莞鞋业从“重制造”向“重流通”转型
来源:2009年09月21日 南方日报C04版、C03版 发布时间:2009-9-22 点击数:


  亚洲鞋业总部基地建设所在地的大型广告:“世界鞋业看亚洲,亚洲鞋业看东莞”。

  在金融危机之前,东莞的鞋业制造早在2008年初就提前卷入了倒闭和衰退的危机中,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提高及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使得制鞋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与此同时,基于庞大制鞋产业的鞋材、鞋业专业市场却在厚街镇壮大。如亚洲鞋业总部基地、寮厦新世纪鞋城、南峰鞋材市场以及老牌鸿运鞋材鞋机市场的扩建,打造成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制鞋产业链采购基地的提法,被频频提起。

  在经过一番生死搏杀后,东莞制鞋产业开始逐渐恢复“元气”。而后方积极活跃的专业市场无疑作为主流业态引导东莞鞋业从以往单纯的加工制造环节向采购、研发以及物流集散等综合型流通环节转变。

  可以看到,东莞鞋业正在有意或无意间重走虎门服装的发展路径,而伴随着这些高度市场化的项目开发举动,怎样既保持一定的集群度又实现错位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值得业界关注。

“流通”变局的三类路径

  次贷危机,外国人的钱袋子紧了,消费需求下降,传导给中国制造产业就是订单下滑,产能严重过剩。东莞制鞋产业作为国家鞋业产业链上一个环节,也逃脱不了这场危机。而此时,一股力量正在暗中涌动,他们像是瞅准了一个千年难遇的抄底机会,趁机在东莞制鞋产业链的弱项——流通环节上,进行战略性布局。这当中既有来自民间的力量,也有来自政府的推动,大致总结为三类路径:

  首先是政府和企业联合推动的“退二进三”。

  鸿运鞋材就是民间资本和政府“完美”合作的典型。2008年11月,当东莞制鞋企业被危机阴影笼罩的时候,位于厚街镇北环路寮厦村的鸿运鞋材鞋业广场二期正式落成,在2007年投资1500万元做一期工程后,再追加9500万元开发二期项目。

  这个项目的合作背景有点特殊,鸿运二期4.2万平方米集体用地上原是6家濒临倒闭的普通加工型工厂。“真的很巧,刚好迁走的厂房就在鸿运一期旁边,而我们刚好也有扩大规模的想法。”鸿运鞋材鞋机广场董事副总裁蔡建鑫说。

  商机、地理位置和人脉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巧合,鸿运鞋材愿意砸入上亿巨资来重新改造这些已空置或面临空置危险的旧厂房,将其变为鸿运鞋材的二期工程。

  今年8月12日,省委书记汪洋走访鸿运鞋材市场期间,当他听说效益不错时,就直言“办工厂不如办市场”。当他听说,经过半年的经营,鸿运鞋材鞋业广场对寮厦村集体经济贡献比单一出租厂房增长近三成时,他认为,这是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成功的“鸿运模式”。

  “鸿运模式最大的标本意义就是,镇中心周边的村,利用土地商业优势,淘汰落后产能,通过‘退二进三’方式来实现‘腾笼换鸟’。这种模式对东莞相当数量有条件的村,是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东莞副市长江凌说。

  从某种角度看来,鸿运鞋材鞋业广场的扩张已不单单是民间资本的商业行为,他已经成为东莞政府和村委推动“退二进三”,缩小第二产业比例,发展第三产业思路的一个成功模本。

  其次是地产商投资的纯商业地产投资项目。

  两条腿走路总强于单腿蹦跳,鸿运鞋材鞋业广场在政府“退二进三”和鸿运本身谋求扩张的双重需要下发展,其政企双赢的路子让鸿运市场社会形象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高起点上。

  相比较而言,同样在去年11月开业的南峰国际皮革鞋材交易中心,更像一个单纯的商业地产项目,作为东莞知名的地产商,其试图用“整合”的概念来抢占厚街河田制高点,用专业化公司操作,进行资源整合和规范化物业管理,来弥补河田村历史自发形成的缺陷。

  促成南峰这个6万平方米皮革鞋材交易中心的推手,根本是市场的力量,因为在东莞厚街镇河田街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几乎家家户户的店面都用来从事鞋材交易,从鞋跟到皮革、面料、鞋装饰品、鞋胶等各种材料应有尽有。这些鞋材不仅供应广东的制鞋业,还有相当部分出口到东南亚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

  第三是制造企业投资纯行业商业地产项目。

  在投资规模上,华坚鞋业董事长张华荣的“鞋业王国”——亚洲鞋业总部基地可谓独占鳌头,预计投资12亿,缔造40万平方米的亚洲鞋业总部基地,虽然尚未成型,但其主动转型理念,受到去年9月访问东莞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首肯。

  张华荣说:“对制造业来说,制造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价格和行业效益。”据其介绍,从2001年开始,华坚鞋业开始进行产品转型升级,由单纯的成品鞋的加工制造,全面转型为集研发、贸易、皮革制造、鞋材制造、鞋机配套、成品加工、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使企业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在今天激烈的竞争中形成明显优势。

  亚洲鞋业总部基地定位于除了鞋品加工之外,其他与鞋相关的领域无所不包,它形成力量除了纯商业化的投资目的,也透露出庞大制造企业创造公共平台与行内共享的“善心”以及控制行内“话语权”的野心。

鞋类采购,东莞将替代广州?

  东莞一直是鞋材行业的集散地,尤其以厚街河田商圈为代表,目前仅厚街鞋材上规模市场就有4个。1999年,厚街鞋材皮料商只有56家。10年后,厚街镇河田商圈周边已聚集经营鞋材的商户近6000户。

  东莞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拥有鞋业企业1500多家,配套企业2000多家,相关贸易商、采购商等1500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万,年产鞋15亿双。全球65%左右的高档鞋或名鞋都出自东莞,光运动鞋就占了全世界运动鞋产量的1/4,其中Nike、Adidas等世界名牌运动鞋多产自东莞。东莞还汇聚了数十家风靡全球的制鞋集团,吸引了各国的制鞋高端人才,成为世界制鞋专业人才最主要的集散地。尤其是以厚街为中心的东莞鞋业产业,汇集了制造、研发、贸易、采购和原材料研发、交易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世界级的鞋业产业集群,在世界鞋业制造、采购和贸易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以东莞鞋材来看,东莞的鞋材采购,除了商户多、齐外,还有很多高端鞋材产品“潜伏”于后。这些高端鞋材批发商,他们经营大多不以门店形式出现,而是以贸易公司方式存在。

  张华荣说,全世界有八成以上的鞋在中国生产,而大部分产自东莞。为此,大部分国际性的鞋材生产企业希望直接进入中国,与中国的企业对接,这当中东莞无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估算,目前国际上从事鞋材采购的贸易商80%—90%在东莞都有设点。这将构成东莞鞋业采购市场最大的商机

  厚街一位鞋材商张先生告诉记者,不管做国内标准还是国际标准的鞋,都能在东莞找到需要的材料,青岛、温州、泉州、成都等地的鞋厂都到东莞来找鞋材,但单单缺少一个成品鞋集散地批发中心。“虎门有富民这样的成品批发零售市场,但厚街还没有,鞋店都散布在河田和寮厦的村口路边,这是东莞鞋业链条的一个缺口”。

  除了东莞已经形成鞋材、鞋业、皮革专业批发市场,目前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商家看中东莞鞋业产业链缺口的商机。据知情人士透露,厚街森达电脑城就准备改造成为成品鞋批发零售集散地,河田商圈也正在积极筹建类似项目。今年即将动工的亚洲鞋业总部基地也有计划建设成品鞋批发零售中心。

  在业内甚至有这样一种观点,目前东莞鞋材市场实际上已是全国最大规模市场。虽然每年6月份在广州举办的鞋材鞋机展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鞋材专业展。但随着鞋厂移至东莞,并集中形成市场,传统的广州市场逐渐失去了接单中心的功能,珠三角鞋材接单中心已经从广州迁移到了东莞。

  众多利好之下,感觉东莞鞋业“流通”将必胜无疑。“我觉得东莞要替代广州的鞋业采购地位,起码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身为业内资深人士、南峰国际皮革鞋材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东莞鞋材行业协会秘书长周伟东坦言,“实际上,现在贸易商中的八九成依旧集中在广州,而且广州鞋业的发展历史、地理优势以及城市影响力,这些都是东莞所不及的。”

  那么,在鞋类采购上东莞究竟应如何定位?周伟东认为,客观地说,业内对东莞鞋类采购的认可是三个方面:一是诚信。“东莞是行内公认来这里买东西真”;二是以外贸出口为主,产品附加值高。东莞鞋厂及鞋周边产品加工都是以出口为主。其档次和质量在行内也是公认的中高端;三是产品配套完善。在东莞能买到生产中所有能买到的产品。

疏通管道,另样的尝试

  相比江浙,广东珠三角的市场活跃化程度更高。为此,当一个潜在商机还未浮出水面之时,合理规划,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的担心和言论早就放出来。

  今年8月,由厚街皮料市场、南峰国际皮革鞋材交易中心、厚街远隆皮料市场、宏利制革、东莞万华皮革有限公司等业内代表性企业自发成立的厚街鞋材行业协会,其重要任务就是避免同业间恶性竞争,提升PU下游鞋材行业产品的档次和环保水平。

  除了成品鞋加工,鞋业的产业链很长,包括皮革、化工、五金、机械等,光皮革里面就有真皮和PU,真皮又分猪皮、牛皮等很多类别,类别多而细,在经营上容易实现差异化。

  而有时候优点也是短板,东莞鞋类也是这样,周伟东认为,正是因为东莞什么鞋都能生产,什么都能买到,为此在这个行业没有重点。广州、深圳和惠东等周边鞋业强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也是行内的一个困惑。”他说,“正是因为大家的定位差不多,所以彼此突破的空间不大,大家都是在占据着各自的市场。”

  如果视野放得更宽一点,从整个流通环节来考究,那可以渗透的空间更多。以亚洲鞋业总部基地的定位设想为例,其想打造集材料研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孵化、国际贸易、物流配送、商务服务、人才培训、信息发布于一体,为全球鞋业新材料应用、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发布、新工艺培训提供全方位服务。

  “流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疏通和延伸管道,让水能够顺利通过是最关键所在。”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说,“东莞鞋业向流通转型,还应该在交易技术上进行持续创新,在渠道上与国内渠道商进行合作互动等,总之要从传统的‘经营’向‘创意’转变。”

  周伟东今年就做了尝试,CTC(法国鞋业皮具专业技术中心)与南峰正式签约结盟。CTC将在南峰国际皮革鞋材交易中心二楼设立一个定点检测样板收集点,交易中心内的180余商户可以最优惠的价格就地提交样板,拿到检测证书。

  同时,周伟东告诉记者,国内和国际检验检测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东莞鞋材行业协会正接触东莞理工学院的清洁生产中心,希望在环保鞋材上有所突破。

  此外,东莞政府也看好鞋类市场的平台效应。鸿运鞋材就在上月被确认为东莞厂货直销中心的一个试点,政府给予厂货直销中心进驻企业不少于两年的免租期,且每年宣传的费用不少于200万元,而且对于直销中心在运营中的水电费、设备设施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基本费用给予50%的补贴。

  同时对直销中心举办的各种展销推介活动费用,包括直销中心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展览会、邀请国内外大型采购商来莞共同举办产销对接会、在直销中心举办展销会等,政府方面也都将进行补贴,而且是按照活动实际发生金额的50%予以补贴。

  “这个厂货直销中心不是由政府来投资建设,而是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扶持。厂货直销项目也不是要改变原有企业的销售模式,而是为一直有意进行内销的企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东莞市经贸局副局长罗斌说,“鸿运有着非常好的鞋材销售基础,规模也足以满足厂货直销中心的要求,可以选为直销中心的试点。”

■观点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


专业市场仅是整个流通中一座“水库”

能否控制市场是决胜关键


  记者(以下简称“记”):东莞现在的鞋业很有意思,一边是尚未消退的金融危机阴影,一边是扩大鞋业专业市场的建设,这更多的是市场的盲目性还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呢?

  王先庆(以下简称“王”):这是市场的自发行为,从某种意义上也可看做东莞鞋业由以前单纯拼加工制造向流通转变的一场转型革命。这恰恰是金融危机给珠三角企业上的生动一课。长期以来直到现在,我们的政府、企业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产能扩大、产业做大上,忽视了流通环节。事实上,作为市场经济初期的表现,社会商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生产决定一切的思路已经不能主导当前经济的发展轨迹。相反现在进入市场经济中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商品正呈现出供过于求,甚至是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明证。一旦如此,如果再一味地强调扩大产能,与数字赛跑,只能是徒劳无获。能否控制市场,在流通环节中游刃有余,才是企业决胜的关键。

  记:要说从生产向流通的转变,虎门服装应该是个标本,但其起步也更早一些。现在东莞鞋业流通变局思路并未有突破虎门服装的地方,并且提出了承载国际制鞋产业链流通的口号,着眼点会不会太高了?

  王:如果要说这种市场潜力,并不是不可能,中国大,市场大,谁先走一步,站得高,看得远,谁就有可能成功。流通是一个链条,一个一个点要连起来,否则要么上游枯竭,要么下游断流。从这一点看,东莞要把自己的优势潜伏到整个流通网络中去。很多年前,虎门也是一个小地方,客观来说其港口、公路和铁路等物流资源并不是顶好的,但它却发展成全世界的服装基地。现在人们记忆里的虎门服装,不单单是工厂加工,还有设计、原材料采购以及成品批发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所以,虎门服装也因为产业的延展而显得生机勃勃。

  类似于虎门,东莞的制鞋加工产业也迟早要往这个方向做。如果你不变革,周边城市广州、深圳和惠东会越做越大,江浙地区也会做起来,等到渠道流失后,将追悔莫及。

  在必然要转变的前提下,着眼点会不会过高,就还得看东莞的自身基础和实力。根据我们长期对东莞产业和市场的观察,制鞋是东莞的传统产业,加工制造形成的大量专业人才、中小规模的特点、采购群体以及制鞋产业的区域产业集群,东莞鞋业由“制造”向“流通”的转变会更加容易。

搞活流通不仅是建个市场

  记:改造一排商铺,上个专业批发市场项目就是做活流通,在东莞流通项目运作中,政府和个别投资者有这样一种误解。您怎样看待?

  王:流通网络铺开后,流通渠道的粗与细是成败的关键,前面提到的“市场控制力”就表现在这个方面,如果渠道小小的,流经的水像涓涓细流,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小企业;如果有大渠道,流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那这个企业就很强了。

  不仅仅是制鞋产业,不仅仅是在东莞,很多行业和地方都会认为搞活流通就是建个市场。事实上,投入巨资打造的一个专业市场仅仅是在整个流通中建了一座水库,即便你的水库建得再大,如果流通的管道不通或是很小,水留不进来也出不去,这个水库的水也只是死水一塘。作为政府和投资者更多是要想到,怎样搭建管道,在专业市场、交易平台与源头的材料采购、货品和终端采购消费有机连接起来。

科学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尤为重要

  记:民间资本自发行为的盲目性难以避免,将来鞋市场做起来了,大家看到有利可图,又一拥而上怎么办?

  王:民间资本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从自发转型变革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敢为天下先的领头者。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这种由生产专项流通的变革,来自民间反应速度远远快于官方,现在这种民间企业和协会的自发变革正在悄悄进行,这种变革比起政府主导会来得更快、更彻底。企业在自我提升中做出转型选择之后,会更多地去领悟反思,并且从其他先行的成功案例上吸取养分。

  但是从逐利的角度看,他们的盲目自发性又对发展形成较大的限制。在东莞,农批、茶叶等专业市场都存在重复建的情况。为此,科学布局、创新发展模式以及有步骤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企业而言,要妥善处理好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的关系,既不能为了眼前3—5年的利益,而“掏空”了未来5—10年的发展资源,把应该5—10年完成的事情在5年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掠夺型”的开发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反会造成产业短命。倘若本着有节奏,分步骤地开发,精心规划布局,从长远来看,优胜劣汰,最后经市场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就是产业升级转型真正需要的生产性服务业。

  C04版、C03版

策划 本报记者 王慧 蒋才虎

撰文 本报记者 王慧 方镇彬 刘进

摄影 本报记者 何建文


 

作者:王慧 方…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